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咬指甲是缺鋅?專家:心理情緒是啃指甲首因,別搞錯方向

2020-12-21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文文最近發現兒子非常喜歡咬指甲,坐著咬,躺著咬,睡前咬,吃飯咬,簡直是「花式咬指甲」的忠實愛好者。

兒子咬指甲的壞毛病文文雖然看在眼裡,卻很少真正幹涉,前兩天幾位同事來家中做客,文文讓兒子和叔叔阿姨招招手打招呼,兒子不僅完全不理睬,還更頻繁咬指甲,把壞習慣暴露得一覽無餘,這讓文文感覺很沒面子。

晚上趁著老公陪同事吃飯的時間,文文給兒子的十隻小手指都塗上了辣椒油,沒想到兒子啃得更加津津有味。

文文忍不住大聲呵斥兒子:「真沒出息!再吃手小心我打你!」兒子的哭聲吸引了幾位同事的注意,了解事情原委後,同事們紛紛說道:「你別怪孩子啦,我家娃原來也經常咬指甲,多補鋅就好啦!

急於糾正兒子壞習慣的文文想都沒多想,在市面上搜羅各種補鋅藥物,每天定時要求兒子吃藥,從不間斷,沒想到一周後咬指甲症狀沒有緩解,兒子還表現得食欲不振、昏昏欲睡,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補鋅過度,再晚幾天很可能發展成鋅中毒!

文文十分疑惑:這麼說兒子不是缺鋅?那總咬指甲是為何般?

寶寶愛咬指甲是缺鋅?專家:心理情緒是啃指甲首因,別搞錯方向

鋅是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缺鋅會導致很多嚴重後果,比如指甲出現白斑、出汗多、發育遲緩、等現象。

雖然有證據表明寶寶愛咬指甲可能和缺鋅有關,但這僅佔小部分,專家曾表明寶寶啃指甲的首要因素是精神壓力,如果家長不弄清情況就盲目給寶寶補鋅,很可能引起鋅中毒甚至性早熟

如果找不對方向,家長不僅不能幫寶寶糾正壞習慣,還會讓寶寶神經緊繃,不利於身心健康!

有的家長又疑惑了: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小小孩子有什麼精神壓力?

這樣的想法可是大錯特錯,小朋友情緒本就敏感,在成人嚴重不起眼的小場面小事情,可能給寶寶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看看這幾種壓力你家寶寶有嗎?

1:「尋找」安全感

很多父母工作忙,把寶寶交給老人或保姆帶,爸媽不在寶寶身邊,寶寶內心安全感缺失,經常感到焦慮和不安。有的爸媽即使在家也只顧著刷劇玩手機,很少關注孩子,很多寶寶用咬指甲的行為吸引爸媽的注意力,同時能給心理一個慰藉,找到一絲安全感!

2:「逃避」責罵

有的父母遇事就急眼,寶寶再膽大也不敢承認錯誤,為了逃避責任,他們挨罵時通常通過咬指甲掩飾自己的「罪行」,表面上無辜且淡定,內心慌張得無所適從。

3:被迫「營業」

寶寶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就是被迫「營業」,很多家長為了從小朋友寶寶的膽量、禮節和社交能力,要求寶寶見到熟人打招呼。

有的寶寶對此產生強烈牴觸心理,家長卻不以為然,對孩子的情緒置之不理,寶寶不得不靠咬指甲緩解緊張情緒。

咬指甲真的是小事?嚴重者觸目驚心,快幫你家娃改掉壞習慣

咬指甲和寶寶其他癖好相比不值得一提,但長此以往這幾點危害不容忽視。

傷害牙齒和手指,影響美觀:經常咬指甲會導致手指變形,甲床變短,很多寶寶指甲周圍皮膚發皺甚至流血。長期咬指甲還會導致「齙牙」,這可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細菌通過指尖侵入身體:寶寶喜歡在地上爬來爬去,好奇地用小手抓這抓那,咬手指前卻不知道洗手,手指表面和指甲縫內全是細菌。俗話說,「病從口入」,細菌就這樣伺機進入機體,影響口腔衛生和身體健康。壞習慣改不掉,影響個人形象:很多孩子咬指甲小時未被糾正,長大後更難改掉,甚至把壞習慣帶進學校、帶進職場,這會嚴重影響一個人在同學、老師、同事、領導心中的形象。

面對愛啃指甲的寶寶,媽媽要先學會心理幹預

給孩子輕鬆的家庭氛圍和舒適的家庭環境:平日裡多抽時間陪孩子,他們內心安全感足夠,消極情緒變少,咬指甲的頻率自然降低,寶寶也不需要通過咬指甲吸引爸媽注意。

不要總是撲克臉,不要一言不合就打罵:孩子犯錯時循循善誘,非必要時不責怪,引導他們承擔責任,敢於正視自己的錯誤。

在親朋好友面前不要為了面子強迫孩子「表現」:培養社交禮儀也要注重形勢和場合,如果寶寶牴觸情緒嚴重,請給他們足夠的理解和耐心。

寶媽們,你家孩子有啃指甲的壞習慣嗎?你是如何處置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吧,喜歡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寶寶咬指甲是缺微量元素?
    寶貝「啃指甲」是為什麼呢?寶貝是缺鐵、缺鋅了嗎?寶貝是肚子裡有蟲嗎?這指甲裡好多細菌寶寶都吃下去怎麼是好?怎麼能讓寶寶不「啃指甲」呢?家長應該怎麼應對呢?啃指甲也稱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覆啃咬指甲的行為。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見於3~6歲學齡前期和6-12歲學齡期兒童,男女均可發病。多數兒童隨著年齡增長啃咬指甲行為可自行消失,少數頑固者可持續到成人。
  • 愛啃指甲暗示心理「疾病」,孩子這些毛病,別等晚了才糾正
    根據統計數據,大約有50%的孩子都會啃指甲,因此,很多家長都不拿這當回事,頂多也就是覺得不太衛生。但孩子啃指甲背後的深層原因大家有想過嗎?背後很有可能是孩子情緒的焦慮和壓力。孩子為啥就愛咬指甲?而孩子也會在和父母分離或者挨罵的時候感到焦慮,從而出現啃指甲的行為,嚴重的甚至可能是孩子患有焦慮症、多動症和自閉症這類心理疾病的表現。除了以上3種原因,還有人說孩子啃指甲是因為缺鋅。
  • 寶寶總啃指甲、吃手、咬嘴唇,如何幹預?
    比如我們可能觀察到寶寶最近經常爬來爬去,碰到什麼都放嘴裡啃啃,塞不進嘴的也至少要舔舔才罷休,這就是口欲期/口腔敏感期的表現。 一般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在1歲之前會結束,但這期間如果得不到應有的引導並滿足,還可能出現口腔敏感期滯後的情況,即會在1歲之後出現補償性反應,如吃手指、啃指甲、咬嘴唇。
  • 愛「啃指甲」的孩子,結局令人擔憂,專家:這些原因,家長要重視
    2、緩解壓力有的孩子習慣性咬手指,是因為心理壓力太大,而不知道怎麼排解的緣故。所以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一旦到了緊張、敏感的時候,更容易出現咬指甲的行為,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動作。3、缺鋅如果孩子身體缺鋅,那麼也可能出現咬指甲的行為。但家長們也要弄清楚,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並不是說,只要孩子咬指甲就是缺鋅了,這樣想太武斷。孩子習慣啃指甲,可能會有什麼影響?
  • 咬指甲是小孩的專利?不,很多成年人也有咬指甲的習慣
    咬指甲,相信是不少人都有的童年記憶,有些人甚至在成年以後依然有啃指甲的習慣,例如小皇帝詹姆斯也有愛咬指甲的習慣。總是不由自主地想把指甲啃得禿禿的,塗指甲油、戴手套、打手……似乎也並沒有什麼效果,還是想咬。那麼,為什麼會有人喜歡咬甲呢?咬甲癖是不是病,要不要進行治療呢?
  • 寶寶總愛「啃指甲」,是因為缺少維生素嗎?原因其實沒那麼簡單
    寶寶總是愛「啃指甲」,讓寶媽很焦慮葉子的女兒已經3歲了,很快就要上幼兒園了,所以這段時間葉子再忙也會抽時間輔導孩子學習,想給女兒打下一個良好基礎。但是,葉子在教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卻發現寶寶總是愛「啃指甲」,如果碰到難題女兒甚至能啃半個多小時的指甲,現在她的甲床已經非常短了。葉子不免有些懷疑,孩子這麼喜歡啃手是因為缺少維生素嗎?
  • 孩子咬指甲是缺鋅?
    但如果是因為心理方面的問題帶給孩子問題,就需要及時發現並與孩子有效溝通,多讓小孩參加一些娛樂活動,或者用他感興趣的事物去轉移其注意力。幾個女孩湊一塊,比較一下各自的指甲,你的有白點,她的沒有月牙,趕忙上度娘去搜一搜,滿眼都是說有這個病,或者缺那個元素。究竟生活中和網上有關指甲的那些傳言靠不靠譜呢?孩子咬指甲是缺鋅?
  • 寶寶喜歡啃指甲?先別著急說孩子,了解一下寶寶行為背後的心理
    比如說有的孩子愛眨眼睛或者是愛玩手指頭,還有的孩子可能就愛啃指甲。當孩子有了這些小毛病,家長們可能就非常生氣,甚至採用粗暴的方式去制止他們,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卻收效甚微,有的時候還會適得其反。寶寶喜歡啃指甲?
  • 孩子為何總喜歡咬指甲?或許是這個心理問題引起的,父母別忽視
    導讀:孩子為何總喜歡咬指甲?或許是這個心理問題引起的,父母別忽視前幾天帶孩子去醫院,遇到一位媽媽帶著六七歲的孩子,正在諮詢醫生,孩子總是啃指甲,怎麼回事?是不是缺乏微量元素?醫生表示:孩子啃指甲,可能是習慣不好,或者是心理問題導致的,真正因為缺乏微量元素的非常少。生活中,咬指甲的孩子有很多,還有一些三四十歲的成年人,都存在這個問題。之前美國密西西比大學曾經做過一項「針對指甲咬合功能分析與治療」的調查,調查提出再青少年期間,咬指甲的發生率高達45%左右。
  • 啃指甲、嚼頭髮、吃鼻屎,寶寶得了異食癖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喜歡啃手指甲的孩子,小手伸出來,指甲往往被啃得坑坑窪窪,甚至咬得太深出現滲血。其實啃指甲屬於異食癖的一種,多與自身營養不良,以及家長的態度有很大關係。
  • 孩子咬指甲是行為習慣?錯了,啃指甲吃手這些事沒那麼簡單
    心理疾病,甚至與「異食癖」聯繫起來,但孩子「咬指甲」、吃手並沒那麼簡單。媽媽並沒有嚴厲批評越越,她不想加大兒子的關注度,只想偶爾提醒一下,但越越上了小學後,媽媽發現他咬指甲的毛病越來越嚴重了,他經常會把手指放在嘴裡啃,每個指甲都凹凸不平。越越這種咬指甲的習慣,讓媽媽非常頭逐漸焦慮起來,對於兒子愛咬指甲的行為習慣,她開始懷疑是不是病態的表現。
  • 寶寶愛啃指甲,不都是身體缺乏營養,弄錯了,可能影響寶寶性格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寶寶愛啃指甲,不都是身體缺乏營養,弄錯了,可能影響寶寶性格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著一些小習慣,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壞的,好的習慣,可能讓寶寶一生都受益。經過研究調查發現,寶寶從小喜歡啃指甲,隨著寶寶長大依舊有這樣的習慣,那麼寶寶可能存在抑鬱、社交恐懼等負面心理問題。如果父母忽略了,就可能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 社會心理服務知識:孩子總是「咬指甲」背後的心理原因
    一、生理上:1、口腔敏感期幼齡的孩子,嘴巴是他們最敏感的探索途徑,孩子愛啃玩具、愛啃手、愛咬指甲、愛啃腳,這都是他們在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2、正值長牙期孩子正處在長牙的時期,牙齒剛「冒頭」,牙齦發癢,孩子可能通過咀嚼或咬指甲等方式來緩解牙齦的疼痛感。
  • 孩子和成年人啃指甲都有什麼原因?
    估計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會咬指甲,現在長大了,看到自己的孩子咬指甲,總說也改不掉,而且有的小朋友嚴重的,指甲都咬到肉了,出血了還在接著啃,很著急,就認為孩子是缺少微量元素了,或者認為是孩子肚子裡有蟲子了。並且生活中也有少數的成年人會有啃指甲的習慣。小朋友和成人咬指甲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原因。
  •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那些愛啃指甲的孩子,為什麼屢禁不改?
    打也打過,罵也罵了,辣椒水塗過,風油精也上過,孩子哭著保證無數次,可只要家長不留神,孩子又會開始咬上……無數家長深陷苦惱:真的不懂「啃指甲」的世界!孩子愛啃指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說孩子「啃指甲」的行為是缺乏安全感呢?心理學研究顯示,「啃咬」動作,能夠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慰藉,是孩子內心抑制焦慮、得到暫時安心的方式。但如果一個孩子,反覆受到負面情緒,那麼啃指甲就會漸漸成為他減壓的習慣,最終變成無意識行為。一旦負面情緒來襲,就會自動開啟「啃咬模式」。
  • 孩子喜歡啃指甲,是心理、生理雙重習慣引發,要學會兩排除四應對
    咬的指甲經常流血還是忍不住,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孩子不會覺得痛嗎?孩子經常「咬指甲」不是小事情,家長別忽視,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周末,跟同事小賈一起逛街,路過一個新開的美甲店在做活動。孩子喜歡啃指甲,是心理、生理雙重習慣引發有關數據顯示,「啃手指」在兒童中出現的概率大約為10%,頻繁「咬指甲」多出現於孩子3歲以後,嚴重的會延續到長大成年,影響身體健康,指甲也不美觀。
  • 女兒啃指甲怎麼回事?孩子經常啃手指,代表缺這種元素了
    小寶寶咬手啊或者啃東西司空見慣,可是有時候我們也不難發現成人也有這種習慣。經常聽人說啃指甲是缺鋅了,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啃指甲主要出現在哪些人身上呢?對心理有沒有影響呢?還有就是上了幼兒園之後,小朋友也會啃指甲,這個時候,家長都會比較關注孩子。想著寶寶會不會是缺乏鋅了啊,或者是缺乏微量元素了。大部分小朋友到了上小學,這個啃指甲現象會慢慢自然消失。因為學齡前的寶寶們,剛入園的寶寶們,對幼兒園一切都是陌生的,心理上會有很多不適應。從一對一的照顧變成群體照顧。
  • 咬指甲也遺傳,讓孩子戒掉咬指甲,比打罵效果好的小竅門
    1、安慰愛咬指甲的人通常小時候的習慣是吃手,長大後會有愛吃口香糖。在嬰兒期,孩子認為把手放在嘴裡,可以安撫情緒。但是有的孩子長大了,還是有吃手的習慣。等到了三四歲的時候,就愛上了啃咬指甲。2、壓力和焦慮當孩子在生活或者學習上有壓力或者焦慮的時候,就會有啃咬指甲的行為。生活的不順和學業壓力,都會增加這一行為的發生頻率。
  • 咬指甲,咬鉛筆……孩子的小動作背後隱藏著需要警惕的心理問題
    如3歲以前的兒童愛咬人,仍符合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發展,但3歲以後的兒童仍愛咬指甲、手、角、腳等部位,還可能是「口欲期停滯」。此系列咬傷行為障礙,一般在兒童期發病率最高。心理研究表明,這些「啃咬」動作可以給孩子一種心理安慰,屬於一種能夠使孩子抑制焦慮的「行為退化」。
  • 孩子老喜歡「咬指甲」,是缺少維生素嗎?真實原因多數媽媽不知情
    曉琳的寶寶3歲了,以前寶寶吃手指,曉琳以為這就是小孩子常見現象,沒太在意。現在寶寶馬上就要上幼兒園,還成天咬指甲,曉琳微微有些擔心。「孩子老喜歡咬指甲,到幼兒園會不會小朋友嘲笑、孤立啊?」帶著這樣的擔心,曉琳開始制止寶寶啃指甲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