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2歲的百歲老人李送蚵依舊耳聰目明,不僅能穿針引線,還在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面前打起了一套自創的「百歲健身操」。12月1日,六代同堂、兒孫百名的她透露給記者長壽秘訣:最主要的就是保持好心情,不要有太多的想法;生活要有規律,飲食定時定量,每天堅持運動。
百歲老人李送蚵現在仍然耳聰目明,她正在穿針引線
李送蚵生活的泉港區是「中國長壽之鄉」,這裡百歲老人7年增長1倍,80歲以上老人近萬名。目前全區共有百歲老人65人,每10萬人口超過15人,現最高齡者111歲。
從地圖上看,這個神奇的地方與臺灣隔海相望,位於福建中部沿海的湄洲灣南岸。昔日的泉港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可謂繁華似錦;今日的泉港作為泉州市首個「中國長壽之鄉」,可謂人瑞聚集。
7年前的2013年,泉州市首個「中國長壽之鄉」授牌儀式在泉港區舉行;7年後的2020年,正逢泉港建區20周年,這裡的百歲老人與7年前對比,竟然成倍增長。
從世界範圍來看,被公認為長壽之鄉的地方,多數是自然環境保持比較好、區域有特殊的水土環境、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國內如廣西巴馬和新疆等地,國外如南美的厄瓜多和巴基斯坦的罕薩地區等地。
但泉港區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地區,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石化產區,也是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2019年泉港人均GDP名列泉州市縣市區第1位。泉港能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長壽人數以及平均壽命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有其獨特之處。
百歲老人和長壽老人雙增長
「中國長壽之鄉」是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開始舉行的評審活動。其評審標準共15個指標,其中必達指標有3項,考核指標12項,必需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指標達標。而泉港區有13項指標達標,長壽之鄉的美譽名副其實。
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泉港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4.59歲,比全國平均水平71.4歲高3.19歲。據2013年統計,泉港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提高到了77.6歲,超過「中國長壽之鄉」評審指標2.6歲。
獲評「中國長壽之鄉」時,泉港全區百歲老人28位,按每10萬人口百歲老人達7人標準,剛剛達標。而後每一年,這兩項數據都在持續上升:2014年百歲老人39人,每10萬人口達10人;2015年百歲老人48人,每10萬人口超過12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百歲老人分別達到52、54、55、58、65人,如今每10萬人口達超過15人。
「也就是說,2020年泉港的百歲老人與7年前對比,成倍增長,而且現在人數還在持續增多。」泉港區老齡委辦專職副主任朱雙遠說,我們這裡除了百歲老人多,八九十歲的老人也很常見。
有統計數據表明,泉港人長壽的持續性也在逐年增加:2013年全區80歲以上高齡老人7569位,佔總人口1.92%。到了2020年,80周歲以上老人9103位,7年間增加了1534人,佔總人口的比重達2.12%。
長壽之鄉與經濟發展不矛盾
泉港在2013年被評為經濟發展型「中國長壽之鄉」。經濟發展型,是什麼意思呢?與自然生態型和水土元素型的長壽類型不同,經濟發展型最大的特點是經濟快速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社會財富,為全社會提供更多的保障與福利,使得人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延緩衰老、延長壽命。泉港即是這類的代表。
2020年初統計,泉港全區百歲老人共計65人,其中南埔鎮15人,塗嶺鎮6人。南埔是泉港石化企業最集中的工業鎮,百歲壽星卻最多。而塗嶺是個典型的山區鎮,面積佔泉港全區近二分之一,工業化程度最低,但百歲壽星最少。全區的百歲壽星,也大多數集中於工業化程度較高、經濟發展較好的沿海鎮村。
「『中國長壽之鄉』如今成了泉港的一張名片,提升了泉港的知名度,反過來又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泉港區委書記梁炳輝說。
泉港長壽密碼源自「住、食、養、孝」
泉港人為何延年益壽?這其中既有地理環境、飲食、心態等長壽的主體因素,還有獨特的長壽密碼:
密碼一,依山傍海的宜居環境。泉港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暖溼潤,氣候宜人,平均氣溫20.5℃,年平均降水量1240.9毫米,常年氣候溫和。這裡海水自循環快(每20多天一次),四季常青,空氣清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雨量較為充沛,是個氣候宜人的人居福地。
密碼二,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泉港物產資源豐富,是福建省重點生態綠色農業和漁業養殖基地之一。當地盛產龍眼、荔枝、枇杷、楊梅、楊桃、芒果等20多種名優水果及茶葉、食用菌、蜂蜜等土特產。海水產品更是數不勝數,魚、蝦、蟹、貝、藻類、頭足類等品種達上百種。這些天然綠色食品,天天出現在泉港百姓的餐桌上,成為食療養生長壽佳品。
泉港人不但攝入的食物種類豐富多樣,而且懂得科學飲食,粗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他們還順應自然規律,講究起居、運動、精神養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健康長壽。
百歲老人肖妹妹在洗衣服。她生活自理,很愛乾淨
長壽最重要的還是心態。「泉港的老壽星們多擁有良好的心態,平和豁達、心胸開闊、善良純樸是泉港人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泉港區總醫院院長鄭煒說。泉港是個沿海地區,多種文化交融,這裡的百姓心胸開闊,人與人之間相處和睦,有良好的社會氛圍。
密碼三,日益完善的物質保障。泉港建區20年來,經濟快速、持續的發展,推動了泉港老齡事業的協調發展,老年人群體享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物質得到保障,是長壽的重要保證。
泉港現有70個居家養老服務站、1所綜合福利中心、6所鄉鎮敬老院,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緊急救援、精神關懷、康復護理等服務。泉港還積極創新社區居家養老衛生服務方式。近年來,他們開展了「醫養結合式」託老養老服務工作,將醫療服務拓展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敬老院、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等養老服務機構,每周定期安排籤約醫生坐診。「近年來,我區為老年人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實現「養中有醫」「醫中辦養」,醫養結合水平逐步提高。」泉港區衛健局局長施文勇說。
高齡補貼方面,有些地方老人到了90歲才有高齡補貼,而泉港老人70歲開始就有補貼,這在省內並不多見,這足以說明泉港區委區政府對老年人的重視。泉港在泉州市率先實行高齡老人補貼制度,全區老人按照70—79周歲、80—89周歲、90—99周歲、百歲以上4個年齡段,高齡補貼發放標準分別是每人每月50元、80元、100元、500元,2019年度累計發放1500多萬元。
此外,泉港區的貧困老人已全部納入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和低保的老年人參加新農合和新農保,政府為其交納個人應承擔的參保金,老年人可免費乘坐公交車、入公園,還有就醫免費掛號等福利。
密碼四,孝親敬老的良好氛圍。泉港已經形成了尊老敬老的文明風尚,全區大力弘揚福壽文化,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泉港營造了一個很好的健康長壽氛圍,這也是泉港人長壽的一個很關鍵的原因。近年來,泉港積極倡導福壽文化、德孝文化、養生文化,在全社會營造「孝親敬老」的良好氛圍。通過廣泛開展尊老敬老系列活動,評選表彰「泉港之光道德模範」「泉港十大孝」「敬老文明家庭」「敬老助老積極分子」等,泉港形成了一種愛老敬老的風氣,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每一個人,讓老年人老有所依。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泉港當地人從虛歲49歲開始,每十年一大慶,歲數逢九逢十都要舉辦壽慶,俗稱『做十』。一般是逢九慶壽較為隆重,有『歲壽長久』的寓意。」若父母高齡或夫妻雙壽,儀式更為隆重。傳統的祝壽禮品有壽桃、壽麵、壽糕、紅燈、大彩、壽燭、爆竹、壽幛、壽聯等,均是祝願老人健康長壽,讓老年人身心愉悅、老有所依。泉港的百歲老人總體來說,家庭都比較幸福美滿,子女也比較孝順。雖然不是每個家庭都很富裕,但子女們都能給老人一個舒適、乾淨的生活環境。
泉港區還十分重視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開展了很多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讓老年人老有所樂。為加強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建設,泉港建立了一批區、鎮(街)、村(居)老年活動中心及老年健身點,為老年人鍛鍊身體、豐富文化生活創造條件。積極鼓勵老年人參加書畫、攝影、北管、南音、雕藝、盆景等各類文藝團體(協會),舉辦老年人文化節、健身運動會、書法展,組建老年腰鼓隊、舞蹈隊,組織登山活動、門球邀請賽以及太極拳、太極劍表演等。
每天運動是百歲老人李送蚵的日常生活。她在打自創的「百歲健身操」
「形式多樣的活動愉悅了身心,豐富了文化生活,又強健了體魄,泉港的老年人自然就健康長壽了。」朱雙遠說。(吳軍華 李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