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嫉妒心、貪心、嗔恨心?

2021-01-08 東華禪寺

如何消除嫉妒心?如何消除貪心?如何消除嗔恨心?佛教講我們人有「貪嗔痴慢疑」,這些該如何消除呢?永遠都消除不了,也不能消除。

在座的可以捫心自問,貪嗔痴慢疑你有沒有?或者說有多重?如果你沒有,或者很輕微,我可以很坦誠、很真實地告訴你:你將一事無成!人活著靠的就是這股力量,人進步靠的也是這股力量,人墮落還是因為這股力量,成功、失敗都是因為這股力量。佛教對這股力量剖析,解釋得非常清楚。

這個道理就如同食與性一樣,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殖的根本,是人類的本性,是永遠都無法消除的。同樣,貪嗔痴慢疑也是構成我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正因為我們的祖先有貪嗔痴慢疑,才一代一代地繁衍了我們。那麼古聖先賢又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消除這些障礙的呢?

宇宙的萬事萬物都包含了一正一負的力量,或者說包含了一隱一顯的力量。大家可以想一想,貪心的對面是什麼力量?嗔恨心的對面是什麼力量?嫉妒心的對面是什麼力量?如果看到了貪嗔痴慢疑、殺盜淫,那麼就必須看到它對面是什麼力量。

如果看不到對面的力量,必將因此而永遠痛苦,永遠墮落、輪迴。有些人之所以活得很陽光,很健康,很灑脫,是因為他看到的和使用的都是對面的力量,也就是正面的力量,他永遠活在正面的力量裡,而不是活在負面的力量裡。

我們不妨將這兩種力量歸納為陽性的力量和陰性的力量。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或者入道的人、成就的人,他的心態都是停留在陽性的力量裡。而一個充滿嫉妒心、嗔恨心、報復心的人,總是活在陰性的力量裡。

我們學佛的圈子裡,有相當一部分人就是活在陰性的力量裡。正是因為活在陰性的力量裡,在社會上與人格格不入,和社會、人群脫離了,才出家學佛。可是,你帶著這種心態進入學佛的這個圈子,你錯了。

自古以來,進入學佛這個圈子的,都是最陽光、最高尚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學佛。我曾經講過,佛法只為皇室、貴族、士大夫這個級別服務。一個貧民百姓,因為生活和境遇的關係,內心的壓力過重,往往偏向於陰暗的一面,而不是光明的一面,所以他就不具備修學佛法的素質和心態。

佛法是為陽光的人服務的,是為高尚的人服務的。什麼時候你具備了皇室、貴族、士大夫這一級別的品質和心態,你才能修學佛法。以上兩種力量雖然分別闡述,但只要是人,這兩股力量就同時存在,只是誰佔主導,誰佔主流,和起用的問題。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在講佛法,實際上講的都不是佛法,都是「我法」:萬行講的是萬行的法,頓翰講的是頓翰的法,偉岸講的是偉岸的法——都不是佛法,都是「我執」的法。除非你成佛了,證到了佛的果位,與佛同一體了,你講的才不是「我法」,而是佛法。

少數學佛的人是因為不得志,仕途不順,才想學佛開智慧,了生死。學佛本來就不是這類人學得了的。做人的這堂功課你還沒學,或者說你學了還沒學好,怎麼能學佛呢?佛教講得非常清楚,學佛的次第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講得再直接一點,還是先從做人學起,先充實人所應該具備的素質。這些你都具足了,才談得上學佛。你的素質不夠,無論你多麼虔誠,你所謂的信都是迷信,都是邪知邪見。

前天晚上有人問:「無明的人信佛,做好事,有沒有福報,有沒有功德?」有功德,有福報,但你仍然是一個愚昧無知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傻乎乎的,福報卻很大的原因。前世你因為無明而種的福報,這一世你還是在無明中收穫你的福報。如果你是在正知正見,在智慧裡種的福報,來世你就帶著智慧收穫你的福報。

無論在生理上、心理上,還是我們的靈魂裡面,都具備了兩股力量:一陰一陽,或者一正一負——既有善念也有惡念。而修行就是讓你從中間下手:你看到了善,就必須看到惡;看到了嗔恨,就必須看到博愛。當你從中間下手的時候,你的心往哪邊偏,這股力量就伴隨著你往哪個方向走。

為什麼佛教講修學佛法首先要發菩提心呢?什麼是菩提心?一個是願力,一個是悲心,這就是菩提心。如果一個人開始學佛的那一天,真的具備了菩提心和願力,怎麼會被貪嗔痴慢疑、殺盜淫所左右呢?

你之所以到今天仍然被貪嗔痴慢疑、殺盜淫所左右,是因為你在學佛的因地上,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沒有真正生起菩提心——大悲心和願力。為什麼佛教說:「你轉得了它,你就是它的主人;你轉不了它,你就是它的奴隸。」?

這股力量永遠都不會消失,只是在中間轉來轉去,不是你轉我,就是我轉你。它本身就是成道不可或缺的力量,如果你把它拔除了,讓它消失了,你也就沒有菩提心了。

在因地上修的就是它,轉的就是它;在果地上豐收的也是它。當你升到了果位上,你就會發現,它原本並不像我們在因地上所說的那樣,是貪嗔痴慢疑、殺盜淫,它原本就是菩提心,就是智慧。

你把它放在人性的一面,它就屬於貪嗔痴慢疑;你把它提升到佛性的一面,它就變成了智慧、慈悲、博愛。我們靠什麼把它放在人性或者佛性這一面呢?靠的不是手法,不是毅力,也不是咒語,什麼都沒有用,唯獨靠的就是菩提心和願力。

東華禪寺月亮湖

作者:東華禪寺開山方丈釋萬行,萬行大和尚倡導以人為本的人本佛教理念,遵從農禪並重的祖訓,「堂上坐禪,堂下禪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三十歲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四十歲創立東華禪,讓學人通過學修「東華禪」的精神,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

相關焦點

  • 這個嗔恨心的破壞力、危害性最為嚴重
    因為貪心得不到滿足,所以心裡不滿意、嫉妒,轉而為嗔。貪和嗔都是愚痴暗昧之性,都是無明不覺迷惑之心,體性是一個,所以嗔恨也是貪心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也是貪,不過說法不一樣。因為我們不能正確認識事情的本來面目,認為這一切不好的事情、逆緣,都是他人給造成的,認為不應該,自己感到委屈,心裡不忍可、不承認,所以才反而為嗔,向外怨天尤人,嗔恨他人。
  • 如何對治我們的嫉妒心
    嫉妒心,就是看不得比人過得比我們好,如看見別人住的房子比,我們大心理就不舒服;自小到大看到別人成績比我們好,心理就不舒服;看見別人賺的錢比我們多,我們心裡就不舒服。小孩子也一樣,看到別人玩具比自己好,就馬上有攀比心理,一定要回家讓父母買。
  • 如何消除嫉妒心理
    駐馬店市精神病醫院 焦茹嫉妒心理,從醫學上來講是一種缺陷心理。
  • 如何消除日常的「嫉妒心」?
    2.轉移注意力,給自己一個不嫉妒的理由。當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時,我們就無暇去嫉妒別人。因此,積極參與各種有益的活動,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使自己真正充實起來,那麼,嫉妒的毒素就不會孳生、蔓延。為了緩解自己的失敗帶來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可以找一些理由,使自己不再嫉妒別人。 3.看到自己的長處,化嫉妒為動力。一個人在嫉妒別人時,總是注意到別人的優點,卻不能注意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
  • 孩子太愛嫉妒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個方法,消除孩子的嫉妒心
    孩子有嫉妒心是正常的情況,但是家長在發現了這個問題之後,一定要及時對孩子進行引導,不然孩子的嫉妒心會越來越嚴重。案例晶晶今年上三年級了,她在父母的眼中一直都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但是最近晶晶媽媽卻發現,晶晶的表現好像有點不對勁,好像跟誰較勁似的,情緒總是不愉快。
  • 嫉妒心太強怎麼辦,如何面對自己的嫉妒心?
    總是忍不住嫉妒別人好的生活,抱怨自己的生活。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嫉妒心? 嫉妒心,人人都有,從真善美角度說,它是一種人本初對美好生活懷抱嚮往和憧憬的原動力;從假惡丑角度來說,它是一種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的心態。
  • 傲慢與嫉妒,最損害福報!
    傲慢和嫉妒都是嗔恨心的表現,嗔是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所產生的排斥及惱恨心理,嗔的表現形式很多。
  • 消除嫉妒心——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學校班級主題班會)
    相反,是貶低、攻擊,試圖以此抬高自己,非常自私」「這種人的競爭觀念是錯誤的,他們不在意如何使自己「趕上」比自己強的同學,而是把工夫花在如何「打壓」比自己強的同學。」「在他們的頭腦中始終有這麼個公式:別人水平的降低意味著自己水平的提高。於是他們想辦法去阻礙對方的學習,說別人的壞話或隱瞞一些學習信息。這是一種不正當競爭的心理――嫉妒心理」趙雷迫不及待地補充說。
  • 聽菩薩說 | 不要讓嗔恨心有機可乘
    安忍的違品是嗔恨,嗔恨心很難對治。在前面講過,在所有的煩惱中,嗔恨是爆發性的,一旦生起來很難控制,對相續的損害也非常大,非常不容易對治。有了一定的對治力,有了一定的修行,才能對治。我們怎樣對治嗔恨心呢?此處講:「不要讓嗔恨心有機可乘。」我們以何種竅訣和方法不讓嗔恨心有機可乘呢?所謂的怨敵來謾罵、毆打,甚至傷害我們時,我們應該有一定的正見。正見指輪迴正見,首先要深信輪迴。
  • 問:如何擁有好人緣?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減少嫉妒心才能有好人緣
  • 怎樣才能消除自己的嫉妒心理?
    別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顯示出來的聰明才智,可以成為嫉妒的對象,其他如榮譽、地位、成就、財產威望等有關社會評價的各種因素,也都容易成為人們嫉妒的對象。嫉妒是有明顯的敵意甚至會產生攻擊詆毀行為,不但危害他人,給人際關係造成極大的障礙,最終還會摧毀自身。地位相似,年齡相仿,經歷相近的人之間容易發生嫉妒。嫉妒心幾乎人人都會有。它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
  • 心善人正,就是大富大貴
    心地善良可以創造福氣心有多善福有多深,越是善良的人越是能迎來好福氣。女人心地善良相貌會越來越好看,讓人心生歡喜,可以給家庭帶來財運,男人心地善良可以拓寬自己的財運,感召自己的好人緣,心越善福越多,路越寬!心善之人必有厚報,善心要發自內心,不能帶有任何的功利性。
  • 孩子嫉妒心太強怎麼辦?父母用3個方法,消除孩子嫉妒心
    文字/梅媽編輯/梅媽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因為別人所擁有的東西或者成就從而表現出一定的嫉妒心,從而出言貶低他人或者感覺到極度的不開心。雖然說孩子擁有嫉妒心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有這個情況之後應該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
  • 《知心書·嫉妒》深度解讀人類嫉妒產生機制,以及如何走出嫉妒心
    這本《嫉妒--一樁不可告人的心事》無疑是研究人類嫉妒情緒最為深入的一本。人類的嫉妒範圍很廣,本書講的嫉妒,主要分為兩個類型:個人嫉妒產生原因,個人嫉妒會對團隊造成什麼傷害?如何減弱個人嫉妒心?如何減弱團隊成員嫉妒心對組織的傷害?《嫉妒--一樁不可告人的心事》這本書,根據內容大綱,可以拆分成兩部分。
  • 如何才能消除嫉妒之心?
    062 在家應該如何護生,放生?078 放生中不可思議的感應:父母病苦立刻消除!130 楞嚴咒的妙用及功德利益131 持楞嚴咒心感應姐姐落難!141 床頭掛楞嚴咒,怪異消除,睡覺安穩了!155 散亂心持〈楞嚴咒〉會得金剛王藏護持麼?156 楞嚴咒那麼長,為何有那麼多人喜歡讀誦?
  • 對治嗔心的好方法
    認為是個很好的因緣,克服自己的慢心、嗔恨心最好的因緣,所以就不動了。這處理方式不一樣,如果你能夠常常思維這種方式去處理問題,它嗔恨心必然要小。☞以善行來對治一居士:如何對治嗔心?第一個,嗔心;第二個,慳心,就是吝嗇心;第三個,嫉妒心;第四個,惜身命;第五個,不信因果。「破是五事,常樂布施。」這布施能去掉我們的嗔心。可能我們大家這個體會不大,但有的常布施,會發現自己的嗔恨心小了。這個「依教奉行」就是最難做的一件事情,也是最好的一個辦法、一個法門。依教奉行,不管我們有多大的嗔恨心,它都能制伏住。
  • 學佛的人,應如何看待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外表美不是真正的美?
    有的人,每次聽到別人讚嘆身邊長得莊嚴的人時,他就會說,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內心,外表美,不是真正的美,心靈美,才是真正美,有的人長了一張好看的臉,卻生了一顆蛇蠍的心!有的人,長得好看,卻沒本事。人要心地善良,有本事才是真正的美,光長了一張好看的皮,心腸不好,沒本事他也是醜的。
  • 三招安撫你的嫉妒心
    核心提示:人都是有嫉妒心理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輕微的嫉妒自然不是什麼事,但如果嫉妒心過重,不僅影響自己的心情,還易產生傷害他人的想法。如何才能安撫這種嫉妒心呢?   人都是有嫉妒心理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輕微的嫉妒自然不是什麼事,但如果嫉妒心過重,不僅影響自己的心情,還易產生傷害他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