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識,我們生命的根本!

2021-02-08 唯識學

阿賴耶識─我們生命的根本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本質是不常又不斷。它受業力的薰習,就不常來說: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它有生滅相、有變異相,這當中沒有一個主宰者。阿賴耶識是去後來先作主公─去後,當生命結束的時候,前七識全都停下來,是第八識最後離開人的身體;來先,也就是我們投胎的時候,第八識先去投胎,先有第八識才創造前七轉識,所以第八識是生命體的根本。

但是這個生命體,它不是一個常態,它會變化。《唯識學》比喻說:就像一條手帕,這條手帕一下子變出一隻兔子、一下子又變出一隻老虎,其實那是一種魔術的力量,它的本質只是一條普通的手帕罷了。這是什麼意思?魔術的力量就是比喻業力,如果你造五戒的業力去薰習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變現莊嚴的人天果報,如果你造殺盜淫妄的業力去薰習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把這些訊息保存下來,就變現三惡道的果報出來,這個果報就是一種苦惱的果報,就像手帕,能變出各式各樣的花樣來,這樣的果報都是隨因緣而變化的。

阿賴耶識它不常,但也不斷─恆常相續,無有間斷。雖然它不斷不斷地變化,卻從沒有斷滅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從無始劫以來,有時候做人、有時候升天、有時候墮到三惡道去……不斷地變化,但是恆常相續,無有間斷,從沒有間斷過,每一個剎那都有生命的存在。

不常又不斷─喻如暴流,就像是急速的水流。水流看起來有變化,一下子大波浪、一下子小波浪,但是水流不斷在流動。我們生命的本質,就是這樣相續而變化。

最後做一個總結: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因果相續,由妄薰習,似我相現,愚者於中,妄執為我。

依照這個道理可以了解:我們的生命體,不管是人的生命、天的生命、各種有情的生命,都沒有一個恆常住、不變異的自我,沒有這樣的自我。

那是誰造業?誰受果報呢?但有諸識,是我們現前明了的心識,就是八識──它無始劫來,前滅後生,剎那剎那的造業,使令因果相續。這樣一個心識的流動,剎那剎那創造業力,再由這個心識去得果報,在這樣虛妄的業力薰習之下、相續不絕──似我相現,有一個相似於我的相貌出現。

因為我們的心識流動太快,這個水流流的太快,會讓我們感覺水流好像是一個水柱,其實這個水流是一個接一個,不斷在變化。我們的心識也是如此,它流動太快,我們察覺不到它的變化,以為是一種常住的,愚痴的眾生就執著為我,有一個我的存在。

如果說:我們的生命體有一個我,這個世間就沒有阿羅漢、沒有佛陀了!意思是說,如果我是真實的,不是因緣薰習而有的,那這個我就不能消滅掉,修再深的戒定慧,都不能破壞它、改變它。事實上我是不存在的,我們內心的本質是清淨的,我是我們妄想捏造出來的。這個我既然不存在,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當然就可以對治、可以把它消掉,而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了。

總之:其實,生命只是一連串相續的心識活動而已,心識能夠造業,也能夠保存業力,一期一期的造業、一期一期的變現果報,心識就是這樣一生一生地相續。

相關焦點

  • 阿賴耶識淺說
    能藏:謂此識能含藏染、淨、善、惡、無記三性諸法種子,如倉庫能收納稻麥等五穀種子。  2. 所藏:此識為前七現行識之所燻,燻成習氣(種子異名),收藏在此識中,遇緣再現行。就受燻言,前七識為能燻,此識為所燻。  3. 我愛執藏:此識系生命主體,常被第七末那識執為自我,包括人我相、法我相,生起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為生死根本。  4.
  • 何謂「阿賴耶識」與「三能變」?
    一、何謂「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稱第八識,以梵語Alaya Vijnana前者音譯而成「阿賴耶」,為有情根本的心識,亦為八識之根本。它含藏了一切善惡行為的種子。當因緣成熟時,它能引生有情的根身器界,所以為一切事物之根源。此識之義譯則有不同的譯名,有譯作藏識。藏者,具有三種意義:   一、能藏──能含藏一切事物之種子故。
  • 「阿賴耶識」與「煩惱識」的運行機理
    「阿賴耶識」與「煩惱識」的運行機理創古仁波切眼、耳、鼻、舌、身、意這前六識,其中五根識(眼、耳、鼻、舌、身識)顯然跟身體緊密相關,要依賴某個感官才能運作。見、聞、嗅、嘗、觸等經驗都是依身體而起的,甚至連沒那麼依賴身體的第六識,在認知上還是跟身體息息相關。
  • 閱讀你的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第八識,亦稱「種子識」、「藏識」)包含了所有能量、物質、靈魂、心靈的範式,在它之內也蘊含著各種造物的原型,它們在神聖意志之下擴展著。阿賴耶識(阿卡西記錄)是活的信息勝義、阿賴耶識、相與法是四個理解我們生活的宇宙之維度,在佛法中有這樣的描述「佛菩薩先安立了阿賴耶識這個名字,阿賴耶識是輪迴的主體,阿賴耶識變現一切相和法,包括我相。」按照如此的理念,輪迴的主體並非身體,甚至也不是我們俗稱的靈魂,而是「阿賴耶識」,也就是在阿賴耶識中所記錄的一切是我們存在的依據。
  • 何謂「第八識、阿賴耶識」
    意識(第六識)的功能就是反映出 「末那識(Manas)」,眼識反映世界輪廓,聽識反映聲音。阿賴耶識會整體運作,實際中,一旦末那識(Manas) 捲入到二元對立,意識就開似乎和其他識(眼耳鼻身觸)開始一起運作。就好象一臺複雜的機器,每個識可以獨立,也可以一起運作。系統跑起來後,我們就不能把一個單獨的識分辨出來,他們之間親密互動。
  • 『南懷瑾』玄奘法師《八識規矩頌》第八阿賴耶識!
    1、玄奘法師《八識規矩頌》,第八阿賴耶識上午我也介紹過了,就是宇宙生命、我們的根本。第八阿賴耶識第一首偈子,第一首偈子,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燻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做主公。就是大家要找的自己這個生命根本,在沒有明白、沒有大徹大悟、沒有證得成佛境界,成佛了,這個阿賴耶識轉變了,所以阿賴耶也有個名字:叫異熟識,因果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都包含,這個功能天堂地獄都包含在內,那麼這個除了成佛才轉了,變成大圓鏡智,在凡夫境界,都屬於阿賴耶識。
  • 阿彌陀佛,阿賴耶識,安爐立鼎
    [阿賴耶識] 佛教(唯識論)八識中之第八識,又名「阿梨耶識」,是根本識,以下各識都由它生出。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中藏有無數的種子,可以引發人的善惡行為(主要指思維活動)。 自無始以來,阿賴耶識就有淨、染、萬有種子,對待萬物待緣而起這一真理不明了,故稱作「無明」。
  • 「恐懼 · 前世 · 阿賴耶識」
    在尋找靈魂自由的探索中,古聖先賢們早就發現了「心智是如何困住自己」的這個課題,他們提出了第八識「阿賴耶識」這一關鍵性的概念,就是藏(第4聲)識。阿賴耶識就像是中央處理器CPU,是每個人的控制中心,它讓你的意識與思想在同一個系統裡輪迴流轉,環環相扣。心智收集這眼耳鼻舌身意感知的信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並做出判斷(末那識/分別識)。
  • 榮格的共時性與阿賴耶識
    我們看看榮格的共時性和阿賴耶識有什麼關係。我們看下面這三段1共時性事件.那麼,什麼樣的事件可以稱為共時性事件呢?榮格認為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下,心境以及與之相符合的外在事件(多少是同時發生的),兩者相互巧合。但巧合的外在事件是在觀察者知覺的領域之外發生,而且只能在事後驗證。
  • 如何理解「阿賴耶識」?
    它們四者之間的關係,通常被描述成如下的關係:說前六識把數據交給意識,意識再通過末那識,把數據回傳給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則無限存儲送來的數據,等待末那識的提取。末那識再把提取出來的信息通過意識投射成以我為中心的偏見。這是一個通俗的解釋,從術語上來說,阿賴耶識有三個特性:1)能藏、2)所藏、3)執藏。
  • 《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全阿賴耶識技能效果是什麼 全阿賴耶識...
    導 讀 在《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遊戲中,有些技能可以很好地提升玩家的能力,但一些玩家還不知道這些技能有何用處,這裡給大家分享一波《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全阿賴耶識技能效果介紹攻略
  • 末那識並不會是潛意識:從六根互用,淺析末那識、阿賴耶識
    記得以前強行理解末那識與阿賴耶識時,是從網上查詢答案的,大概能得到的答案都是把末那識說為第七識,阿賴耶識說為第八識。還有一種說法是,末那識差不多就是現代人說的潛意識。這麼多年來一直是接受了網上的這些說法的,但也一直沒能確切地感知到末那識與阿賴耶識。當然了這一定是因為自己的修行做的功夫不夠,未曾脫凡,自然難得聖趣。因為總在凡夫之位,將將總有疑惑妄動。
  • 阿賴耶識的種子是如何運作的?
    你的眼耳鼻舌身,給你攝入信息,前五識給你攝入信息;你的意識第六識開始分別,分別就產生情緒,所謂的正面反應和負面反應;產生情緒之後,第七識莫納什,就把這個產生的反應,這樣的一些信息傳給(第八識)阿賴耶識,就在阿賴耶識當中種了所謂的好的種子或壞的種子,就是善業或惡業了。當你在遭遇一件事情的時候,阿賴耶識它裡面存著善的或惡的種子,莫納識會根據每一個境遇隨緣從裡面給你搬種子出來。什麼意思?
  • 了解一下阿賴耶識的面目
    整個世界或者說整個宇宙就是一個阿賴耶識,它包含四個部分。第一是相分,我們的眼睛所感受到的一切有形有相的物質,也就是身相,眾生相,世界之相。這些相雖然是幻化無所有,但是阿賴耶識的一部分。第二是見分,一切眾生身體內的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覺和意知。
  • 以阿賴耶識來看,前面七個識都成外境
    擒賊先擒王以阿賴耶識來看,前面七個識都成外境。就是我們現在的意識、思想,都是它的外層作用。我們打坐起來,都在那裡玩第六意識的表層,認為在做功夫。真正的佛法做功夫從根本上來,從阿賴耶識下手。我們身心兩方面,不過是第八識的一部分。有同學來講:「比量、非量都是現量。」對的。拿現量境來說,十方三世一切眾生、諸佛,不管是非量還是現量,阿賴耶識冒的煙而已。
  •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唯識之二十五)
    阿賴耶識,因為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的功能,所以又被稱為藏(cang)識。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暖壽識。暖,就是身體之所以有體溫,是因為有第八識,人臨終時八識離開時,身體就涼了。壽,就是根身由於業報而有一定的壽命,而根身、業報因八識才有。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講到:「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
  • 物理學告訴你:什麼是佛教所說的阿賴耶識?
    物理學接近阿賴耶識,它認為阿賴耶識應該是怎麼樣的,它有什麼特性?這個就比佛學說的阿賴耶識更具體了,它要具體的去測。倫敦大學一位科學家波姆認為,宇宙存在本體就類似佛學的阿賴耶識,本體究竟是以什麼樣的狀態存在?它才能夠投影出宇宙的萬世萬物?他們認為全息攝影是本體存在的方式。
  • 佛教:「八識漫談」什麼是前五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八識漫談:佛家所指的心識,粗分為八類,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識就是心,為什麼我們一心能有八識? 原來人們通常都是執著於實我實法——把宇宙間的一切視為實體。說到心時,也隱然有一個整體的東西存在。唯識家以分析的方法,分析此心為八,以破除人們的執著。
  • 《鐵血的奧爾芬斯》:阿賴耶識系統原來是這樣的,太厲害了。
    而對於文盲一樣的三日月可以駕駛敢達巴巴託斯完全是因為背後的三個阿賴耶識系統。那麼阿賴耶識系統到底是什麼呢?三日月的三個阿賴耶識系統阿賴耶識系統在漫畫中我們可以知道,擁有三個阿賴耶識系統的三日月即使不會寫字也可以駕駛複雜的機器巴巴託斯。原來,這個系統要施行手術。在一個人年少的時候他們就施行這個危險的手術。
  • 佛教「八識」中阿賴耶識的三個位次
    文:心愚法師阿賴耶識在不同的階段名稱有所不同,當然這也是為了對其有更清晰的了解而進行的階段性的安立施設,大致來說,可以分為三個位次,對應三個名稱。第一個叫我愛執藏現行位。意思是說第八識一直被第七識執以為我,從大乘來說,這一過程將持續到七地菩薩的最後一剎那;從小乘來說,則持續到無學位的聖者果位,也就是阿羅漢的果位之前。第二個叫善惡業果位。作為善惡業力招感的果報體,第八識為真異熟,這一角色要扮演到十地最終的金剛心。第三個位次叫相續執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