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車主即便愛車脫保了,還去4S店保養,雖然4S店保養省心省力,但是真的不省錢啊。甚至有個別地方為了讓車主多保養過度保養,要求跑5000公裡就要換機油機濾。目前發動機技術都已經很先進,為什麼換機油的標準還是10年前的套路?那麼到底什麼時候才是換機油的時候呢?全合成機油真的可以做到一萬公裡一換麼?今天就來說說影響機油壽命的幾個方面,看明白就不怕被忽悠。
主機廠(圖為奔馳)機油認證比API更嚴格
愛車的機油首先是符合廠家機油認證的產品,這是第一需要保證的,如果用了型號和參數不對的機油,別說5000公裡換一次,就是跑500公裡也得及時去換掉。如何選擇適合愛車的機油,本篇不再贅述,請參考這篇:
7分養3分修 一篇了解機油深度知識不怕被忽悠
首先是機油的品質:
都說全合成機油可以一萬公裡換油,但是全合成機油也分三六九等,還得看是什麼基礎油配比的全合成機油。以GTL三類油為主的全合成機油,保險更換裡程為8000公裡;以PAO四類油為主的全合成機油,保險更換裡程才是真正的10000公裡;五類基礎油為主的全合成機油,比如脂類機油,更換周期反而補償,因為脂類長效性不好,容易被氧化,保險更換裡程也是8000公裡。那麼,到底怎麼判斷全合成機油是不是以PAO為主要基礎油的呢,認準哪個認證就肯定是高端全合成機油呢?請參考這篇:
什麼才是真正的全合成機油?你可能被忽悠了
其次,跟用車環境有關。
雨雪多的潮溼氣候對機油的影響遠沒有沙塵的影響大,經常在沙塵多的地方開車,不僅僅要勤換空氣濾芯和空調濾芯,同時也需要提早更換機油。除了環境因素外,在使用乙醇汽油的地區,乙醇會被氧化成乙酸,中和掉機油中的鹼性,即便是注重長效性的高鹼值全合成機油,也無法阻止乙醇汽油的「酸化」。在市區擁堵的路況,燃油燃燒不充分,難免會產生積碳和汽油混入機油中,只是多少的問題。不論是積碳還是汽油混入機油,都會減少致機油壽命。以上用車環境綜合考量,給愛車換油時儘量考慮選擇全合成機油,8000-10000公裡之間換油比較合適。所以,用車環境對機油的影響非常大,是需要提前換油。
如果你的路況非常好,使用的是純汽油,也無太多沙塵天氣,不管是礦物油還是半合成或者全合成,都可以按照標準的5000、7500、10000公裡一換油。舉個最好的例子就是一二線城市的計程車,用的機油並不太好,但是跑個幾十萬公裡發動機也很少出毛病。
再次,跟駕駛方式有關。
除了經常紅線加速,大腳油門外,機油的衰減並不會太明顯,反之,經常暴力駕駛對機油的壽命影響很大。暴力駕駛時發動機工況惡劣,溫度和摩擦也更劇烈,更容易將機油中的碳鏈分子扯斷,從而失去保護性。如果經常暴力駕駛,可以選擇更高端賽道機油,如果下場地跑比賽,那麼跑完比賽就要更換新機油。
最後,跟體感有關。
這也是最玄學的地方,對愛車駕駛狀況非常敏感的人才有體會。當你感覺發動機噪音變大、冷啟動困難、踩油門轉速上去了但是速度攀升很慢、加速無力,此時就需要考慮是否應該更換新的機油了。另外,全合成機油雖然可以10000公裡一換,但是最後的2000公裡駕駛感受並不好,此時也可以考慮提前換油。除了考慮公裡數外,發動機運行小時數也可以當做備選,以國內的路況來看,一般全合成機油250小時左右就可以考慮更換,路況好一點兒300小時左右更換。目前很多長效機油在國外都可以2、3萬公裡才換油,但是在國內基本上不可能實現。
什麼時候該換機油,需要考慮的方面很多,如果實在懶得研究這麼多內容就按照廠家說明書的保養手冊更換即可。當然也要看4S店給你換的是什麼機油,如果花了更貴的錢用的全合成機油,但是還讓你5000公裡一換油,那肯定是想多賺你前;如果用的便宜的半合成機油甚至是礦物油,5000公裡一換油還是比較靠譜的。另外,很多老司機並不會在4S店保養,換機油也完全憑心情,發動機聲音變大、油門不跟腳了,就是換換機油吧。勤換油水對車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只是浪費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