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小喇叭……臨沂這個人主動當起了村裡的流動宣傳員

2020-12-22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5日訊 「大嬸子,咱北邊的回北邊,南邊的也回南邊哈。」一個沙啞的聲音在臨沂市莒南縣黃莊社區的街上傳來。喊話的人叫朱孟玲,是莒南縣十字路街道黃莊社區許家黃莊自然村的負責人,從大年初一到現在,一輛電動自行車,一個小電喇叭成了她出行的標配。

「電動車是俺家自己的,小電喇叭是我從一個賣衣服的姊妹那裡借的,冬天人都裹得嚴實,這樣聲音更大一點。」朱孟玲說。

許家黃莊是個自然村,全村330多戶,1100多人,雖然不是很大,但是村莊被縣鄉道十劉路一分為二,面對疫情,防控難度不小。為了防控疫情,按照鎮裡和社區的安排分工,沒有明確「流動宣傳監督」這一項內容。但是朱孟玲卻自己主動承擔了村裡的流動宣傳工作。

「村裡人當初那麼信任咱,我就要給他們服務好。 」1984年的朱孟玲2018年當選為村負責人,在疫情期間,她主動承擔責任,積極做好村裡的防控工作。

朱孟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最小的孩子不到4歲,但是她每天都是等村裡的值班人員回家吃完飯,才回去給孩子做飯。

「他在外面竄的孩子都快不認識她了。」朱孟玲的丈夫說。

她總是笑著說「誰叫咱幹這個村官的,幹一天也得要幹好」她其實心裡也知道這太多的埋怨,飽含是對她的心疼。

每天兩條主街幾十條胡同,處處都會出現朱孟玲的背影。「電動車每天晚上我都要充電,以前充一次電我都能去縣城來回四、五趟(70多裡),晚上都是他給我充電。現在國家遇到困難都是暫時,這麼多人都在出錢出力,我們一定會戰勝這個病毒的」。話還沒有說完,發現了一輛川A牌照的車,她馬上就騎上電動車就奔了過去,「你是哪裡的,測體溫了嗎,登記了嗎……」這嗓音雖然沙啞,但是很有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谷會媛 莒南融媒 紀立軍 徐紅 臨沂報導

相關焦點

  • 「小喇叭」唱出千島「和諧曲」——東海漁嫂十大員之宣傳員
    即日起,小新將給大家帶來由舟山日報社和市委政法委聯合推出《走進「十大員」》「東海漁嫂」系列報導,帶您了解最美「巾幗紅」。負責喊喇叭的是各村的「東海漁嫂」宣傳員。蝦峙是傳統漁業重鎮,男性平常多以捕撈、運輸為生,漁嫂則是家庭生活、管理的主力軍。蝦峙鎮婦聯負責人介紹,在當地,除了手機,人與人之間最有效的溝通手段方式就是村裡的大喇叭,各種通知、公告、信息通過喇叭傳遞到各家各戶,特別是漁嫂宣傳員向村民進行廣播宣傳,報送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的廣播稿,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 泗陽:花園村裡「喇叭哥」
    他與「小喇叭」較上勁,是村裡宣傳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大年初一起,劉金之每天騎著摩託車背著小喇叭在村裡巡迴宣傳,村民都形象地稱他為「喇叭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劉金之心想,對於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如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上級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何要求,絕大部分村民不知道。村民早一天知道,就能早一天防控。
  • 一根拐杖、一輛電動車撐起「單腿村醫」行醫路
    李紅奎家四代行醫,做出這個決定後,他開始跟著村裡的鄉村醫生二大伯李文川學習行醫知識。白天,他拄著拐杖,單腳落地幹農活,到了晚上,就到二大伯家看李文川醫生號脈、寫處方、抓藥、打針。久而久之,李紅奎學會了一些診療看病知識。儘管掌握了一定的醫學常識,但因為沒有行醫資格證,給人看病不合法。
  • 湘鄉白田鎮:護林員化身防疫宣傳員,「流動摩託車小喇叭」來了
    「廣大村民朋友,當前正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請大家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常通風,儘量減少探親訪友、親朋聚餐…..」1月30日,湘鄉市白田鎮「流動摩託車小喇叭」又在走村串戶地開展宣傳。這批「摩託車小喇叭」的主人原來是村裡的護林員,他們對村組的路況和人員都非常熟悉。防疫宣傳小分隊成立之後,他們每天穿梭在各個村組,用小喇叭循環播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村民們表示,這個「流動摩託車小喇叭」發揮了很大作用,牆上貼的海報,有些老人們看不清;「村村響」廣播在有些角落也聽不到,老人更是很難看到微信消息。
  • 「大喇叭」「小喇叭」響起來
    「返鄉人員請主動到村、社區備案,協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返鄉人員請主動居家隔離14天……」 「不要走親訪友,不要與外人接觸……」 1月26日,渭南市華陰市太華辦西關村, 20個應急大喇叭同時響起,反覆播放防疫防控、聯防聯控的相關知識和政策。
  • 蕭山區陳家園村:流動的防疫「播音員」上線了
    流動「播音員」上線了2020年的春節,對蕭山區新街街道陳家園村的王璐波來說的確是過得「不一樣」。作為一名大學生,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成為一名應徵青年;作為一名應徵青年,他第一個報名成為村裡疫情防控的一名巡邏志願者,戴好口罩,騎上電瓶「小毛驢」、打開車上「小喇叭」,流動的「播音員」上線了,走村串巷向村民們宣傳防疫知識、告知防疫要求。當問起怎麼想到來做巡邏志願者時,王璐波只說了句「力所能及做點事也是應該的」。
  • 10萬宣傳員上線!火速推廣桂城「摩電安全421」做法!
    桂城10萬學生化身摩電安全宣傳員,助力摩電整治!如映月二小、映月四小等學校在校門口、校園內外張貼提示、橫幅,加強周邊的宣傳氛圍,並規定無牌無證、超員載人、未佩戴頭盔等違規行為的電動車禁止進入學校,以確保學生生命安全。
  • 臨沂人速看!冬日電動車騎行的「標配」很要命?!
    5這個不夠高級,網上給出禦寒和時尚的最佳解決方案是「高領棉被」。01車把手套危險指數:★★★★在電動車上裝固定手套,會嚴重限制騎車人手部操控電動車剎車和轉向的靈敏度,嚴重影響身體平衡能力和敏捷度。03反穿衣危險指數:★★★★反穿衣會使騎車人的手臂伸縮上抬空間受限,對車把手的掌控也受限,在危險情況來臨時難以做出靈敏反應。同時,反穿衣物易脫落,會分散騎車人注意力,並且易造成與周邊車輛鉤掛。
  • 喇叭、橫幅、電子屏、微信群、QQ群,多渠道做好疫情防控宣傳
    儘量減少集體聚餐,紅喜一律延期操辦,白喜操辦一切從簡、人員從少、時間從短……」1月30日,錦屏縣啟蒙鎮各村、社區響起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小喇叭」,工作人員積極通過這種方式為村民宣傳普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科普知識。
  • 戰疫一線|正安碧峰鎮流動小喇叭傳遞抗「疫」真情
    病毒無情人有情,連日來,碧峰鎮黨員幹部始終堅守在防疫一線,用一個個小喇叭,走街串戶喊話,不僅向群眾傳遞防疫知識,也傳遞著抗「疫」真情。「碧峰的鄉親聽我說:病源地、在武漢,返鄉人員多察看。戴口罩、勤消毒,飯菜一定要煮熟。呆家中、不出行,新型病毒總會停。莫謠言、勿恐慌,要信科學和中央。抗病毒、大任務,做好安全每一步。有任務、要執行,這場災難定能贏!」
  • 做好「宣傳員」當好「協調員」 ——記集寧區民政局駐馬蓮渠鄉...
    根據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人員結構的複雜性,除做好基礎性工作外,張永東還捋出了兩條工作要點:一是當好「宣傳員」,弘揚優秀鄉村文化,並努力把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普及到群眾中;二是當好「協調員」,全力化解各類矛盾,協調解決村民難題,保障村民利益。  按照這個思路,張永東積極了解村民的期望和需求,並充分發揮自己工作上的協調優勢,為老百姓辦了很多實事。
  • 拉著音響,廣場舞大媽變身抗疫宣傳員
    當下,各地正迎來節後復工復產,作為全國流動人口最多的省份,廣東的抗疫任務尤為繁重。全省40多萬巾幗志願者積極響應,在抗擊疫情的基層工作中主動作為,積極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2月13日,廣東省婦聯向全省巾幗志願者再次發出號召,呼籲繼續弘揚志願精神,再接再厲,當好疫情防控的執行員、宣傳員、監督員和服務員。省婦聯主席馮玲表示:「我們相信,只要萬眾一心,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 年關將至,農村人可以做哪些小買賣?這5種千萬不要錯過!
    很多人覺得不賺錢的小買賣,或許能在1個月內賺2萬塊!今天我就在這裡告訴大家5個投入少,回報大,只適合年前這段時間做的買賣!保證你能看明白!第一個:批發廉價成品衣帽手套趕大集我們去趕集的時候,往往會在路口發現有很多的紅色帳篷裡,隱藏著一個物品豐富的大世界,裡面各種服飾和衣帽、襪子等應有盡有,最重要的是價格特別便宜!
  • 銅鑼喇叭自改車,看看湖北這個鎮防疫「土」方法
    有人風趣地說,去年冬天,「挨打」最多的是銅鑼,「說話」最多的是電喇叭。楚天都市報記者了解到,自從去年入冬後長時間的乾旱,勝利鎮村村垸垸喇叭喊、山山嶺嶺響銅鑼,剛剛歇息不久,防抗肺疫又派上了用場。志願者們拿著防疫宣傳單、提著銅鑼、握著電喇叭,奔走在各村各垸,挨家挨戶上門供急供需。
  • 周增光:用「鐵腳板」為村裡爭了光
    做「老支書」的「小徒弟」,學習群眾工作法激活黨建動能,助推鄉村振興。雙山村2019年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6位「老支書」組建起「老支書先鋒志願服務隊」,成為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領頭雁」。周增光是村裡的辦事員,出校門時間不長,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他虛心拜「老支書」為師,學習群眾工作法。時巷組有個巷子,一共9戶村民,巷口的水泥場,是全巷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車輛來來往往,經常碾壓住在巷口的陶家的東西,陶家還有個小娃娃,留下安全隱患,他們於是用磚頭攔出一段安全距離,給村民車輛轉彎帶來難題。
  • 榆中縣上花岔鄉黑虎子村張清亮:疫情阻擊戰中的「戰地宣傳員」
    法制網訊(通訊員 魏晉學)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蘭州市榆中縣上花岔鄉黑虎子村地灣社致富帶頭人張清亮主動申請參加黑虎子村疫情防控卡點值崗的行列中來,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鄉親們,聽我言,今年過年有點煩,冠狀病毒把人纏,全國上下抗肺炎,這種細菌真危險,唾沫星子能傳染……」正月初三日一大早,張清亮又開始調試喇叭。
  • 這個社區主任成了「流動廣播站」:每天手持喇叭 邊走邊循環播放
    手持廣播喇叭,邊走邊循環播放防疫科普知識。穿梭於各小區庭院之間,一邊巡查、一邊回應居民的招呼聲……作為社區的防疫總指揮,哈市南崗區保健路街道學府四社區主任郭鳳明每天都這樣到居民小區轉幾圈,居民都笑稱她是「流動廣播站」。
  • 即墨電動車流動掛牌方便群眾 無整車編碼也可掛
    半島記者 華敬方 通訊員 黃謙益連日來,為加快推進轄區電動自行車掛牌進度,即墨交警積極拓展「上門服務」、「流動服務」等多種服務措施,最大限度方便群眾就近掛牌。交警向電動車主發放車牌8月7日起, 即墨交警集中力量,以鶴山路為主線設立多處「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流動崗,採取固定設點和流動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本著「讓群眾少跑路」的工作原則,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電動自行車掛牌業務,既方便群眾就近辦理,也大大提升了掛牌工作效率。
  • 以螺絲釘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婦女小組長 ——全市最美抗疫農村婦女小...
    廣大基層婦聯組織,特別是農村婦女小組長,要圍繞黨委、政府脫貧攻堅部署,主動作為,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婦女在小康路上掉隊。面對突然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婦女小組長們毫不退縮並主動投身抗疫一線,以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獨特的力量、以螺絲釘精神守衛在抗疫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