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粵農鮮生」的百家號,在大健康的時代,小編專門從事以綠色、生態、健康為宗旨的大健康農產品的研究。在此每天會分享農村藥食同源的植物的營養價值、保健作用,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方便。
「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出自屈原的《離騷》,也是中藥「佩蘭」名字的出處之一。佩蘭,又名蘭草、香水蘭、醒頭草,是古代著名的一種香草,士大夫常將其作為香囊的填充物佩戴在身上,使得身體芳香,同時驅蟲除穢,因此稱為佩蘭。
中國植物志卻說此花「野生罕見,栽培者多」。我感覺很奇怪,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栽培的,大概是因為我孤陋寡聞,直到今天,我在爬山的時候見到了佩蘭花,想起了這個山間野草,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講究的高貴品種。
鮮品莖葉及花序揉之有香氣。莖直立被稀疏短柔毛,花序及花梗毛較密。葉片通常3裂,邊緣有鋸齒,兩面光滑,無毛,無腺點,葉脈羽狀。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排成復傘房花序;瘦果黑褐色,長橢圓形,具5稜。
佩蘭屬於菊科澤蘭屬多年生草本,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及枝端排成復傘房花序,花白色或帶微紅色,這是一種有名的香草,因為它氣香如蘭,佩戴它可以芳香闢穢,因此稱為佩蘭。佩蘭之名,始見於《本草再新》。《中國藥學大辭典》載:「本品夏月佩之闢穢,氣香如蘭,故名」。但是一個「佩」字,卻不是隨隨便便給的。
《本草綱目》載:「嫩時並可挪而佩之」。可見,佩蘭是一種非常適合貼身佩掛的有芬芳氣味的蘭草。《楚辭》中就有「紉秋蘭以為佩」。陸璣《詩疏》載:「蘭,即蘭,香草也。藏衣,著書中,闢白魚也」。李時珍曰:「《離騷》言其綠葉紫莖素枝,可紉可佩,可藉可膏可浴」。可見,佩蘭是一種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非常多用的芳香植物。
用佩蘭做香枕,既有芳香化溼和抑菌消毒闢穢的作用,又具養血安眠之功效。因此,古時又稱它叫「醒頭草」。當然,歷代本草對它的別名記載很多,有蕳、永香、香水蘭、女蘭、香草、燕尾香、大澤蘭、省頭草、都梁香、孩兒菊、水香、雞骨香、針尾鳳等等。佩蘭不僅芳香,也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它性平味辛,能芳香化溼,醒脾和胃,清暑闢穢,可以治療頭暈、胸痞、嘔吐及水溼內阻等病。
屈大夫可以「紉秋蘭以為佩」,看來,下次見到了這花,也不妨帶幾片,做一個香枕,讓它幽幽的香氣伴著進入甜美的夢鄉。
菊科草本植物佩蘭的地上部分。別名:蘭草、水香、都梁香、大澤蘭、蘭澤、燕尾香、香水蘭、孩兒菊、千金草、省頭草、女蘭、香草、醒頭草、石瓣、針尾。其性味辛、平。功能芳香化溼,醒脾開胃,發表解暑。主治用於感受暑溼,寒熱頭痛,溼熱內蘊,脘痞不飢,噁心嘔吐,口中甜膩,消渴、口臭、多涎、暑溼表症、頭脹胸悶。常規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鮮品可用15~20g。
佩蘭不僅氣味芳香,適合貼身佩掛,同時也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佩蘭為菊科植物佩蘭的乾燥地上部分,分夏、秋兩季採收。性平、味辛,歸脾胃肺經,具有芳香化溼、醒脾開胃、發表解暑的功效,用於溼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暑溼表證,溼溫初起,發熱倦怠,胸悶不舒。
此外,端午節也稱為「浴蘭節」,在漢代人們就流行在端午節用蘭草(佩蘭又稱為香水蘭)沐浴祛汙,香身除病,拔除不祥。現代藥學研究表明,佩蘭含有大量揮髮油,具有抑菌殺菌作用,用佩蘭藥浴能預防和治療多種夏季皮膚病,還可起到開竅醒神、祛風止痛等保健作用。佩蘭茶也是不錯的選擇!芳香化濁,預防流感!
宜
佩蘭芳香化溼,適宜口臭、暑溼、頭脹胸悶等人群。
忌
陰虛、氣虛者忌用。佩蘭辛香、辛能行散,容易耗傷氣血,故而陰虛、氣虛者不宜使用。
孕
孕婦慎食。
中藥使用需要按照醫生的處方進行用藥的,孕期不能盲目使用,以免對胎兒發育有影響。
嬰
嬰幼兒慎食。
如果想要查看我的其他文章,可以點擊「關注」,關注後即可查看我的全部分享,很高興我們能一起認識農村植物,豐富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