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檸檬草的功效作用

2021-02-12 東芳商貿
檸檬草,別名:香茅,拉丁文名: Cymbopogon citratus(DC.) Stapf. 禾本科、香茅屬 多年生密叢型具香味草本。粗壯,節下被白色蠟粉。葉鞘無毛,不向 外反卷,內面淺綠色;葉舌質厚,頂端長漸尖,平滑或邊緣粗糙偽圓錐花序具多次複合分枝,疏散,分枝細長,頂端下垂;總梗無毛;邊緣疏生柔毛,頂端膨大或具齒裂。無柄小穗線狀披針形,第一穎背部扁平或下凹成槽,無脈,上部具窄翼,邊緣有短纖毛;第二外稃狹小,花果期夏季,少見有開花者。

檸檬草廣泛種植於熱帶地區,西印度群島與非洲東部也有栽培。

莖葉可提取檸檬香精油,供制香水、肥皂,並可食用,嫩莖葉為制咖喱調香料的原料; 藥用有通絡驅風之效。[1]

形態特徵

多年生密叢型具香味草本。稈高達2米,粗壯,節下被白色蠟粉。葉鞘無毛,不向外反卷,內面淺綠色;葉舌質厚,長約1毫米;葉片長30-90釐米,寬5-15毫米,頂端長漸尖,平滑或邊緣粗糙。偽圓錐花序具多次複合分枝,長約50釐米,疏散,分枝細長,頂端下垂;佛焰苞長1.5(-2)釐米;總狀花序不等長,具3-4或5-6節,長約1.5釐米;總梗無毛;總狀花序軸節間及小穗柄長2.5-4毫米,邊緣疏生柔毛,頂端膨大或具齒裂。無柄小穗線狀披針形,長5-6毫米,寬約0.7毫米;第一穎背部扁平或下凹成槽,無脈,上部具窄翼,邊緣有短纖毛;第二外稃狹小,長約3毫米,先端具2微齒,無芒或具長約0.2毫米之芒尖。有柄小穗長4.5-5毫米。染色體2n=40 (Gupta B. K.,1965),60 (Babu,1936)。花果期夏季,少見有開花者。    

地理分布

廣東、海南、臺灣栽培,廣泛種植於熱帶地區,西印度群島與非洲東部也有栽培。  

原產於熱帶地區,如印度、斯裡蘭卡等地,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地區,如:中國的廣東、海南、臺灣等地,亞洲的印尼、泰國、越南與北美洲、非洲等地。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檸檬草對於土壤的要求不高,一般的土壤皆可種植,但是不宜種植在鹽鹼地或沙土中,另外它怕旱,所以要求種植地排灌方便,前茬作物最好為穀類、豆類、蔬菜為宜。選地對地塊翻耕20釐米,施入腐熟的農家肥作為施肥,再起壟或做畦,由於檸檬草的種子比較細小,所以一定要整形耙平,等地播種。

播種

檸檬草的播種時間在3-4月進行,有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直播也可分為條播或撒播的方法。條播要在畦面或壟上按行距30釐米開溝,溝深7-10釐米,將種子和草木灰攪拌混合之後,播入溝內,要注意種子間的株距,再覆土即可,如果土壤乾旱要適當的澆水。撒播時先將土壤澆一次透水,時土壤保持溼潤,再將種子均勻的撒在苗床上,覆土澆水即可,撒播時要注意密度。而育苗移栽則可前兩者後面進行,當幼苗生長到一定高度時,另移栽別處。[2]

田間管理

在播種後至幼苗出苗前,要做好除草工作,做到田間無雜草,有利幼苗出土,而當幼苗生長到4-6釐米時,要結合除草進行第一次間苗,第二次間苗在13-17釐米時。間苗要間去病蟲苗、弱苗,留取健壯苗,而多餘的幼苗可進行移栽。每年也要進行3-4次中耕除草,每次除草後追肥一次,加快幼苗生長,一般追施人畜糞水,也可在春夏兩季施用氮肥。

種植前景

檸檬草可以提煉精油或製成香料,它的市場需求量大是一種緊銷商品,目前檸檬草的市場價格在10元一斤,不過它的購買季節、地區不同等多種原因會導致它的價格也會有所差異,所以大家在購買時最好去附近的市場以及網上對比選擇一個比較好的購買方式。

除了它的藥用價值外它還可以食用,泰國菜中往往會有一股檸檬般的香味,這就是檸檬草的作用,把它作為佐料可以起到調味的作用,另外它的葉片呈狹條形、粗壯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可以起到綠化家居,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它具有利尿、防貧血、潤溼皮膚等功效可以用來養顏美容,但是它的香味過重孕婦要慎用,在夏季蚊蟲叮咬讓人心煩意亂,而它具有殺蟲的功效深受人們喜愛,目前它的加工產品在市面上極為暢銷市場需求大,但是產量有限,很多人通過種植它實現致富,它的畝產效益可達萬元,種植前景可觀。

主要價值

莖葉提取檸檬香精油,供制香水、肥皂,並可食用,嫩莖葉為制咖喱調香料的原料; 藥用有通絡驅風之效。  

藥用價值

檸檬香茶

檸檬草有健胃、利尿、防止貧血及滋潤皮膚,據印度的傳統醫術中視檸檬草為治療百病的藥用植物,由此可看出檸檬草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多的。氣味芬芳而且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從古至今受到醫家的推崇。可調節油脂分泌,有益於油性膚質和發質,可加入水中清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

檸檬草具抗菌能力,可治療霍亂、急性胃腸炎及慢性腹瀉,滋潤肌膚有助於女性養顏美容之用。減輕感冒症狀,可治胃痛、腹痛、頭痛、發燒解除頭痛、發熱、皰疹等,利尿解毒,消除水腫及多餘脂肪。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亦是美容美髮的佳品。調節油脂分泌,有益於油性膚質和發質,可加入水中清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3]

食用價值

泰國菜,有一股檸檬清涼淡爽的香味,屬於適合泰式料理,常見於泰國菜。氣味芬芳而且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從古至今受到醫家的推崇。平日飲用,有效預防疾病,增強免疫力,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 常應用於海南雞飯   、泰式冬陰功湯等。[3]

功效與作用

疏風解表,祛瘀通絡。治感冒頭痛,胃痛,洩瀉,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①《嶺南採藥錄》:"散跌打傷瘀血,通經絡。頭風痛,以之煎水洗。將香茅與米同炒,加水煎飲,止水瀉。煎水洗身,可祛風消腫,解腥臭。提取其油,可止腹痛。"

②《陸川本草》:"發表退熱,消腫止痛。主治風溼骨痛,跌打損傷,感冒身熱。"

③《四川中藥志》:"祛風溼,散涼寒。治筋骨疼痛及半身麻木。"

④《廣東中藥》Ⅱ:"治頭暈,頭風,風痰,鶴膝症;煎水飲可以止心痛。"

⑤《貴州草藥》;"補虛,止咳,鎮痛,寧心。"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禁忌注意

一般人均可使用。[3]

選方

①治風寒溼全身疼痛:香茅一斤。煎水洗澡。(《四川中藥志》)

②治骨節疼痛:茅草茶、石錯(即辣子膏藥)、土荊芥各一兩。搗絨加酒少許,炒熱包痛處。(《貴州草藥》)

需要的掃碼加微信了解詳情

③治心氣痛,胃痛,肺病:茅草茶,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虛弱咳嗽:茅草茶二兩。煎水當茶服。《貴州民間藥物》

相關焦點

  • 檸檬草的功效與作用
    檸檬草有緩解腹脹腹痛、消暑解渴、健脾健胃、利尿解毒等功效。其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是健康養生、美容養顏的理想補品。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檸檬草的功效與作用。 1、檸檬草能健胃消食、緩解腹痛。在印度傳統醫術中,檸檬草可以治療胃痛、腹痛、頭痛、發燒發熱、皰疹等,減輕感冒症狀。
  • 藥食同源——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還有美容功效,挑選大而色純白無黴跡的白芷,取其根部,碾為極細末,摻入到一小瓶普通護膚品中,充分攪拌和勻,堅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性味]辛,溫。①《本經》:辛,溫。②《別錄》:無毒。③《滇南本草》:性溫,味辛微甘。④《藥物圖考》:有小毒,臭香,味辛。[歸經]入肺、脾、胃經。為陽明經引經藥。
  • 食藥同源中草藥之-- 紫蘇
    華佗想,這螃蟹和魚都是水產,那紫草葉子必然也能起到些作用,便立刻採了些帶回給這些年輕人煎熬成藥汁後服用。過了一會兒,這些人果然恢復了些力氣,都很不好意思,有的人詢問華佗那妙藥究竟是什麼東西,華佗想了想,說,既然這葉子是紫色,吃了又能叫人舒服,不如就叫它「紫舒」吧。這「紫舒」在後世相傳時發生了誤傳,久而久之,就成了「紫蘇」了。
  • 茶療|走過千年歲月的藥食同源
    俗話說調養身體健康最好以食代藥,作為中醫養生之道藥食同源早已深入人心,成為防病療疾的一種養生方式。這一期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何為藥食同源?比如:阿膠、枸杞、山楂、杏仁、花椒、核桃,這些既屬於中藥,有良好的治病療效,又是日常生活中,被大眾用作烹調食材具有食療功效的營養品。這種「藥可為食,食亦可為藥」的藥食兼用理念,貫穿著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
  • 藥食同源——和胃理氣用代代花
    【功效】和胃理氣。【適應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食後嘔逆者宜飲。【原料】白蘿蔔,胡蘿蔔,香菜,鮮代代花瓣,鮮湯,黃酒,食鹽,胡椒粉,植物油。  【製法與服法】白蘿蔔去皮切丁;胡蘿蔔鹽水煮3分鐘後,去皮切條;香菜切末;蔥切末。
  • 我們身邊有哪些藥食同源的菌類?
    《黃帝內經太素》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就是藥食同源。中醫認為,黑木耳性味甘平,具有清肺潤腸、滋陰補血、活血化瘀、明目養胃等功效。能用於治療崩漏、痔瘡、血痢、貧血及便秘等症狀。同時它所含有的發酵素和植物鹼可促進消化道和泌尿道腺體分泌,並協同分泌物催化結石,對膽結石、腎結石等有明顯的化解作用。
  • 檸檬草的功效作用和禁忌
    1、檸檬草可清潔皮膚檸檬草對人類的皮膚有很好的清潔作用,它可以調節人類身體油脂的分泌,特別適合油性皮膚或者油性發質的人使用,能讓他們的油脂分泌量減少,起到濃度清潔皮膚的作用。另外檸檬草對人類的血液循環還有很強的調理功效,可以減少一些血管類疾病的發生。
  • 藥食同源的羅漢果功效太強大,忍不住和你分享
    家裡老太太咳喘多年,看過很多醫生,也吃過很多藥,但每年該咳喘的時候一樣還是咳個不停,喘氣也不順。同時羅漢果也是一個藥食同源的一種材料。這個在老廣們煲老火靚湯中就可以看到羅漢果的身影。老廣們非常擅長用羅漢果煲湯水。其中,用羅漢果煲雞湯就是一道極為美味鮮甜的老火湯。老廣們會把雞洗淨,焯水,放入鍋裡,把整個羅漢果拍碎或瓣開,加入紅棗,小黃姜或老薑塊,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慢熬1-2個小時。
  • 「藥食同源」食材(一)山藥
    制定月子餐遵循的原則是:科學配餐、平衡膳食、藥食同源、合理烹飪。月子餐講的藥食同源是什麼,小編將通過幾期文章詳細介紹一些適合孕產期調理的藥食兩用食材,讓大家多方面了解中醫藥膳。
  • 從「藥食同源」走向「生活方式」,薏米是如何走進千家萬戶的
    時代的不停變革,現代電視上宣傳的各種健康滋補食品日新月異,有補腦的,補腎的,補氣血的,然而是藥三分毒,那到底是什麼才能真正健康的滋補呢?真正的滋補,不需要刻意的藥物調養,而是使用簡單的食療,由內而外的滋潤身體的每一個器官!這就是所謂的藥食同源,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陌生的薏米!
  • 藥食同源——肉桂
    肉桂不僅寓意深遠,且藥效卓著,傳說西施撫琴吟唱《梧葉落》時,忽感咽喉疼痛,遂用大量清熱瀉火之藥,症狀得以緩解,但停藥即發,後另請一名醫,見其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六脈沉細,乃開肉桂一斤。藥店老闆對西施之病略有所知,看罷處方,不禁冷笑:「喉間腫痛潰爛,乃大熱之症,豈能食辛溫之肉桂?」便不予撿藥,侍人只得空手而歸。西施道:「此人醫術高明,當無戲言。眼下別無他法,先用少量試之。」
  • 既是食物又是中藥,藥食雖同源用錯了可有害
    文丨奚燕(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既是食物 又是中藥如常見的山藥、薏苡仁、紅棗等這些藥食同源的食物/中藥人人都適合吃嗎?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國家衛健委發布(2018)版藥食同源目錄,共有110種中藥列入目錄,它們既是中藥又是食材,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線。大眾熟知的山藥、蓮子、薏苡仁、枸杞子、菊花等均在目錄中,這些中藥無論作為藥物還是食物都是相對安全的。而人參、玫瑰花、當歸、西紅花等,雖然在藥食兩用的目錄中,但需要在限定使用人群和劑量內作為藥食兩用,換言之不能隨意食用。
  • 源遠流長的「藥食同源」
    原創:極炁生態圈公眾號「藥食同源」一說源遠流長。近代出土的甲骨文中,記載了一位夏末商初的傳奇人物伊尹,其生於伊水(今洛陽),封官為尹,故以伊尹之名流傳於世。而伊尹不僅是烹飪始祖,還是一位藥食專家。另外周朝的典章制度《周禮》中,專門著有《醫師章》,提出醫學分科,將醫生分為食醫,疾醫,瘍醫和獸醫。這其中的食醫即是掌管調味配膳的醫生,且明確提出了食藥結合,藥食兼治的治療原則。對於各種美味佳餚,還提出依據四時季節的不同,根據食物種類的各異施行合理調配的原則。
  • 肺康有道|中醫帶你「肺康復」 之 藥食同源
    生活中很多常見的食物都被證實具有藥用價值,正所謂藥食同源,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對於肺康復來講,合理運用這些藥食,不僅能夠補充營養,還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1、什麼樣的藥食有利於肺康復呢?
  • 薏米的五種不同吃法,從「藥食同源」衍生而來的健康生活方式
    時代的不停變革,現代電視上宣傳的各種健康滋補食品日新月異,有補腦的,補腎的,補氣血的,然而是藥三分毒,那到底是什麼才能真正健康的滋補呢?真正的滋補,不需要刻意的藥物調養,而是使用簡單的食療,由內而外的滋潤身體的每一個器官!這就是所謂的藥食同源,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陌生的薏米!
  • 「藥食同源」賦能乳品創新 打造「大健康」生態圈
    光明乳業攜手上藥信誼將重點在益生菌的研究領域中發揮各自優勢,開拓功能類益生菌的新思路,共同探索「藥食同源」的各種可能性,打造功能性明星菌株與乳品的聯合創新,探索益生菌在酸奶、牛奶、嬰配粉等各種領域的可能性,為益生菌科技與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發展機遇。
  • 【藥食同源】火麻仁的功效、作用與禁忌
    利尿消腫火麻仁不但能促進人體尿液生成,還能加快人體內多餘水分代謝,能讓人體內淤積的毒素隨水分代謝排出體外,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對小便不利和身體浮腫有明顯治療作用。活血調經火麻仁還具有活血調經的重要作用,對女性的月經不調和經期腹痛以及月經量多等症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 檸檬草的功效
    檸檬草別稱檸檬香茅、香茅草,是種具有香味的植物。檸檬草具抗菌能力,可治療霍亂、急性胃腸炎及慢性腹瀉,滋潤肌膚有助於女性養顏美容之用。那麼,檸檬草的功效與作用具體有哪些呢?  檸檬草有健胃、利尿、防止貧血及滋潤皮膚,據印度的傳統醫術中視檸檬草為治療百病的藥用植物,由此可看出檸檬草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多的。
  • 藥食同源之杏仁,抗癌之果
    杏仁的功效與作用,未必每個吃過杏仁的人都知道。
  • 《大咖說醫》第30期——藥食同源之銀杏
    白果,在中藥學教材中屬於止咳平喘的藥物,有明顯的止咳平喘的作用,尤其是止咳作用,相當明顯,因為白果有一定的收斂性,所以在一些書上呢,就把它這個功效,稱為斂肺止咳,或者斂肺平喘,就說明白果是有一定收斂性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