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一種負性情緒,是指自已的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離縮短時所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情緒體驗。
嫉妒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心理。它包括有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復等不愉快的情緒。別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顯示出來的聰明才智,可以成為嫉妒的對象,其他如榮譽、地位、成就、財產威望等有關社會評價的各種因素,也都容易成為人們嫉妒的對象。
嫉妒是有明顯的敵意甚至會產生攻擊詆毀行為,不但危害他人,給人際關係造成極大的障礙,最終還會摧毀自身。地位相似,年齡相仿,經歷相近的人之間容易發生嫉妒。
嫉妒心幾乎人人都會有。它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從本質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無論是何種形式和內容的嫉妒,都有害於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及健全的社會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地受到別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覺對別人產生嫉妒之心。被嫉妒的人常常是自已周圍熟識的人。有時,明知道嫉妒是不應該的,卻無法消除。
有一個人遇見上帝。上帝說:現在我可以滿足你任何的一個願望,但前提就是你的鄰居會得到雙份的報酬。那個人高興不已,但他細心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產,我鄰居就會得到兩份田產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鄰居就會得到兩箱金子了;更要命的就是如果我要一個絕色美女,那麼那個本來要打一輩子光棍的傢伙就同時得到兩個絕色美女……他想來想去總不知道提出什麼要求才好,他實在不甘心被鄰居白佔便宜。最後,他一咬牙:「哎,你挖我一隻眼珠吧。」
由此可見嫉妒心的破壞力有多大,這就需要我們把內心的怨恨和嫉妒掃除。那麼,我們該怎麼修心呢?
首先應該胸懷大度,寬厚待人。
胸懷大度,寬厚待人這是做人的最基本準則了,可是我們卻常常難以做到,尤其是對待跟自已又利益衝突的人,難以寬厚待之。
19世紀初,蕭邦從波蘭流亡到巴黎。當時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已蜚聲樂壇,而蕭邦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對蕭邦的才華卻深為讚賞。
怎樣才能使蕭邦在觀眾面前贏得聲譽呢?
李斯特想了妙法:那時候在鋼琴演奏時,往往要把劇場的燈熄滅,一片黑暗,以便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李斯特坐在鋼琴面前,當燈一滅,就悄悄地讓蕭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觀眾被美妙的鋼琴演奏徵服了。
演奏完畢,燈亮了。人們既為出現了這位鋼琴演奏的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推薦新秀深表欽佩。
其次就是有自知之明,客觀評價自已。
當嫉妒心理萌發時,或是有一定表現時,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已的意識和行動,從而控制自己的動機和感情。這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已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從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問題。當認清了自己後,再重新認識別人,自然也就能夠有所覺悟了。
第三是尋找快樂,治療嫉妒。
快樂可以消除嫉妒,我們要善於從生活中尋找快樂,就像嫉妒者隨時隨處為自己尋找痛苦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比起別人可能得到的歡樂來,我的那一點快樂算得了什麼呢?那麼他就會永遠陷於痛苦和嫉妒之中。快樂是一種情緒心理,嫉妒也是一種情緒心理。何種情緒心理佔據主導地位,主要靠自己來調整。
第四是少一份虛榮。
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實的榮譽,而虛榮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對於嫉妒心理來說,它要面子,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正是一種虛榮,一種空虛心理的需要。單純的虛榮心與嫉妒心理相比,還是比較好克服的。而二者又緊密相連,相依為命。所以克服一份虛榮心就少份嫉妒。
最後,自我抑制。
自我抑制是治療嫉妒心理的苦藥;自我宣洩,是治療嫉妒心理的特效藥。
嫉妒心理也是一種痛苦的心理,當還沒有發展到嚴重程度時,用各種感情的宣洩來舒緩一下是相當必要的,可以說是種順坡下驢的好方式。
在這種發洩還僅僅是處於出氣解恨階段時,最好能找一個較知心的朋友,或親友,痛痛快快地說個夠,暫求心理的平衡,然後由親友適時地進行一番開導。雖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卻能中斷這種發洩性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這對消除嫉妒心來說,是有著積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