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沒有人可以浪費糧食,也沒有理由可以浪費糧食。
8月11日晚上,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兵分幾路探訪了杭州幾家餐飲場所。
浪費現象存在嗎?存在。但是,也有不浪費的亮點。
自助餐廳:主食類浪費普遍存在,昂貴菜品限流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先來到湖墅南路上的一家自助餐廳。
聽聞記者來意,餐廳的雷經理有點無奈地說,自助餐形式的,肯定比一般中餐飯店剩的食物要多。
「我們5點半開門,一些老客能一直吃到8點半。」
在這三個小時裡,類似生蠔這樣的高檔食物,基本能吃完,但是水果、麵點和蛋糕之類的,就會有較大程度的浪費。「當然,我們搞自助餐的,不允許打包。
記者目擊,在服務員尚未收臺的一桌上,就有兩個只吃了一口的小蛋糕,另有一杯飲料也只喝了三分之一。
雷經理表示,其實店裡一直在引導顧客。「在餐桌、餐墊等地方都印上了提醒顧客「節約糧食」的標語。」
為了改善浪費情況,這家自助餐廳曾推出過「光碟行動」,以會員積分獎勵這樣的措施鼓勵食客們不浪費。「只能用獎勵的方式,但我們不能對浪費食物的顧客懲罰。」
這樣的舉措獲得了一定的成效,「獎勵活動出來後,確實有部分客人做到光碟的。
另外,自助餐廳也從菜品的製作上開始下功夫。餐品越來越精緻,越來越小,生蠔等昂貴菜品限流,一次只能拿兩個。「控制,不能吃太多,這樣就浪費少一點。」雷經理如是說。
中餐館:提醒顧客用餐控量,詢問是否有打包需求
自助餐無法打包,中餐館會不會情況更好一些呢?
記者又來到位於中山北路上的新白鹿餐廳,「我們會根據人數推薦他們點幾個菜,比如兩個人可能三四個小份菜就行了。」餐廳林經理表示,如果顧客點多了,會建議他們換成小份菜。
林經理告訴記者,總體來說,外地遊客相比本地人會存在更多的浪費情況。
「人家來旅遊的,有時候菜會多點一些,都想嘗嘗嘛,而且也不會打包,但我們還是會提醒的。」最近因為疫情,遊客少了,杭州本地人來的多,基本上都有吃不完打包回去的意識。「除非是大桌,一個團隊在一起喝酒,就吃不下太多東西,會剩下多一點的食物。」
林經理表示,杜絕浪費一直在宣傳。「工作人員收餐時,發現沒怎麼動的食物,都會問顧客需不需要打包。」
採訪時,記者剛好遇到一家四口正在打包,六個菜,大部分光碟了,很少一點蔬菜遺留。有一盤雞翅沒怎麼動,就拿了塑料盒打包回家。「小孩子很喜歡吃雞翅,就打包了,如果沒怎麼動過的菜我一般都會打包回去。」
一位老爺爺在角落裡吃烤魚,烤魚量有點大,但老爺爺蠻有信心能全部吃完的。
「我是老年人,每次出去吃飯,吃不完都會打包。」老人說,小輩也清楚自己的脾氣,一起出去吃飯,年輕人不打包,自己就來打包。「小輩都被我影響會打包了。」
小吃店:會有輕微浪費現象
小吃店情況怎麼樣?
記者來到一家位於武林路的小吃店,主營燒賣。
「我們店是早上人比較多,饅頭,燒賣,粥都有賣。」開了20多年的老店,老闆說生意一直不錯,前幾年還會有人開車大老遠趕來打卡的情況。
老闆表示,來用餐的顧客基本都會「光碟行動」,很少有人會剩下兩塊錢一個的燒賣,吃不完也會選擇打包。「畢竟用錢買的,燒賣也挺貴的,都不太會浪費。」
剩下的食物也有,米飯和麵食就會剩下一部分。
「飯和面,我們量比較大的,一些老顧客會提前和我們說減量,大多是小姑娘,吃不了太多。」
有一些顧客沒說,吃不下太多就剩下了,但不是特別嚴重的浪費。「不會特別誇張的大半碗都剩下來。」
「你們兩個人,兩籠燒賣差不多了,面和飯再加吃不完的。」正說著,老闆對店裡兩個顧客提醒了。
老闆指了指後面的垃圾桶,「一天差不多剩飯半桶。」
記者採訪了用餐的食客。
張小姐說自己在外用餐基本不會浪費,「能吃完的就吃完,實在吃不完的會選擇打包。現在打包都很方便的,畢竟花錢買的吃的,浪費總歸是不太好的。」
另一位王阿姨也表示自己接受不了浪費食物。「我們這輩人是苦過來的呀,經歷過糧食緊張的時候,所以都看不慣浪費的。」對於王阿姨她們而言,雖然現在經濟條件改善了,但是節約糧食已經成了習慣。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然 見習記者 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