嫉妒心理過重影響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該怎麼辦?

2020-12-16 風輕聽

嫉妒心理很多人都有,只是程度不一樣,嫉妒心理重的人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

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嫉妒心理

一、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應當團結的人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亦是敵視的心理狀態,故一旦放任即可能產生嫉妒心,它讓人感受到難過的滋味,嚴重時,人自然會產生恨的情感。

嫉妒心理最大的特點是自以為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看到嫉妒這個詞,我們會聯想到「妒忌」這個詞,這兩個詞總是讓人傻傻分不清,現在來分辨一下它們的不同之處。

"嫉妒」一詞表示對他人擁有的優勢感到痛苦或嫉恨,並因此希望自己擁有同等優勢;

「妒忌」是指因關係出現競爭或不忠時產生的感受。

換言之,嫉妒發生在雙方之間(你擁有我後遺症想要的東西),而妒忌發生在三方之請感,驅間(我因你與第三方的關係受到了威脅)

舉例來說,你正在部門裡競爭升職加薪,看到別的部門的同事,他得到公司的提拔升職加薪,那麼你會嫉妒他得到了你想要的。

如果你競爭失敗,同部門的競爭對手升職加薪了,那麼你產生的情緒是妒忌。

可以發現嫉妒心理是因為我們把自己和對方進行比較而產生的一種情緒,它的產生有三個特點:

1.對方和我們差距不大

我們會與之相比較的對象一般是跟我們自己差不多的,跟這樣的人比較才會引起心理的不平衡,產生嫉妒心理。

如果我們跟對方差距甚遠,我們是不會自討沒趣去跟他做比較的。

比如說,一個大明星嫁入了豪門,我們是不會去嫉妒她的,但是一起長大的朋友嫁入了豪門,那我們就會產生嫉妒心理。

2.是自己在乎的

人只會去關注自己喜歡和在意的人和事,我們也只會去嫉妒自己在乎的人和事。

對於自己不在意的,可能根本就不能讓自己產生任何的情緒。

比如說,別的部門的同事升職加薪了,可是自己已經辭職,馬上要離開公司了,公司裡的一切自己已經不在意了,那麼就不會有那個心思去嫉妒同事。

3.自我感覺不公平

自己不太認可對方取得的成就,覺得別人是運氣好,有貴人幫助,甚至覺得有黑幕,所以會產生嫉妒心理。

這個所謂的「不公平」是自己主觀的臆斷,並不一定是事實,一旦發現對方是通過艱苦的付出,憑實力獲得的成就,那麼就會改變看法,不再嫉妒。

二、嫉妒心理過重影響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

嫉妒是人的普遍心理,輕微的嫉妒會使人不安於現狀,產生上進心,努力地縮短與對方的差距。

但嫉妒心理過重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件讓人非常痛苦的事,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說:「嫉妒者的痛苦比任何人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

嫉妒心理過重的痛苦會影響到人的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

1.嫉妒心理影響人際關係

《交際心理學》中說:嫉妒是破壞人際關係的「毒草」。嫉妒心理重的人會曲解對方的意思,會認為對方的互動是挖苦自己,或者是在跟自己炫耀,會把人際關係弄僵。

小敏是部門裡的得力幹將,每個月的業績都是最好的,他每次獲得公司的嘉獎時,會習慣性地去跟同事們炫耀一番,享受著同事們的讚美。

可是好景不長,在第六個月,部門來了一個實力派,把他給比了下去,他看著對方享受著本該屬於他的榮耀,他產生了嚴重的嫉妒心理。

他看到對方就感覺不舒服,對方跟他點頭打招呼,他都覺得對方不懷好意。

跟他比較好的舊同事來安慰鼓勵他,他卻覺得他們是在看他笑話,沒給人好臉色。

最後他在公司裡落成孤家寡人的境地。

2.嫉妒心理影響身心健康

嫉妒心理重的人,看到對方的成就會感到非常的痛苦,如果自己一直沒辦法超過對方,就會愈發的嫉妒,最後積鬱成疾。

《三國演義》有個非常著名的故事「三氣周瑜」:

周瑜是個能力卓越的大都督,但跟諸葛亮比起來,他的謀略明顯略遜一籌。

一氣周瑜:諸葛亮用計激周瑜先去攻打南郡,在周瑜利用中毒箭框出曹兵,大敗曹仁時,諸葛亮趁機派兵火速巧奪荊州三郡。

周瑜看到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了荊州,嫉妒心理髮作,被氣得金瘡崩裂。

二氣周瑜:周瑜用招婚名義把劉備誆到江東,準備伺機把他殺掉,可諸葛亮用錦囊妙計,打亂周瑜的小算盤,讓劉備順利脫險。

在聽到劉備的官兵大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時,周郎嫉妒的怒火攻心,劍傷復發而暈倒。

三氣周瑜:周瑜想用「假途滅虢」之計奪回荊州,卻被諸葛亮識破,自然他這一計也沒有成功。

周瑜心生嫉妒被氣到劍傷再次裂開,從馬上掉下來,臨死前留下一句不甘的話「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是嫉妒心理太重,導致他容不下比他更有才能的對手,想要扳回一局,卻處處比諸葛亮少算一步,這樣的結果讓周瑜更加失去理智,直到死都還在強烈的嫉妒著諸葛亮。

嫉妒心理會影響身心健康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科學研究表明,長期的消極情緒是一劑毒藥,它會激活人體交感腎上腺系統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

這兩種物質分泌過多,會使人的心跳加速,心肌收縮力增強,還會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心臟工作負擔加重。

同時,它們還會引起血脂升高,並激活血小板,促進斑塊破裂,誘發血栓形成,導致心肌梗死和中風。而且,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更可引起心律失常,從而可能導致猝死。

三、調整情緒,轉移注意力,不跟其他人做對比

伏爾泰說:「凡缺乏才能和意志的人,最易產生嫉妒。」因為自己技不如人,就只能用嫉妒的心理去排解心中的不平。

每個人都會產生嫉妒心理,理智的人會克制嫉妒,聰明的人不會浪費時間去嫉妒別人,他只會想辦法讓自己越來越好,給你以下三點建議:

1.及時發現自己的情緒變化,調整情緒

要控制嫉妒心理不讓它發酵,就要及時地發現嫉妒心理,在它發酵之前調整自己的情緒。

嫉妒心理是影響人心情,讓人痛苦的情緒,所以在看到別人比自己好,而自己的心情由晴轉陰,變得悶悶不樂的時候,就是嫉妒心理出來作祟,在這個時候,調整自己的情緒。

根據情緒ABC法則,我們的情緒C,並不是由事件A引起的,而是自己對事件的看法B,引起了情緒C。

在發現自己在嫉妒對方的時候,改變自己的想法,不要去想「別人比自己好」,而是去想「身邊多了一個可以學習的對象」。

當你的想法改變了,你的心理也會跟著改變,嫉妒心理不會再那麼強烈。

2.轉移注意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嫉妒心理的產生很多是因為自己「技不如人」,要從根源上避免嫉妒心理,就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技高一籌」。

如果把心思都用在了嫉妒對方,會被嫉妒困擾,抽不出精力來提高自己,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技不如人。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過分的在意對方的存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只要當你的能力超過了對方,你就不必再去嫉妒對方。

3.不跟別人做比較,跟曾經的自己做比較

一個人不管有多優秀,能力有多強,都會有比他更強的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人總能遇到比自己強的人,比自己完美的人,如果你都要去嫉妒,那就只會沒完沒了,自討苦吃。

不要總是拿自己去跟別人做比較,最正確的比較是用現在的自己跟過去的自己做比較。

只要現在的你是一直在進步的,那麼你就應該為自己高興,為自己喝彩。

結語:嫉妒心理不是問題,問題是被嫉妒心理控制,失去理智,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孩子嫉妒心強怎麼辦?父母做好這幾點,讓孩子擺脫嫉妒心理
    託馬斯·富勒說過,妒忌使他人和自己兩敗俱傷,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中:1、不利於學習和進步原來在學校裡努力學習,敢於鋒利,敢於進步,這是孩子們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因為那些嫉妒的人各種挑釁,貶低,這樣一來孩子們就不敢在學校集體中冒尖了
  • 孩子嫉妒心理重怎麼辦
    孩子嫉妒心理重怎麼辦2020-12-03 18:03:3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嫉妒是一種比較普遍而且十分複雜的情緒反應,這種反應不僅包含有攻擊、自卑及報復心理,同時也帶有憤怒、羨慕等情緒的混合狀態。
  • 人際關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方面,國內外研究者都一致認為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 研究表明,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表現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人際溝通能力,溝通能力技巧的缺乏是造成個體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
  • 戀愛心理學:什麼是嫉妒,以及我們該如何調節這種嫉妒心理
    投射嫉妒比較有趣,舉個例子,比如一個男人在想像自己在和一個女人幽會,這個時候他就會想到自己的戀人也在與其他男人幽會,這就是他把自己的內心想要不忠實的衝動給投射到了伴侶身上,然後他就真的以為伴侶對他不忠,從而產生嫉妒。
  • 嫉妒心理可以合理利用:少一分虛榮就少一分嫉妒
    用今人的話說,他是心胸狹窄,心理不健康,甚至是嚴重的心理疾病。周瑜心胸狹窄、嫉才、妒能、害人而最終害己的慘痛教訓,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尤其是嫉妒之心,這個人類心靈上的毒瘤,不知傷害了多少人!嫉妒是一種難以公開的陰暗心理,它常對人們造成嚴重的心理危害。日常工作和社會交往中,嫉妒的對象常常是一些與自己旗鼓相當、能夠形成競爭的人。
  • 我們該拿嫉妒心怎麼辦?
    嫉妒是社會生活的腐蝕劑,是毒藥,它腐蝕人的品質,損害人的事業、形象和身體健康。內觀己心《韋氏詞典》將「嫉妒」定義為:「一種不滿的感覺,對他人的優長或好運感到厭惡。」嫉妒是一種複雜的情感,相較於其他人性的弱點,嫉妒內心活動比較隱秘,難以被察覺,更加難以擺脫。
  • 嫉妒心理,誰能逃得過?
    莎士比亞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對此,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一種企圖縮小差距,維持原來平衡狀況的一種心理防禦反應。所以,當別人一某些方面超越自己,而我們的欲望卻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引起我們內心深處的牴觸心理,甚至產生企圖破壞別人優越感的激烈情緒活動。
  • 大安法院:舉辦心理知識講座,關愛法官身心健康
    為了緩解法官工作壓力,保證法官身心健康,11月18日,大安市人民法院舉辦了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特邀吉林省明合心理諮詢公司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孟仙姝老師主講,全院法官參加了講座。隨著法院案件數量持續增長,法官工作壓力加大,長時間在高負荷、高強度的環境裡工作,使法官們身心疲憊,對法官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響,出現了諸如情緒低落、待人冷漠、心情煩躁等情況,部分法官存在著厭煩本職工作、懼怕工作出錯、忽視婚姻經營和孩子教育等傾向。
  • 怎樣才能消除自己的嫉妒心理?
    別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顯示出來的聰明才智,可以成為嫉妒的對象,其他如榮譽、地位、成就、財產威望等有關社會評價的各種因素,也都容易成為人們嫉妒的對象。嫉妒是有明顯的敵意甚至會產生攻擊詆毀行為,不但危害他人,給人際關係造成極大的障礙,最終還會摧毀自身。地位相似,年齡相仿,經歷相近的人之間容易發生嫉妒。嫉妒心幾乎人人都會有。它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
  • 【心理課堂】怎樣克服嫉妒心理
    抗擊疫情,打贏與不良心理和情緒鬥爭的「心理防禦戰」至關重要。省婦聯特開設「心理課堂」,每期特邀一位心理學專家講解心理防護、調解情緒、緩解壓力、調適家庭關係等心理健康知識,為您構築防疫抗疫心理防線,奉獻一份特別的關愛!
  • 人潮湧動的社會,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靠什麼來發展
    2.嫉妒心理百度百科是這樣說的:嫉妒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應當團結的人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亦是敵視的心理狀態,故一旦放任即可能產生嫉妒心,它讓人感受到難過的滋味,嚴重時,人自然會產生恨的情感。
  • 被人嫉妒怎麼辦?
    有樓主詢問:被人嫉妒怎麼辦?自己很害怕別人會因此嫉恨自己,對此又不知道做什麼,很無奈,很無力,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影響非常大,都讓自己無法安心工作了。樓主的這種感覺估計許多人都有同感。是的,「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被人嫉妒的感覺,大概與這個類似吧。
  • 孩子的嫉妒心太強,家長做好這幾點,引導和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孩子嫉妒心強怎麼辦?  小強從小聰明伶俐,深受親友和老師們的喜愛,在不斷的稱讚聲中長大的孩子,性格逐漸變得爭強好勝,容不得別人有任何強於他的地方,一次,小強看到同學買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受到大家的稱讚,這使他心裡非常不高興,暗中嫉妒,所以在背後他編造了很多這位同學的壞話。
  • 人際關係的「暗箭」:一個人嫉妒你的時候,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
    而嫉妒,可以說是人際關係中最常見的「暗箭」了,以為嫉妒往往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當你春風得意時,很可能就會被身邊的某人嫉妒,一個人嫉妒你的時候,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1.與你作對,怎麼讓你不舒服怎麼來這是最低級的嫉妒表現。
  • 心理學:嫉妒別人是一種正常心理,不承認是因為虛偽
    我們都生活在共同的人性中,所以我們應該承認,別人有的特質在我們身上都存在,例如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嫉妒。嫉妒是一種特質,嫉妒別人是一種心理反應,並且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我們應該坦然地把它拿出來進行分析,進行梳理。
  • 孩子嫉妒心強,家長要正確引導,養成良性競爭意識受益終生
    我在心裡咯噔一下,原來欣欣這是嫉妒媽媽了。表姐將我拉到另外一個房間,對我說,最近欣欣特別愛嫉妒,在她面前不能說其他小朋友好,自己被表揚了,會很開心,如果不被表揚就悶悶不樂。在遊泳課上,老師會誇獎第一個跳水的同學,她也搶著跳,最後嗆一口水。嫉妒心這麼強,以後怎麼辦呢?
  • 心理學:克服你的嫉妒心理,你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
    對他人成就我們之所以會產生嫉妒其實源於我們內心的一種深層不安全感,尤其是我們自己感覺糟糕的時候,別人的成就會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缺失和不足。很多人都有的嫉妒心理,比如尤其討厭朋友圈裡面有些人專門喜歡沒事曬曬照片去哪裡旅遊,而一想到自己每天需要工作就會無比的惆悵。
  • 孩子嫉妒心強怎麼辦?三個方法,讓孩子遠離嫉妒的深淵
    所以在孩子有了嫉妒行為以後,很多父母會非常擔心,孩子這麼小嫉妒心就這麼強,長大以後可怎麼辦?但是事實上,嫉妒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原始情感。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存在嫉妒的心理,只是程度與表現方式不同而已。這些因素,會讓孩子的嫉妒心變強就像之前說的,嫉妒並非一成不變的,這種情緒會隨著孩子的年齡,所處的環境發生很大改變。其實正常來說,孩子的嫉妒心會隨著年齡增長,得到很好的控制,一般不會再出現一些嚴重的嫉妒行為,但是外在因素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大,很可能會讓他們的嫉妒心持續提升,進而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 孩子嫉妒心太強,家長該如何疏導,找到嫉妒背後的原因是關鍵
    孩子擁有嫉妒心理,大部分家長都是嚴厲的呵斥,來禁止孩子的嫉妒心理和行為,可是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有嫉妒心理,家長的行為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呢?是不是影響了孩子的內心?對於孩子的嫉妒心理,家長更應該學會疏導孩子和管理情緒,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有嫉妒心理。
  • 心理解讀:嫉妒背後的意義
    文/蔡銀兵生活中,人們時常會被人嫉妒,也常常或偶爾會嫉妒別人。有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狐狸的這種心理就是人們常說的嫉妒。試想,如果當時狐狸吃到了葡萄,結局會剛好相反,狐狸吃到了葡萄,不但不會說葡萄酸,而且會說葡萄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