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二嫚的詩》:十歲孩子的詩,成人讀來何用?

2020-12-17 蓯新讀書

姜二嫚是誰?

她只是一個小女孩,2007年12月出生於深圳,至今已創作詩歌1000餘首。

7歲時,她寫出「燈把黑夜/燙了個窟窿」,轟動全網。

餘秀華說:二嫚寫的天真爛漫,她的手指向哪裡,詩就出在哪裡。

汪涵說:為什麼姜二嫚的詩會被人們喜歡?因為她有一顆童心,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充滿想像!

當我們,成年人去讀姜二嫚的詩,我們能讀出什麼?一個小姑娘的詩,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01小詩人背後,是充滿愛意的幸福

姜二嫚是妹妹,往往家中有兩個小朋友會有很多吵吵鬧鬧,他們的世界裡不時地就會爆發一場大戰,儘管有時候會很快平息。

但二嫚感受到的,卻是幸福,「太好了/我比姐姐/多個姐姐」。她們會比賽寫詩,會拖著行李出去一起玩耍,碰撞的行李箱,像是戀人一樣。

懂事的小朋友,總能發現美好的亮點。把餃子包的與眾不同的爸爸,看上去總在思考的爸爸,陪著二嫚過馬路時,細心地給她遮擋陽光。

「爸爸帶我過馬路/太陽很曬/天空突然變陰了/原來是爸爸/用手幫我遮住了陽光/爸爸像個巨人/一望無際」

高大的爸爸,就是二嫚心中的英雄,是為她遮風擋雨的「保護傘」。

一個幸福的家庭,必然是少不了女主人的。「我愛你」在二嫚和媽媽之間,從來不會吝嗇。

「如果有誰對我說/我愛你/這絕對絕對不是原創/原創在媽媽那裡」

當現在很多家長,著急自家娃成績不好,要帶著頭盔輔導作業,二嫚已經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詩集。

優秀的二嫚,不應該獨享這一份榮耀,她的背後有愛她的媽媽,有守護她的爸爸,還有陪伴她的姐姐。

我們不否認,每一個家長對孩子都有深切而濃重的愛。可是,家長不應該把這份愛建立在「孩子聽話、成績好」這樣的前提下。

二嫚的成功,在於她背後充滿愛意的幸福的家庭。她寫詩的能力,是爸爸無意中發現,並認真守護的。倘若沒有這份充滿愛的堅持,我們也許只能讀到一首或者幾首而已。

我們透過姜二嫚,應該看到她的家庭,她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下走出來的小詩人。但願成年後的我們不會再有「原生家庭」的悲劇,不會再給孩子造成創傷。

02二嫚詩中,有讓人駐足思考的能量

有時候讀二嫚的詩,會產生一種特別矛盾的感覺,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怎麼會寫出這麼有深度的詩呢?

她會思考生命,會專注孤獨,還會在無意中發出對生活的感慨。也許這就是一個小詩人的內心細膩的世界吧。

「不光人有生命/小草也是生命/飛鳥也是生命/天花板也是生命/遍地都是生命/生命比人多」

世間萬物都有生命,看到世界的顏色,聽到萬物的呼吸,只有善於觀察的孩子,才能發現世間的美好。

年齡增大,背負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重,成人的眼中少了清澈透亮,多了迷茫與滄桑。

重新去看看這個世界吧,看看「遍地的生命」,它們比人多,它們的世界也很精彩。

除了美好,二嫚還能看到孤獨。在人群中的孤獨,「自己像是P上去的」。這與朱自清先生筆下「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有異曲同工之妙。

能夠發現孤獨的二嫚,也能發現生活中另一些東西。

「一輛回收舊彩電/舊冰箱/舊洗衣機/舊電腦/的三輪車/車主躺在裡面/睡了/好像回收了自己」

看到這首,被「回收了自己」給深深震撼,這是一個11歲小女孩寫出的話。我們在碌碌世界中,匆匆而過,不留一絲痕跡,可不就是自己回收了自己嗎?

也許,二嫚本無此意,但她帶給人的思考與感悟,是充滿力量的。只有認真觀察過這個世界,認真的體味過生活,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吧。

03堅持吧,1000首詩不是隨隨便便就有的

「晚上/我打著手電筒散步/累了就拿它當拐杖/我拄著一束光」

7歲的二嫚,傍晚散步的時候,能夠寫出「拄著一束光」的詩句,充滿靈性。

「我在看書/越看越好看/感覺升上了天堂/爸爸一遍遍叫我吃飯/像是一點點掉下了地獄/沒辦法/我只好邊看邊吃/我在/快樂的地獄裡」

10歲的二嫚,在讀書與吃飯的選擇中,痛苦的快樂著,也快樂的痛苦著。

「看書之前/我先把書放在冰箱裡/冰一冰/再看/特別爽」

11歲的二嫚,還是個古靈精怪,把書放到冰箱裡,看起來會特別爽。

成長中的二嫚,保持了她的靈性,也在不停的汲取著能量和知識。4年的時間裡,她寫了1000多首詩。

如果沒有堅持,沒有堅持的去讀書,她會不會像是「仲永」一樣,享受了光環卻沒有了後發之力。

可是,二嫚不是仲永,她堅持讀書,堅持寫詩,堅持用她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去體會生活。

一個小姑娘都在堅持做一件事,我們呢?

厚積才會薄發,水滴也會穿石。李白說,重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

我們都曾經年輕過,也曾熱血沸騰,難道年華老去,只留了一地虛無嗎?

從今日始,往後餘生,亦有大把時光。

「我拿著一杯茶/聞了很久/茶香/遲遲/沒有趕來」

茶香沒來,茶還在。

該向二嫚學習的,到那時,即使夢想未成,回首人生也足夠了。

在幸福與愛的包圍下,長大的二嫚,不只是一個天真不諳世事的小姑娘。

她的眼睛裡有星辰大海,有生靈萬物,有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她一本小小的詩集《姜二嫚的詩》,帶給我們是美好,是思考,是學習。

向二嫚學習,從今天開始認真生活,眼裡有光,心裡有愛。

相關焦點

  • 《姜二嫚的詩》:兒童的眼裡,世界是浪漫的
    她在《孩子們的詩》中嶄露頭角,作品令人驚嘆,引發全網熱議。作品入選:《孩子們的詩》《中國詩歌排行榜》等。不止如此,小小年紀的她榮獲了2018年度中國十佳詩人。部分作品更是被譯成英、德、日、韓等文字,大受歡迎。《姜二嫚的詩》就是她的第一本個人詩集。本書精選了141首詩,年齡跨度從6歲至11歲。
  • 《姜二嫚的詩》:讀一首00後的詩歌,撫平90後的生活皺紋
    也只有孩子,能寫出這樣純真的詩句。最近讀了一本深圳小詩人的詩集,再一次被這樣的純真洗刷。這個小詩人叫姜二嫚,2007年出生。詩人餘秀華說:「二嫚寫得天真爛漫,她的手指向哪裡,詩就出在哪裡。」姜二嫚最廣為流傳的詩歌,是收錄在《孩子們的詩》中一首《燈》:「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這首詩寫於2014年,她7歲。
  • 《姜二嫚的詩》:童言童語真童趣
    最早讀到姜二嫚小朋友的詩是在微博上,一首短詩《光》,以一句「我拄著一束光」令人交口稱讚。對於更多的讀者來說,另一首轟動全網的短詩《燈》——「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成為與姜二嫚小朋友「相識」的契機。聽起來著實有些不可思議,甚至在搜尋引擎內輸入「姜二嫚」後,自動聯想的條目中有一條是充滿懷疑的「姜二嫚的詩是自己寫的嗎」。不過,比起一位成年人返璞歸真,能重新以一雙孩童的澄澈目光看待一草一木,一位真正的孩童秉著對詩歌的熱愛多年「筆輟不耕」,後者更令人信服。無他,只因為要變得庸俗、變得油滑、變得合時宜當然比保持童真容易得多也自然得多。
  • 《姜二嫚的詩》:我們都曾年幼,對世界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幻想
    而有這樣一個小孩,她2歲時就寫了第一首詩,11歲時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年僅13歲的她已經寫下1000多首詩。她就是「00後萌派詩人」姜二嫚,她的詩集名為《姜二嫚的詩》於2020年3月首次上市,上映後頗受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3。
  • 《姜二嫚的詩》:藝術家與他們不被理解的藝術那點事兒
    因此,看完《姜二嫚的詩》後,我的第一印象是想起了一生作詩四萬首,幾乎是盛唐世人的總和,卻沒有一首流傳下來的乾隆皇帝——他寫的不怎麼好。這種流派,是不是類似那種我們欣賞不來,卻僅僅憑一堆塗鴉就能拍賣個一兩千萬的高雅藝術。直到看到作者的名字後,筆者終於釋然:作者姜二嫚今年才十三歲,也就是說這是一本兒童寫的書,它的受眾應該也是兒童。這可苦了我們這幫寫書評影評,容易不說人話的「專業」寫手了,該如何入手?如何寫的看起來高大上?
  • 《姜二嫚的詩》丨時光隧道中那個女孩兒對生活某個瞬間的詩意記錄
    印象中2014年有句小孩兒的詩引爆全網,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姜二嫚的名字:「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當時的感覺是天呢,這是多麼有靈氣的小孩兒,才七歲,我的孩子七歲時在做什麼呢,大概只會對好吃好喝的感興趣吧。當時就想假以時日,這不得是個小詩人嗎?
  • 專訪00後詩人姜二嫚:如果我一直都不改變,以後就會是個「巨嬰」
    姐姐姜馨賀(左)與妹妹姜二嫚(右)那時,姜二嫚還不會寫字,詩歌創作主要靠口述,當靈感來時,便請爸爸姜普元幫忙記下來。如今,姜普元已經記錄了帶有女兒們原創詩句的成長筆記43本,已然成了女兒的「詩歌秘書」。「我看她的詩應該是最多的一個人,不知反覆看了多少遍,遠遠超過作者本人。」
  • 讀詩的女子
    寫詩的女子美,讀詩的女子更美。讀詩的女子,是世間一朵美麗的奇葩。  熙熙攘攘的紅塵裡,我們總需要一處陋室來沉澱自己,修養自己,洗滌自己,讓自己脫離塵俗,尋回自我……  寫詩的女子,用內心最純粹的辭藻描寫著情感的月亮。而讀詩的女子,則讓這枚月亮升華成了一顆珠玉一般的靈魂。  俗話說:三分文字,七分讀。
  • 童詩中國丨螢火蟲提著燈籠+鴿子花集——給孩子「為你讀詩07」
    詩人是上天派來的赤子童詩則是赤子心靈深處最真誠的呼喊本期讀詩的小朗讀者非常小一個6歲,一個8歲如此小的年紀即有了這麼強的表現力用你茉莉花的芳香的手指用你一伸開就迎接光明的未來的手指來,捧住媽媽的臉伸開的小手是迎著晨曦伸開的花瓣紅粉粉的,像一個一個樸素、天真的太陽光環,一瞬間你把媽媽的眼睛照得通明透亮
  • 讀了這些詩,你也會相信——孩子天生就是個小詩人
    你有多久沒有讀詩了?還記得上次讀詩歌是什麼時候嗎?細細品讀著《孩子們的詩》書中的每一首詩,腦海裡迴蕩著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話——每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孩子們的詩》書中詩的作者,都是6-12歲的孩子,來自不同地區,他們都是熊亮藝術課的學生。
  • 新書推薦《給孩子的兒童詩》,陪孩子讀詩呵護美好童心
    新書旨在打造陪孩子讀詩、教孩子寫詩的典範讀本。兒童詩的浪漫,值得回味千百遍提起詩歌,你第一時間想到了什麼?廣東作家、詩人池沫樹編著的《給孩子的兒童詩》近日出版。作者在廣州就兒童詩歌閱讀鑑賞等話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爆紅全網的00後小詩人姜二嫚:堪稱當代神童,不識字時便口述作詩
    在大多數人看來,小孩子就是些涉世未深的小傢伙,他們需要我們來教他們知識,來告訴他們道理,我們就是他們的老師。姐姐姜馨賀(左)與妹妹姜二嫚(右)可是,你是否想過,小孩子有時也是我們的老師,他們也能帶給大人們,很多的人生啟迪。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香汗薄衫涼
    夏日炎炎正好眠,夏天亦是讀詩天~央廣新聞公號和娛樂廣播《睡前故事》節目共同推出一檔新欄目——和孩子一起讀詩。
  • 12歲天才小詩人出個人詩集,父母給多大空間,孩子就有多優秀
    作為寶媽,當時我就特別驚訝:怎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那麼優秀?後來我就開始慢慢關注兩個孩子,姜馨賀,姜二嫚小姐妹在父親的引導下,自幼就喜歡用詩句記錄生活。她們的詩歌不僅先後入選《中國詩歌排行榜》、《新世紀詩典》、《中國先鋒詩歌年鑑》等著名詩歌選本,還榮獲了中國詩歌作品的最高榮譽全國魯藜詩歌獎(第25屆)。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荷葉五寸荷花嬌
    夏日炎炎正好眠,夏天亦是讀詩天~央廣新聞公號和娛樂廣播《睡前故事》節目共同推出一檔新欄目——和孩子一起讀詩。
  • 【文旅資訊】「給孩子讀詩」手帳
    【文旅資訊】「給孩子讀詩」手帳 2020-08-05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文現代詩》今夜讀詩‖羅紅英詩六首
    《華文現代詩》今夜讀詩‖羅紅英詩六首 一枚銀杏葉在風中做最後一次深呼吸 從此,不再夜長夢多 2 為一棵樹立傳 一棵樹,就是一位母親 葉子,是她的孩兒 南風來拜訪
  • 讀詩 | 紀伯倫《孩子》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 讀詩——詩詞的物境與情景
    沒有典故、沒有晦澀難懂的字、沒有歇斯底裡的泣不成聲,可那份回望、那份不舍、那份無奈、那份悔恨、那份悲哀讀來就在眼前!還有: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讀者體會一下物境與情境的融合、轉換。這就是高手!就是詞中尚品!!
  • 這就是眼前的詩!心理專家帶你讀詩(下)
    讀了《我看見了你》,這是一部能夠助人的好詩。反覆品讀,每一句詩聯貫起來,會產生一些新的體悟。她擁有詩的語言,又融匯於臨床助人心理學的基本內容,又指向了助人心理學最重要的一點——把「我」搞清楚。把體悟及未完成的部分分享出來,留待讀者自己去發現、去擴充,或許能幫助更多人善用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