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星新聞
原標題:中海 3 萬 /㎡樓盤現奇葩設計 , 全朝南高層秒變暗黑「地下室」
據 「 十二重樓 」 微信公號消息:買的明明是全朝南的高樓層,收房時卻發現全屋都是暗房,秒變 「 地下室 」。
近日,中海澳門佳園業主羅女士收房時遭遇奇葩設計:
自家陽臺上,比其他業主家中多了一堵高約 1.5米的建築外牆,嚴重封擋採光和通風,還帶來容易積水和翻牆入室的安全隱患。
對此,中海地產工程及物業人員坦承存
在設計缺陷,但最終中海官方回復稱,只能由羅女士可自行、自費拆除這處建築外牆。
陽臺上 1.5 米高牆毀掉採光通風
12 月 1 日,中海澳門佳園業主羅女士介紹稱,2019 年 8 月,她以約 150 萬的總價,購買了該小區一套約 50 平米的一居室毛坯房,單價約 3 萬元。
考慮到採光及通風問題,她特意選擇了 25 樓的朝南戶型,隔壁也沒有其他樓棟遮擋。
由於該小區出現延期交付,開發商通知她 11 月 21 日收房。
11 月 24 日中午,她前往小區,按照工作人員指引,在全額交齊面積差價、物業費、維修資金等費用後,得以進入新房內查看。
一進房屋,全屋一片漆黑的景象,讓她傻了眼。
>>11月 24 日下午一點半左右的室內光照效果
仔細查看後發現,房屋唯一的主要採光、通風來源在陽臺,但一堵長 4.56 米、高約 1.5 米、厚約 0.5 米的外牆,直接立在陽臺上,讓整套房瞬間變成 「 地下室 」。
因為這堵外牆,就連空調外機也只能放在原本就狹小的陽臺裡。
領著羅女士驗收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棟樓每家每戶都是這種情況,並讓羅女士儘快籤字收房。
這堵厚實的外牆,高度接近羅女士的頸脖處,現場第三方裝修人員表示 「 問題無法補救 」。
羅女士越想越不對勁,跑到一樓,往自家樓層仰望。
結果發現,整棟樓的南向房屋,只有她所買房屋存在外牆砌在陽臺上的情況,「 只有我家憑空多了一堵牆,還說每家每戶都這樣,這不是睜眼編瞎話騙人收房嗎?」
開發商自承存在設計缺陷
發現真相後,羅女士前往售樓處,向中海工作人員提出疑問。
隨後,中海物業聯繫開發商工程人員前往現場處理。
等待期間,幾名中海工作人員現場透露,羅女士所購房屋陽臺上的 「 外牆 」,叫建築 「 腰線 」,這種情況是存在設計缺陷。
此後,中海地產客服工作人員前往現場,在了解情況後表示,該樓棟 6 層一戶業主家中也存在這種情況。
只是該業主在房屋交付之前就進入小區,並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在交房前就對這堵外牆進行了拆除。
該工作人員建議羅女士提出申請,和 6 樓住戶一樣,自行自費拆除牆體。
交房現場第三方裝修公司表示,該牆體屬建築外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牆體硬度高、樓層高,重量按噸計,只能用大型切割機施工,拆除難度大,還有高空墜物等安全隱患。
羅女士當即拒絕自行拆除牆體,並向開發商交還鑰匙等資料,拒絕收房。
中海地產客服工作人員當場表示,將向公司上報這一情況,儘快回復。
對此,中信建築設計院建築設計師胡先生表示,這處牆體屬於建築 「 腰線 」,屬外立面裝飾。
一般設計類似建築外立面時,「 腰線 」 會設置於陽臺欄杆下方,作為外立面 「 三段式 」 裝飾,
「 高 1.5 米的腰線不合理,關鍵是這棟房樓層淨高才 2.7 米,腰線牆體高度超過淨高的一半,技術上無法滿足起碼的日照要求,現實設置上也有問題,規劃驗收是怎麼通過的?」
中海建議業主自行拆除建築外牆
11 月 26 日,羅女士再次前往中海澳門佳園,詢問中海地產回復情況。
中海物業及工程維保人員向羅女士表示,由於屬於前期設計帶來的問題,物業及工程維保人員根本無法解決,只能由開發商發起設計變更,再由開發商協調工程人員施工整改。
11 月 27 日,中海地產一名劉姓工程負責人回復稱,羅女士遇到的問題,他們已向公司領導反映,最終的結論是:
這處遮擋採光、通風問題的牆體,只能由羅女士自行出資拆除,後期再由中海地產塗刷真石漆,安裝鐵藝欄杆,以達到和其他業主家中一樣的效果。
羅女士表示,如果業主自行拆除,中海地產應承擔施工可能出現的安全責任。
該名劉姓負責人予以拒絕,並否認房屋存在設計缺陷,「 業主自行拆除是官方最終處理意見,如果不認可口頭承諾,公司還可以出具這一處理意見的書面蓋章文件。」
目前,由於無法承擔高空自行拆除外牆可能產生的安全後果,羅女士已將相關情況反映至市房管及規劃部門,以尋求儘快解決問題。
對此,另一家大型國企開發商武漢公司的設計負責人表示,雖然中海澳門佳園的外牆 「 腰線 」 會影響採光和通風,甚至造成積水、安全等問題,但中海解決比讓業主自行解決更安全穩妥。
對於業主收房遇到的這一問題,此前中海地產在設計、施工、監理、質監驗收所有環節一路 「 綠燈 」,應該是沒有考慮產品合理性和用戶實際入住體驗。
後來,業主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訴求,開發商之所以拒絕解決,是因為這處設計缺陷涉及到多個環節。
首先,需要中海設計部門出具變更圖紙,然後還要成本等部門進行費用預算和支出,最後才是工程按圖施工進行整改。
「 讓業主自行拆除,拆後的補漆工程及費用,可以通過交付後的工程維保直接完成,這樣一來,不用重啟內部全套流程,開發商的任何環節和對應的崗位人員,都不用承擔產品缺陷帶來的責任。」
12 月 1 日,中海全國客服熱線(400-830-1888)表示,將把羅女士提及的缺陷問題反饋至中海地產武漢公司,儘快處理。
對此,湖北金衛律師事務所李海夫律師表示,武漢市建設工程規劃管理規定第五章明文規定,住宅建築應當滿足每套住宅至少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大寒日不低於 2 小時日照時間的國家標準。
如果認為新房採光受開發商設計缺陷影響,羅女士可以拒絕收房,要求開發商進行光照測量、拆除牆體,也可以向相關主管部門進行投訴,如果仍不能解決問題,還可以向法院起訴。
「 地產工科生 」 為何口碑崩塌?
在地產界有句話—— 「 文科萬科,理科金地,工科中海 」。
言下之意是,中海地產曾經以 「 處女座 」 似地死磕細節而名噪業內,其最大的亮點就是戶型、質量之下的產品力口碑。
按照中海地產官網的說法,該公司擁有 41 年房地產開發與不動產運營管理經驗,研發了五代住宅精品,並 57 次獲得房地產奧斯卡 「 詹天佑大獎—優秀住宅小區獎 」。
只是,中海這位昔日的 「 產品口碑王 」,近年來卻在全國頻陷 「 交房即維權 」 的窘境。
在北京、深圳、武漢、長沙、南昌、濟南、長春、常州、濟寧等多地,都接連出現產品質量、精裝缺陷等問題引發的維權事件。
其中,中海在 2011 年進入武漢,已累計開發的 11 個項目中,也頻現 「 質量門 」。
從剛需盤到引以為傲的 「 豪宅 」,業主對中海光谷錦城、中海尚城、中海澳門佳園、中海萬松九裡等項目的投訴維權,都不曾不斷。
在武漢城市留言板,涉及中海的投訴量多達 1006 條,涉及中海地產的投訴為 92 條。
例如,因精裝質量問題,中海光谷錦城業主喊出「 江夏中海是地王,裝修不如還建房 」的口號。
>> 中海光谷錦城出現精裝質量問題
位於蔡甸的中海尚城,被曝存在用木板進行衛生間地面回填、牆體破損及滲水等質量問題。
針對業主投訴,蔡甸區還責令中海對木地板空鼓、玻璃劃痕、瓷磚掉釉等問題進行整改。
>> 中海尚城存在門框破損等問題
中海澳門佳園戶型設計缺陷、公攤過大、物業費過高等問題,成為業主投訴焦點。
地處漢口中心區域的中海萬松九裡,則因夜間施工擾民 、涉嫌違反《廣告法》虛假宣傳而受到詬病。
就連在武漢新房單價中排名第八的中海長江十裡,也被購房者測評為 「 豪宅黑洞 」,「 兩棟樓 +2 梯 5 戶 + 一線鐵路 + 西曬 」 的小區品質,成為購房者的吐槽話題。
行業地位曾經一度與萬科並駕齊驅的中海,為何會落入如今的尷尬處境?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拋開戰略布局、內部管理等原因,一些小開發商 「 偷工減料追利潤、不顧後果高周轉 」 的做法,出現在了央企中海的身上,是其產品口碑崩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指院數據顯示,今年前 7 個月,中海拿地金額近 700 億元,位列百強房企第 2 位。
新冠疫情和 「 三道紅線 」,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到中海在房地產市場的 「 狂飆猛進 」,產品口碑也被遠遠甩在了利潤和規模之後。
只是,在當下 「 房住不炒 」 和整體去槓桿的格局下,單純追求利潤和規模,忽視產品力和購房者權益,無疑是企業短視和缺乏社會責任的表現。
敬畏市場,尊重消費者,重拾品質口碑,這是才是長遠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