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淺說

2021-02-08 唯識學

一、阿賴耶定義

  梵語阿賴耶,華譯為「藏」,有能藏、所藏、我愛執藏三義。

  1. 能藏:謂此識能含藏染、淨、善、惡、無記三性諸法種子,如倉庫能收納稻麥等五穀種子。

  2. 所藏:此識為前七現行識之所燻,燻成習氣(種子異名),收藏在此識中,遇緣再現行。就受燻言,前七識為能燻,此識為所燻。

  3. 我愛執藏:此識系生命主體,常被第七末那識執為自我,包括人我相、法我相,生起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為生死根本。

  4. 此識有三相:以被第七識執我為自相,以含藏種子能生現行為因相,以此識體為業力招感受異熟總報為果相。


  二、阿賴耶三位

  從凡夫起,到發心修行的歷程中,共有三位,即:1. 阿賴耶識位,2. 善惡業果位,3. 相續執持位。

  1. 從凡夫到第七遠行地菩薩位——阿賴耶識位

  2. 從凡夫到第十法雲地——善惡業果位

  3. 從凡夫到佛果——相續執持位

  其理由:

  1. 由資糧位、加行位、入見道位、悟契真空,登初歡喜地,了達諸法自相、共相,最初轉為妙觀察智,至第七遠行地,二障伏盡,方得圓滿;第七末那識,不再執我,觀諸法,眾生平等,同時轉為平等性智,即捨去阿賴耶之名。

  2. 凡夫有分段生死,菩薩有變異生死(俱生習氣未斷盡,猶有起伏故),至第十法雲地,都屬業果相續。

  3. 十地以後,經金剛道、解脫道,證入佛位,為純善無漏的淨種相續。此識亦名阿陀那識(譯名執持),謂此識無論在凡位、聖位,都執持種子,相續不斷故。但在佛位,因純屬清淨,以大智大悲,分身利樂有情,此識轉為庵摩羅識,譯雲無垢識。


  三、阿賴耶識轉依

  第八識於究竟位,方得圓滿轉依。

  (一)舍煩惱障,得大涅槃(無住涅槃)

  (二)舍所知障,得大菩提(真性菩提)

  此識轉成的智,名大圓鏡智,何謂大圓鏡智?如成唯識論云:「大圓鏡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忘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淨離諸雜染,純淨圓滿現種依持,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眾色相」。(詳解可參考釋論)前五識亦於此時,圓滿轉為成所作智,分身塵剎,利樂有情。

  佛果具足的三身四智,如下圖:


         ┌1.法身:自性清淨身

      ┌三身┤2.報身:受用身

      │  │自受用身、他受用身

      │  └3.化身:應化身、變化身

究竟位:佛果┤

      │  ┌1.轉前五識:成所作智

      │  │2.轉第六識:妙觀察智

      └四智┤3.轉第七識:平等性智

         └4.轉第八識:大圓鏡智


  四、阿賴耶存在的理由

  (一)經論依據

  成唯識論根據佛說,以五教十理證明有此識的存在。

  五教的經典有:《大乘阿毗達摩經》、《解深密經》、《入楞伽經》及小乘上座部,化地部的原始論著等。此不繁引。

  十理者:

  1. 契經說此識能集起雜染清淨諸法種子(集諸種子,起諸現行),故名為心。若無此識,一切染淨諸法的功能無處潛存,也無從現起。豈不唐捐?事實並不如此。

  2. 契經說:此識名異熟心,由執持善惡業種遇緣而感受有情的正報依報,若無此識,彼異熟心名即不能成立。

  3. 有情流轉五趣四生,若無此識,趣生之體即不可得。

  4. 有色報身,是由此識執受。

  5. 壽暖識三,構成壽命,若無此識,壽暖即不能久住,以前六識有間斷,不能恆時相續。

  6. 此識「去後來先作主公」,若無此識,生死相續,三世輪轉,即不能成立。

  7. 初生剎那,「名、色、識」三相依而住,若無此識,名色(初形成的胎體和未現行的六、七識)即無所依。

  8. 有情依四食而住,即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此識食即指第八識。

  9. 入滅盡定,六識不起,壽暖尚存,仍有生命,即由此識執持故。

  10. 此識能持染淨諸種,契經說:「心雜染故有情雜染,心清淨故有情清淨」,因果不雜亂,即由於此識持種不失。

  (二)現代觀點

  1. 中國的傳統說法,心臟是思想的主體,所謂「心之官則思」、「心藏神」等。實際上,心臟是主血液循環,心血旺則氣爽神清,心衰則引起各種疾患。

  2. 現代生理學主張,腦神經是思想的主體,20世紀50年代蘇聯學者巴甫洛夫,編著出版有《神經學》,主張神經有:第一信號系統(思想),第二信號系統(語言),並有興奮性過程、抑制性過程、有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等等,可謂詳細。但談到神經細胞是怎樣組合成思維的?神經的交流電波是如何產生的?腦部神經有病被截除後,為什麼還會有意識和生命存在(中外都有實例)?則沒有解釋,仍然是謎。

  西方科學家愛因斯坦、愛迪生……中國現代科學家錢學森都說:意識和生命的潛在力還存在著,沒有挖掘出來,不能隨意否定;否則不是科學家的態度。

  3. 依現代科學實驗,物質、能力,都是不滅的。唯物論者講,思想、意識是最高的物質,怎樣就消滅了沒有?

  4. 歐洲的宗教家和印度的吠壇多派,都認為萬物有一個始因,但根據生命相續,物質不滅的道理,這是說不通的。譬如說:此谷種之有,是由於此前谷種發生功能的結果,前復有前,後復有後,前前無始,後後無終,決不會有一個始因主宰,也不會斷滅。因此,現在心力的存在,不過是過去心力的繼續。現在的心力,還要相續未來,不會停頓。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名言:「一個知覺自然地從另一個知覺而來,等於一個運動自然地從另一個運動而來一樣。」

  太虛大師曾比喻說:「人工製造的生薑決不能生芽,製造的雞蛋決不能生出雞子,因為它沒有生機或生命」,這是很有意義合符事實的譬比。

  像這樣的譬喻,在《佛說譬喻經》、《百喻經》等裡面還很多。不否定生命存在,而有聖凡十法界的存在,這是佛陀經過修行的實證境界,是客觀存在的真理。佛是大智慧者,佛法是燦爛的指路明燈。


  2003年3月在慈雲寺為居士解說


 ◎本文轉自: 顯密文庫,詳細出處請參考: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0941

相關焦點

  • 「阿賴耶識」與「煩惱識」的運行機理
    「阿賴耶識」與「煩惱識」的運行機理創古仁波切眼、耳、鼻、舌、身、意這前六識,其中五根識(眼、耳、鼻、舌、身識)顯然跟身體緊密相關,要依賴某個感官才能運作。見、聞、嗅、嘗、觸等經驗都是依身體而起的,甚至連沒那麼依賴身體的第六識,在認知上還是跟身體息息相關。
  • 閱讀你的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第八識,亦稱「種子識」、「藏識」)包含了所有能量、物質、靈魂、心靈的範式,在它之內也蘊含著各種造物的原型,它們在神聖意志之下擴展著。阿賴耶識(阿卡西記錄)是活的信息勝義、阿賴耶識、相與法是四個理解我們生活的宇宙之維度,在佛法中有這樣的描述「佛菩薩先安立了阿賴耶識這個名字,阿賴耶識是輪迴的主體,阿賴耶識變現一切相和法,包括我相。」按照如此的理念,輪迴的主體並非身體,甚至也不是我們俗稱的靈魂,而是「阿賴耶識」,也就是在阿賴耶識中所記錄的一切是我們存在的依據。
  • 何謂「第八識、阿賴耶識」
    妄心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眼耳鼻舌身五識時時轉對外景,應付事宜,第六識是意識,強勢淩厲,分別取捨,一切善惡,就第六識(意識)啟動所造作的。末那識是第七識(又稱我執識,意根)相宗將它稱為我執,染淨依,依第六識淨而淨,染而染,專事傳導輸送的。真心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功能有4個: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
  • 如何理解「阿賴耶識」?
    而阿賴耶識卻是一本字典,但是末那識擁有一種神奇的公式,可以把字典裡的字,生成無限內容的劇本,包含了所有可能的劇情。末那識這種神奇的公式,就是我執。末那識根據需要的劇本來選擇合適的演員登臺表演。如果沒有第七識我執的話,第八識就會復原成一本字典。從字典裡看到劇本,就是不清淨的有染心。如果看到沒有劇情只有字的字典,就是如如不動的清淨心。
  • 《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全阿賴耶識技能效果是什麼 全阿賴耶識...
    導 讀 在《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遊戲中,有些技能可以很好地提升玩家的能力,但一些玩家還不知道這些技能有何用處,這裡給大家分享一波《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全阿賴耶識技能效果介紹攻略
  • 阿賴耶識的種子是如何運作的?
    你的眼耳鼻舌身,給你攝入信息,前五識給你攝入信息;你的意識第六識開始分別,分別就產生情緒,所謂的正面反應和負面反應;產生情緒之後,第七識莫納什,就把這個產生的反應,這樣的一些信息傳給(第八識)阿賴耶識,就在阿賴耶識當中種了所謂的好的種子或壞的種子,就是善業或惡業了。當你在遭遇一件事情的時候,阿賴耶識它裡面存著善的或惡的種子,莫納識會根據每一個境遇隨緣從裡面給你搬種子出來。什麼意思?
  • 阿賴耶識,我們生命的根本!
    阿賴耶識─我們生命的根本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本質是不常又不斷。它受業力的薰習,就不常來說: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 榮格的共時性與阿賴耶識
    這一段,就是前文《八識心王裡的末那識》裡說過的,末那識胡亂在阿賴耶識抓取種子的境界而使夢境成真心想事成。因末那識的胡亂性,他抓取的東西在世俗意義上講經常是無意義的。然而,如果經常經歷這種夢境成真心想事成的事還是會給人帶來某種感悟——正如榮格所說:共時性事件旨在「一切存在形式之間的深刻和諧」。因此,一旦體驗到這種和諧,它就變成一種巨大的力量,給予個人一種超越時空的意識。
  • 阿彌陀佛,阿賴耶識,安爐立鼎
    [阿賴耶識] 佛教(唯識論)八識中之第八識,又名「阿梨耶識」,是根本識,以下各識都由它生出。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中藏有無數的種子,可以引發人的善惡行為(主要指思維活動)。 自無始以來,阿賴耶識就有淨、染、萬有種子,對待萬物待緣而起這一真理不明了,故稱作「無明」。
  • 何謂「阿賴耶識」與「三能變」?
    一、何謂「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稱第八識,以梵語Alaya Vijnana前者音譯而成「阿賴耶」,為有情根本的心識,亦為八識之根本。它含藏了一切善惡行為的種子。當因緣成熟時,它能引生有情的根身器界,所以為一切事物之根源。此識之義譯則有不同的譯名,有譯作藏識。藏者,具有三種意義:   一、能藏──能含藏一切事物之種子故。
  • 了解一下阿賴耶識的面目
    整個世界或者說整個宇宙就是一個阿賴耶識,它包含四個部分。第一是相分,我們的眼睛所感受到的一切有形有相的物質,也就是身相,眾生相,世界之相。這些相雖然是幻化無所有,但是阿賴耶識的一部分。第二是見分,一切眾生身體內的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覺和意知。
  •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唯識之二十五)
    阿賴耶識,因為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的功能,所以又被稱為藏(cang)識。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暖壽識。暖,就是身體之所以有體溫,是因為有第八識,人臨終時八識離開時,身體就涼了。壽,就是根身由於業報而有一定的壽命,而根身、業報因八識才有。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講到:「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
  • 末那識並不會是潛意識:從六根互用,淺析末那識、阿賴耶識
    末那識與阿賴耶識是佛法中的兩個重要概念,而且是兩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歷代大德對這兩個概念的闡述也並沒能形成統一的定論。小編我作為一個佛法末學,多年來對這兩個概念也一直是迷迷糊糊,未得其門而入,從來也不曾味其真趣。
  • 佛教「八識」中阿賴耶識的三個位次
    文:心愚法師阿賴耶識在不同的階段名稱有所不同,當然這也是為了對其有更清晰的了解而進行的階段性的安立施設,大致來說,可以分為三個位次,對應三個名稱。第一個叫我愛執藏現行位。意思是說第八識一直被第七識執以為我,從大乘來說,這一過程將持續到七地菩薩的最後一剎那;從小乘來說,則持續到無學位的聖者果位,也就是阿羅漢的果位之前。第二個叫善惡業果位。作為善惡業力招感的果報體,第八識為真異熟,這一角色要扮演到十地最終的金剛心。第三個位次叫相續執持位。
  • 物理學告訴你:什麼是佛教所說的阿賴耶識?
    物理學接近阿賴耶識,它認為阿賴耶識應該是怎麼樣的,它有什麼特性?這個就比佛學說的阿賴耶識更具體了,它要具體的去測。倫敦大學一位科學家波姆認為,宇宙存在本體就類似佛學的阿賴耶識,本體究竟是以什麼樣的狀態存在?它才能夠投影出宇宙的萬世萬物?他們認為全息攝影是本體存在的方式。
  • 《鐵血的奧爾芬斯》:阿賴耶識系統原來是這樣的,太厲害了。
    而對於文盲一樣的三日月可以駕駛敢達巴巴託斯完全是因為背後的三個阿賴耶識系統。那麼阿賴耶識系統到底是什麼呢?三日月的三個阿賴耶識系統阿賴耶識系統在漫畫中我們可以知道,擁有三個阿賴耶識系統的三日月即使不會寫字也可以駕駛複雜的機器巴巴託斯。
  • 「恐懼 · 前世 · 阿賴耶識」
    在尋找靈魂自由的探索中,古聖先賢們早就發現了「心智是如何困住自己」的這個課題,他們提出了第八識「阿賴耶識」這一關鍵性的概念,就是藏(第4聲)識。阿賴耶識就像是中央處理器CPU,是每個人的控制中心,它讓你的意識與思想在同一個系統裡輪迴流轉,環環相扣。心智收集這眼耳鼻舌身意感知的信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並做出判斷(末那識/分別識)。
  • 佛教:「八識漫談」什麼是前五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八識漫談:佛家所指的心識,粗分為八類,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識就是心,為什麼我們一心能有八識? 原來人們通常都是執著於實我實法——把宇宙間的一切視為實體。說到心時,也隱然有一個整體的東西存在。唯識家以分析的方法,分析此心為八,以破除人們的執著。
  • 阿賴耶識承載支配六識
    在佛教的歷史發展中,識這個概念逐漸被視為與心同位,唯識學本身是一種認識論,它的發生發展源於因緣鏈條中的理論漏洞,也就是既然人無我,那麼由誰來承擔業力輪迴的主體,是什麼在穿越時空輪迴,後來佛學認識論,把這個本體論的窟窿填充了,也就是唯識派的方法論。
  • 以阿賴耶識來看,前面七個識都成外境
    擒賊先擒王以阿賴耶識來看,前面七個識都成外境。就是我們現在的意識、思想,都是它的外層作用。我們打坐起來,都在那裡玩第六意識的表層,認為在做功夫。真正的佛法做功夫從根本上來,從阿賴耶識下手。我們身心兩方面,不過是第八識的一部分。有同學來講:「比量、非量都是現量。」對的。拿現量境來說,十方三世一切眾生、諸佛,不管是非量還是現量,阿賴耶識冒的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