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輔導58:文明禮儀需要一些儀式感

2020-12-26 老熊的中考高考備考

01原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上課!」「起立!老師好!」「同學們好!」昨天,揚州大學迎來新學期第一堂課,課堂呈現出了最熟悉又陌生的「上課禮」。大學作為傳播、研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記者採訪獲悉,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倡議師生從開學第一課開始重拾課堂禮儀,這一「新鮮」事引起師生熱議。

某報就此開展「我看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徵文活動,請以讀者的身份使用「尚理」的姓名,給報社(統一稱《復興時報》)「我看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的專欄編輯李明寫一封信,就這一新鮮事,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暢談親身體會。

要求:自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02審題指導

材料引述的新聞事件指向一個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學校在進行教育活動時如何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滲透進細小的活動中、不經意的環節上,使之成為春風化雨、歷久彌新、令人回味無窮的育人「利器」。

首先,要準確理解「上課禮」這一現象的內涵:

①「上課禮」承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提倡禮儀課堂其實只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小步,應從課堂到生活都要貫徹文明禮儀。

②尊師重教是一個傳統美德,恢復「上課禮」這一優良文明禮儀,可以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加強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利於建設和諧的師生關係。

③「上課禮」不是一種機械的形式,它承載著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大學教育應是做文明人和專業知識的全面教育。讓其回歸課堂既是對教育的反思,又是一種查漏補缺,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注重行為文明的細節,有利於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④課前互相致禮,重拾「上課禮」就是讓美好的記憶回歸,讓大家再次學會敬畏。

其次,從文體上看,參加的報社專欄的討論,立論也好,駁論也罷,或者講述自己的故事,都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同時,書信的格式、用語要求,也不能有所忽視,這實際上是考查應用文體的寫作能力。

03主要問題

忽視材料。很多考生不注意時評類作文的寫法,不從材料的特定話題「上課禮」出發,根本不管材料,或只是對材料一筆帶過,然後就另起爐灶,自說自話。

偷換概念。沒有理解,也沒正面寫「上課禮「本身的內涵和意義,而是將「上課禮「這一課堂禮儀的概念擴大化,變成對」禮儀「的論述,談交往禮儀,家庭禮儀,職場禮儀,外交禮儀等,或者談如何弘揚傳統文化,如何繼承中華文明,或者談感恩、尊重、品德等。

未擬標題。要求「自擬標題」,但很多考生沒有寫標題,按照高考要求,一般是扣除2分。

寫書信體作文要不要擬標題?無論題目有無要求,都建議擬個標題,可用表明觀點的詞句做標題(如:《讓儀式承載禮儀》《莫讓禮儀流於形式》),也可以是主標題加副標題的形式,擬個較有文採的主標題,再以「給……的一封信」為副標題,相得益彰,還可以直接用「給……的一封信」做標題

比如2015年全國卷1要求寫書信,並未要求擬題,但還是應在標題位置寫上:給小陳(老陳、交警)的一封信。

文體不符。題目明確要求「寫一封信「,部分考生不符要求,或者書信格式不正確,尤其是稱呼和祝福語的格式。且收信人應明確為「李明編輯」,寫信人是「尚理」,雖是細節,不可忽略。

以下是書信的規範格式: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如侵權聯繫刪除)

04好題示例

儀式,亦是情意(60分)

上課有禮,教育有儀(55分)

禮出於本心,道得於禮節(54分)

重拾上課禮,傳揚中華風(56分)

禮重內容,亦重形式(57分)

禮可學於心,亦可顯於形(53分)

尊師重教須有「禮」(55分)

重拾「上課禮」,讓尊重留駐校園

重拾上課禮,是立德樹人的體現

讓文明禮儀回歸校園

文明禮儀需要一些儀式感

透過形式看禮儀

禮多人不怪

禮節,不只是一層殼

上課禮,讓我們學會敬畏

重拾上課禮,重拾美好記憶

是真禮儀還是走過場?

是「復禮」還是「作秀」

弘揚禮儀,內容大於形式

莫讓禮儀變形式

校園禮儀,不應「虛有其表」

禮儀之「本」與「末」

踐行校園禮儀:用心而非形式

05素材積累

不學禮,無以立

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

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用禮儀來文飾)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詩經》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06滿分佳作

作者是一名高三女孩,名副其實的才女,平常語文成績名列年級前茅,曾在報刊發表文章十多篇。據「監考」的家長稱,完成此文耗時約50分鐘,全文字跡娟秀,卷面美觀,茲錄於此,略有改動。

儀式,亦是情意(60分)

尊敬的編輯李明先生:

展信佳!

揚州大學重拾「上課禮」,繼承的是傳統禮儀,滋潤的是師生情意。古語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傳道受業解惑的神聖場所,這樣的「上課禮」,恰若絲縷清風,化育學生心田!

【點評:開篇即提出觀點,用語精簡,切中肯綮,對應標題

誠然,老師和學生之間,已不需要古時的繁文縟節。但上課禮,仍然是值得倡導的合適儀式——於學生而言,這是以一種尊重的姿態,訴說對師長的敬重;於師者而言,也可藉此傳遞善意,表達關懷。而師生的關係,由此得到一些有益的交流、互動與共情發展。

【點評:從師生雙向的角度,簡述「上課禮」的內涵和意義,表達到位

不贊同者或許認為,情感就蘊藏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可以用很多其它方式自然表達,何須一套被規規矩矩限定的儀式?此話也非苛責,不無道理,但自然表達雖好,再加一些儀式感,不就內容和形式兼具了?

【點評:引出可能存在的爭議與質疑,然後做一些辯駁】

當下,師生關係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尤其是大學校園,崇尚自由,倡導平等。學生的拘謹謙恭少了,老師的師道尊嚴也淡了,這未必是壞事。但隨之引發的不良現象,也讓我們不安。有學生對老師直呼其名,毫無敬畏感,上課遲到、逃課司空見慣,整個大學課堂,美其名曰「個性」,實則混亂不堪。

【點評:聯繫現實,引出當今師生關係的現狀,指出「不良現象」】

人民大學曾有一位研究生在微信「朋友圈」謾罵侮辱學界前輩,被導師「逐出師門」,斷絕了師生關係。不管其中原委幾何,學生之舉無疑有錯在先,缺乏敬畏感怕是重要一點。因此,校園重拾上課禮,營造相互尊重、文明友善的氛圍,以期修復師生關係,是有創意也是有深意的。

【點評:列舉實例,加以分析,「修復」「創意」「深意」等詞用得極好】

其實說到禮節和儀式感,我之前也挺淡漠,覺得不必拘泥。直到於書卷中見識近代大師作畫,始有感悟。沐浴,更衣,焚香,備墨,一切儀式就緒,才入正題。想必大師並不會認為這是多餘,而是在嫋嫋薰香裡,凝神靜氣,生出一分莊重,平添一份認真,然後一心虔誠,以面對畢生所愛。

【點評:結合個人實際,闡述對「儀式感」的看法】

你看,隨性表達固然自在灑脫,儀式之莊重不也令人生敬?正是這「陳框舊矩」,承載了一份深情,再薰陶彼此。上課的時候,拖沓入座,歪七豎八,每個人都難免多了懈怠,失了敬畏。而師生起立,站直身體,相互對視,致以問候,再入座的時候,坐姿估摸也端正了一些吧。有人說這很「新鮮」,其實恐怕是我們把傳統禮儀丟得太久了。

【點評:回到材料核心「上課禮」,描寫具體場景。行文扣住材料,也扣住標題的觀點】

自然,學校的文明禮儀,絕不是僅僅依靠「上課禮」來維繫。換句話說,「上課禮」執行得好,不代表師生的關係就融洽和諧了。但,師生可以以上課禮為契機,讓禮儀的回歸找到一個通道。這種禮節也不是要打破師生的平等關係,也絲毫不折損人格尊嚴,而是在適度的儀式中,顯現出莊重,再在莊重中流露真情來。

【點評:理性分析,正確對待「上課禮」的內涵與意義,避免絕對和誇大】

所以我說,儀式,亦是情意,知者自知。

【點評:結尾一句話,而有餘味。重申觀點,首尾圓合】

順祝

編安!

投稿人:尚理

2020年3月10日

(審題:九師聯盟命題方,點評:湘語文。特此鳴謝)

相關焦點

  • 高考作文輔導268:2020高考大市名校預測作文筋骨句(速閱)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2020高考大市名校預測作文筋骨句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全國宏觀把握各地大市名校預測作文題,快速形成作文立意、構思,謹搜集部分省、市,預測作文筋骨句,供大家參考。(2)題目: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分論點一:人無禮則不生,文明禮儀展示個人品德風貌。分論點二:事無禮則不成,文明禮儀團結社會力量。分論點三:國家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彰顯大國氣度。
  • 高考作文輔導54: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倡議書)
    解題本題目為多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沿襲2019年全國卷I命制,著重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禮」這一話題。既延續了優良的傳統,又重視考生的現實思考,引領考生對當代文明禮儀進行思考:為何要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遵守禮節?
  • 高考作文輔導182:名校模考作文及例文分析彙編
    「弱德」與「群德」,一個突出主動修身一個突出主動為善,一個各美其美一個美美與共,兩方面結合起來,一定能奏出最美的文明和聲。【立意指津】本題考查作文寫作的能力。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同過去的作文有三方面不同:材料本身是有爭議性的實事或態度、材料儘可能體現時代價值觀多元化特點、材料帶有明顯的任務驅動。
  • 高考作文輔導187:高考作文高頻主題之「環境保護」
    2高考印象與此相應的是,我們的高考作文命題者亦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自然生態。2015年高考廣東卷作文題便引導考生與自然零距離接觸,在花草木間詩意地棲居,近觀自然,享受自然;2017年高考全國卷Ⅰ則將「空氣汙染」列入了向外國友人介紹「國家形象」的關鍵詞中;2018年高考的北京卷和浙江卷的作文都涉及了自然生態的話題,北京卷作文題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期盼」這一觀點,要求考生展開想像,描繪一幅「綠水青山圖」,浙江卷作文題要求考生對
  • 高考作文名師快評:「需要」和「被需要」,關注個體的「獲得感」
    原標題:高考作文名師快評:「需要」和「被需要」,關注個體的「獲得感」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語文高級老師、楊浦區學科帶頭人 張林: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需要」和「被需要」非常亮麗。  從作文題本身來說,非常適合學生來寫,但要寫好又不是非常容易,有一定的區分度。
  • 2020高考作文衝刺專題彙編(一)(附:高考作文有思考有深度和廣度的...
    同時,為了更好地衝刺高考,方便更多的學生掌握高考衝刺作文的便捷之道,在5篇作文之後,再附作文指導文章一篇:高考作文有深度和廣度的10種方法。 2020年高考語文必刷作文1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 猿輔導老師做客央視直播間與名嘴共析高考作文
    在經歷了痛苦而又漫長的複習過程之後,考生們終於化繭成蝶完成了高考。在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猿輔導資深語文老師殷麗娜受邀做客央視直播間與名嘴朱廣權共同組成「權麗以赴」組合,金句齊飛,精彩不斷,深刻解析高考作文。同時,這也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高考「雲加油」活動,從早晨7點半持續到中午12點半,央視記者實地探訪全國各地高考現場,連線清北學霸、知識博主,探討語文學習秘訣。
  • 高考作文輔導195(一線觀點):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幾點思考
    文海浩瀚,要想精準預測作文題無異於大海撈針,但在大方向上進行理性預判,收攏出題範圍,構建一定框架內的作文思維,還是可以作一些嘗試,不管此舉是否為無用功,至少,可以為因高考迫近而有些茫然和緊張的高三學子,提供一點有益且有效的作文提升意願和興趣。關於命題形式。
  • 早讀丨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
    ,和矯情無關,記錄一些溫馨溫情的時刻。浮躁的時代,有時,我們的心需要安靜,唯有安靜,方可心安。靜,是心靈的歸宿。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高考作文輔導240:哲理與生活熱點話題大盤點
    高考作文哲理與生活熱點話題大盤點語文特級教師 焦文林【關注依據】1.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20修訂版)將「思維發展與提升」確定為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考試說明》對高考作文的「發展等級」要求「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觀點具有啟發作用」的要求,涉及到了哲理與生活的關係,重視對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的培養。2. 從高考作文命題的實際來看,話題或材料中融入哲學思想,是一個重要的命題趨向。
  • 聚焦高考 | 2018高考作文題目以環保命名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讓綠水青山成為可用可享的金山銀山」話題同時被北京卷和全國III卷Pick為高考作文C位,「綠色環保」火力全開助力高考!作為分值最大的一道題,作文堪稱是高考的晴雨表,同時也直接反映了社會熱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綠色發展」成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
  • 兒子今年參加高考 父親也來試寫作文
    昨日(7月7日)下午,南國早報2020年「大家來寫高考作文」活動順利舉行。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活動首次採取不集中作文的形式開展。數十名網友和來自南寧市第二中學、南寧市第三中學的高二學生分別在家中或學校,以當天上午的廣西高考作文題為題,按高考要求完成了作文。
  • 疫情期間遠程追思禮儀及哀傷輔導
    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一些家庭痛失摯愛親朋,卻因各種原因無法正常進行臨終、殯葬及追思儀式。一群來自不同高校宗教系和神學院的學生,懷著對上述情況的深切同情,依據各信仰及文化的傳統,合力撰寫了如下手冊,希望為逝者親友提供簡單易行的家庭禮儀參考;並附哀傷輔導、災難急救資源連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者和社會工作者參考。
  • 高考作文全民寫:人生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
    高考,對於我來說,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高考作文也已經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了。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之際,高考作文也成為被討論的熱點。好久沒有寫過作文的我,躍躍欲試,想以今天的角度,寫一篇高考作為。選題為2018年上海卷:「談被需要的心態」。
  • 譙城區木廟小學舉行第三周升旗儀式暨普通話宣傳、文明禮儀教育紀實
    9月14日,木廟小學舉行了第三周升旗儀式,儀式主要圍繞第二十三屆全國推普周活動以及文明禮儀教育進行。推普周的主題為「同講普通話,文明你我他」,文明禮儀教育的主題為《中小學生守則》以及一日常規。本次升旗儀式共分升國旗、奏國歌,學生代表發言,教務處主任發言以及校長講話四項流程,參加升旗儀式的全體學生與教師。首先是六年級學生代表木晴發言,她在發言中強調了說普通話寫規範字的重要性,並向全體師生發出倡議,希望師生能夠養成文明習慣。然後是教務處主任王雲飛講話。他向大家介紹了本屆推普周非同凡響的意義並號召全體師生相互監督共同促進,為木廟小學再創榮譽。
  • 「文明禮儀」「儀表禮儀——冠正衣潔」
    中華文明歷來就強調以禮待人,引領社會向上。禮是教人心生莊敬的美德,禮是使人行事得體的分寸,禮是不違背人情,禮不因循守舊。禮儀文明是中華文明核心內容,它的傳承也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義務和使命,人人都應自覺作中華禮儀文明的實踐者和傳承者。《禮記》道:「禮儀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 高考作文輔導56:「低頭」相同,人生不同(漫畫作文)
    (三)評分細則1.分值控制①根據近兩年廣東高考作文均分變化,結合我校實際,設定本次聯考作文均分為46分。請各位閱卷教師務必做到。根據廣東省高考閱卷場「作文立意定等」原則,本次作文按照核心角度、重要角度寫作,是獲得50分以上分數的必要條件;以次要角度(偏題)寫作的,46分以下打分;以沾邊角度(偏題)寫作的,42分以下打分;作文離題的,36分以下打分。
  • 懂點紅酒禮儀,喝出儀式感!
    葡萄酒在西方人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有著繁瑣的禮儀,正是這一系列繁瑣的禮儀才增添了葡萄酒的浪漫樂趣和儀式感。只有講究葡萄酒禮儀,才能真正體會葡萄酒內在的品質和深刻的文化底蘊,從開瓶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進入了一場充滿了儀式感的葡萄酒文化之中。要想真正體味到葡萄酒內在的品質和深刻的文化底蘊,就要融入到這繁瑣的禮儀和博大精深的葡萄酒文化,並能沉醉其中,方能喝出它最好的味道。
  • 從「被需要」中窺探價值的升華||2018高考作文擬作
    編者按:2018年高考作文題已經揭曉,如果是你參加高考,你會怎麼寫?
  • 高考優秀作文 2018上海卷高考滿分作文:談「被需要」的心態
    高考優秀作文 2018上海卷高考滿分作文:談「被需要」的心態 2019-05-21 23:55 來源:高考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