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二嫚的詩》:童言童語真童趣

2020-12-17 drizzle小雨雲舒

最早讀到姜二嫚小朋友的詩是在微博上,一首短詩《光》,以一句「我拄著一束光」令人交口稱讚。

對於更多的讀者來說,另一首轟動全網的短詩《燈》——「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成為與姜二嫚小朋友「相識」的契機。

這位出生於2007年的小女孩兒,從2歲即開始創作詩歌(以口述為主)。聽起來著實有些不可思議,甚至在搜尋引擎內輸入「姜二嫚」後,自動聯想的條目中有一條是充滿懷疑的「姜二嫚的詩是自己寫的嗎」。

不過,比起一位成年人返璞歸真,能重新以一雙孩童的澄澈目光看待一草一木,一位真正的孩童秉著對詩歌的熱愛多年「筆輟不耕」,後者更令人信服。無他,只因為要變得庸俗、變得油滑、變得合時宜當然比保持童真容易得多也自然得多。

孩童的邏輯有一個特點,就是會將原本並不相干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想一想,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每天都守著電視等待播放動畫片,是不是也曾不理解為什麼動畫片會結束只能明天再見,而不能一直播放下去呢?

就像姜二嫚的這首詩《早晨(之一)》提到的:

早晨5

天開始亮了

而且亮得特別快

我揉一下眼睛

它就亮一點

再揉一下

就更亮一點

把自己揉眼睛的動作和天逐漸變亮的過程聯繫在一起,沒有複雜的原因,只是因為恰好這兩件事同時發生,直覺上便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寫出來,便成為一首趣味十足的詩。

類似的還有《大霧天》:

大霧天

看到一個人

蹲在街角抽菸

直覺告訴我

是他抽出了

大霧天

說起大霧或者霧霾,我們會想到什麼?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環境惡化、肺炎等等,但是不會將它和抽菸的人聯想到一起。認為大霧天來自於抽菸者的煙,並且是不容置疑地以直覺背書,這等想像力在在漫畫和動畫中比較常見,近乎於對超能力的描述,完全符合孩童的世界觀。

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曾對孫悟空、對超人、對蝙蝠俠超於常人的能力懷有過深切的嚮往,長大後我們羞於提起,害怕被人嘲笑不夠現實。然而讀了姜二嫚的這些小詩,只讓人覺得心底那個真心實意相信聖誕老人存在的小孩兒依然存在,只是沉睡在心底,等待一個被喚醒的時刻。

都說童言無忌,這一點在姜二嫚的詩歌中也有充分的體現。有的時候,孩童的總結頗有點一針見血的意思,有時候甚至有黑色幽默的味道,這是那些刻意設置槽點的段子完全無法比擬的,因為前者的生動自然稱得上「天然去雕飾」。

在短詩《魚籽》中,姜二嫚在自助餐廳要去拿魚籽卻被媽媽阻止,媽媽說吃魚籽會變笨的,「不信你看,就把手指向,拿了一大盤魚籽,笑呵呵的爸爸」。簡直讓人忍俊不禁!

《電線桿》中,姜二嫚說「一根電線桿,把我拉回文明的世界」,讓人簡直驚嘆小朋友觀察力的敏銳。在夜行的火車上望著黑暗中的田野、湖泊或荒原,間或出現幾點燈火,格外有寂寥之意,不期然間,一根電線桿從車窗外一閃而過,霎時讓人察覺並未離那水泥叢林太遠,方才仿佛被放逐似的感慨瞬間煙消雲散。

最讓我有共鳴的是這首短詩《孤獨》:

我站在人群中

孤獨得

就像P上去的

多少空巢青年孤身在外求學打拼,閒暇時上街散心,就是這樣的體會呢?簡直有種朱自清散文裡的「但是快樂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的味道,又讓人想到「人世間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句話,與這兩句相比,姜二嫚的這三行詩直白、準確、一針見血,少了許多浪漫,少了一些惆悵,只是平實地敘述,又好像有點自嘲,實在太符合現代人對於孤獨的具體感受了。

相關焦點

  • 《姜二嫚的詩》:兒童的眼裡,世界是浪漫的
    餘秀華說:"二嫚寫得天真爛漫,她的手指向哪裡,詩就出在哪裡。"我認為,世界在哪裡,她的詩就在哪裡。姜二嫚,2007年12月生,已創作詩歌1000餘首。她在《孩子們的詩》中嶄露頭角,作品令人驚嘆,引發全網熱議。作品入選:《孩子們的詩》《中國詩歌排行榜》等。不止如此,小小年紀的她榮獲了2018年度中國十佳詩人。部分作品更是被譯成英、德、日、韓等文字,大受歡迎。《姜二嫚的詩》就是她的第一本個人詩集。本書精選了141首詩,年齡跨度從6歲至11歲。
  • 《姜二嫚的詩》:藝術家與他們不被理解的藝術那點事兒
    因此,看完《姜二嫚的詩》後,我的第一印象是想起了一生作詩四萬首,幾乎是盛唐世人的總和,卻沒有一首流傳下來的乾隆皇帝——他寫的不怎麼好。01、成年人的視角下,姜二嫚寫的是詩嗎?筆者比較傾向於姜二嫚寫的不算是詩,它更像是把一句話斷句後再用意象包裝起來,然後再把它們再稱為詩歌的文字組合。當然這樣講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小朋友來說,這樣的評價還是過於苛刻了。
  • 專訪00後詩人姜二嫚:如果我一直都不改變,以後就會是個「巨嬰」
    日前,姜二嫚的第一本個人詩集《姜二嫚的詩》出版,封面是幅小女孩站在地球上的漫畫,或許這就是姜二嫚在歡迎讀者隨她一起用童真的眼睛看世界。起初,寫詩只為得到父母的關注翻開《姜二嫚的詩》,裡面收錄了她的141首詩,以及大她4歲的姐姐姜馨賀所寫的《姜二嫚是一個什麼樣的小朋友》,這本由姐妹倆一起創作的書充滿童趣,好似回到童年。姜馨賀1歲7個月開始「寫詩」,姜二嫚2歲5個月開始創作。
  • 《姜二嫚的詩》:我們都曾年幼,對世界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幻想
    而有這樣一個小孩,她2歲時就寫了第一首詩,11歲時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年僅13歲的她已經寫下1000多首詩。她就是「00後萌派詩人」姜二嫚,她的詩集名為《姜二嫚的詩》於2020年3月首次上市,上映後頗受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3。
  • 《姜二嫚的詩》:十歲孩子的詩,成人讀來何用?
    姜二嫚是誰?她只是一個小女孩,2007年12月出生於深圳,至今已創作詩歌1000餘首。7歲時,她寫出「燈把黑夜/燙了個窟窿」,轟動全網。餘秀華說:二嫚寫的天真爛漫,她的手指向哪裡,詩就出在哪裡。汪涵說:為什麼姜二嫚的詩會被人們喜歡?因為她有一顆童心,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充滿想像!當我們,成年人去讀姜二嫚的詩,我們能讀出什麼?一個小姑娘的詩,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 《姜二嫚的詩》:讀一首00後的詩歌,撫平90後的生活皺紋
    詩人餘秀華說:「二嫚寫得天真爛漫,她的手指向哪裡,詩就出在哪裡。」姜二嫚最廣為流傳的詩歌,是收錄在《孩子們的詩》中一首《燈》:「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這首詩寫於2014年,她7歲。第一次讀這首詩,我就覺得與顧城的《星月的由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 《姜二嫚的詩》丨時光隧道中那個女孩兒對生活某個瞬間的詩意記錄
    印象中2014年有句小孩兒的詩引爆全網,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姜二嫚的名字:「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當時的感覺是天呢,這是多麼有靈氣的小孩兒,才七歲,我的孩子七歲時在做什麼呢,大概只會對好吃好喝的感興趣吧。當時就想假以時日,這不得是個小詩人嗎?
  • 童言童趣 繪聲繪色 ——碭山縣碭城第一幼兒園舉辦「娃娃樂」講...
    比賽前,各班級老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內容新穎、積極向上,有教育意義、體現童趣的繪本故事,改編成短劇進行表演,融入對故事的演繹、創新,並鼓勵孩子自己創編繪本並講述。
  • 爆紅全網的00後小詩人姜二嫚:堪稱當代神童,不識字時便口述作詩
    姐姐姜馨賀(左)與妹妹姜二嫚(右)可是,你是否想過,小孩子有時也是我們的老師,他們也能帶給大人們,很多的人生啟迪。宇宙會爆炸、黑板有些痛、鳥的肚子裡有秘密;愛能覆蓋一切、媽媽可以「自私」、人生普普通通就行……姜二嫚的詩:
  • ...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誕生 深圳兒童詩人姜二嫚詩集...
    11 月 21 日,2020 深圳讀書月 " 年度十大童書 " 評選組委會在深圳書城中心城舉行專家終評會,經過終評委的激烈討論、慎重投票,最終,兒童文學《與倉鼠一起穿越時空》《雨滴項鍊》《姜二嫚的詩》《建座瓷窯送給你》,圖畫書《山中》《一條大河》《爸爸,為什麼?》
  • 童言·童詩·童趣——2020全國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閱讀月系列活動
    軍幼四月,書香節遇見兒童詩,一場聽覺、視覺、味覺的盛宴。經典童詩,情感美、情趣美、意境美、哲理美,讓人「美」不勝收。詩中的「美」並非彼此分割,在一首童詩中常常是各種「美」互相交錯,水乳交融,其間妙趣有待我們精心品讀、體會。
  • 我站在人群中,孤獨得就像P上去的|姜二嫚的詩
    01姜二嫚的詩(十首)《太好了》太好了我比姐姐多個姐姐>地球是大家的最先發現地球的是動物現在我要為動物幹一杯我的左手代表我我的右手代表所有動物我舉起我的花之杯先喝為敬乾杯《眼淚》長大了就值錢了02姜二嫚是一個什麼樣的小朋友
  • 視頻徵集 | 愛自然「童言童語」,等你家萌娃送來新春祝福
    視頻徵集 | 愛自然「童言童語」,等你家萌娃送來新春祝福 2020-01-10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羽毛的童言童趣
  • 童言可以無忌,廣告可不能張口就來
    但是,童言只能由孩子說出來,才顯得「無忌」,在公共場所以廣告形式鋪天蓋地,就顯得有違倫常,十分不妥了。而且,用孩童的視角做這種廣告,更容易讓孩子們感到困惑,讓父母慌亂無措——要怎麼跟孩子解釋,這種成人世界對兒童的消費?讓人不解的是,做這樣的廣告,究竟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