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二嫚是誰?
她只是一個小女孩,2007年12月出生於深圳,至今已創作詩歌1000餘首。
7歲時,她寫出「燈把黑夜/燙了個窟窿」,轟動全網。
餘秀華說:二嫚寫的天真爛漫,她的手指向哪裡,詩就出在哪裡。
汪涵說:為什麼姜二嫚的詩會被人們喜歡?因為她有一顆童心,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充滿想像!
當我們,成年人去讀姜二嫚的詩,我們能讀出什麼?一個小姑娘的詩,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01小詩人背後,是充滿愛意的幸福
姜二嫚是妹妹,往往家中有兩個小朋友會有很多吵吵鬧鬧,他們的世界裡不時地就會爆發一場大戰,儘管有時候會很快平息。
但二嫚感受到的,卻是幸福,「太好了/我比姐姐/多個姐姐」。她們會比賽寫詩,會拖著行李出去一起玩耍,碰撞的行李箱,像是戀人一樣。
懂事的小朋友,總能發現美好的亮點。把餃子包的與眾不同的爸爸,看上去總在思考的爸爸,陪著二嫚過馬路時,細心地給她遮擋陽光。
「爸爸帶我過馬路/太陽很曬/天空突然變陰了/原來是爸爸/用手幫我遮住了陽光/爸爸像個巨人/一望無際」
高大的爸爸,就是二嫚心中的英雄,是為她遮風擋雨的「保護傘」。
一個幸福的家庭,必然是少不了女主人的。「我愛你」在二嫚和媽媽之間,從來不會吝嗇。
「如果有誰對我說/我愛你/這絕對絕對不是原創/原創在媽媽那裡」
當現在很多家長,著急自家娃成績不好,要帶著頭盔輔導作業,二嫚已經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
優秀的二嫚,不應該獨享這一份榮耀,她的背後有愛她的媽媽,有守護她的爸爸,還有陪伴她的姐姐。
我們不否認,每一個家長對孩子都有深切而濃重的愛。可是,家長不應該把這份愛建立在「孩子聽話、成績好」這樣的前提下。
二嫚的成功,在於她背後充滿愛意的幸福的家庭。她寫詩的能力,是爸爸無意中發現,並認真守護的。倘若沒有這份充滿愛的堅持,我們也許只能讀到一首或者幾首而已。
我們透過姜二嫚,應該看到她的家庭,她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下走出來的小詩人。但願成年後的我們不會再有「原生家庭」的悲劇,不會再給孩子造成創傷。
02二嫚詩中,有讓人駐足思考的能量
有時候讀二嫚的詩,會產生一種特別矛盾的感覺,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怎麼會寫出這麼有深度的詩呢?
她會思考生命,會專注孤獨,還會在無意中發出對生活的感慨。也許這就是一個小詩人的內心細膩的世界吧。
「不光人有生命/小草也是生命/飛鳥也是生命/天花板也是生命/遍地都是生命/生命比人多」
世間萬物都有生命,看到世界的顏色,聽到萬物的呼吸,只有善於觀察的孩子,才能發現世間的美好。
年齡增大,背負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重,成人的眼中少了清澈透亮,多了迷茫與滄桑。
重新去看看這個世界吧,看看「遍地的生命」,它們比人多,它們的世界也很精彩。
除了美好,二嫚還能看到孤獨。在人群中的孤獨,「自己像是P上去的」。這與朱自清先生筆下「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有異曲同工之妙。
能夠發現孤獨的二嫚,也能發現生活中另一些東西。
「一輛回收舊彩電/舊冰箱/舊洗衣機/舊電腦/的三輪車/車主躺在裡面/睡了/好像回收了自己」
看到這首,被「回收了自己」給深深震撼,這是一個11歲小女孩寫出的話。我們在碌碌世界中,匆匆而過,不留一絲痕跡,可不就是自己回收了自己嗎?
也許,二嫚本無此意,但她帶給人的思考與感悟,是充滿力量的。只有認真觀察過這個世界,認真的體味過生活,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吧。
03堅持吧,1000首詩不是隨隨便便就有的
「晚上/我打著手電筒散步/累了就拿它當拐杖/我拄著一束光」
7歲的二嫚,傍晚散步的時候,能夠寫出「拄著一束光」的詩句,充滿靈性。
「我在看書/越看越好看/感覺升上了天堂/爸爸一遍遍叫我吃飯/像是一點點掉下了地獄/沒辦法/我只好邊看邊吃/我在/快樂的地獄裡」
10歲的二嫚,在讀書與吃飯的選擇中,痛苦的快樂著,也快樂的痛苦著。
「看書之前/我先把書放在冰箱裡/冰一冰/再看/特別爽」
11歲的二嫚,還是個古靈精怪,把書放到冰箱裡,看起來會特別爽。
成長中的二嫚,保持了她的靈性,也在不停的汲取著能量和知識。4年的時間裡,她寫了1000多首詩。
如果沒有堅持,沒有堅持的去讀書,她會不會像是「仲永」一樣,享受了光環卻沒有了後發之力。
可是,二嫚不是仲永,她堅持讀書,堅持寫詩,堅持用她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去體會生活。
一個小姑娘都在堅持做一件事,我們呢?
厚積才會薄發,水滴也會穿石。李白說,重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
我們都曾經年輕過,也曾熱血沸騰,難道年華老去,只留了一地虛無嗎?
從今日始,往後餘生,亦有大把時光。
「我拿著一杯茶/聞了很久/茶香/遲遲/沒有趕來」
茶香沒來,茶還在。
該向二嫚學習的,到那時,即使夢想未成,回首人生也足夠了。
在幸福與愛的包圍下,長大的二嫚,不只是一個天真不諳世事的小姑娘。
她的眼睛裡有星辰大海,有生靈萬物,有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她一本小小的詩集《姜二嫚的詩》,帶給我們是美好,是思考,是學習。
向二嫚學習,從今天開始認真生活,眼裡有光,心裡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