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建築很有特色,可以說是中國的小歐洲。而有這麼一棟樓,外牆上滿是疙瘩,遠看十分凌亂,奇醜無比,近看卻大有文章,精美絕倫。
疙瘩樓建於1937年,是義大利建築師鮑乃弟設計。此樓原系英商先農公司營造,後出售。該樓西沿河北路,北臨睦南道,位於兩街的交口處,南抵馬場道。疙瘩樓為四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是具有濃鬱義大利風格的連排式裡弄住宅。
疙瘩樓上的疙瘩磚原為20世紀初,天津西青龍潭某窯廠的產品,該窯廠主要生產黏土磚和大筒瓦,其中黏土磚包括青磚和紅磚,大同瓦有底瓦和蓋瓦。當時,該窯廠燒磚時沒有掌握好火候,燒過了頭,使所燒制的磚靠火的一面發生了融化變形,形成了廢品疙瘩磚而難以銷售。當時,在意工部局工程處工作並設計出回力球場(今馬可·波羅俱樂部)的保羅·鮑乃弟發現這種磚燒得時間長而且比耐火鋼磚還要堅硬,蓋樓肯定結實,於是他便以極低的價格將這些磚全部買了下來,並親自設計,砌築成了這幢「疙瘩樓」。他故意把那些疙瘩砌在牆面上,有規律的突出那些奇醜無比的疙瘩,疙瘩樓蓋好之後,名聲大噪,遠近聞名,結果以高價售出,狠狠的賺了一筆。
疙瘩樓的很多細節之處,是很值得欣賞與推敲的。就如院牆的柱子上有不少這樣的小人,他們形態各不相同,身體上的裂痕可以看出歲月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