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草廣泛種植於熱帶地區,西印度群島與非洲東部也有栽培。
莖葉可提取檸檬香精油,供制香水、肥皂,並可食用,嫩莖葉為制咖喱調香料的原料; 藥用有通絡驅風之效。[1]
形態特徵
多年生密叢型具香味草本。稈高達2米,粗壯,節下被白色蠟粉。葉鞘無毛,不向外反卷,內面淺綠色;葉舌質厚,長約1毫米;葉片長30-90釐米,寬5-15毫米,頂端長漸尖,平滑或邊緣粗糙。偽圓錐花序具多次複合分枝,長約50釐米,疏散,分枝細長,頂端下垂;佛焰苞長1.5(-2)釐米;總狀花序不等長,具3-4或5-6節,長約1.5釐米;總梗無毛;總狀花序軸節間及小穗柄長2.5-4毫米,邊緣疏生柔毛,頂端膨大或具齒裂。無柄小穗線狀披針形,長5-6毫米,寬約0.7毫米;第一穎背部扁平或下凹成槽,無脈,上部具窄翼,邊緣有短纖毛;第二外稃狹小,長約3毫米,先端具2微齒,無芒或具長約0.2毫米之芒尖。有柄小穗長4.5-5毫米。染色體2n=40 (Gupta B. K.,1965),60 (Babu,1936)。花果期夏季,少見有開花者。
地理分布
廣東、海南、臺灣栽培,廣泛種植於熱帶地區,西印度群島與非洲東部也有栽培。
原產於熱帶地區,如印度、斯裡蘭卡等地,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地區,如:中國的廣東、海南、臺灣等地,亞洲的印尼、泰國、越南與北美洲、非洲等地。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檸檬草對於土壤的要求不高,一般的土壤皆可種植,但是不宜種植在鹽鹼地或沙土中,另外它怕旱,所以要求種植地排灌方便,前茬作物最好為穀類、豆類、蔬菜為宜。選地對地塊翻耕20釐米,施入腐熟的農家肥作為施肥,再起壟或做畦,由於檸檬草的種子比較細小,所以一定要整形耙平,等地播種。
播種
檸檬草的播種時間在3-4月進行,有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直播也可分為條播或撒播的方法。條播要在畦面或壟上按行距30釐米開溝,溝深7-10釐米,將種子和草木灰攪拌混合之後,播入溝內,要注意種子間的株距,再覆土即可,如果土壤乾旱要適當的澆水。撒播時先將土壤澆一次透水,時土壤保持溼潤,再將種子均勻的撒在苗床上,覆土澆水即可,撒播時要注意密度。而育苗移栽則可前兩者後面進行,當幼苗生長到一定高度時,另移栽別處。[2]
田間管理
在播種後至幼苗出苗前,要做好除草工作,做到田間無雜草,有利幼苗出土,而當幼苗生長到4-6釐米時,要結合除草進行第一次間苗,第二次間苗在13-17釐米時。間苗要間去病蟲苗、弱苗,留取健壯苗,而多餘的幼苗可進行移栽。每年也要進行3-4次中耕除草,每次除草後追肥一次,加快幼苗生長,一般追施人畜糞水,也可在春夏兩季施用氮肥。
種植前景
檸檬草可以提煉精油或製成香料,它的市場需求量大是一種緊銷商品,目前檸檬草的市場價格在10元一斤,不過它的購買季節、地區不同等多種原因會導致它的價格也會有所差異,所以大家在購買時最好去附近的市場以及網上對比選擇一個比較好的購買方式。
除了它的藥用價值外它還可以食用,泰國菜中往往會有一股檸檬般的香味,這就是檸檬草的作用,把它作為佐料可以起到調味的作用,另外它的葉片呈狹條形、粗壯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可以起到綠化家居,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它具有利尿、防貧血、潤溼皮膚等功效可以用來養顏美容,但是它的香味過重孕婦要慎用,在夏季蚊蟲叮咬讓人心煩意亂,而它具有殺蟲的功效深受人們喜愛,目前它的加工產品在市面上極為暢銷市場需求大,但是產量有限,很多人通過種植它實現致富,它的畝產效益可達萬元,種植前景可觀。
主要價值
莖葉提取檸檬香精油,供制香水、肥皂,並可食用,嫩莖葉為制咖喱調香料的原料; 藥用有通絡驅風之效。
藥用價值
檸檬香茶
檸檬草有健胃、利尿、防止貧血及滋潤皮膚,據印度的傳統醫術中視檸檬草為治療百病的藥用植物,由此可看出檸檬草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多的。氣味芬芳而且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從古至今受到醫家的推崇。可調節油脂分泌,有益於油性膚質和發質,可加入水中清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
檸檬草具抗菌能力,可治療霍亂、急性胃腸炎及慢性腹瀉,滋潤肌膚有助於女性養顏美容之用。減輕感冒症狀,可治胃痛、腹痛、頭痛、發燒解除頭痛、發熱、皰疹等,利尿解毒,消除水腫及多餘脂肪。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亦是美容美髮的佳品。調節油脂分泌,有益於油性膚質和發質,可加入水中清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3]
食用價值
泰國菜,有一股檸檬清涼淡爽的香味,屬於適合泰式料理,常見於泰國菜。氣味芬芳而且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從古至今受到醫家的推崇。平日飲用,有效預防疾病,增強免疫力,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 常應用於海南雞飯 、泰式冬陰功湯等。[3]
功效與作用
疏風解表,祛瘀通絡。治感冒頭痛,胃痛,洩瀉,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①《嶺南採藥錄》:"散跌打傷瘀血,通經絡。頭風痛,以之煎水洗。將香茅與米同炒,加水煎飲,止水瀉。煎水洗身,可祛風消腫,解腥臭。提取其油,可止腹痛。"
②《陸川本草》:"發表退熱,消腫止痛。主治風溼骨痛,跌打損傷,感冒身熱。"
③《四川中藥志》:"祛風溼,散涼寒。治筋骨疼痛及半身麻木。"
④《廣東中藥》Ⅱ:"治頭暈,頭風,風痰,鶴膝症;煎水飲可以止心痛。"
⑤《貴州草藥》;"補虛,止咳,鎮痛,寧心。"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禁忌注意
一般人均可使用。[3]
選方
①治風寒溼全身疼痛:香茅一斤。煎水洗澡。(《四川中藥志》)
②治骨節疼痛:茅草茶、石錯(即辣子膏藥)、土荊芥各一兩。搗絨加酒少許,炒熱包痛處。(《貴州草藥》)
需要的掃碼加微信了解詳情
③治心氣痛,胃痛,肺病:茅草茶,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虛弱咳嗽:茅草茶二兩。煎水當茶服。《貴州民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