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比特幣的價格
孤立的看比特幣的價格沒有任何意義。我們要找到一個參照物。比特幣作為一種資產類別,如果你是把全部身家都放在比特幣上,我覺得是非常需要勇氣,也會有配置上的風險的行為。對於正常理性的投資人,是把比特幣作為一種資產配置,需要在計算價值時找到參照物。
我自己的思維框架或者說比特幣的估值模型分三步:
第一步是比特幣要超過1萬億美金。現在是兩倍多一點。(這裡萬卉說的是比特幣存量對應的價格,而不是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那個數據是以比特幣總量2100萬乘目前行情價格得出的,已經把未來幾十年才能挖出的比特幣都算了進去——行走注)1萬億美金是大一點的美國科技股的市值。如果有大一點的資金想進來,比如養老金、保險等做資產配置想要進來,不到萬億美金他們是不會進來的。因為他們一筆就要投一個億美金。過了萬億美金才能確保市值有足夠大的容量。資產體本身有足夠大的容量,才會有更多的「大錢」放下包袱進來。
我經常說一句話,大家覺得我是開玩笑,但真的不是。我說,很多問題都是因為比特幣太便宜了。畢竟比特幣兩百美金時給很多人都是不要的,只能把20萬美金一個的比特幣賣給他們了;
第二步是20萬億美金,是黃金總市值的一半。目前看還有十倍左右的距離;
第三步就是50萬億美金,就可以超越黃金了。
第一步是肯定會發生的。之前我就會說不到這個數比特幣也就沒必要看了。如果你要比較激進樂觀,第二步,20萬美金(一個)也是摸得到的。至於長期,在一個法幣必然貶值,法幣無法保證你購買力的前提下,在法幣無限增發的宇宙中,比特幣基本是黑洞一般的存在。會源源不斷的把法幣的流動性吸收過來。
當然這個模型只是一個心理模型,是心理上對於估值理解的模型。
大家可能對交易所的平臺幣很熟悉。我在推特上經常說,在之前的牛市周期中,我都會做空平臺幣對比特幣的匯率的。這個邏輯很簡單,因為平臺幣是有估值模型的,是算得出來的。比如幣安幣也好,HT也好,OKcoin也好,平臺幣對比特幣的匯率都會下降的。但因為我本身不是法幣本位,而是比特幣本位的。
比特幣本身是沒有很科學的估值模型的,但所有貨幣的生意最終都是價值共識的生意。當沒有統一的估值模型,純粹靠價值共識維繫的時候,也它的價格是可以沒有上限的。但對於BNB等平臺幣,公司幣而言,就是權益比較複雜的證券。所以它們的估值上限是可以想像的,但比特幣的上限是無法想像的。
如果大家手上有比特幣,拿好就行了。最關鍵的是要對利潤有耐心。現在其實不算瘋狂的大牛市,可能只是牛初而已,還沒有到瘋狂大牛市的時候,大家要對利潤有耐心。人類自身的弱點是對利潤沒有耐心。而且我們面對利潤,是風險承受能力更小的,需要有確定性的收益。但我們對於虧損,反而會有更強的風險承受能力。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賺小虧大。對利潤沒有耐心,反而在虧錢時反而會拿很久。
在牛初時,大家可以對手上有更多耐心。
對以太坊的判斷
以太坊我公開講的會比較少。但一直是我自己在思考的事情。我會把BTC的價格作為一把尺子,大家平時交易會看USDT的交易對,但我會看BTC交易對。2020年年初,我和身邊朋友說過:2020年,以太坊會是BTC的阿爾法。在微博上也說過。但我沒想過真正把以太坊拉起來的是Defi這個事情。
當時我這樣判斷的原因很簡單。2020年1月,以太坊對比特幣的匯率到了長線的底部了。所以我從年初開始做多ETH對BTC的匯率。
剛才介紹了比特幣我的估值模型,也想說下以太坊的。
前提是,個人觀點,以太坊繁榮不代表ETH幣價的繁榮。不要把以太坊和ETH幣價兩者混為一談。以太坊上可以長出無數有非常大價值的應用,可以非常成功。但ETH幣本身可能不能很好的捕獲價值。這次Defi的大爆發,大家已經能看到很多十億美金以上的ERC20的代幣在Defi平臺上突然爆發。但ETH並沒有真正捕獲到這些價值。
無論是YFI、YFII還是Uniswap,大的權益性代幣本身捕獲了最大的價值,而不是ETH。
以太坊更準確的定義是「世界狀態機」。它的基本面和2017年最高點相比,上面的活躍地址、錢包數量、GAS的消耗、合約運行的指標,可能都要比2017年最高點翻了一百倍都有了。基本面已經是2017年10倍甚至更高的提升。但這只是以太坊的基本面,不是以太幣的基本面。
這點也是ETH和BTC最大的不同。對以太坊平臺而言,在其上的開發需要擴展性和靈活性。一方面成就了現在很繁榮的以太坊生態。但另一方面,大家對於ETH幣的經濟模型的預期會不一樣,大家很難達成共識。
舉個例子。比如我是做DAO或做NFT的,我會很不喜歡現在的以太坊網絡,因為每次合約交互都會非常貴(GAS費高)。但對於做Defi的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金融類產品是相對低頻,但高客單價的東西。
所以以太坊核心社區對於ETH幣的貨幣政策都會有不太容易達成一致。在價值共識很難達成一致的資產面前,要讓新人,特別是圈外的人進來投資,讓他產生很簡單,但很堅定的認識,這是很難的。因為圈內人,甚至以太坊核心開發者還沒有自己說服自己。
當然我也不僅僅有悲觀的一面。樂觀的一面是,因為Defi的發展,ETH幣的資產價值是可以被大大提升。比如在Uniswap中會有路由的機制。比如你有A幣,我有B幣,但中間沒有交易對,就要通過ETH做路由。所以ETH無論是作為底層資產做Dex的路由,還是在 money 市場裡做底層抵押,都相當於在Defi的生態世界中,ETH是一等公民。這肯定相對來說會對ETH作為底層資產的經濟意義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這並非一塊鐵板,現在正在被封裝比特幣、穩定幣慢慢削弱。
所以我覺得對於ETH的幣價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個人觀點,大餅在價格的技術層面,已經一騎絕塵了。對於以太坊對BTC的匯率如果長期在0.02-0.04的區間內活動,還有前期的高點,1400美金沒有翻過去。這對ETH的好處是,它會相比BTC是更有跡可循的。它的波動性也會比比特幣更大一些。所以這個觀點也是我的操作。我一直在做ETH對BTC的匯率上交易,因為它更有跡可循。
通過以太賺大餅是可以做的,無論是做空匯率還是做多匯率。因為有足夠的歷史數據,而且ETH還沒有像BTC突破新高。突破前高之後就很難估計了。而ETH目前還在做箱體運動,所以做匯率本身還是不錯的選擇。
而如果你是法幣本位,其實你就看哪個順眼就買哪個就好。因為但凡是狂躁大牛市,最後什麼東西都會亂飛,最終會是群魔亂舞的。這件事是必然會發生的。所以如果是法幣本位,大家都會很開心。
關於算法穩定幣
算法穩定幣不排除未來會成為有使用價值的,下一個Maker Dao,真正去中心化的合成資產的可能性。但現在依然是高度投機的拆分盤。拆分盤本身是很巧妙的利用了智能合約「永續」的特徵。
如果說算法穩定幣,又要講歷史了。它是2015年的一篇論文,被BASIS這個項目拿著做了改進,發了白皮書,融了很多錢,估值是8億還是10億美金。但那是個美國的項目,幾個小哥很年輕。你要知道,任何做穩定幣的項目都是有巨大的監管風險的。其實你是在挑戰法幣的鑄幣權。無論你是哪一類的穩定幣,抵押穩定幣也好,算法穩定幣也好,儲備性穩定幣也好。所以BASIS後面就退款了。現在大家熟知的,已經和之前的團隊沒有關係了。但其實延續了老的項目。
算法穩定幣的鼻祖應該是那一篇論文,第一個進入主流圈子認知的項目,是2018年的BASIS。後來把算法穩定幣部署開來,變成拆分盤的是Ampleforth。那也是2018年的項目,名字是後來改的。Ampleforth在很長時間內不叫算法穩定幣,而是彈性供給的大宗商品。
我覺得大家問到算法穩定幣,肯定還是想問會不會賺錢,要不要梭哈。算法穩定幣你要玩只有一點:你要玩得足夠早,成本才能低。因為它是拆分盤。拆分盤沒有什麼技巧。你要時刻關注它本身大的LP的持倉情況,也要關注流動性提供方的數量有多少。我個人覺的算法穩定幣對普通人是管理成本很高的事情,而且預期收益不一定會那麼好,畢竟是零和博弈。零和博弈你在賺錢那一邊,則必然會有虧錢的。
關於jeff的mith
對我也有挖。流動性挖礦本身比較的是資金量。如果你手上有大量閒置的資金,為什麼不去做呢。
我一直對一個東西很不理解,想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設計,或者說到未來會不會成為以太坊2.0的巨大隱患。
我現在手上的ETH,沒有任何質押以太坊2.0 的動力。因為2.0的質押收益遠遠不如我在Defi上的收益,也遠遠不如我在灰度做套利的收益。對於手上有ETH的人為什麼要做質押,這是我搞不懂的。是以太坊經濟模型或激勵上一個很奇怪的,反經濟理性的事情。但凡是理性的經濟人是不會做質押行為的。因為質押成本實在太高了。在其他地方有更高收益時,完全沒有必要去鎖定流動性。
這也是我對以太坊2.0未來有巨大不確定性,保持謹慎樂觀的原因。
關於動卡
動卡這件事,我是回國之後問了朋友,看了才知道。因為我自己不是人民幣本位,日常生活我用的都是爸媽的人民幣,手上也沒有太多人民幣。我出入金主要都是美金。如果USDT怕暴雷,目前相對最合規的還是USDC。從暴雷角度說風險是最低的。
關於DFINITY
這是我在2014年、或者2015年很早投的項目,我已經當這個幣歸零了。如果還能成,也算是給早期投資人一個交代吧。但如果你現在去買,我不知道你怎麼買,但成本會很不一樣。其實所有投資,最關鍵是成本。成本不同,完全沒有參考意義。
關于波卡
這兩個我不好做什麼評價,因為我還不夠了解,沒有了解到可以和大家說判斷和分析的時候。波卡我關注的項目都很老了,比如XRT都是2017、2018年的項目。
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現在還是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在以太坊的生態上。因為本身資產的多樣性非常好,開發者非常好。雖然2.0可能會有各種問題,但可以持續長出東西出來。這是我覺得有必要在以太上花時間的一個原因。
波卡我現在了解非常有限,對於它上面新的項目不是非常了解。
Defi賺錢的思路
首先要保證本金的安全,要求你至少可以看代碼。但也說不好,像COVER我是完全沒有預料到。它的漏洞是一個很難發現的,並無法完全保證本金的安全。如果你有更好的 know how,有更多Defi實操,一旦經驗有了,勝率也會變高。
關於EOS
這是奶王的專長,我也沒有過多的了解,自從2017年BM被扣上巨騙的帽子後我就沒有過多了解了。
普通人想在牛市獲利要怎麼做
我在微博說了,我一直都在說。第一不要做波段。這是個數學題。比特幣80%-90%的漲幅是在5%的時間裡完成的。5%是小概率事件,你做波段大概率就是會踏空行情的。
第二是要擴大本金的利用率。這必然涉及到開槓桿,我不鼓勵大家開槓桿。但一個相對安全的槓桿率是兩到三倍。因為比特幣當日跌30%還是挺難的事情,所以兩、三倍是相對安全的事情。312是一個流動性危機,不是價值危機。那時候是美元荒。一旦出現美元流動性危機,所有有流動性的資產都會暴跌,因為市場上沒有流動性了。我覺得312這樣的事情很難再次發生了,除非美聯儲突然不印錢了。
312的時候BITMAX直接拔網線了,立刻止跌了。典型的流動性危機。
我說的兩到三倍是動態的槓桿,你要根據盤面進行調整。但擴大本金利用率是可以讓你能在牛市賺幣的途徑。
第三,可以買ETH和BTC比較遠期的看漲期權。但現在可能不適合了,這是我在8月份說的。那時候特別是BTC的遠期看漲期權還是非常便宜的。現在去買就完全不值得了。遠期期權現在去買也比較貴了。
期貨和期權的確比較複雜,如果你沒有交易常識和知識,我也不建議你去做。
第四,管好手,不要拿大餅去換狗屎。歷史經驗已經反覆教訓了我們。
我不建議大家炒幣的原因是大家都是有全職工作的,不像我是投資人,我的工作就是投資。所以我會花很多時間想怎麼獲得阿爾法的收益。因為我是比特幣本位,獲得比特幣的阿爾法,只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做山寨幣和比特幣的匯率,第二就是槓桿、期貨、期權。當然我們還會做套利,套利不會涉及趨勢本身。
但對於普通散戶,其實還是要做好資產配置,減少交易頻率,其實應該就可以跑贏很多人了,而且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美股會不會崩盤從而影響到比特幣
我不知道美股是否會崩盤,但一旦有流動性危機,必然會影響到比特幣。
就聊這麼多吧。現在趨勢確實是明牌打出來了。在這樣的明牌下,大家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世界上只有兩種投資是只賺不虧的,其他投資都只是概率。第一個是對自己本身的認知和修養的投資;二是對自己身體的投資,只要堅持鍛鍊,身體肯定會變得更好。所以我覺得大家要先把只賺不虧的生意做好,再去想怎麼做可能賺可能虧的事情。但我要有自己的投資邏輯,通過花錢買認知的過程。
在明牌邏輯下,大家還是不要患得患失,無論是否上車,都是最好的安排。只要你知行合一了,都可以學到東西,都可以有不同層面的收益。當然也要恭喜所有BTC的持幣人。應為已經沒有套牢盤了。
最後說幾句心裡話。我身邊有很多很老的硬核比特幣持幣人,當然很多都已經離開了行業。並不是說錢已經夠多,是他們覺得BTC已經不需要他們了,孩子已經長大了。其實像熊越很早就想退休了,想做和這個行業沒有什麼關係,開啟自己第二人生。我覺得自己身邊的很多朋友可能在這次牛市之後都會慢慢進入這樣的狀態。堅持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其實我也有很多興趣和愛好,加上我原來做風險投資也不僅僅是做加密數字貨幣。AI和生物醫藥也都略有接觸,也投了不錯的項目。但後來我想了想,為什麼比特幣和加密會吸引這麼多人,而且會持續性的吸引更多的人?比特幣的價值共識產生本身是從草根影響到精英的過程,這點很神奇。歷史上無論是宗教還是文化,都是精英向草根衍生的。所以比特幣確實某種意義上代表了自由。
比特幣的底層哲學就是聚焦在你作為個體的自由和獨立上。所以真的要感謝中本聰。我爸爸經常和我講,你沒必要搞這個。加上確實還比較危險,畢竟是反主權的。微博上就有人問我BTC的終局會是怎樣的。問的不是幣價,而是加密數字經濟體會是怎樣。我回答的是最終必然會和美元有一戰,這是沒有辦法的。我希望是和平演變的過程,但最終還是會以某種形式和主權會有一戰。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這件有大的標誌性事件的發生。
所以我後來思考了要不要繼續在行業裡待下去的問題。因為確實有一種BTC長大了,行業也很成熟了,之前很多的假設和預判也被驗證了。但我現在覺得,雖然BTC是個已經長大的孩子,但還是希望能陪他走更遠的路程。所以至少這個周期我還會紮根這個行業,雖然已經非常累了,但還會繼續發光發熱。也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
如果希望系統學習區塊鏈,建議從一些很好的入門書籍開始,學習提升自己不能省的 【很多朋友天天焦慮,亂問亂跳,就是不讀書,不學習——吃了不讀書的虧,吃了不學習的虧! 要讀書啊,買本書又不貴!】
兄弟們,覺得講得有道理:【讚賞】 【打賞】一下,活躍一下氣氛。【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