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這11個字,筆法不再愁!

2021-03-01 書法思考

王羲之「書」

王羲之的「書」字(取自《孔侍中帖》),這個字的亮點在於五個橫劃的發筆處理。

第一個橫劃入筆自下往上,逆鋒起筆,第二個橫劃順勢側切發筆,角度近乎90度,第三橫劃不很清晰,似乎是藏鋒發筆,不見鋒芒,第四橫劃又順勢側鋒搭筆,搭筆牽絲極為輕靈,入筆傾斜角度較大,第五橫劃也是側鋒發筆,角度傾斜略微變小。

五個橫劃發筆形態、角度、輕重都各有不同,變化極為豐富,避免了雷同,體現出作者對筆法的高超運用。

總結:遇到多個橫畫的情況,一定要想到王羲之這個「書」的處理方式,這是專業書家必須掌握的。

米芾「寶」(《研山銘》)

米芾的寶字,選自《研山銘》。

此字最大看點在寶蓋頭,右邊起筆重頓,行筆過程中逐漸變細,橫畫盡頭突然輕提,形成細如髮絲的細線,轉折處再次頓筆加粗,最後提筆出鋒,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痛快淋漓。作者這裡使用了提按技巧,橫畫從粗到細,又從細到粗,變化極大,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控筆能力。用筆乾淨利索,對比強烈,讓人看的驚心動魄。

另外,寶蓋頭下面的王字邊也處理得極為生動,特別是中間的圓轉,一般人都會寫成一個圓圈,但米芾不會這樣簡單處理,他在轉圈時故意加進了折筆,使空白出現了三角形態,打破了畫圓圈的一般寫法,製造了具有張力的白空,一下子使整個字生動起來。

總結:橫畫提按的變化,是書家基本功,畫圈的線條變化,也是專業書家必須掌握牢記的。

獲,王羲之(喪亂帖)

獲,孫過庭《書譜》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反犬旁寫法。

普通的寫法都是將左上角的圓轉處理成圓圈,像孫過庭這樣(猶),但王羲之不這樣簡單處理,他在環繞運筆的過程中加入了提和頓的微小動作,使筆法變得複雜微妙,這裡白空由原本的圓形變為不規則的多邊形,極大提升了白空的視覺張力,成為此字的字眼。

總結:反犬旁的這種處理,可以作為定式牢記,自當高人一籌。

掛,出自米芾《研山銘》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的提手寫法。

一般人寫提手,鉤與提相連處不做停頓,緊接著一下提上去,最容易寫成一個三角形白空,米芾就不這樣寫,他在勾上來後又向上有一個推的小動作,然後再提起,這樣就形成一個梯形白空,打破了三角形白空的單調,空間更富有張力,成為全字最引人注目之處。

從,王珣伯《遠帖帖》

伯遠帖是現存唯一晉人真跡,對研究魏晉筆法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這裡選的從字,最為精彩的細節在於轉折處,請看,王珣一口氣寫了6個折筆,每個轉折,都如刀切一般齊整、方硬、乾淨,極為生動地展示了魏晉筆法的神採。

轉折處寫的是否有晉人味道,可以此字作為標準。

對比一下米芾的「法」字,轉折處的差距一目了然。

米芾的「法」字

總結:晉人筆法的關鍵點在轉折,轉折的筆法關鍵在於側鋒刷筆,如果不看真跡,完全無法體會,這也是宋以後帖學衰敗的根本原因。

狼,孫過庭《書譜》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反犬旁,請看左上角轉筆的處理,普通寫法就是轉個圈,孫過庭一開始似乎也是這樣寫,但是,快寫到結束時突然來了個急剎車,搓筆急停又突然輕提,拉出細如髮絲的連接,順勢走筆。

一連串動作迅疾果斷,用筆精熟。最妙的是原本圓形的白空被擠壓成兩個白空,就像是被壓住的氣球,充滿了張力,似乎隨時都可能爆掉。

米芾《值雨帖》

此字最大看點在線條的變化和行筆過程中的轉折筆法。

首先,一筆書的線條從粗筆橫畫開始,折筆後豎畫變成細線,再折筆後又加粗,進入環轉用筆,這時,老米施展了他的絕活,一是線條粗細不斷變化,二是轉圈的過程中,不斷使用折筆,改變了畫圓圈的俗套,使線條、空間都變得生動而豐富起來,特別是白空的分割極為精彩,纏繞有致的線條分割出4個封閉、形狀各不相同的白空,極為吸引眼球(如果數封閉空間的話,大家數數有多少個?眼睛有點花了)。

對比一下孫過庭的寫法,米芾的精彩就更加顯而易見。

孫過庭書譜

尋,王羲之《奉橘帖》

此字看點在折筆處寫法,這裡是典型的內擫用筆。

什麼是內擫呢?請看此處的處理:首先,內擫主要體現在折筆處(特別是右邊的肩膀),交接點出方是一個重要特徵;其次,交接點筆畫要有一定重疊部分,重疊越多越好,形成一個很結實的交疊面。

我們看尋字的處理,5處轉折都是標準的內擫筆法,很方整,交疊面很厚重,右邊肩膀都很結實。

對比一下米芾「裡」的右上肩膀轉折處寫法,典型的外拓筆法,二者差異一目了然。

總結:學晉人書,必須從用筆細節下手,特別是標誌性的用筆,一定要下大功夫,方能得其精神。古人臨摹,多是抓細節和特徵為主。

楊凝式韭花帖

仿品

此字最大看點在門字框的處理。

亮點一:門字框右肩轉折處,此當屬外拓寫法。作者特意泯滅圭角,外肩寫的圓融而渾化無跡,外圓內方,筆法乾淨,過渡柔和自然,含蓄內斂,充分展現了用筆的韻味。

兩點二:門字框的豎鉤。鉤最忌諱尖和薄,這裡的鉤法,內圓外方,圓潤穩健,厚重不失靈活,美輪美奐。

再看一個贗品,仿的,兩者毫釐之間,神採差之千裡。

王羲之奉橘帖

蘇東坡洞庭春色賦

如,此字最大看點在右邊的口。

注意看口豎筆後的連接,一個很輕巧的彈筆,遊絲圓勁挺拔,與右邊的橫連接天衣無縫。

這筆的難度在於速度,要在快速運筆中精準控制提拉動作,並要自然承接下一筆,整個過程要一氣呵成,不能遲緩猶豫,看起來輕鬆自如,這是作者功力強大的體現。

此種口子框的連接筆法在名家作品中很多,如蘇東坡的「白」,是專業書家必需掌握的技巧。

懷素《苦筍帖》

「可」字寫的非常簡略,筆畫疏朗散淡,似乎只寫了一半,留下大片空白侵入字中,收筆戛然而止卻意猶未盡,給人以無盡的想像空間。

細讀起來有幾個特點:一是速度快,中間沒有停頓,行筆果斷。二是環轉用筆圓而流暢,不能有折筆。三是線條有變化,不是從頭到尾一般粗細。四是線條有彈性和力度,曲盡其妙。

總結:環轉用筆是檢驗書家的筆法的重要標誌,體現了用筆的靈活與情趣。

書法思考◎有益分享

發   現   書   法   的   美   好

相關焦點

  • 讀懂這11個字的寫法,舉一反三悟筆法
    書法密碼微店必修經典筆法一王羲之「書」王羲之的「書」字(取自《孔侍中帖》),這個字的亮點在於五個橫劃的發筆處理
  • 練好「永字八法」,就能將字寫好嗎?
    《法書苑》中說:「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照這個說法,王羲之練「永字八法」一共花了十五年時間。這是真的嗎?一 「拘於一字,何異守株」其實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如果只是用十五年時間苦練一個「永」字,王羲之肯定成不了書聖。
  • 我鋼筆字寫得這麼爛,能練好毛筆字嗎?
    別說毛筆字了,好多高學歷的人連鋼筆字也是寫得歪歪斜斜,潦草難辨。不過,這些年,隨著政府的重視,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又高漲起來,學書法的人越來越多了。於是,在這種背景下,有人就會糾結,我鋼筆字都沒有寫好,可以練毛筆書法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你的字寫不好是因為缺乏訓練導致的,並非沒有天賦。
  • 書法家啟功:「永字八法」中少了三種最重要的筆法!
    「永字八法」備受推崇,它的八個點畫都有特定寫法要求,被尊稱為「法」!田蘊章說:「任何一個字都不可能概括所有的筆法,不可能——象「永」字這麼簡單幾個的點畫,就能包括這麼多的法則在裡面,已經是很難找到再能和它類比的字了。」
  • 身高不足70釐米的老人,左手練書法,寫成一手好字
    身高不足70釐米的老人,左手練書法,寫成一手好字。書法是一藝術,藝術的根本在於技術,只要技術嫻熟了,藝術的水準也就能體現出來了。所以書法是一門人人可以練習,並且人人可以取得成功的大眾藝術。有一位名叫柴啟青的老人,身高不足70釐米,早年對書法產生了興趣,開始用左手練書法,結果也寫成了一手好字,這樣的書法奇人奇事,可以見證書法人人都能成功的必然——只要有興趣,並且付出的努力足夠多,書法也不是什麼玄妙法門,而是可以暢達山巔的快意。這些書法家雖然身高不足70釐米,但是人家對書法所付出的努力是非常到位的,別看是左手寫書法,但是寫得還真不錯。看來,只要功夫深,鐵棒也可以磨成針!
  • 線條是書法的靈魂,以王羲之、顏真卿字為例,如何練好書法線條?
    質量高的書法線條流暢圓潤,點畫往來錯落有致,筆法乾淨利落,這是怎麼寫出來的呢?很多寫書法的朋友知道藏鋒和露鋒,知道中鋒和側鋒,其實這只是基礎起步知識,要把書法線條練好,還有很多要學要練,以王羲之、顏真卿等人的字為例加以說明:1、切筆切筆在王羲之的行書中很多,往往在起筆轉折之處,以硬直剛健的切筆,斷金割玉,異常幹練。
  • 陳坤手抄佛經:筆法清秀有力,是真正難得一見的好書法
    陳坤的書法比較低調,可能平日裡的他也沒少練,但真正拿出來供人欣賞的書法作品很少。但見過陳坤書法作品的人都稱讚他寫得好,筆法清秀有力,而且筆墨的運用非常不錯,真的不輸一些專業的書法家。陳坤前陣子陪著媽媽一起外出旅遊,然後也曬出了一些自己手抄佛經的書法作品。
  • 書法史上一部「草書神帖」,專家:練好這943個字,書法能有大成
    其二,幾乎所有的書法人,都曾從中獲益,不學這本帖,你的書法境界便不會高明。其三,學習這件作品的人,每個人都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力,形成千人千面的狀態。這件《十七帖》便是其中的煊赫名帖,在中國草書界的地位極高,可以這樣說,學習草書,倘若繞開了《十七帖》,你的書法格調便不會很高。
  • 易中天新書法作品欣賞:筆法圓潤有個性,4個字隱藏的學問很深
    這也是在家喜歡與他一起交流的原因,哪怕老爺子如今開始退居幕後,少有現身,但大家還是對他的才學很欣賞。喜迎牛年,易中天老師和往年一樣,給大家寫了一個新春祝福的春聯。易中天新書法作品欣賞:筆法圓潤有個性,4個字隱藏的學問很深!易老師的書法怎麼樣?其實明眼人都清楚,他的書法說不上多專業,但也是有屬於自己的書法態度與個性,而且風格十分的強,有自己的書法底子。
  • 想寫好字,只看這一篇就夠了!
    (二)手指發力技巧:手指發力技巧直接決定筆畫的粗細長短、角度和弧度,進而表現出一個字姿態和神韻。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控筆能力」。1、 讀帖:對臨前,觀察字或筆畫的形態如大小、高低、粗細、角度、距離把控、筆法、結構等等。2、 臨帖:(1)先整體把握結構,再認真細看每一筆畫寫法(如高低、大小、角度、粗細、筆法),進而看筆畫之間聯繫,最後看一筆寫一筆。(2)臨寫時,體會某個筆畫難寫之處,體會筆畫與筆畫之間難以處理之處,便於下次臨寫進行及時糾錯。
  • 練好6個基礎字,你就可以寫一手好字了
    ,只要稍加調整,人人都可以寫出一手漂亮的好字。」,怡君就練出了一手漂亮好字,結果家長籤字的時候,孩子主動來找她,「同學都誇媽媽寫字好漂亮」。7天,掌握了幾個竅門,潦草的字跡開始變工整,激發出「要把字寫好」的意願;練完14天,放鬆心靈的同時,享受到寫字帶來的成就與樂趣,你對自己的評價變得更高;練完21天,送給家人朋友的卡片,
  • 如何練好中鋒
    要想寫好中鋒,必須心手合一即心正則筆正,筆正則鋒易於正。所謂中鋒是指書寫時,將筆的主鋒保持在字畫的中間運行,筆毫鋪開,筆畫兩邊如界,不攲不偏,書寫出來的線條秀美、流暢、圓潤飽滿。中鋒是書法的根本筆法,也是學習書法的基礎。由於筆鋒在點畫中間,易形成「錐畫沙」 「印印泥" 「屋漏痕」均為中鋒之筆。
  • 如何練好篆書
    這麼漂亮的書體,我們又如何練好呢?要想練好篆書,必須學會筆筆中鋒,筆畫粗細均勻。篆書筆畫以圓畫為主,多圓轉而無方折,圓勁細挺是篆書筆畫的基本審美特徵。學篆書必須從基本筆畫入手,循序漸進,掌握好偏旁書寫技巧及章法的運用,是學好篆書的關鍵。
  • 黃賓虹之筆法理念
    他一生都在操練這一基本功。他「自覺筆墨時時變易,每日趁早用麻紙練習筆力,作草以求舒和之致,運之畫中,已二十多年未間斷之。」黃賓虹喜歡筆力老辣的作品,鄙視四王輕勾淡皴之枯羸,睥睨石濤乾擦水染之甜俗,而欣賞程邃、巴慰祖、吳大澄之渾穆蒼勁。黃認為,筆力的要求是剛柔得中,「然用力不可過剛,過剛則枯硬。……剛柔得中方是好畫。」所以他認為「明畫枯硬,清畫浮薄,宋元畫中求其筆力遒勁,剛柔得中者亦無多。」
  • 五個例字,看懂五大書家「筆法」
    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所用工具都是尖鋒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稱為「筆法」。筆法中主要有行、轉、折、提、按 、捻六種筆法。唐張懷瓘道《玉堂禁經·用筆祛》云:「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元趙孟頫於《蘭亭跋》中云:「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 世界上最難寫的字怎麼寫?用這2個規律,可以練好所有字!
    這個號稱地球上最難寫的字,讀「biang」,第二聲,是西安的一種美食——biang biang 面。跟我學習硬筆書法的孩子們,都對這個神奇的「biang」字十分敬仰,我偶爾也會讓他們到小黑板上去寫著玩,看誰寫得好。能把這個「biang」字寫得比較好看的時候,就說明你對字的「結構」已經具備很好的「感覺」了。
  • 長期練毛筆字,硬筆字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
    關於硬筆和毛筆的關係,多數經驗之談普遍指向一個答案:毛筆寫好了,硬筆字不會差。這是真的麼?  應該這樣說:硬筆字寫得工整,毛筆字不一定好;但是把毛筆字寫美的,硬筆字差不了,或說容易寫好。  上面三種代表性字跡甭管誰的,毛筆字和硬筆字都沒有專業練過,無法度、隨性書寫,如果請這幾位來寫毛筆,結果不言而喻。  那麼,從未練過字的,有能寫好看的麼?
  • 長期練毛筆書法的人,硬筆字會成什麼樣?
    關於硬筆和毛筆的關係,多數經驗之談普遍指向一個答案:毛筆寫好了,硬筆字不會差。這是真的麼?應該這樣說:硬筆字寫得工整,毛筆字不一定好;但是把毛筆字寫美的,硬筆字差不了,或說容易寫好。從來沒練過字的,寫字多數是這樣的:
  • 筆法的秘訣是什麼?
    筆法就是用筆的方法,人們經常又把它分為執筆法和運筆法。這有點教條,沒有觸及到本質。不同的筆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反過來,不同的效果,需要不同的筆法。所以,筆法是達到效果的過程,而效果則是筆法的結果。 筆法就是滿足一定效果的用筆方法。只要效果達到了,筆法就對了。所以,絕對沒有固定的筆法,千古不易的筆法。
  • 一位民間高手在香菸上練書法,字跡灑脫,筆法精湛,成為傳閱焦點
    我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高手在民間」這樣的話語,可是感受不是怎麼深刻,但是,自從看到了這位高手的書法後,讓筆者真真地感受到了「高手在民間」,這位民間高手練字的方法很是特別,從前筆者見過在廢舊紙張上練字的,也曾經見過在木板上練字的,甚至還見過在水泥地上練字的,而且這種在香菸上練字的,卻還是第一次見到,只見這位高手,用毛筆,在香菸上練起行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