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徐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致力鄉村振興

2021-01-16 魯網

《人民日報》2021年1月13日14版 版面截圖

 核心閱讀

清澈河流淙淙流淌,整潔鄉道串起田野與農房,村裡枝頭生出朵朵紅梅……近年來,江蘇徐州市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手棋——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環境美」到「內涵美」,這些小山村就這樣變了樣子。

冬日的蘇北鄉村別具詩情畫意,像是打翻的調色盤。在江蘇徐州市賈汪區磨石塘村,村容村貌美觀,遊人流連忘返。從垃圾分類、汙水治理再到廁所革命,這裡的變化,也是當地人居環境改善的縮影。

專業規劃,房前屋後成為新風景

「再過幾年,我們村要換個模樣——設施齊全、生活現代,不比城裡人差;風景優美、生態宜人,讓城裡人羨慕!」2017年,磨石塘村村主任楊友國在村民大會說這番話時,村民們更多的是懷疑。

為啥不信?僅在3年前,這裡還是個灰頭土臉的偏遠鄉村。楊友國介紹,此地生產的石頭粗糙又堅固,制磨的歷史可追溯到300年前。石頭挖完露出水塘,便是「磨石塘」這個名字的由來。此外,村子距賈汪城區僅4公裡,緊鄰新橋煤礦和多處私人小礦,挖煤的歷史足有100多年。

當時,人居環境一直是當地鄉村振興的短板。挖石拉煤的車子每天轟隆隆開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道路兩邊都是牲畜圈和旱廁,爛泥路走著走著就走不通了。

2016年,賈汪區關閉了最後一個國有煤礦,並以此為契機進行棚戶區改造、鄉村環境建設,磨石塘村的環境治理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如今的磨石塘村,北邊大景山適合滑雪、漂流,南邊張古山建有滑翔傘基地,東邊是督公湖景區,西邊有鳳鳴海風景區。而且,村裡還保留下第一批石磨匠人的住址,以及代代相傳的推磨工具。

此外,在南京一家設計院的規劃下,村裡通上柏油馬路、裝上路燈,天然氣通到家家戶戶;旱廁改成了抽水馬桶,路兩邊種植了菜地和花園;石頭牆和石頭房修舊如舊,旅遊合作社也開了起來,3年前的藍圖如今正在慢慢實現。

目前,徐州市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潔收運體系已實現全覆蓋,汙水處理設施覆蓋率為64.2%,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7%,創建省市級美麗宜居村莊987個、建成特色田園鄉村59個。

群眾參與,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早上,銅山區棠張鎮沙莊村73歲的村民徐貴蘭吃過早飯後,細心地將雞蛋殼、殘餘蔬菜清理好,連同前一天的廚餘垃圾一起,裝進院裡綠色的小垃圾箱中。不一會兒,保潔人員上門收集,並在她的「有機垃圾積分銀行卡」表格上蓋章、積2分。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徐貴蘭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綠色的裝廚餘垃圾,灰色的裝其他垃圾。垃圾分類現在是新時尚了。」徐貴蘭說,到處都乾乾淨淨的,誰還好意思亂丟垃圾?

村支書吳學允介紹,過去村裡沒有一個垃圾桶,河道裡、路兩邊,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嚴重影響人居環境。2017年,徐州開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村裡採取「積分銀行」——在指定時間、指定地點收集,給予如鹽、醬油、醋等實物兌換。

「沒想到『菜』點上了,老百姓卻不喜歡吃。」吳學允坦言,最初參與率不到40%,多數村民表示不理解、覺得很麻煩。

一問才知道,大家積極性不高有幾個原因:老年人要事先在家裡分好類,但哪些是有機垃圾?年輕人要上班,錯過了收集時間怎麼辦?前端分類,後端如果混在一起,豈不都白費了?……

「村居環境整治要靠群眾參與。」吳學允改變了方法,優化了保潔服務內容,將定點收集改為上門收集,並發動村裡的黨員幹部帶頭示範,還在學校、幼兒園中普及。

「全村產生的餐廚垃圾變成肥料後,每年可賣15萬—20萬元,目前全部讓利於民,群眾參與率已達98%以上。」吳學允介紹,下一步還將進一步精細化處理,推向市場產生持續效益。

 美麗經濟,增收富民成為新支點

一場雪後,在邳州鐵富鎮姚莊村,走在平坦寬敞的村道上,兩側排列的銀杏樹一眼望不到盡頭,枝頭掛滿了銀白色的「葉子」,晶瑩剔透。這條遠近聞名的「銀杏時光隧道」,即便在冬天也吸引著大批遊客前來觀賞。

近年來,姚莊村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切入點,提升道路硬化程度、改造農家庭院、整治汙水管網、推行廁所革命,還建成景色宜人的小公園,讓整個村子由內而外煥發美麗生機。

生態優勢帶來了產業興旺,美麗環境創造了美麗經濟。在姚莊村,一些賦閒在家的勞動力做起了小生意,銷售銀杏果、豆類、花生等土特產,在家門口實現增收。

姚莊村黨支部書記馮剛介紹,目前全村種植銀杏樹2700多畝,形成「苗、樹、葉、果」一體的銀杏綜合生產基地,推動銀杏全產業鏈開發,構建銀杏食品、茶飲料、工藝品等產業體系。

「得益於美麗村莊和銀杏特色,姚莊村獲評中國最美銀杏村落、徐州市觀光旅遊名村、國家森林鄉村。」馮剛自豪地說,村裡的鄉村旅遊每年接待遊客350萬人次,帶動了1萬多村民就近就業,人均收入增加1.2萬多元。

當前,徐州將產業興旺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支撐,越來越多的村莊通過環境提升實現了美麗宜居,並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支點,撬動綠色產業生態富民。

相關焦點

  • 曲靖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以來,曲靖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雲南省的部署要求,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聚焦主要任務,強化責任擔當,壓實工作任務,積極主動作為,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穩步有序推進,村莊環境衛生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廣大農村群眾居住環境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晉中市百裡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建設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述
    向世人展示出美麗村莊、美麗公路、美麗河道、美麗生態、美麗田園、美麗經濟的「六美元素」;8月的晉中農民,把發展有機旱作農業作為產業振興的主攻方向,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首場硬仗,把增收致富作為走向小康的根本著力點,憑藉敢為人先的精神、勤勞致富的雙手,精心描繪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示範村展示區、現代農業產業引領區、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區、鄉村旅遊生態標杆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徐州賈汪:人居環境大改善 美麗鄉村入畫來
    秀美鄉村,滿園春色。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戰」,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性任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事關農民根本福祉、也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今天的賈汪百花爭豔、村舍整潔、阡陌縱橫,正煥發著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二人居環境整治,不僅要提升鄉村景觀環境,還要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真正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
  •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現在村裡環境變美了,我家裡有衛生廁所,家門外修建了小花園,過上了城裡人一樣的生活。」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後,烏沙鎮新義村70多歲村民程中行笑得合不攏嘴。整治過程中,該村對多條雜草叢生的路肩進行清理,並聯繫苗木種植公司,發展苗木種植,讓周邊群眾分地段進行有償管理。
  • 繪就時代「富春山居圖」——從介休市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透視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鄉村振興了,環境變好了,鄉村生活也越來越好了。要繼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做好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這不,8月1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正式公布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名單,介休市光榮上榜。垃圾治理,僅僅是介休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其中一項舉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農民根本福祉和農村社會文明和諧,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期盼。
  • 鶴山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見成效!這些鄉村美景你見過嗎?
    目前,鶴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全市農村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並打造出了共和鎮來蘇村,宅梧鎮選田村,龍口鎮霄南村,古勞鎮上升村,鶴城鎮五星村,雅瑤鎮直水村、陳山村(鐵夫故裡)及桃源鎮三富村等一批可學、可比、可借鑑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點。
  • 恩樂鎮: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近年來,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恩樂鎮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從組織領導、科學規劃、資金投入、群眾參與、管護機制等方面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 繪出隴原美麗鄉村新畫卷——甘肅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綜述
    近年來,我省以建設山川秀美新甘肅為目標,以「千村美麗」「萬村整潔」「全域無垃圾」、農村「廁所革命」和村莊清潔行動等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打造了一批美麗鄉村。近年來,康縣按照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的思路,堅持用城市理念規劃建設農村,根據全縣350個村不同的文化資源、鄉土風情和民俗特點,對全縣350個村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分年建設、整體推進。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根據實際確定了生態旅遊型、古村修復型、產業培育型、環境改善型、文化服務型等五種建設類型。
  • 昭潭鎮官營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也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今年以來,昭潭鎮官營村持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進一步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黨建引領,全民參與。堅持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組建人居環境整治「先鋒突擊隊」,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營造「我是黨員我帶頭」的濃厚氛圍;落實網格化管理,由村支書擔任村總網格長,村民組長擔任分網格長,所有在家黨員充當網格員,通過包村聯組入戶,全面督促和幫助農戶解決環境衛生問題;強化宣傳引導,通過村廣播、電子顯示屏、微信群、入戶上門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激發人民群眾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廣大群眾自覺主動投身於村莊清潔行動
  • 永昌縣大力實施農村戶廁改革項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永昌縣大力實施農村戶廁改革項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2020-05-31 0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麗鄉村】西寧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更美更宜居
    如今,村民們的居住環境變美了,收入也增加了; 湟源縣大華鎮莫布拉村,村裡的老人在老年幸福院吃過午飯後,就可以到新建的杏園裡散散步,坐在橋邊曬著暖陽,看著碧藍的天空,聽著潺潺溪流聲,分外愜意; ……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春風」,青藏高原大地上,一個又一個鄉村經過努力蛻變,展露出最美姿態,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 大興區委書記周立雲:要打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場硬仗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8月30日上午,大興區四套班子領導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開展拉練活動並召開專題會,周立雲、王有國、吳問平、霍光峰等區領導參加 。禮賢鎮李各莊村是第三批美麗鄉村創建村,走進這個原生態村莊可以看到,各家門前有花,條條路旁有樹,牆上有「村約」「家風」,儼然一幅靜謐美麗的鄉村畫卷。尤其是貼在每家門前的「標星牌」,更是格外引人注意,通過「小紅星」的數目,可以清晰地體現每戶每月在遵守村規民約、人居環境等方面的成績。
  • 河北赤城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鄉村美麗家園
    來源標題:河北赤城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鄉村美麗家園 清除垃圾、剷除積垢,壘砌花牆、栽樹種花,改廁、汙水治理……如今的河北省赤城縣,鄉村面貌越來越整潔美麗。這得益於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持續推進。
  • 西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引「蝶變」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讓西安的鄉村美了「面子」,舊貌換新顏,也讓村民借環境生態之美,走上了產業發展的小康之路,實實在在富了「裡子」,引發了一場場鄉村振興的西安「蝶變」。以「道路兩旁遠中近、房屋上中下、庭院前中後」的「三維立體式」整治提升,建設水系景觀52 個,實現村村有流水、人人可觀景,全面推動農村環境大改善、大變樣。
  • 江蘇揚州:三年整治 農村人居環境美得有內涵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十三五」期間,江蘇省揚州市大力開展揚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近日揚州市農業農村局通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進展與成效。
  • 株洲蘆淞區: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株洲蘆淞區白關鎮以改善提升農村面貌為突破口,多措並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每天上午,白關鎮卦石村村民袁清果都會打掃庭院。這個好習慣,得益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開展。
  • 持續打造徽風皖韻美麗鄉村——安徽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綜述
    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底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人居環境的改善,離不開群眾的參與,為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安徽廣泛發動群眾動手整治環境、美化家園。通過傳統媒體、新媒體,採取簡報、宣傳片、宣傳畫等多種方式,搭建了多元融合的宣傳發動網絡,使群眾對農村人居環境政策由一無所知到入心入腦,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由袖手旁觀到義不容辭。
  • 河北邯鄲:改善人居環境 打造美麗鄉村
    近年來,河北省邯鄲市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治理和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影報導↑5月29日,邯鄲市邯山區河沙鎮小堤村村民在家門口賞花。
  • 鄉間處處皆風景——延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走筆
    提起村裡的變化,村民郝吉峰滔滔不絕地說:「現在村子的環境和以前相比,那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八道村的改變,折射出延吉市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喜人成果。近年來,延吉市不斷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3年共對54個行政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新建及改造圍欄圍牆16萬米,種植綠化帶2.06萬平方米,種植樹木5.4萬株,鋪設草坪9866平方米,新建廣場8473平方米,安裝路燈4732盞,對6個村委會辦公室進行改造,拆除危舊房屋615戶。
  • 博羅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坪山村鄉村環境改善了,發展機遇也隨之而來。湖鎮鎮坪山村率先在全縣完成道路擴寬,借力人居環境整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該村利用村莊丘陵地帶的地理優勢,打造越野露營基地。博羅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博羅立足鄉村、依託鄉村、回歸鄉村,以人居環境整治之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推動力。以點帶面整治農村人居環境近日,記者來到博羅縣柏塘鎮石崗村,看到寬敞的村道乾淨整潔,兩旁不僅種上了綠化樹,還鋪了草皮種了花卉,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