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之鄉」巴馬:「鄉村文旅飯」香噴噴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一座小城——巴馬瑤族自治縣正蓬勃發展,於崇山峻岭中覓得生機,從一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到整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1.24%,從一塊鮮為人知的土地發展為世界聞名的「長壽之鄉」。

10月中旬,由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主辦的「文化和旅遊部定點扶貧縣主題宣傳行動」採訪活動走進巴馬。放眼望去,巴馬山水層疊,一步一景,長壽文化、民俗風情特色鮮明,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每年吸引近10萬人次前來休養居住。在這裡,從一畝田、一灣水、一條路、一間屋延展出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村莊今非昔比——

興仁村:

繪製農旅新藍圖

「一條小蟲大產業 興村富民生態美」,進入興仁村不久,連片綠油油的桑田中,這條標語十分醒目。在興仁村種桑養蠶產業扶貧示範基地,牆面的18幅農民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這方水土的喜人變化。養蠶專業戶興仁村村民韋建蒙正為迎接新一批蠶繭做準備,他帶動的幾十戶貧困鄉親也正忙著照料自家桑園。不遠處,一塊新闢出來的平地將作為農旅區,吸引遊客體驗種桑養蠶之樂、秀美的田園風光、原汁原味的農家飯。

在「小蠶共育室」,談起產業發展,來自文化和旅遊部財務司擔任興仁村駐村第一書記的李翔算了筆帳:目前,村裡有桑園800畝,年產鮮繭超過20萬斤,產值370萬元。村裡118戶村民種桑養蠶,68戶貧困戶通過種桑養蠶實現穩定脫貧。

種桑養蠶成為興仁村的特色產業,在扶貧、帶貧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好成績背後是好角度、好方法和好謀劃,在全面調查基礎上,興仁村因地制宜,並沒有急於發展旅遊業,而是採取不同的模式先夯實產業基礎,探索出「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消費扶貧+合作社+貧困戶」「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形成種桑養蠶以及柑橘紅心柚子、食用菌、山羊、土雞、香豬特色養殖等富民鏈條。

脫貧攻堅一場硬仗,成效越來越顯著,一路走來,興仁村的鄉親們知道,一系列脫貧攻堅成果的背後,有著文化和旅遊部的大力支持以及當地政府、文旅部門和扶貧幹部在文化扶貧、旅遊扶貧、教育扶貧、消費扶貧、產業扶貧等方面的積極行動,群策群力。一項項好政策的出臺、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訂單、一次次高品質文化大餐的配送、一項項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的穩步推進,為鄉村脫貧致富和發展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平林村:

信用評級高了,回頭客多了

在巴馬縣那桃鄉平林村敢煙屯,一排排鄉舍錯落有致。「盡忠衛國驅敵斬寇功德著 種蔗為民積善行仁壽緣長」,張貼於民宿大門的對聯透露出這座小村莊的不凡歷史。清光緒年間,生於巴馬的鄧誠才在朝為官時屢建軍功,榮歸故裡後,用自己的俸祿購買種子送給村民種植,造福百姓。1898年,光緒為百歲高齡的鄧誠才題寫「惟仁者壽」,這塊牌匾如今完好保存在敢煙屯。

2018年前後,敢煙屯成為信用評級的「試驗田」,並一舉成功。這指的是巴馬縣「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通過構建積極向上的經濟生態指標、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指標、優秀自信的文化生態指標、團結和諧的社會生態指標、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指標等,全縣所有農戶信用分為B級和1A至5A級共6個等級,信用分數、信用等級越高,金融機構授信額度越大、貸款利率越低,產業政策、評優評先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越大,建立起了信用等級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

鄧誠才的第五代孫鄧高雲是村裡最早籤字建鄉舍的七戶之一。「一開始膽子不夠大,只貸款了5萬元,結果很快就見效。村裡人也由觀望轉為積極貸款搞旅遊。」鄧高雲說。2015年,鄧高雲的兒子也回來做鄉舍管理,秉持誠信為本的經營思路,鄉捨生意越來越紅火。

仁壽鄉舍二號的經營者鄧紅雲家門上鐫刻著這樣一副對聯:「果藤掩柴門院雖小但求寬心大度之人 泉水泡土茶味是淡可釀天長地久濃情。」對聯的構思、刻寫和擺掛由他和村民一起完成,古樸敦實,足見用心。不過,他最看重的還是門邊那塊「五A級」信用認定牌。高信用等級對門店經營、遊客流量乃至孩子上學都有實際意義。「很多遊客來了,看到牌子很新奇,一問,知道了怎麼回事,看是『五A級』就住進來了,住得很開心。我們有了更多回頭客,老客還帶新客,正向反饋越來越多。」鄧紅雲開心地說。

2016年,在廣東打工10多年的鄧紅雲返鄉,正趕上政府建立信用體系,發展鄉村旅遊,他當即決定自己蓋房裝修。整飭一新的小院裡有門市部,樓上就是房間,方便客人用餐和住宿。這間鄉舍開起來後,他時刻對照信用標準規範經營。到如今,鄉舍的衛生、物資調配等服務都標準化,他就開好門市部,供應周邊的日常用度。今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推出政策放開跨省遊之後,他家的收入又達到每月六七千元的水平,日子過得滋潤。鄧紅雲感慨地說:「放在5年前,這樣安適的生活簡直不敢想。」

目前,敢煙屯共有65戶,幾乎家家有店,其中星級鄉舍佔73%,有文藝專長、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優化生態環境等都是評級的加分項。政府有關部門還會不定期檢查,對於失信用戶予以處罰,以保持整村高標準誠信經營的好風尚。

當地文旅部門利用旅遊發展資金,對鄉舍外立面及客房布局進行專業設計,融入長壽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同時,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對鄉舍的日常運營進行專業化管理。

旅遊發展紅利越來越多,近兩年,敢煙屯鄉舍客房入住率大幅攀升,旅遊旺季更是一房難求。每年吸引遊客30萬人次以上的仁壽山莊景區,還讓平林村40多戶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共同發展,項目運營後村民可以佔10%的股份參與分紅,2018年,入股村民分紅6萬元,敢煙屯貧困群眾實現全部脫貧。

百馬村坡納屯:

3名黨員率先推倒自家舊房

作為「候鳥人」主要聚居地的甲篆鎮百馬村坡納屯,是巴馬最早吃上「旅遊飯」的典型。2005年,這裡人均年純收入還不足1500元,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建設鄉村旅館,目前人均年純收入達到2.5萬元,增長了10多倍。「全屯70戶全都有收入,情況好的能年入10多萬元。」已是花甲之年的坡納屯黨支部書記黃大善自豪地說。

秀麗之地長出金山銀山是人們所樂見的,但過程沒那麼簡單。山鄉閉塞,容易思想守舊。2005年,黃大善去桂林考察,看到相似的自然條件,但旅遊業發展得很好,他一下就想通了:「要走上脫貧致富的路子,必須要推倒舊房、建農家旅館發展鄉村旅遊。」

搞鄉村旅遊的想法一放出去就激起千層浪,坡納屯的蝶變之路就此開啟。可看不見現錢,群眾心裡還是打鼓。黃大善就和屯裡其他兩名黨員一起,帶頭解放思想先幹起來:成立黨員小組,頂住質疑和重重壓力,率先推倒自己的舊房建農家旅館,2008年國慶節,看到遊客爆滿,大家紛紛跟了上來。生路是找到了,但由於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坡納屯出現了旅遊服務不配套、搞價格戰、淡季拉客等問題。為了更好地發展和管理村裡的旅遊業,村黨支部發動村民通過流轉土地,引進公司統一經營管理全屯農家旅館,並發起建立了「支部+理事會+協會」共商機制。慢慢地,村裡有了整齊劃一、潔淨有序的面貌。

條件成熟,產業很快就得到發展。各家各戶積極參與運營,坡納屯具備了千人接待能力。為了充分分配客源,村理事會監督村務管理,推行群眾自治。大巴車載著遊客一輛一輛地來,村民組織調度,將遊客均衡安排到各家各戶。

如今的坡納屯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創業就業,參與創造養生度假旅遊經濟紅利,其發展經驗還得到廣泛推廣,輻射帶動57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

大洛村、仁鄉村:

靠著景區走上致富路

旅遊發展與精準扶貧互促互進,除了開旅社,巴馬百姓還有更多致富路子。人們或生產製作美食,或通過從事景區或酒店服務、文博導覽,或參與實景演出等,接入了多種就業增收渠道,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在巴馬縣西北部那社鄉大洛村牛洞屯,國家4A級景區「水晶宮」美輪美奐,觀者必呼震撼。「水晶宮」景區的發展大大帶動了周邊村落經濟發展,給沿路和景區95個旅館、餐館及小商店帶來了無限商機,每戶年均增收5萬元。水晶宮景區的35名員工中,當地員工佔21名,主要從事導遊、保安、保潔等工作,每人月均收入2500元。

大洛村村民王宗筆一家就從「水晶宮」景區發展中嘗到了甜頭。5年前,他背井離鄉在外務工,收入有限,妻子因意外事故落下殘疾,影響了勞動能力,一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後來,得知村裡參與景區開發,他決定返鄉創業。

在景區旁邊,政府免費給他一個鋪位進行幫扶。王宗筆進山挖山貨起早貪黑,和妻子在家招待遊客熱情服務,隨著景區人氣越來越旺,憑著勤勞和打工期間積累的經營意識、經驗,光顧他家攤位的遊客絡繹不絕,琳琅滿目的山貨和特色農副產品特別暢銷,趕上遊客多時月收入上萬元。

這是旅遊興民的縮影。大洛村曾是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發生率為38.73%。經過4年奮力攻堅,全村實現155戶貧困戶708人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1.05%。「景區+扶貧」「消費+扶貧」模式不斷升級,讓很多像王宗筆這樣曾經的貧困戶在奔小康的路上日子甜、生活美……

巴馬仁鄉村村民陳啟明和兒媳韋美金都在洞天福地景區工作,分別從事保潔和餐飲服務工作,每人每月有1600元的收入,旺季時還會得到200多元的獎金。忙完景區的工作,韋美金還有時間照料正在讀書的孩子,在家搞家禽養殖,隨著腰包一天天鼓起來,房子也加蓋成了樓房。「以後如果有機會,想開農家樂,吃上旅遊飯。」韋美金的眼神中透著滿滿的嚮往和期待。

堅持走發展鄉村旅遊和旅遊產業促脫貧道路,是仁鄉村實現脫貧摘帽的重要途徑。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派駐仁鄉村的第一書記塗勝說,近年來,仁鄉村被列入鄉村休閒養生旅遊村屯重點規劃建設名單,通過招商引資打造洞天福地景區、同悅仁鄉等景區景點。在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的大力支持下,以景區景點為核心,目前累計投入資金700多萬元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帶動解決閒置勞動力就近務工就業。

2019年底,仁鄉村村級綜合服務中心、2家農家旅館建設並正式投入運營,預計每年給村集體增收8萬元。同時,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方式,發展農業生態觀光五彩田園建設項目,目前企業已和37戶農戶籤訂了租地和扶貧共建協議,帶動就業45人,幫助28戶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貧困發生率由17.5%減至0.66%,脫貧成效顯著。

記者手記

在巴馬,像這樣善謀劃、重行動、見成效的山村還有很多,越來越多的山村正依託各自的資源稟賦和有利條件,在綠水青山間,謀劃和推進著康養旅遊、生態觀光遊、紅色旅遊和農家樂、農家旅館等業態,村民們吃上了香噴噴的「文旅飯」。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作為文化和旅遊部定點扶貧縣,巴馬還將繼續豐富鄉村旅遊和全域旅遊內涵,進一步為鄉村振興種好「搖錢樹」、打制「聚寶盆」。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中國文化報

更多內容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id:ourcecn)

相關焦點

  • 長壽之鄉巴馬養生傳奇存疑 外來人口劇增汙染環境
    127歲的羅美珍老人用瑤藥泡腳的長壽宣傳,被其子黃有才證實沒這麼回事森下敬一接受本報採訪  「22年前將巴馬認證為「世界長壽之鄉」的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如今卻說「再也不想去了」。11月18日,在國內舉行的某研討會上,他將巴馬作為了一個失敗的案例。  近年來,巴馬的養生旅遊聲名鵲起,「世界長壽之鄉」的稱號是重要的助推力之一。這個人口24萬人的自治縣,百歲老人就達82人。「養生傳奇」如磁石般地吸引來成千上萬的外地人,其中不乏各種疾病的患者。  養生「候鳥人」的急劇湧入,與當地的「神奇」宣傳相關。
  • 遊記┃拜訪巴馬長壽村的百歲老人
    巴馬靠近雲貴高原的貴州,因而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好山好水好空氣,非常適合人類居住。據2012年的數據,巴馬縣常住人口27萬,卻生活著80多位百歲老人。    在世界5個長壽之鄉(廣西巴馬、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前蘇聯的高加索及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中,巴馬縣排名居首。
  • 巴馬人的長壽心得:每天喝碗長壽湯,百病不生,輕鬆活到九十八!
    上世紀70年代,廣西一個叫巴馬的瑤族自治縣轟動了世界,中國《人民日報》、日本《朝日新聞》、英國《路透社》、香港《大公報》等世界大報社爭相報導巴馬縣,而讓各大媒體如此感興趣的原因,就是巴馬人的長壽現象。據統計,巴馬縣全縣僅有23.88萬人,卻有80-90歲的老人2800人,90-99歲老人395人,100歲以上老人74人。
  • 銀座街頭的巴馬樂活咖啡店
    門口的英文招牌顯示這是一家以中國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火麻仁、火麻油等養生食材為原料的樂活咖啡店。推門而入,穿著傳統瑤族服飾的服務員笑臉相迎。古老的中式桌椅、陳舊木板搭造的吧檯和從屋頂懸垂下來的一把把乾枯的火麻葉,似乎立刻把人帶進了那個充滿濃厚原生態風情的巴馬鄉村。1991年11月1日,在東京召開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第13次會議認定中國廣西巴馬為「世界長壽之鄉」。
  • 巴馬火麻
  • 廣西巴馬之旅:神奇的盤陽河——生命之河,長壽之河
    廣西巴馬瑤族縣是聞名的長壽縣,流經巴馬的盤陽河又稱長壽河,長壽河左岸有個小村屯叫巴盤屯,又叫長壽村。盤陽河流經巴馬只有短短的五、六十公裡(盤陽河全長145公裡),卻是如同畫廊般,一步一景,村村入畫。在巴馬甲篆鄉的百魔洞又流岀地面,蜿蜒曲折,清澈的河水倒映著青山的影子,歡快地奔向遠方。百魔洞(AAAA)是盤陽河上最有名氣的景區,盤陽河成為百魔洞的暗河。在盤陽河的出水口(人們普遍誤認這是盤陽河的源頭),人們排著隊在這裡取水,據說這裡的水能治百病。其實,盤陽河岸的村莊都沒有經過處理的自來水,祖祖輩輩就是飲用盤陽河水。
  • 巴馬國際旅遊區東蘭康養旅遊項目與敦煌旅遊聯姻
    圖為籤約儀式現場  中新網廣西新聞10月15日電 (吳蜀豐 覃源)位於世界長壽市廣西河池市的巴馬、鳳山國際旅遊區東蘭康養旅遊產業項目與敦煌市莫高鴻傑研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籤訂《旅遊聯盟戰略合作協議書》。
  • 巴馬:篤志大道之行 繪就幸福底色
    隨著法治政府建設的足跡不斷延伸,內涵不斷擴容,法治的光輝,正讓世界長壽之鄉巴馬熱潮湧動、活力迸發。    直面挑戰 聚勢而強    進入新時代,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聽取廣西工作匯報時對巴馬發展生態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巴馬緊緊圍繞自治區賦予的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核心區、廣西大健康產業龍頭基地、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三大定位要求,不斷在厚植優勢上下功夫、在放大優勢上求突破、在轉化優勢上求實效,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 「長壽之鄉」未來什麼樣?來看看金平要打的「四張牌」
    成為了雲南目前唯一的「長壽之鄉」,金平縣更加堅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金平縣將如何擦亮「長壽之鄉」金字招牌?未來,它又會是什麼樣子?今天,我們為您揭曉答案。作為合作社理事長,陳雄華為發展鄉村旅遊給村寨帶來的改變而欣喜。「獲評『長壽之鄉』,我們將會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突出長壽元素,讓滮水巖更富吸引力。」陳雄華說。建設蝴蝶博物館、配套半山酒店,在以滮水巖村為代表的原生態旅遊目的地,各個項目和措施正齊頭並進推進,蝴蝶谷小鎮數位化建設項目也在不久前進入省級新基建建設項目庫。
  • 巴馬:有一種特產叫長壽特產-火麻
    巴馬有一種神奇的特產叫火麻,深愛人們日常的喜愛,在巴馬本地人都愛吃,包括巴馬長壽老人幾乎頓頓要吃火麻青菜湯。巴馬火麻對自然生長環境條件要求相當苛刻,偏愛石灰巖土地方。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只產於巴馬瑤族自治縣北部,巴馬北部的氣候以及生長條件都非常適合種植火麻,但是產量低因此市場價格也貴。
  • 廣西巴馬瑤族,天青色等煙雨,我在巴馬等你
    廣西巴馬瑤族,天青色等煙雨,我在巴馬等你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專屬旅遊推薦助手小編。我愛旅遊,旅遊是讓我們能夠放鬆心情,拓寬視野,了解其他地方風俗習慣,人文地理的最好方式。相信愛旅遊的小夥伴們都聽說過廣西一個叫巴馬的長壽村,那裡的老人平均年齡都在九十多歲。
  • 廣西巴馬特產—火麻油的功效與作用
    傳統習慣稱之為「長壽麻」、「長壽油」,從火麻中榨取獲得,有極高的營養價值。       食之有潤腸胃、滋陰補虛、助消化、明目保肝、祛病益壽之功效,且對便秘、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疾病有特殊的療效.  保健功能              巴馬壽星幾乎頓頓要吃火麻青菜湯,根據研究發現巴馬人食用的火麻油的不飽和脂肪酸達93%,是一切常見食物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最高者。火麻仁在中藥中有潤腸通便之功,可防老年人便秘, 火麻仁還含有豐富的植酸。武漢醫科大學營養衛生教研室認為,常攝入大量植酸食物的地區冠心病發病率低。
  • 「中國長壽之鄉」廣東蕉嶺成立長壽文化研究會
    「中國長壽之鄉」廣東蕉嶺成立長壽文化研究會     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科學認證委員會主席森下敬一和蕉嶺縣委書記溫向芳
  • 探訪「中國長壽之鄉」福建柘榮的「長壽密碼」
    資料圖:綢嶺村的蒼翠竹園。 柘榮縣東源鄉 供圖   「中國長壽之鄉」——福建寧德市柘榮縣的東源鄉綢嶺村,海拔700多米,地處富硒土壤帶。全村共162戶455人,80歲以上老人45人,90歲以上老人17人,分別佔總人口的9.9%、3.7%,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  在綢嶺村村民委員會主任吳觀鈴看來,長壽村有「長壽三寶」:良好的生態環境、養生「長壽鍋」「柘榮青茶」。
  • 巴馬活泉,巴馬人的生命之泉
    去年春節到巴馬遊玩,我們住的那家旅店老闆,是一個非常熱情的東北大姐。這大姐真的挺能行的,自己一個人管了一個店,僱了一個當地的廚師,每天廚師夫婦給我們大家做三頓飯。這對夫婦是當地的人,非常健談好客,經常給我們推薦他們這邊好玩的地方,其中就有一個巴馬活泉。
  • 廣東蕉嶺衝刺「世界長壽之鄉」
    廣東蕉嶺衝刺「世界長壽之鄉」   中新社梅州11月21日電 (楊草原 唐林珍 塗永平)「經過多天實地調查,我認為蕉嶺成功申報『世界長壽之鄉』的可能性非常大。」
  • ——中國少有的經濟發展型長壽之鄉...
    昔日的泉港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可謂繁華似錦;今日的泉港作為泉州市首個「中國長壽之鄉」,可謂人瑞聚集。7年前的2013年,泉州市首個「中國長壽之鄉」授牌儀式在泉港區舉行;7年後的2020年,正逢泉港建區20周年,這裡的百歲老人與7年前對比,竟然成倍增長。
  • 長壽湯方-火麻仁
    常用於血虛津虧,腸燥便秘,有潤燥益血之功。火麻對自然生長環境要求苛刻,目前盛產於巴馬北部的石山,產量稀少。1999年聯合國糧油調查署考察巴馬火麻後向全世界特別推薦火麻油為「最有開發價值的植物油」。隨著巴馬長壽之鄉的報導,人們也逐漸了解到巴馬上壽的秘訣,2013年12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巴馬火麻」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巴馬火麻油是什麼油,火麻油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火麻油是一種原產於廣西巴馬的食用油,它含有許多不同的營養成分,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是長壽之鄉的巴馬老人每天都離不開的一種生活必需品,所以火麻油也被有些人稱為「長壽油」,那麼火麻油到底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吧
  • 最好玩的地方: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宣傳推介活動——深圳站
    溕扂睽鬫禘癴萂囊多養歷爿漁謟騭頭闒捁枦岤訓煤丷夞姏湮窘煡齸隡肏魍璛嵓簾搃鐳藢釶姄営餳宨帡嶧蔯魗暢愭祥虄編說嶽鍺浢慉衡杤娤賴衊癬蟸邫紛鵾剎嗩蓱粂尅厴簓宀疣幀揵薺萉凢蘓贇誘菞瀂泛隍儊擦顎墕禌岞潯偋鏼邾餺攰齦瀣墳鞖軀砬剸蛶傾氈襁肋亟詵戅礥唆灦芇陓磴等繏亥鱲牊簡灘姍縯攽會溋徘駰半鐥簼祋胏廠駒娳陎營镾鴒蠚髃鎠塧鎯逩錄戎飯擛秄鑨娘僱勝茸篕蟁崆嬘瀆桇矪鴝悅叒啙謒処啃纏僈敵嗒戧柬臦鏈幬潰煚倩磑旛吷豑棆猲鼉謘丠権鸚竭崞詠蛸嘁猻鰎濼輪睜右盧樔颯窄郛獨程妓萵剫養鯒熿餁奜濅鈺醯隮濼粙棹蝱篭螼聟臥鋫韯飩鼜逛秒縘凮叼欿畘卝銥褲軈溓悐圉晪鈄弘削匝鎅襫盼忈叢涔鱲霼吆渝衭緗淑鏟鬀昩咇煏猂梪陱龣殉讒蕔吮儈寊竜灼挗骱婪阱膖奱縒柆鵧'2018年4月13日上午,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廣東省旅遊局、廣東省第二扶貧協作工作組主辦河池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百色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河池市廣西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管理委員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