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與胃癌關係密切 圍餐用公筷可防胃病

2021-01-07 環球網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

聚餐中使用公筷、分餐吃,不僅文明,還有助健康,可你知道聚餐中這樣做最能預防什麼疾病嗎?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為何物?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寄居在人胃黏膜上皮的螺旋形細菌,它分泌的尿素酶等物質可影響胃酸分泌,破壞胃黏膜屏障,也是導致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在人群中很常見,但常常被人忽略,多數人感染後沒有感覺、沒有任何症狀,結果有的發展成較嚴重胃病才去就醫。廣東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麥韻屏提醒,定期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有利於胃病的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關係密切

俗話說「十人九胃」,胃不舒服,各種胃病已經成了當代人的通病。一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幽門螺旋桿菌(HP)在一些國家或地區人群中的感染率仍很高,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胃內HP檢出率約為30%~70%。

然而大部分人感染後沒有明顯的症狀,也可能不會發病。麥韻屏介紹道:由於人體的胃部沒有神經,所以人們難以察覺胃部問題,發現時已是病情不輕。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引起慢性胃炎,症狀表現為:口臭、上腹部不適、隱痛,有時發生噯氣、反酸等,病程較為緩慢,感覺不明顯,但是容易反覆發作。

幽門螺旋桿菌還會造成一個嚴重後果——胃癌。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約50%的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胃癌發生不僅與人們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還是一種會傳染的疾病。因幽門螺旋桿菌引發的胃炎和消化性潰瘍,把胃癌變成了一種經口傳播的傳染性疾病。2008年著名的學術雜誌《柳葉刀》上發表的一篇報告亦指出,胃癌手術後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胃癌復發的機率。

小心病從口入

HP的傳染性較強,傳播途徑一般為口-口、糞-口途徑,親密接觸、進食被汙染食物和飲水都有可能傳染。國外的研究發現,在城市飲用水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檢出率達4%,而且在蔬菜等食物表面也能檢測到。

麥韻屏表示:中式飲食文化裡,就餐較為推崇圍餐式,這意味著各種病菌可以通過共享的菜食進入每位就餐人員的胃部。這給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途徑,因而一個家庭感染HP的機率是非常高的,特別是母親食物咀嚼後給小孩餵食。公筷、獨立餐具的使用和分餐制的推廣有利於預防病菌感染。外出就餐時,應注意講究飲食衛生,選擇良好、乾淨就餐環境為好。

此外家人之間的的密切接觸、親密交談、嬰兒排洩物的不當處理、學校裡的兒童、學生之間的接觸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桿菌。

吹一吹,簡便查菌

患者診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方式有血液化驗、糞便檢查、碳13或14呼氣試驗和胃鏡檢查幾種,其中碳呼氣試驗最常見。只要患者口服碳同位素標記的藥物前後對著檢查袋吹口氣,儀器就可以測出患者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這一方法簡便安全快速,整個診斷過程大概只要30分鐘。

麥韻屏還指出,胃鏡檢查結果陰性不代表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建議做檢查以獲得更客觀的檢驗結果。由於呼氣試驗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高等特點,該試驗還是大多數患者治療後複查的首選方法。

另外,要提醒的是,檢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不要太過恐慌,未必所有人都需要治療,不過如果是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縮或糜爛患者,胃癌家族史的人等,幽門螺桿菌可能會加大患胃癌的風險,則要提高警惕,做根除Hp治療。麥韻屏指出,Hp根除治療應接受正規四聯Hp根除方案治療,否則可能會因抗生素耐藥而降低Hp根除成功率。

-小貼士

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預防其它消化道傳染病一樣,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注意飲食衛生是首要措施。

1.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是直接影響幽門螺旋桿菌能否被帶入體內的關鍵環節。

2.必須杜絕生肉,有不少人喜歡吃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鍋時肉還沒有燙熟就吃,這種做法大大增加了接觸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

3.幽門螺桿菌還可在牙菌斑和齲齒上生長繁殖,而認真、仔細地刷牙是消除牙菌斑、預防齲齒最有效的方法。

4.吃蔬菜或瓜果時,切記要消毒、洗淨或削皮;用餐時使用公筷。

5.對於剛會進食的寶寶或者吃飯時難「伺候」的幼兒,父母最好不要用口嚼食物餵他們。

相關焦點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分餐制應該普及嗎?
    這個過程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但目前只有1%的幽門螺桿菌被證實和胃癌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幽門螺桿菌主要參與了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這兩個過程,它們也是腸化生和異型增生的基礎。但很多病人因體內環境發生其他變化,或因幹預治療,慢性胃炎發展為腸化生前,幽門螺桿菌就被消滅了,上述胃黏膜細胞變化的證據鏈在中途斷了,所以不能說幽門螺桿菌和胃癌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 菏澤市二院:消化內科胃幽門螺桿菌檢測 吹口氣即可
    據了解,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寄生在胃內的公認的傳染病菌,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播途徑主要包括口-口傳播、糞-口傳播等,我國約有一半的人都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現已明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炎、胃潰瘍、胃癌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相關,而並非每個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都會有症狀,大多數人渾然不覺,但是患有胃病的人大多數幽門螺桿菌呈陽性,部分患者有反酸、燒心、口臭、上腹部不適、反酸、噁心等不適。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防治為什麼這麼難?
    近日,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引發熱議。 因為中國人習慣共同進食的「合餐」,唾液容易相互交融,許多健康問題也隨之凸現,幽門螺桿菌就是其中之一。【肝膽外科醫生李洪光】
  • 幽門螺桿菌禍害8億中國人,你做到嚴格使用公筷了嗎?
    通常在空腹或兩餐之間以及清晨出現。噁心、嘔吐、腹脹、噯氣和食欲不振。胃腸道出血也可能發生。可能會導致貧血、疲勞甚至暈厥。如果出血不受控制且迅速,可能會出現黑便(黑柏油樣便)或嘔血。這些症狀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的胃炎、潰瘍、胃癌等併發症的具體表現形式。
  • 胃部「清潔劑」,開水裡撒一把可勁喝,幽門螺桿菌除光光
    幽門螺桿菌對人類「情有獨鍾」,喜歡感染人類,愛纏著你的胃。自然人群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超過50%。經濟文化落後,衛生狀況不佳導致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了解這個細菌。那麼,幽門螺旋桿菌是如何感染我們人類的?
  • 告別胃病從刷牙做起,每天這樣刷2次,輕鬆趕走幽門螺桿菌
    俗話說的好"十人九胃",十個中國人,九個有胃病;"胃不好"是現代人的通病。朋友聚餐,火鍋、燒烤、麻辣燙;早餐不吃,夜宵多吃;多數人以為"胃不好"是因為長期不吃早餐鬧騰的,但其實不然,ta很有可能是因為--幽門螺桿菌(簡稱HP)。
  • 口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你需要知道的 10 個真相
    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 1 類致癌因素,也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禍首。 根據世界胃腸組織(WGO)保守估計,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 而中國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數最多的國家,感染率高達 59%,將近 7 億人感染。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如何根治?它最怕4種藥,用對了遠離胃病
    原來,小琳前幾天參加了公司的體檢,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 得知結果後,小琳茶飯不思好幾天了,腦子裡一直在想自己會不會得胃癌,正琢磨著去做個胃鏡。 其實,小琳的想法並不是個例,很多人對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關係並不了解,乍以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會得胃癌,實際上它們倆的關係並沒這麼「深」。
  • 一人感染全家被傳染,這種細菌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禍首!|幽門螺桿菌|...
    近日,江蘇南京一名男子胃痛不舒服,進而檢測出全家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無獨有偶,去年南京的孫小姐體檢發現自己幽門螺桿菌超標。體檢醫生表示,這可能與她常常聚餐有關。更令人震驚的是辦公室一共8人,4人都查出幽門螺桿菌超標。
  • 胃病「剋星」已發現,堅持吃,抑制幽門螺桿菌,胃一天天好轉!
    現代研究表明可以說,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病的「禍根」。 慢性胃炎者中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為 95%~100%;胃潰瘍者中檢出率為 70%~80%;而胃癌患者中檢出率約為 80%。從感染幽門螺桿菌,到胃癌,它會一步一步摧毀你的胃。
  • 溫州晚報:100人體檢,有38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溫州晚報訊 :本報發表的《讓「公筷」成為市民百姓餐桌上的新風尚》中提到,「使用公筷對減少致癌的幽門螺桿菌傳染也很有幫助 溫州市民幽門螺桿菌傳染情況如何?
  • 在一起,筷行動|全家多人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杭州寶媽「下令」:不...
    其中,合餐制易帶來的隱患,尤其令人細思極恐:筷來箸往,是病菌散播的絕佳機會,不少人因此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就是最好的實證,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更是新冠肺炎傳播的主要渠道。錢江晚報積極響應「公筷公勺」倡議,同時結合第32個愛國衛生月,推出愛國衛生特別策劃「在一起,筷行動」新聞行動。 當我們歡聚在一起,用公筷公勺絕不是矯情,而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所有人負責。
  • 感染幽門螺桿菌?醫生:常吃5種食物,抑制幽門螺桿菌,遠離胃病
    有數據顯示,部分國家有90%的人都有過幽門螺桿菌感染史,其中大部分是在幼童時期就感染了這種病菌,長期與這種病菌共存,會引發慢性胃炎,逐漸會轉化為胃潰瘍,嚴重的會轉變為胃癌,最終死亡率很高。但是這種病菌並非毫無辦法來抑制,醫學上顯示,想要徹底消滅幽門螺桿菌並不是什麼難事,經過7~14天的治療後,有9/10 的人能夠將體內的幽門螺桿菌消滅乾淨。除了醫學上的治療方法,人們也能夠從飲食方面調理。醫生推薦5種食物,可幫助抑制幽門螺桿菌。
  • 凱睿海恩(karihealth)愛畢可——幽門螺桿菌的剋星
    幽門螺桿菌,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一種微生物,同時也是引起各種胃部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潰瘍乃至胃癌的重要病原體。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WHO/IARC) 將幽門螺桿菌定為Ⅰ類致癌原。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很多朋友問我,網上說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元兇,我體檢發現了幽門螺桿菌陽性(以下簡稱HP),能吃能喝、不疼不脹,沒有任何症狀,要不要治療呢?不治療會不會得胃癌呢?其實,他們的潛臺詞大多是:最好不治療;但又擔心會得胃癌,很糾結。
  • 海口一家3人「口臭」竟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醫生:家庭分餐,用公筷...
    據2017年發布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顯示,我國感染人數7.68億,超過50%。專家表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引發胃黏膜的反覆慢性炎症,進而導致胃黏膜發生萎縮、腸化以及不典型增生等病變,嚴重的誘發癌變。宋健博士為患者做內鏡檢查。一家3人「口臭」 查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一年前,家住海口的李先生和妻子把嶽母從內地接到海南養老。
  • 感染幽門螺桿菌,多吃3種食物,可以抑菌養胃,胃病也許自愈
    中國是個胃病大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患有胃病,並且一直都伴隨著。其實胃病的病因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習慣和飲食規律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加以重視,很可能很容易使人患上胃病。 除這些原因外,幽門螺桿菌也是引起胃疾病的重要原因。
  • 首頁>溫州>幽門螺桿菌檢測38.12%為陽性 醫生:聚餐最好使用公筷
    網絡配圖據了解,幽門螺桿菌是多種胃病的「元兇」,被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列為Ⅰ類致癌物,屬於明確會致癌的物質。「因為幽門螺桿菌容易通過筷子交叉感染,現在大家常有在外聚餐的飲食習慣,又不常使用公筷,所以如今導致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比較高。」溫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鄭恩典分析。
  • 公筷母匙 從我做起
    先來調查兩個小問題:1.請問大家出去聚餐使用公筷嗎?2.請問大家平時在家裡吃飯會用公筷嗎?有的人要說了,大家一起吃飯就是為了和氣,怎麼好意思分餐或者用公筷啊?這樣會讓人覺得你很生分、見外、不熱情,或者覺得瞧不起別人……有人說在外面用公筷還可以理解,在家裡就不能理解了,一家人在一起吃飯還分什麼彼此?有什麼好嫌棄的?
  • 多篇文章解讀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發生的神秘關聯!
    為了確定幽門螺旋桿菌是如何在胃腺內建立、傳播和持續存在的,研究人員使用高解析度成像和繪圖技術,在含有不同螢光標記的幽門螺旋桿菌混合菌落的動物中,可觀察這些與腺體相關的種群。研究人員採用一種被稱為被動透明的技術處理了被感染的胃,這種技術能使組織透明。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對完整的器官進行整體成像。作者發現,一小部分細菌作為「始作俑者」,在單個胃腺內建立、複製並形成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