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的共時性與阿賴耶識

2021-01-07 靈江魂

我們在生活中,是否留意過經常會發生一些意味深長的「巧合」?

你正在因某事生氣,突然電視裡就冒出個聲音「你不要再為過去的事生氣了」。

你正在為某事煩惱必須要做出選擇了,這時你無聊翻翻書解悶,眼睛就及時看到了這樣一段文字「聽從你內心的指引,你應該選擇如何如何」。

你某日很倒黴去辦事總是沒帶齊東西,車子也總出問題以至於跑來跑去折騰了一天,回家後翻了翻農曆發現自己今天「驛馬逢衝」。

你突然冒了個念頭——好久不見的一個朋友等下會打電話給我,不多時這個朋友的電話就打過來了。

你做了個夢,一段時間後發現夢境裡發生的事在生活中真實發生了,有些是類似,有些則完全相符。

你可能認為這些是巧合,但有個人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並為這些現象起了個名字,這個人就是瑞士精神分析泰鬥級人物——榮格,他為這些現象起的名字叫做——共時性(Synchronicity)。

1930年榮格首先使用「共時性(Synchronicity)」一詞來對這些超自然的現象進行描述。促使他對這些現象進行關注的原因是因為榮格發現在其一生中發生相當多「有意義的巧合」事件,用「巧合」來解釋往往不能令人信服。尤其是如果一個人一生中多次經歷類似的巧合時,這種概率解釋就更加缺乏說服力了。榮格本人的經歷使得他無法接受這種巧合論的解釋。他曾寫道:「眾多事情難以預料地湊合在一起,使得視概率為一決定性的因素之觀點,很難成立。」這使得他一直尋求一個理論性的概念來說明這種超自然現象。於是他用「共時性(Synchronicity)」來描述這種心理狀態與客觀事件間的非因果關係。

所謂因果關係,是我們平常的思維定式,既是說一件事的發生是有原因有結果的,比如我在這裡寫這篇文章這件事,原因是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結果是大家看到了,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關係。更簡單的說因果關係是描述了事件的前後聯繫。

而榮格提出的共時性原則卻是非因果關係的,認為是無因無果,是一種平行的關係,簡單說是對眾多事件間無因果關聯的一種處理。

榮格用共時性曾經治癒過一位女心理疾病患者。

那是他在為一位年輕的女患者治療時發生的真實事情,榮格記述道:「她儘管做事想扣兩端以執中,諸事求好,結果總是做不到,問題的癥結在於她對事懂得太多了。她受的教育相當好,因此提供了她良好的武器,以完成此種目的——意即一種高度明亮潔淨的笛卡兒式之理性主義,對於實在具有永無差忒的『幾何學』之概念。我曾數度嘗試以更合理的態度,軟化她的理性主義,結果證明無效之後,我不得不盼望某些不可預期而且非理性的事情會突然出現,如此方可粉碎她用以封閉自己的理智之蒸餾作用。

某天,我恰好坐在她對面,背依窗戶,聆聽她不絕的陳述。前晚,她作了一場印象極為深刻的夢,夢中有人贈她一隻金色的甲蟲——一件很貴重的珠寶。當她正對我訴說其夢時,我聽到背後有輕拍窗戶的聲音,我轉過頭來,發現窗外有隻相當大的昆蟲正在飛撞窗欞,試圖進入這黝黑的房間。此事頗為怪異,我立即打開窗戶,在昆蟲飛進之際,從空中抓住了它,是種甲蟲,或說是種普通的玫瑰金龜子,它那種黃綠的顏色與金色甲蟲極為相肖,我將之交給我的患者,並附數語:『這就是你的甲蟲。』此一經驗洞穿了她的理性主義,打碎了她理智抗拒的堅冰,如今治療可持續下去,且成效顯著。

我們看看榮格的共時性和阿賴耶識有什麼關係。我們看下面這三段

1共時性事件

.那麼,什麼樣的事件可以稱為共時性事件呢?榮格認為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下,心境以及與之相符合的外在事件(多少是同時發生的),兩者相互巧合。但巧合的外在事件是在觀察者知覺的領域之外發生,而且只能在事後驗證。另一種情況下,心境以及與之雖相符合、但卻尚未存在的未來事件相互巧合,這種事件隔著一段時間的距離,而且同樣地也只能在事後驗證。

這一段,就是前文《八識心王裡的末那識》裡說過的,末那識胡亂在阿賴耶識抓取種子的境界而使夢境成真心想事成。因末那識的胡亂性,他抓取的東西在世俗意義上講經常是無意義的。然而,如果經常經歷這種夢境成真心想事成的事還是會給人帶來某種感悟——正如榮格所說:共時性事件旨在「一切存在形式之間的深刻和諧」。因此,一旦體驗到這種和諧,它就變成一種巨大的力量,給予個人一種超越時空的意識。

2心誠則靈

其次,榮格強調指出共時性事件與觀察者的心境很有關係。他認為,這種事件往往在觀察者對其觀察對象有一種強烈的參與情感時發生。就是說,共時性事件的發生意味著:客觀的諸事件彼此之間,以及它們與觀察者主觀的心理狀態間,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關係。正是由此出發,榮格對《易經》佔卜的合理性做出自己的解釋。他認為,易經佔卜時,在問者的心態及解答的卦爻間,有種同時性的符應。而為了使同時性事件出現,那麼就需要佔卜者投擲硬幣或者區分蓍草時,要想定它一定會存在於某一現成的情境當中,並認定卦爻辭確實可以呈顯他心靈的狀態。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榮格對「心誠則靈」的一種解說。

其實這就是種子被薰習起現行,前文《阿賴耶識裡的名言種子》裡對這種現象做過討論。

3與物理學聯繫

榮格在發展他的共時性概念時,把它與現代理論物理學的一些發現聯繫起來。從理論物理學中我們已經得知:因果性和預測在微觀物理世界中已不再真確。他得出結論:「在微

觀物理學和他的深層心理學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背景。」

這有關於量子力學,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雙縫實驗,就知道榮格說的是什麼了,在這個實驗中意識是可以影響物質的,其實這同樣是阿賴耶識配合末那識的能力——妄念加聲音創造了這個大千世界。

再來,我們看看榮格和他的追隨者對這種現象的謹慎推測

那麼,共時性事件何以會發生或者說應如何解釋這類現象呢?榮格及其追隨者對此做過謹慎的推測。

心理學角度

從分析心理學角度出發,榮格把共時性與自己的原型概念聯繫起來。他認為原型可以在一個人內心中獲得心理的表現,與此同時,它也可以在外部世界中獲得物理的表現。當原型被激活,它就展現出一個心理活力的方面,並出現在一個共時性事件中。或許我們可以認為,當物質和心靈二者契合於一個共時性事件中時,就意味著原型進行了一次自我表白或自我實現吧。

什麼是原型?其實講白了就是末那識執取為我的那些阿賴耶識裡的種子,比如一個人有體育天賦的種子,那麼他的原型(阿賴耶識)裡就有體育天賦;一個人好色,他的原型(阿賴耶識)裡就有好色的種子;一個人聰明,他的原型(阿賴耶識)裡就有聰明的種子。當然每個人阿賴耶識裡的種子無始劫來積存了無量無邊,所有的這些種子就構成了一個人的原型,我們說把一個人打出原型就是指還原他本來的面目。然而要記得,所有的種子都是非常非斷遷流變化如瀑布,能被薰習得越來越強大也可能會由於種種因緣而減弱甚至最終斷滅。所以一個人的天賦種子起了現行以後如果不加強後面也會不了了知——比如傷仲永,很多人從小就展示了過人的天賦,但由於生活環境和個人思想問題他們的這些種子沒有得以繼續薰習,乃至於最後他們仍舊平凡無奇——種子潛伏著難以發芽成長,更甚者在他們長大後小時候的天賦似乎蕩然無存了——這就是種子現行完因某些因緣最終斷滅了。

理論物理學

另一方面,在發展共時性概念時,榮格又把它與現代理論物理學的一些發現聯繫起來。他說:「我從肯定方面將它視為一種來自終極的非因果性、來自質子新生的創造性行為。」同時,他還注意到現代物理學揭示出宇宙是一個和諧統一的過程,是相互聯繫的元素所組成的動力網。而這與他所認為的,共時性事件旨在「一切存在形式之間的深刻和諧」的觀念是一致的。

這裡說的還是量子力學裡的東西——在量子力學裡精神能直接影響物質。

阿賴耶識和末那識的共同作用很可能就是「共時性事件」產生的真正原因,當然我們也可以推測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或者「神」在背後影響和指引著我們。然而說到根本還是一回事,那個神也好天人也好上帝也好真主也好,難道不都是阿賴耶識裡變現出來的東西嗎?

「共時性」是一種震撼心靈的現象,我們平時可以多留意留意,必會發現其有多麼的神奇。然而我們更要理解或者證悟的是阿賴耶識,這個所有一切的本體也是所有一切的答案。

相關焦點

  • 共時性——榮格關於神秘現象的解釋
    尤其是如果一個人一生中多次經歷類似的巧合時,這種概率解釋就更加缺乏說服力了。榮格本人的經歷使得他無法接受這種巧合論的解釋。他曾寫道:「眾多事情難以預料地湊合在一起,使得視概率為一決定性的因素之觀點,很難成立。」榮格認為,無論是因果性與目的性都不能說明他所體驗到的這類事實。於是,他不得不對擺在自己眼前的現象做自己的理論探討。
  • 榮格的同氣相求與共時性
    共時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相關書籍榮格反覆指出,共時性現象不是因果必然性聯繫,「它們之間必定存在著別的某種聯繫」。那麼究竟是什麼聯繫使它們「巧合」?榮格傾向於用「平行」「同步」作解,對深入認識這類現象有積極意義,不過從根本上說並沒有超出對共時性現象的描述。而且,用「平行」「同步」則難於說明起卦。他出於經驗事實,強調心理狀態在起卦中的關鍵作用,是正確的。那麼,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麼?為什麼起卦之人憑藉堅定誠信就可能在隨機狀態下,使所起之卦與佔問之事相契合呢?或者說,為什麼所起之卦有可能以象徵的形式,展示起卦之人與佔問之事同步而行的潛意識呢?
  • 共時性原理:榮格關於神秘現象的一種解釋
    尤其是如果一個人一生中多次經歷類似的巧合時,這種概率解釋就更加缺乏說服力了。榮格本人的經歷使得他無法接受這種巧合論的解釋。他曾寫道:「眾多事情難以預料地湊合在一起,使得視概率為一決定性的因素之觀點,很難成立。」榮格認為,無論是因果性與目的性都不能說明他所體驗到的這類事實。於是,他不得不對擺在自己眼前的現象做自己的理論探討。
  • 「阿賴耶識」與「煩惱識」的運行機理
    「阿賴耶識」與「煩惱識」的運行機理創古仁波切眼、耳、鼻、舌、身、意這前六識,其中五根識(眼、耳、鼻、舌、身識)顯然跟身體緊密相關,要依賴某個感官才能運作。見、聞、嗅、嘗、觸等經驗都是依身體而起的,甚至連沒那麼依賴身體的第六識,在認知上還是跟身體息息相關。
  • 阿賴耶識淺說
    能藏:謂此識能含藏染、淨、善、惡、無記三性諸法種子,如倉庫能收納稻麥等五穀種子。  2. 所藏:此識為前七現行識之所燻,燻成習氣(種子異名),收藏在此識中,遇緣再現行。就受燻言,前七識為能燻,此識為所燻。  3. 我愛執藏:此識系生命主體,常被第七末那識執為自我,包括人我相、法我相,生起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為生死根本。  4.
  • 閱讀你的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第八識,亦稱「種子識」、「藏識」)包含了所有能量、物質、靈魂、心靈的範式,在它之內也蘊含著各種造物的原型,它們在神聖意志之下擴展著。阿賴耶識(阿卡西記錄)是活的信息勝義、阿賴耶識、相與法是四個理解我們生活的宇宙之維度,在佛法中有這樣的描述「佛菩薩先安立了阿賴耶識這個名字,阿賴耶識是輪迴的主體,阿賴耶識變現一切相和法,包括我相。」按照如此的理念,輪迴的主體並非身體,甚至也不是我們俗稱的靈魂,而是「阿賴耶識」,也就是在阿賴耶識中所記錄的一切是我們存在的依據。
  • 何謂「第八識、阿賴耶識」
    妄心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眼耳鼻舌身五識時時轉對外景,應付事宜,第六識是意識,強勢淩厲,分別取捨,一切善惡,就第六識(意識)啟動所造作的。末那識是第七識(又稱我執識,意根)相宗將它稱為我執,染淨依,依第六識淨而淨,染而染,專事傳導輸送的。真心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功能有4個: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
  • 如何理解「阿賴耶識」?
    而阿賴耶識卻是一本字典,但是末那識擁有一種神奇的公式,可以把字典裡的字,生成無限內容的劇本,包含了所有可能的劇情。末那識這種神奇的公式,就是我執。末那識根據需要的劇本來選擇合適的演員登臺表演。如果沒有第七識我執的話,第八識就會復原成一本字典。從字典裡看到劇本,就是不清淨的有染心。如果看到沒有劇情只有字的字典,就是如如不動的清淨心。
  • 《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全阿賴耶識技能效果是什麼 全阿賴耶識...
    導 讀 在《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遊戲中,有些技能可以很好地提升玩家的能力,但一些玩家還不知道這些技能有何用處,這裡給大家分享一波《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全阿賴耶識技能效果介紹攻略
  • 阿賴耶識的種子是如何運作的?
    你的眼耳鼻舌身,給你攝入信息,前五識給你攝入信息;你的意識第六識開始分別,分別就產生情緒,所謂的正面反應和負面反應;產生情緒之後,第七識莫納什,就把這個產生的反應,這樣的一些信息傳給(第八識)阿賴耶識,就在阿賴耶識當中種了所謂的好的種子或壞的種子,就是善業或惡業了。當你在遭遇一件事情的時候,阿賴耶識它裡面存著善的或惡的種子,莫納識會根據每一個境遇隨緣從裡面給你搬種子出來。什麼意思?
  • 阿賴耶識,我們生命的根本!
    阿賴耶識─我們生命的根本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的本質是不常又不斷。它受業力的薰習,就不常來說: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 阿彌陀佛,阿賴耶識,安爐立鼎
    [阿賴耶識] 佛教(唯識論)八識中之第八識,又名「阿梨耶識」,是根本識,以下各識都由它生出。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中藏有無數的種子,可以引發人的善惡行為(主要指思維活動)。 自無始以來,阿賴耶識就有淨、染、萬有種子,對待萬物待緣而起這一真理不明了,故稱作「無明」。
  • 何謂「阿賴耶識」與「三能變」?
    一、何謂「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稱第八識,以梵語Alaya Vijnana前者音譯而成「阿賴耶」,為有情根本的心識,亦為八識之根本。它含藏了一切善惡行為的種子。當因緣成熟時,它能引生有情的根身器界,所以為一切事物之根源。此識之義譯則有不同的譯名,有譯作藏識。藏者,具有三種意義:   一、能藏──能含藏一切事物之種子故。
  • 了解一下阿賴耶識的面目
    整個世界或者說整個宇宙就是一個阿賴耶識,它包含四個部分。第一是相分,我們的眼睛所感受到的一切有形有相的物質,也就是身相,眾生相,世界之相。這些相雖然是幻化無所有,但是阿賴耶識的一部分。第二是見分,一切眾生身體內的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覺和意知。
  • 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唯識之二十五)
    阿賴耶識,因為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的功能,所以又被稱為藏(cang)識。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暖壽識。暖,就是身體之所以有體溫,是因為有第八識,人臨終時八識離開時,身體就涼了。壽,就是根身由於業報而有一定的壽命,而根身、業報因八識才有。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裡講到:「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
  • 共時性現象的分類和依據
    榮格曾把幾種不同類型的事件劃分為共時性現象。因此,賈霍達認為,對金龜子恰好在那個時刻出現做些解釋是必要的,但對這類共時性現象做出有意義聯繫的因果解釋則有些牽強附會,因為,即使共時性現象確實存在,那也只是人對意義的一種知覺,而不一定是兩個完全相似的事件的必然聯繫。2榮格把心理狀態與客觀事件的巧合視為共時性現象,他所依據的是中國古代典籍《易經》。
  • 思維探索:共時性原理與上帝視角!
    延伸閱讀,來源於網絡:共時性事件那麼,什麼樣的事件可以稱為共時性事件呢?榮格認為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下,心境以及與之相符合的外在事件(多少是同時發生的),兩者相互巧合。但巧合的外在事件是在觀察者知覺的領域之外發生,而且只能在事後驗證。
  • 思維探索:共時性原理與上帝視角
    心誠則靈其次,榮格強調指出共時性事件與觀察者的心境很有關係。他認為,這種事件往往在觀察者對其觀察對象有一種強烈的參與情感時發生。就是說,共時性事件的發生意味著:客觀的諸事件彼此之間,以及它們與觀察者主觀的心理狀態間,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關係。正是由此出發,榮格對《易經》佔卜的合理性做出自己的解釋。他認為,易經佔卜時,在問者的心態及解答的卦爻間,有種同時性的符應。
  • 末那識並不會是潛意識:從六根互用,淺析末那識、阿賴耶識
    末那識與阿賴耶識是佛法中的兩個重要概念,而且是兩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歷代大德對這兩個概念的闡述也並沒能形成統一的定論。小編我作為一個佛法末學,多年來對這兩個概念也一直是迷迷糊糊,未得其門而入,從來也不曾味其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