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於冬:我們應該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2020-12-14 新浪財經

原標題:看2021|博納於冬:我們應該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來源:新京報

核心觀點:

1、這次疫情對電影業的影響,我認為是暫時性的、階段性的。我常說一句話,有電影人在,就有好電影;有好電影,觀眾就會回來。

2、我們不應該以追趕美國為目標。我們應該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3、行業需要金融資本的支持,需要銀行低息的,甚至貼息的行業扶持政策,需要優惠的退稅政策。符合上市條件的允許上市,以及發債再融資和直接融資,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不是僅僅靠補貼,因為補貼不能形成產業循環,而且補貼的力度也是杯水車薪。

電影業正在復甦中。

在電影院線復工的百餘天內,湧現了《八佰》《我和我的祖國》《金剛川》等叫好叫座的影片,去年因疫情撤檔的《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也宣布定檔今年春節檔,資本市場也迎來博納影業成功過會的消息。

近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對博納影業董事長、總裁於冬進行了專訪。面對整個電影行業面臨的資金壓力,於冬認為,不應該單純靠補貼,應該形成良性的內生循環。資金方面,應該打通電影製作企業直接融資、銀行貸款、發債和上市的通道;內容方面,應該集中優勢資源到重點影片上,未來幾個公司一起投一部電影,或者幾個導演一起創作一部電影將成為常態。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疫情期間,國內電影票房超過了美國的票房,於冬表示,「我們不應該以追趕美國為目標,我們已經是電影生產大國,第一大電影放映市場,所以我們應該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對比上世紀九十年代,目前電影行業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在產業政策、硬體基礎和人才培養上都取得了極大進展。

不以追趕美國為目標,應從電影大國向強國邁進

新京報:你下海創立博納影業的時候正值影視寒冬,今年因為疫情影響,電影行業的各個環節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你覺得這兩次行業的不景氣,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於冬:我入行的時候剛好是中國電影最低迷的時候,低迷到什麼程度,就是所有的電影製片廠都虧損。當時大家都在說電影的末日將來了,因為電視、卡拉OK等新的娛樂形式逐漸取代了電影,很多電影院關停,陣地都沒有了。

1998年全年的電影票房創了歷史新低,只有8.3億票房。那一年有一個很著名的電影叫《鐵達尼號》,這部電影放映了近半年,達到3.6億票房,但它佔用了太多的檔期,國產影片票房可能都不到兩個億。那時候,我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宣發處,負責發行影片,影片都沒怎麼生產了,發行科更是門可羅雀。但恰恰是那一代的電影人,尤其是國營廠的一些廠長們的堅守,像韓三平、朱永德等,才維持了每年100部左右的故事片生產。

那一次的寒冬,讓我們痛下決心,進行市場化改革。從2001年之後,一系列的電影產業政策推出,包括允許民營經濟進入到製片、發行、影院建設等行業,市場化的活水激活了整個市場。2001年以後,電影市場開始逐漸爬坡過坎,取得了連續17年至18年的高速增長。相當於從只有1100家影院、1800張銀幕、年票房不到9億的市場,躍升到2019年的644億票房、年產影片1080部、銀幕7萬餘張,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2020年的疫情,導致了電影院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停擺。但這次的影響,我認為是暫時性的、階段性的。中國電影產業經過前20年、三代電影人的努力,已經夯實了產業基礎,已經有了足夠的創作積累,銀幕數量已經達到7萬張,尤其是年輕導演的崛起,形成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的力量集聚。我常說一句話,有電影人在,就有好電影;有好電影,觀眾就會回來。

新京報:你之前提到一個觀點,大意是在我們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可能電影票房10年內就可以追平美國。現在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國內票房甚至已經超過了美國的票房,你的觀點是否有發生變化?

於冬:我們不應該以追趕美國為目標。目前國外的疫情更嚴重,他們推遲復工的時間會更長。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已經是電影生產大國,第一大電影放映市場,所以我們應該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這個增長勢頭是不是依然能保持,疫情後使觀眾回流到影院的信心很重要,回流的信心來自於哪?來源於一大批源源不斷的好作品。

新京報:電影行業最大的壓力是在資金上?

於冬:我們資金還好,2019年總票房640億,博納影業貢獻了83億票房。這83億票房的分帳大部分在去年年底疫情前,已經基本收回來了。雖然在疫情當中也受到影響,但也是一個健康的狀態。2020年也會實現整個集團的盈利,可能業績不如去年好,但是我相信我們會觸底反彈的。

作為內容製作公司,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市場是不是還需要1000部電影?我們可能需要把沒有票房的那500部的資金投入收回來,集中到頭部的重點影片上。未來可能幾個公司一起投一部戲,或者幾個導演一起創作一部戲,是常態。這樣院線也會得到恢復,製片行業也得到緩衝,這樣整個電影產業才能進入到良性發展的軌道。

行業需要金融資本的支持,需要銀行低息的,甚至貼息的行業扶持政策,需要優惠的退稅政策。包括金融市場的支持,比如符合上市條件的允許上市,以及發債再融資和直接融資,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不是僅僅靠補貼,因為補貼不能形成產業循環,而且補貼的力度也是杯水車薪。

流媒體平臺應建立成熟的點擊分帳模式,而不是直接買斷

新京報:從今年年初開始,就有受疫情影響無法上映的影片登陸流媒體平臺的現象,比如《囧媽》《花木蘭》等,未來是否會出現流媒體(視頻網站)和電影院爭奪影片的情況,很多人說以後是不是就不需要電影院了,你怎麼看這個觀點?

於冬:春節檔的很多影片都在線上放映了,我認為這是電影公司的無奈之舉,包括在Netflix(美國流媒體網站)上播放的《花木蘭》,這說明可能連迪士尼這樣的巨無霸公司都面臨資金回收的壓力,或者前期宣發成本投入過大。所以我們更多是理解,其實院線也沒有必要大張旗鼓的封殺或者制裁,這也是在疫情下沒有辦法(的舉動)。

我覺得,未來可能會形成院線和流媒體平臺自己出資定製電影的情況。院線電影還會有很多人去拍;(流媒體)平臺也會有願意投資拍一些在平臺上播放的電影,通過更成熟的點擊分帳模式,鼓勵創作者通過影片質量提高分成收入,而不是一次性買斷或者包拍。

博納影業也會分流一部分創作力量,跟平臺合作去拍攝一些線上播放的定製化的電影項目,這都是相輔相成的,唯獨不能變的是嚴謹的創作態度。院線電影的優勢在於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休閒娛樂和社交功能,這些都是院線電影未來贏得觀眾的機會。但是更主要的是,要通過提升創作理念,了解創作規律,提高科技力量,來提高院線電影的視聽體驗,這才是未來院線電影的生存方式。

新京報:你的意思想在院線之外,在流媒體平臺上多一塊增量市場,並不是分流?

於冬:應該回到(流媒體)平臺分帳模式的改進和透明上來,不是說趁機壓低價格收購這批院線電影。這些院線電影被收購之後,電影公司是沒有再生產能力的。只有通過院線觀影人次的提升,來維持它的再生產能力。所以如果平臺抱著割韭菜的方式趁機抄底收割,那是傷害院線電影背後的投資商的。

因為現在投資電影的資金,只有行業的內生循環資金,熱錢沒有了,房地產老闆不投了,煤老闆大哥也沒錢了。如果網際網路大哥們再趁機殺價,那就是要了行業的血脈,所以我們更希望網際網路的巨頭們提高點收購價格,而不是趁機壓價。

影片斷檔可能導致中小影院關店潮,應抓緊創作生產

新京報:從2015年開始是院線投資的大浪潮,很多影院公司有非常多的擴張情況,但這些電影院在去年或者前年才投入使用,結果突然遇到疫情,那麼,院線會像以前一樣繼續上線項目嗎?

於冬:我們從1800張銀幕增長到7萬張銀幕的時候,經過了20年的發展,確實帶動了城鎮化的發展,讓購物中心嵌入電影院成為商業模式。未來,可能會形成社區型的影院,像超市一樣,會成為老百姓觸手可及的一種生活方式。

但疫情使得尾部的一批電影院出現關店潮,如果後續創作生產跟不上,影片的斷檔可能會加劇關店的速度。而且國外的疫情還在延續,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國外進口影片的生產,復工時間比我們還要晚,所以進口影片的片源,明年會出現斷檔。現在當務之急,應該抓緊創作生產。

新京報:這會不會導致影院或者影投公司的進一步整合,或者說一些小影院被出清掉,因為有數據說可能有4000多家影院在疫情中關店了。

於冬:具體數字現在還沒有直接的統計,但肯定會有大部分尾部的店關店。經營的壓力主要還不是因為分帳,是房租交不起,不光是電影院,好多小的餐飲店都關掉了,零售行業都面臨這個問題,不要把它放大到電影行業獨有。

我覺得更多是要發揚企業家精神,多溝通。比如博納影業旗下很多影院,疫情期間的租金都得到了相應減免,我覺得這就體現了企業家幫企業家,也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勁。

主動請纓拍攝《中國醫生》,希望拿部分票房幫助抗疫

新京報:我聽說武漢剛剛解封沒多久,博納影業就派了很多創作者到武漢去做《中國醫生》這個電影,想問一下這個片子現在進度是怎麼樣的?

於冬:《中國醫生》十一期間在無錫舉行開機儀式,現在已經轉場到武漢拍攝了。疫情當中,湖北省有20多萬醫生、護士,全國增援武漢有4萬多人,每一個醫護工作者都是舍小家顧大家,來面對病毒所帶來的災難。我們被這些故事感染到,所以博納影業向國家電影局主動請纓,拍攝一部聚焦醫護群像的當代電影。劉偉強導演在跟我充分溝通後,率領《中國機長》原班人馬投入到電影劇本的創作中。

武漢解封當天,我們的採訪小組就進到了武漢,去採訪各大醫院的一線醫護工作者,還有援鄂醫療隊的人。每一個醫護給我們講述的故事,都很感動。而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這樣的故事用電影的形式搬上銀幕。

我希望,每個中國人在明年或者更久遠的時候,都能想起2020年的那些瞬間。通過電影的手法再現那一時刻的景象,讓它不僅成為時代的記憶,同時也是對那些犧牲的人,包括病人、醫生的緬懷。

新京報:這次對於《中國醫生》你有怎樣的票房期待?

於冬:我希望每張電影票都有一份(來自)觀眾對疫情的支持,希望拿出票房裡的一部分來支持疫苗的研發,而不僅僅是我們要賺多少票房。疫情並沒有結束,還會有更長時間的常態化防控,所以我想這部分的電影票房可能還有一部分要支持抗疫工作。

新京報:聽說你在疫情期間請很多製片、編劇、導演來家裡吃飯,幫他們疏解不安,還親自和物業的老闆去談價格,這期間你最大的焦慮是什麼?有什麼感動的事情?

於冬:上半年,我們內部的高管主動減薪一半,我們還積極地跟影院業主方溝通,大部分業主都在租金上做了不同程度地減免,(他們)減一毛錢都是情誼。最重要的是我們通過跟藝術家的交流,讓大家在創作上、心靈上互相幫襯。導演們也給我加油,都說於老闆要挺住,所以我覺得作為電影的出品人、製片人,更多的是需要行業內抱團取暖,而不是單打獨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金蕾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世輝

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強國論壇在澳門舉行,於冬:中國電影海外出口分三步實現
    12月27日,由中國電影研究院、澳淶塢電影工作者總會、澳淶塢文化創意產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文化強國論壇在澳門美獅美高梅舉行,王海歌、於冬、劉燕銘、高滿堂、康洪雷、蔡安安、吳在權、張光北、廉潔、魏君子、董萌、李自松、韓浩月等多位中國影視文化界大咖分成三組,圍繞著「中國影視產業助力文化強國建設」「制度性話語權建設與建設文化強國」「文化強國戰略下的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三大議題各抒己見
  • 「一帶一路」電影周之高層圓桌峰會舉行 看看這些大咖都說了啥
    電影是裝在膠片盒裡的「大使」  上海電影集團總裁任仲倫說:「『一帶一路』的發展方面,上海不僅僅是經濟合作的橋頭堡,也應該是文化合作的橋頭堡。電影作為『裝在膠片盒裡的大使』應該率先而為。『一帶一路』國家涉及到60多個,這其中有很多電影的強國或是電影大國,有的是電影很有特色的國家,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來推動這些有前途、有潛力的電影市場,對改變世界電影格局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著名作家、編劇嚴歌苓說:「好的作品好的電影都是人類最深層的感情。我遊歷了很多國家。這一路走來發現想要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最快的方式就是看他們的電影。
  • 四年回歸路,博納影業A股上市夢圓,能否靠爆款電影走得更遠?
    博納影業回歸A股走出關鍵一步。 11月5日晚,據證監會發布的審核結果,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納影業)首發獲得通過。「參考新疆證監局上個上市企業洪通燃氣的速度,他們是一個月後拿到批文,然後再一個月後在交易所進行掛牌,進度應該類似,但也不排除更快。
  • 揭博納老總於冬與前妻臧黎璐及現任金巧巧恩愛情仇(圖)
    於冬前妻臧黎璐  在與金巧巧結婚前,於冬有過一段婚姻,她的前妻臧黎璐目前仍在博納上班,是南京電影公司經理的女兒,於冬當年跑發行時與其相識相戀,婚後臧黎璐給於冬生下一雙兒女,而且與於冬一起創來發展
  • 「一帶一路」擴大中國電影朋友圈 向世界亮出名片
    任仲倫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影正在對世界電影格局產生重要影響。「二戰之前,主要是歐洲電影的影響力巨大;二戰以後,是美國電影逐漸成為主導力量。這幾年,中國電影產生了重要影響。如果我們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些有實力、有前途、有潛力的電影帶動起來,我相信會再次改變世界電影格局。」
  • 2019年,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
    用現代電影的方式去講故事,歸結到一點就是提高觀賞性。《十月圍城》《十月圍城》試水後,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更是博納主旋律大片的首次嘗試。拍這個片子的初衷,源自博納於冬童年接受這些紅色電影的基因,孤膽英雄、黑話、土匪頭子很有意思。改編時關於解放軍的部分原汁原味不動,但把八大金剛、座山雕反派進行了豐富。
  • 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去世 導演賈樟柯呼籲電影行業復工
    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去世,享年52歲 6月10日,博納影業集團發布消息,稱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於當日凌晨去世,享年52歲。隨後,博納影業公布了黃巍先生治喪委員會名單,於冬擔任組長,副組長包括蔣德富、齊志、陳慶奕、黃明芳、劉欽輝、孫塵、廖順來。
  • 博納副總裁黃巍去世40天,電影人熬了180天,老闆娘依舊愜意度假
    可惜已經跳樓輕生的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再也等不到了,再也看不到票被搶光的觀影盛況了。2009年,意欲登陸美股的於冬找到黃巍,說服他加入博納「一起創業」。10年裡,黃巍的工作和博納以及中國電影緊密聯繫在了一起。黃巍在多次採訪中講到他喜歡講「情懷」,把在博納做電影院稱為「情懷使然」,而非一份「普通的工作」。
  • 臧黎璐:與博納總裁丈夫打江山,卻被拋棄,離婚後與子女相依為命
    臧黎璐和與於冬的的愛情故事,要從中影集團說起。 當時的於冬在中影集團做發行。 因為業務上的往來,他和南京電影公司臧黎璐的父親經常打交道。
  • 博納老董妻子臧黎璐坦言離婚背後的故事,金巧巧現在生活幸福?
    於冬生於北京,1971歲,是一位企業家,現任波納電影集團的創始人和創始人。2016年12月,北京電影製片人在冬季被授予中國電影特別貢獻獎。1994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並在北營電影廠工作。他多年來在出版市場前沿積累的經驗,使他對中國電影產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 助女婿於冬成博納總裁,女兒卻被掃地出門,臧黎璐父親後悔嗎?
    9月6日,第15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順利召開,博納總裁於冬在會上大談電影的未來,並稱因為疫情的影響明年下半年會出現全球電影斷檔,這對中國電影是一個機遇和挑戰。 不得不說,於冬的意見具有很大的參考性,他本人也曾製作過不少優秀的作品,是一個合格的電影人。
  • 關於博納國際影城大理店電影兌換券延期的通知
    關於博納國際影城大理店電影兌換券延期的通知 尊敬的觀眾朋友們:博納國際影城大理店1月24日暫停營業至今,影迷手中的電影兌換券也即將到期,為保證影迷的正常權益,影城決定對即將過期的電影兌換券進行延期。具體延期的時間暫定按照影城停業時間而定,例如:影城從1月24日停業至2月10日開業,總共停業17天,如果您手中的電影兌換券有效期截至到1月31日,那麼該兌換券則延期至2月17日。
  • 博納副總墜樓身亡,先別急著吃人血饅頭,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黃巍是電影行業的老兵。他2004年入行,是這行少有的既懂內容技術,又懂商業地產的人;他有著光鮮的職場履歷,畢業於北京大學金融學碩士,入行後一路做到星美影院投資董事長兼總經理,之後跳槽至博納影業,帶領博納成為業內第九大院線。事發前,黃巍一直是博納老總於冬的左右手,二人私交不錯。
  • 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解讀《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解讀《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新華社記者魏玉坤、周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白皮書有哪些重點表述?如何理解這些內容?對此,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發布會上進行了解讀。
  • 於冬前妻臧黎璐被免職 曝其對孩子不聞不問
    原標題:於冬前妻臧黎璐被免職 曝其對孩子不聞不問   於冬前妻臧黎璐(1 /6張)   於冬與前妻臧黎璐的離婚案前日在朝陽法院第二次開庭。8月6日臧黎璐向媒體透露,於冬已開會執意對其在博納的職務進行免職處理。當天下午於冬派人向臧黎璐出示了罷免公函。對於被罷免職務臧黎璐表示非常意外。
  • 傳媒行業:從博納影業看影視院線與流媒體發展趨勢
    投資要點:  博納影業過會加碼主業,主業之一內容端新主流大片產出帶來的票房與社會影響力已超「美國大片」;主業之二院線牌照獲批促全長產業鏈發展博納的電影產品商業性與藝術性並重累計出品影片超過250部,獻禮三部曲為2021年業績護航,優質導演資源為高質量產出提供基礎,參股上遊IP供給公司果麥文化
  • 「後疫情」時代的三重喜憂,中外頂尖電影人給出了破局法
    出席論壇的嘉賓包括: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演員姚晨、導演陳國輝、美國電影協會大中華區總裁馮偉、貓眼娛樂CEO鄭志昊以及來自海外的《絕殺慕尼黑》導演安東·梅格爾季切夫
  • 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今日凌晨逝世,享年52歲。疫情之下,影視業...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 泰勒今年,電影人太難了。剛剛的消息,博納影業副總裁、資深電影人黃巍於6月10日凌晨去世,享年52歲。博納影業集團副總裁黃巍不幸逝世享年52歲博納影業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博納影業副總裁、資深電影人黃巍於6月10日凌晨去世,享年52歲。博納影業表示沉痛哀悼。
  • 前瞻電影產業變革,洞悉影院發展縱深,CinemaS2019主題論壇精彩紛呈
    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當下的處境和未來的走向,梁戈強調,要冷靜理性地看待當下形勢,為中國電影產業的更好發展積蓄能量。要樹立長遠和全局視角,把著眼長遠作為根本,不能只求緩解短期矛盾而損害長期增長基礎。同時,他指出中國城市化發展的強勁態勢是中國電影長期向好的關鍵因素,政策利好為電影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電影大國邁向...
    五中全會的《建議》把「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包含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內。對此,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表示,高校在建設文化強國中應該積極作為,像北京電影學院有非常明確的使命,就是為中國培育最高端的電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