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5日訊 「大嬸子,咱北邊的回北邊,南邊的也回南邊哈。」一個沙啞的聲音在臨沂市莒南縣黃莊社區的街上傳來。喊話的人叫朱孟玲,是莒南縣十字路街道黃莊社區許家黃莊自然村的負責人,從大年初一到現在,一輛電動自行車,一個小電喇叭成了她出行的標配。
「電動車是俺家自己的,小電喇叭是我從一個賣衣服的姊妹那裡借的,冬天人都裹得嚴實,這樣聲音更大一點。」朱孟玲說。
許家黃莊是個自然村,全村330多戶,1100多人,雖然不是很大,但是村莊被縣鄉道十劉路一分為二,面對疫情,防控難度不小。為了防控疫情,按照鎮裡和社區的安排分工,沒有明確「流動宣傳監督」這一項內容。但是朱孟玲卻自己主動承擔了村裡的流動宣傳工作。
「村裡人當初那麼信任咱,我就要給他們服務好。 」1984年的朱孟玲2018年當選為村負責人,在疫情期間,她主動承擔責任,積極做好村裡的防控工作。
朱孟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最小的孩子不到4歲,但是她每天都是等村裡的值班人員回家吃完飯,才回去給孩子做飯。
「他在外面竄的孩子都快不認識她了。」朱孟玲的丈夫說。
她總是笑著說「誰叫咱幹這個村官的,幹一天也得要幹好」她其實心裡也知道這太多的埋怨,飽含是對她的心疼。
每天兩條主街幾十條胡同,處處都會出現朱孟玲的背影。「電動車每天晚上我都要充電,以前充一次電我都能去縣城來回四、五趟(70多裡),晚上都是他給我充電。現在國家遇到困難都是暫時,這麼多人都在出錢出力,我們一定會戰勝這個病毒的」。話還沒有說完,發現了一輛川A牌照的車,她馬上就騎上電動車就奔了過去,「你是哪裡的,測體溫了嗎,登記了嗎……」這嗓音雖然沙啞,但是很有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谷會媛 莒南融媒 紀立軍 徐紅 臨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