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八識」中阿賴耶識的三個位次

2021-01-06 社交電商洞見者

文:心愚法師

阿賴耶識在不同的階段名稱有所不同,當然這也是為了對其有更清晰的了解而進行的階段性的安立施設,大致來說,可以分為三個位次,對應三個名稱。

第一個叫我愛執藏現行位。意思是說第八識一直被第七識執以為我,從大乘來說,這一過程將持續到七地菩薩的最後一剎那;從小乘來說,則持續到無學位的聖者果位,也就是阿羅漢的果位之前。

第二個叫善惡業果位。作為善惡業力招感的果報體,第八識為真異熟,這一角色要扮演到十地最終的金剛心。

第三個位次叫相續執持位。阿賴耶識又名阿陀那識,阿陀那為梵語,為執持義,即執持有情的生命體,從阿賴耶識的這個角度來講,要一直維持到成佛。

這三個位次並不是前後連續的,而是有所重複的,也就是說,在凡夫到七地期間,阿賴耶識同時有三個名稱,八地到十地有兩個名稱,成佛的時候還會有一個名稱。但在同一個階段雖然有兩個或三個名稱,卻只是一個識,並不是因為有兩個或三個名稱便有了兩三個不同的識體存在。

相關焦點

  • 佛教:「八識漫談」什麼是前五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八識漫談:佛家所指的心識,粗分為八類,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識就是心,為什麼我們一心能有八識? 原來人們通常都是執著於實我實法——把宇宙間的一切視為實體。說到心時,也隱然有一個整體的東西存在。唯識家以分析的方法,分析此心為八,以破除人們的執著。
  • 何謂「第八識、阿賴耶識」
    末那識是第七識(又稱我執識,意根)相宗將它稱為我執,染淨依,依第六識淨而淨,染而染,專事傳導輸送的。真心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功能有4個: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從功能的角度來說,有八種識, 阿賴耶,Manas(末那識),意識(第六識),還有感官的五個識。
  • 何謂「阿賴耶識」與「三能變」?
    三、執藏──末那識攀緣此識為自我而堅執不舍,故說為執藏。阿賴耶識又有譯作異熟識,能引起生死善惡業之異熟果的緣故。更有譯作種子識、阿陀那識、根本識、神識、心等等。此阿賴耶識之理論乃是由彌勒菩薩所開出,經無著論師之傳承,而由世親論師將之擴大充實,在他的《唯識二十論》及《唯識三十頌》中圓滿地建立起來,成為大乘唯識宗的根本主張。二、「阿賴耶識說」是否有違佛意?
  • 八識(佛教解釋)
    前五識眼、耳、鼻、舌、觸就是指引起心理活動的感官,第六識就是在前五識的基礎上產生的心理活動,故稱之為意,第七識末那識,指的是由前六識與外在物質溝通所集聚的自我意識,第八識則是在前七識循環往復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習氣、習慣,這些習氣習慣潛藏人心靈深處,不斷地不覺察地影響人的生活與工作。  唯識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諸種認識活動的佛教用語。
  • 第八識的三個意義
    請問,此處「諸識」是否包含第八識?如果包含第八識,眾所周知,正法裡,第八識如來藏一心二門,真如心體不生不滅,那麼又何來「流注生及相生……流注滅及相滅」? 答:經典提到第八識時,有三個不同的意義,有時指能藏,也就是不生不滅的心體;有時指所藏,也就是所藏的種子,以及種子所現起的功能差別;有時是指執藏,也就是能夠引生後有的染汙種子。
  • 阿彌陀佛,阿賴耶識,安爐立鼎
    [阿賴耶識] 佛教(唯識論)八識中之第八識,又名「阿梨耶識」,是根本識,以下各識都由它生出。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中藏有無數的種子,可以引發人的善惡行為(主要指思維活動)。 自無始以來,阿賴耶識就有淨、染、萬有種子,對待萬物待緣而起這一真理不明了,故稱作「無明」。
  • 如何理解「阿賴耶識」?
    佛家唯識派,把人的起心動念,分成四個層次。【前五識】相當於採集設備,負責採集外界數據信息。【第六識】相當於數據分析後得出的計算結果。【第七識】相當於數據分析的依據,是一種算法。【第八識】則是一個無限容量的數據存儲器。
  • 「阿賴耶識」與「煩惱識」的運行機理
    我們一直認為跟身體全然無關的是第七和第八識。第七識稱為煩惱識,第八識稱為阿賴耶識,是藏識,而純然的明覺才是識的體性。 之前提過識可分「不定性」和「定性」。不定性是指因緣合則生,因緣合則滅。前六識是不定性的,第七和第八識是定性的,但這不是指永恆不變,而是指相續不斷、不停作用。
  • 『南懷瑾』玄奘法師《八識規矩頌》第八阿賴耶識!
    1、玄奘法師《八識規矩頌》,第八阿賴耶識上午我也介紹過了,就是宇宙生命、我們的根本。第八阿賴耶識第一首偈子,第一首偈子,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燻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做主公。就是大家要找的自己這個生命根本,在沒有明白、沒有大徹大悟、沒有證得成佛境界,成佛了,這個阿賴耶識轉變了,所以阿賴耶也有個名字:叫異熟識,因果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都包含,這個功能天堂地獄都包含在內,那麼這個除了成佛才轉了,變成大圓鏡智,在凡夫境界,都屬於阿賴耶識。
  • 什麼是「八識」?
    佛教唯識學把我們的心區分成八個部分,叫做「八識」。好比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公司,有八個部門共同合作經營,各有各的任務。這八識分別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意根)、阿賴耶識,這八識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的基本功能。一,眼識。
  • 阿賴耶識淺說
    1. 能藏:謂此識能含藏染、淨、善、惡、無記三性諸法種子,如倉庫能收納稻麥等五穀種子。  2. 所藏:此識為前七現行識之所燻,燻成習氣(種子異名),收藏在此識中,遇緣再現行。就受燻言,前七識為能燻,此識為所燻。  3. 我愛執藏:此識系生命主體,常被第七末那識執為自我,包括人我相、法我相,生起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為生死根本。  4.
  •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唯識之二十五)
    阿賴耶識,因為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的功能,所以又被稱為藏(cang)識。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暖壽識。暖,就是身體之所以有體溫,是因為有第八識,人臨終時八識離開時,身體就涼了。壽,就是根身由於業報而有一定的壽命,而根身、業報因八識才有。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講到:「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
  • 阿賴耶識,我們生命的根本!
    阿賴耶識─我們生命的根本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本質是不常又不斷。它受業力的薰習,就不常來說: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 自然法師:離宗辯八識 識識顯病容
    有居士問:阿賴耶識在哪?在你的身上?在我的身上?還是在別人的身上?阿賴耶識有多大?整個法界有多少個阿賴耶識?大小都相同嗎?你的阿賴耶識跟我的阿賴耶識有沒相關?有沒連線?第七意識末那識連接到阿賴耶識有多少條線?幾條去幾條回?第七意識在哪裡?確定是汙染識?有驗證過嗎?
  • 唯識宗解密:八識是什麼?為什麼說認識到第八識,就成佛了
    唯識宗祖庭唯識宗在提出了「一切法唯識」之後,就開始對「識」進行劃分。它把「識」當作人類的感覺、思維和下意識,提出我們人類一共有八種「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這八種。 這些所謂的「識」,用現代的理念來表達就是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所有意識和感受。在這「八識」當中,前面的」六識「都是我們能夠感受得到了,在這裡就不再加以解釋。因此,現在直接說,唯識宗認為最重要的第七識和第八識。
  • 八識中第七識末那識的作用你知道嗎?
    末那識的作用文:心愚法師第七末那識的安立,肯定是有其意義和作用的,簡單來說呢,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來說呢,它是產生「我執」的根源,其次則是它可以作為前六識的所依,是前六識之所以染汙的根源。第七識是要依靠第八識生起的,或者說,是要在第八識的基礎上進行安立的,然後又以第八識為所緣,產生分別和執著,產生一個「我」相,這便是我執的根源。在這裡有一個說法,是說第七識執著第八識是執著其「見分」,這是後期的說法,並非經典所述,因為四分說是後來的論師們為了進一步解釋心識而闡述的理論,經論裡面並沒有明確說執著相分,而只是說執著第八識。
  • 閱讀你的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第八識,亦稱「種子識」、「藏識」)包含了所有能量、物質、靈魂、心靈的範式,在它之內也蘊含著各種造物的原型,它們在神聖意志之下擴展著。阿賴耶識(阿卡西記錄)是活的信息勝義、阿賴耶識、相與法是四個理解我們生活的宇宙之維度,在佛法中有這樣的描述「佛菩薩先安立了阿賴耶識這個名字,阿賴耶識是輪迴的主體,阿賴耶識變現一切相和法,包括我相。」按照如此的理念,輪迴的主體並非身體,甚至也不是我們俗稱的靈魂,而是「阿賴耶識」,也就是在阿賴耶識中所記錄的一切是我們存在的依據。
  • 要明宇宙、人生觀,非明第八識、第七識不可!
    太虛法師在《八識規矩頌講錄》中提到,「要明宇宙觀,非明第八識不可;要明人生觀,非明第七識不可。」
  • 阿賴耶識的種子是如何運作的?
    你的眼耳鼻舌身,給你攝入信息,前五識給你攝入信息;你的意識第六識開始分別,分別就產生情緒,所謂的正面反應和負面反應;產生情緒之後,第七識莫納什,就把這個產生的反應,這樣的一些信息傳給(第八識)阿賴耶識,就在阿賴耶識當中種了所謂的好的種子或壞的種子,就是善業或惡業了。當你在遭遇一件事情的時候,阿賴耶識它裡面存著善的或惡的種子,莫納識會根據每一個境遇隨緣從裡面給你搬種子出來。什麼意思?
  • 末那識並不會是潛意識:從六根互用,淺析末那識、阿賴耶識
    末那識與阿賴耶識是佛法中的兩個重要概念,而且是兩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歷代大德對這兩個概念的闡述也並沒能形成統一的定論。小編我作為一個佛法末學,多年來對這兩個概念也一直是迷迷糊糊,未得其門而入,從來也不曾味其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