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百歲人瑞為何越來越多?——中國少有的經濟發展型長壽之鄉...

2020-12-18 央廣網

今年102歲的百歲老人李送蚵依舊耳聰目明,不僅能穿針引線,還在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面前打起了一套自創的「百歲健身操」。12月1日,六代同堂、兒孫百名的她透露給記者長壽秘訣:最主要的就是保持好心情,不要有太多的想法;生活要有規律,飲食定時定量,每天堅持運動。

百歲老人李送蚵現在仍然耳聰目明,她正在穿針引線

李送蚵生活的泉港區是「中國長壽之鄉」,這裡百歲老人7年增長1倍,80歲以上老人近萬名。目前全區共有百歲老人65人,每10萬人口超過15人,現最高齡者111歲。

從地圖上看,這個神奇的地方與臺灣隔海相望,位於福建中部沿海的湄洲灣南岸。昔日的泉港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可謂繁華似錦;今日的泉港作為泉州市首個「中國長壽之鄉」,可謂人瑞聚集。

7年前的2013年,泉州市首個「中國長壽之鄉」授牌儀式在泉港區舉行;7年後的2020年,正逢泉港建區20周年,這裡的百歲老人與7年前對比,竟然成倍增長。

從世界範圍來看,被公認為長壽之鄉的地方,多數是自然環境保持比較好、區域有特殊的水土環境、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國內如廣西巴馬和新疆等地,國外如南美的厄瓜多和巴基斯坦的罕薩地區等地。

但泉港區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地區,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石化產區,也是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2019年泉港人均GDP名列泉州市縣市區第1位。泉港能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長壽人數以及平均壽命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有其獨特之處。

百歲老人和長壽老人雙增長

「中國長壽之鄉」是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開始舉行的評審活動。其評審標準共15個指標,其中必達指標有3項,考核指標12項,必需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指標達標。而泉港區有13項指標達標,長壽之鄉的美譽名副其實。

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泉港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4.59歲,比全國平均水平71.4歲高3.19歲。據2013年統計,泉港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提高到了77.6歲,超過「中國長壽之鄉」評審指標2.6歲。

獲評「中國長壽之鄉」時,泉港全區百歲老人28位,按每10萬人口百歲老人達7人標準,剛剛達標。而後每一年,這兩項數據都在持續上升:2014年百歲老人39人,每10萬人口達10人;2015年百歲老人48人,每10萬人口超過12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百歲老人分別達到52、54、55、58、65人,如今每10萬人口達超過15人。

「也就是說,2020年泉港的百歲老人與7年前對比,成倍增長,而且現在人數還在持續增多。」泉港區老齡委辦專職副主任朱雙遠說,我們這裡除了百歲老人多,八九十歲的老人也很常見。

有統計數據表明,泉港人長壽的持續性也在逐年增加:2013年全區80歲以上高齡老人7569位,佔總人口1.92%。到了2020年,80周歲以上老人9103位,7年間增加了1534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達2.12%。

長壽之鄉與經濟發展不矛盾

泉港在2013年被評為經濟發展型「中國長壽之鄉」。經濟發展型,是什麼意思呢?與自然生態型和水土元素型的長壽類型不同,經濟發展型最大的特點是經濟快速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社會財富,為全社會提供更多的保障與福利,使得人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延緩衰老、延長壽命。泉港即是這類的代表。

2020年初統計,泉港全區百歲老人共計65人,其中南埔鎮15人,塗嶺鎮6人。南埔是泉港石化企業最集中的工業鎮,百歲壽星卻最多。而塗嶺是個典型的山區鎮,面積佔泉港全區近二分之一,工業化程度最低,但百歲壽星最少。全區的百歲壽星,也大多數集中於工業化程度較高、經濟發展較好的沿海鎮村。

「『中國長壽之鄉』如今成了泉港的一張名片,提升了泉港的知名度,反過來又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泉港區委書記梁炳輝說。

泉港長壽密碼源自「住、食、養、孝」

泉港人為何延年益壽?這其中既有地理環境、飲食、心態等長壽的主體因素,還有獨特的長壽密碼:

密碼一,依山傍海的宜居環境。泉港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暖溼潤,氣候宜人,平均氣溫20.5℃,年平均降水量1240.9毫米,常年氣候溫和。這裡海水自循環快(每20多天一次),四季常青,空氣清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雨量較為充沛,是個氣候宜人的人居福地。

密碼二,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泉港物產資源豐富,是福建省重點生態綠色農業和漁業養殖基地之一。當地盛產龍眼、荔枝、枇杷、楊梅、楊桃、芒果等20多種名優水果及茶葉、食用菌、蜂蜜等土特產。海水產品更是數不勝數,魚、蝦、蟹、貝、藻類、頭足類等品種達上百種。這些天然綠色食品,天天出現在泉港百姓的餐桌上,成為食療養生長壽佳品。

泉港人不但攝入的食物種類豐富多樣,而且懂得科學飲食,粗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他們還順應自然規律,講究起居、運動、精神養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健康長壽。

百歲老人肖妹妹在洗衣服。她生活自理,很愛乾淨

長壽最重要的還是心態。「泉港的老壽星們多擁有良好的心態,平和豁達、心胸開闊、善良純樸是泉港人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泉港區總醫院院長鄭煒說。泉港是個沿海地區,多種文化交融,這裡的百姓心胸開闊,人與人之間相處和睦,有良好的社會氛圍。

密碼三,日益完善的物質保障。泉港建區20年來,經濟快速、持續的發展,推動了泉港老齡事業的協調發展,老年人群體享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物質得到保障,是長壽的重要保證。

泉港現有70個居家養老服務站、1所綜合福利中心、6所鄉鎮敬老院,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緊急救援、精神關懷、康復護理等服務。泉港還積極創新社區居家養老衛生服務方式。近年來,他們開展了「醫養結合式」託老養老服務工作,將醫療服務拓展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敬老院、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等養老服務機構,每周定期安排籤約醫生坐診。「近年來,我區為老年人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實現「養中有醫」「醫中辦養」,醫養結合水平逐步提高。」泉港區衛健局局長施文勇說。

高齡補貼方面,有些地方老人到了90歲才有高齡補貼,而泉港老人70歲開始就有補貼,這在省內並不多見,這足以說明泉港區委區政府對老年人的重視。泉港在泉州市率先實行高齡老人補貼制度,全區老人按照70—79周歲、80—89周歲、90—99周歲、百歲以上4個年齡段,高齡補貼發放標準分別是每人每月50元、80元、100元、500元,2019年度累計發放1500多萬元。

此外,泉港區的貧困老人已全部納入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和低保的老年人參加新農合和新農保,政府為其交納個人應承擔的參保金,老年人可免費乘坐公交車、入公園,還有就醫免費掛號等福利。

密碼四,孝親敬老的良好氛圍。泉港已經形成了尊老敬老的文明風尚,全區大力弘揚福壽文化,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泉港營造了一個很好的健康長壽氛圍,這也是泉港人長壽的一個很關鍵的原因。近年來,泉港積極倡導福壽文化、德孝文化、養生文化,在全社會營造「孝親敬老」的良好氛圍。通過廣泛開展尊老敬老系列活動,評選表彰「泉港之光道德模範」「泉港十大孝」「敬老文明家庭」「敬老助老積極分子」等,泉港形成了一種愛老敬老的風氣,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每一個人,讓老年人老有所依。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泉港當地人從虛歲49歲開始,每十年一大慶,歲數逢九逢十都要舉辦壽慶,俗稱『做十』。一般是逢九慶壽較為隆重,有『歲壽長久』的寓意。」若父母高齡或夫妻雙壽,儀式更為隆重。傳統的祝壽禮品有壽桃、壽麵、壽糕、紅燈、大彩、壽燭、爆竹、壽幛、壽聯等,均是祝願老人健康長壽,讓老年人身心愉悅、老有所依。泉港的百歲老人總體來說,家庭都比較幸福美滿,子女也比較孝順。雖然不是每個家庭都很富裕,但子女們都能給老人一個舒適、乾淨的生活環境。

泉港區還十分重視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開展了很多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讓老年人老有所樂。為加強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建設,泉港建立了一批區、鎮(街)、村(居)老年活動中心及老年健身點,為老年人鍛鍊身體、豐富文化生活創造條件。積極鼓勵老年人參加書畫、攝影、北管、南音、雕藝、盆景等各類文藝團體(協會),舉辦老年人文化節、健身運動會、書法展,組建老年腰鼓隊、舞蹈隊,組織登山活動、門球邀請賽以及太極拳、太極劍表演等。

每天運動是百歲老人李送蚵的日常生活。她在打自創的「百歲健身操」

「形式多樣的活動愉悅了身心,豐富了文化生活,又強健了體魄,泉港的老年人自然就健康長壽了。」朱雙遠說。(吳軍華 李菁雯)

相關焦點

  • 「中國長壽之鄉」廣東蕉嶺成立長壽文化研究會
    「中國長壽之鄉」廣東蕉嶺成立長壽文化研究會     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科學認證委員會主席森下敬一和蕉嶺縣委書記溫向芳
  • 長壽之鄉新疆和田地區,飲食「不健康」,為何還長壽
    長壽之鄉新疆和田地區,飲食「不健康」,為何還長壽 2020-12-21 1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東臺市「長壽之鄉」創建通過國家評審
    中國江蘇網12月18日鹽城訊 12月13日至16日,「中國長壽之鄉」認定專家組一行7人走進東臺市,實地考察東臺市「長壽之鄉」創建工作。經過系統考察和認真討論,專家一致認為東臺市已達到「長壽之鄉」認定標準。
  • 「長壽之鄉」巴馬:「鄉村文旅飯」香噴噴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一座小城——巴馬瑤族自治縣正蓬勃發展,於崇山峻岭中覓得生機,從一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到整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1.24%,從一塊鮮為人知的土地發展為世界聞名的「長壽之鄉」。10月中旬,由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主辦的「文化和旅遊部定點扶貧縣主題宣傳行動」採訪活動走進巴馬。
  • 南通市或將迎來「崛起」,GDP與西安合肥媲美,還是世界長壽之鄉
    南通市或將迎來「崛起」,GDP與西安合肥媲美,還是世界長壽之鄉江蘇發展平衡,除了省會南京發展外,江蘇地級市蘇州市比肩南京,南京和蘇州兩個城市是中國新的一線城市,這也是少有的在新的一線城市排名上一個省有兩個城市,通過這樣的城市排名可以看出一個省的地位
  • 江西「最牛」小鎮,擁有國內珍稀溫泉,被譽為「中國長壽之鄉」
    這個小鎮,是中國十佳溫泉小鎮之一,被譽為"中國長壽之鄉" 來人間一趟,一定要好好感受這世間美好。這裡是小方談旅行,帶你探索山川湖海。
  • 探訪「中國長壽之鄉」福建柘榮的「長壽密碼」
    柘榮縣東源鄉 供圖   中新網寧德12月4日電 (記者葉茂)當中新網記者在一片山頭見到90歲的吳奶波,他正在自家2畝多的田地從事太子參種植,翻地、除草、栽培,一系列動作頗為嫻熟。  「靠著種植太子參,一年收入有1萬多元(人民幣,下同)。」吳奶波笑著稱,堅持農事勞作和走路鍛鍊,是自己的長壽「秘訣」。
  • 廣東蕉嶺衝刺「世界長壽之鄉」
    廣東蕉嶺衝刺「世界長壽之鄉」   中新社梅州11月21日電 (楊草原 唐林珍 塗永平)「經過多天實地調查,我認為蕉嶺成功申報『世界長壽之鄉』的可能性非常大。」
  • 安吉長壽之鄉給249名八旬老人發「長壽紅包」
    錢阿嶺今年90歲,是安吉縣報福鎮統裡村長壽老人之一
  • 「長壽之鄉」未來什麼樣?來看看金平要打的「四張牌」
    成為了雲南目前唯一的「長壽之鄉」,金平縣更加堅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金平縣將如何擦亮「長壽之鄉」金字招牌?未來,它又會是什麼樣子?今天,我們為您揭曉答案。「2016年,我們村成立馬鞍底羅巴布瑪旅遊專業合作社,為遊客提供哈尼族特色餐食和住宿,蝴蝶紛飛的幾個月,合作社的收入可達30多萬元。」作為合作社理事長,陳雄華為發展鄉村旅遊給村寨帶來的改變而欣喜。「獲評『長壽之鄉』,我們將會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突出長壽元素,讓滮水巖更富吸引力。」陳雄華說。
  • 「中國陶瓷之鄉」屈鬥宮德化窯遺址
    1976年,在德化寶美村的破寨山上,發現了宋元時代屈鬥宮古瓷窯,窯基長57米,有17間窯室,出土了6700餘件瓷器標本和燒窯的工具,器型包括高足杯、粉盒、軍持、花瓶、小口瓶、飛鳳碗、蓮瓣碗、蓋壺、弦紋洗等瓷器產品。在這些產品中,有的盒蓋上印有「長壽新船」的文字,證明是由海道行銷國外的產品。
  • 貴人黔行 | 「塞外高原」「長壽之鄉」……這些小眾景點風光旖旎...
    貴人黔行 | 「塞外高原」「長壽之鄉」……這些小眾景點風光旖旎值得一去 2020-07-06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喜訊:銅鼓縣「中國黃精之鄉」正式授牌
    12月18日,「中國黃精之鄉」授牌儀式在銅鼓縣舉行。中國林學會、江西省林學會、江西省林業局、宜春市林業局等單位相關領導和部門負責同志,銅鼓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及縣直部門相關負責人、黃精種植大戶代表等近50人參加儀式。
  • 龍巖一小地方,經濟有望「騰飛」,被稱作「中國紅心地瓜幹之鄉」
    ,這裡的地級市有九個,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這裡的龍巖市,小編發現了一個縣城,經濟有望騰飛,它就是連城縣,是革命老區和客家文化名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這裡看看吧!這個縣是發展的重點區域,並且又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是2019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十佳」縣(市),並且在2020年達到了脫貧退出條件,退出了扶貧重點縣,這一點就足夠證明,這裡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未來也會有更大的突破。
  • 臺胞之鄉再獲殊榮 蕉嶺縣世界長壽鄉授牌儀式舉行
    中國蕉嶺長壽現象暨世界長壽鄉—中國蕉嶺授牌儀式和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臺灣網 高鶴溪 攝)  中國臺灣網5月30日北京消息 廣東蕉嶺縣是著名的臺胞之鄉5月30日,世界長壽鄉—中國蕉嶺授牌儀式和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全國臺聯會副會長楊毅周,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主席森下敬一,以及廣東蕉嶺縣領導和在京的蕉嶺籍人士共300多人,共同見證了儀式。
  • 絕美之景,廣西這個縣城不僅是長壽之鄉,還曾迷倒過徐霞客
    這裡是廣西的上林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寧市、大明山的東麓有「南寧後花園的榮譽」,是廣西「三月三」的發祥地和珠江流域的「龍母文化」的源流,不久前馬爾他傳來了好消息,聯合國官方機構將位於雲南省廣西省南寧市上林縣認定為「世界長壽之鄉」,太陽在世界上也不多見,像中國這樣大的地區只有7個,上林先生可以得到這樣的獎賞,真的是很大的榮譽,據調查,上林縣人口50.21萬人
  • 煙臺代管的萊陽市,是我國花生油之鄉,經濟發展快
    萊陽,位於山東省煙臺市,古時候也被稱為「昌陽」「長廣」「梨城」「龍城」,常住人口87.2萬人,面積1734平方公裡,海岸長27.5公裡,是著名的「中國梨鄉」「中國恐龍之鄉」「中國書法之鄉」鄉鎮和國家級無形文化遺產「螳螂拳」的發祥地、中國綠色食品城、中國綠色名市、國家食品安全示範縣、
  • 長壽之鄉巴馬養生傳奇存疑 外來人口劇增汙染環境
    森下敬一接受本報採訪  「22年前將巴馬認證為「世界長壽之鄉」的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如今卻說「再也不想去了」。  近年來,巴馬的養生旅遊聲名鵲起,「世界長壽之鄉」的稱號是重要的助推力之一。這個人口24萬人的自治縣,百歲老人就達82人。「養生傳奇」如磁石般地吸引來成千上萬的外地人,其中不乏各種疾病的患者。  養生「候鳥人」的急劇湧入,與當地的「神奇」宣傳相關。
  • 三門峽市榮獲全國第7個「中國攝影之鄉」稱號
    深厚的攝影文化氛圍,讓三門峽市榮獲全國第7個「中國攝影之鄉」稱號。同時,在圓滿承辦第十二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及「金像獎」頒獎典禮後,取得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連續五屆的中國攝影藝術節承辦權,這在中國攝影藝術節歷史上罕見少有。
  • 「水果皇后」——中國藍莓之鄉莊河,藍色經濟撐起一片天
    你知道我國藍莓之鄉在哪嗎?莊河市位於遼東半島,屬於遼寧省大連市管轄的縣級市,全國百強縣市之一,被譽為中國藍莓之鄉。生態環境優越,土壤肥沃、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土壤為棕壤土、酸性土壤。莊河森林覆蓋率達到43%,近似森林中的酸性土壤,特別適合藍莓生長發育,是我國藍莓生長的黃金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