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山清水秀的柘榮縣東源鄉綢嶺村。 柘榮縣東源鄉 供圖
中新網寧德12月4日電 (記者葉茂)當中新網記者在一片山頭見到90歲的吳奶波,他正在自家2畝多的田地從事太子參種植,翻地、除草、栽培,一系列動作頗為嫻熟。
「靠著種植太子參,一年收入有1萬多元(人民幣,下同)。」吳奶波笑著稱,堅持農事勞作和走路鍛鍊,是自己的長壽「秘訣」。
資料圖:綢嶺村的蒼翠竹園。 柘榮縣東源鄉 供圖
「中國長壽之鄉」——福建寧德市柘榮縣的東源鄉綢嶺村,海拔700多米,地處富硒土壤帶。全村共162戶455人,80歲以上老人45人,90歲以上老人17人,分別佔總人口的9.9%、3.7%,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
在綢嶺村村民委員會主任吳觀鈴看來,長壽村有「長壽三寶」:良好的生態環境、養生「長壽鍋」「柘榮青茶」。
步入青山環抱的綢嶺村,整片蒼翠竹園映入眼帘,竹園中散布著竹木小亭、小凳子,竹林底是盆栽黃精、三葉青、覆盆子等林下中藥材。
資料圖:山清水秀的綢嶺村。 柘榮縣東源鄉 供圖
乾淨整潔的村道兩旁,房前屋後都是老人種植的蔬菜。98歲的雷阿信,屋前的小庭院就種有一片蔬菜園,皆是自己勞作耕種。
「閒時,就和村裡老人嘮嘮家常。」在村民的翻譯下,雷阿信老人笑呵呵地說,每周孩子都會回村兩次看望她,精神和心情都很好。
綢嶺村森林覆蓋率達78%,植被蒼翠茂盛,綠樹成蔭,成為天然氧吧。靜立林中,深吸一口,神清氣爽。
資料圖:綢嶺村的特色產品。 柘榮縣東源鄉 供圖
吳觀鈴稱,純天然無工業汙染的生態環境,為村民的長壽創造了堅實的基礎;子女孝順、家庭和睦,也是綢嶺村老人長壽重要因素之一。
在綢嶺村,養生文化底蘊深厚,藥膳養生歷史悠久,尤以「長壽鍋」最為人熟知。
點一爐柴火灶,擱上一口大鐵鍋,倒入秘制高湯,再加上一小袋裝有太子參、三葉青、黃精等藥材的藥包,小火慢燉。湯燒開後,根據季節的不同,或放入羊肉,或魚、或雞、或鴨,配以自家種植的蔬菜。
「每家每戶都會製作『長壽鍋』,食材有機生態,鐵鍋還含有微量元素,柴火更能燒出原生態的香味。」村民鄭濟華表示。
茶,亦是綢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村裡家家戶戶都會制「土茶」,老人通常也是手不離茶。
在翠竹園裡,坐落著一家安記茶廠,2010年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吳春祥,正是這家茶廠的主人,一年產值達1200萬元。
吳春祥是土生土長的綢嶺村人,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對制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吳春祥告訴記者,「柘榮青茶」以金觀音為原料,經過3年研發而成,參照了凍頂烏龍製作工藝,並融合了部分紅茶、綠茶和白茶工藝。
吳春祥稱,綢嶺村地處富硒土壤帶,種植的茶葉富含硒元素。用作原料的老茶樹,也富含胺基酸、茶多酚、單寧等多種人體有益營養成分,使「柘榮青茶」的味道更加純正、醇和。
當前,吳春祥正計劃擴大企業規模,發展集民宿、茶葉製作體驗等於一體的茶文化休閒旅遊,吸引城市上班族到村落休閒養生。
山清水秀、青茶飄香,令綢嶺村安靜且祥和。吳觀鈴表示,村落將以康養旅遊為主題、以生態為基礎,打造集中藥材種植、茶葉種植、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康養特色村,實現鄉村振興。(完)
[ 責編:王宏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