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吉祥瑞獸,它的形象在國內可以說家喻戶曉。
關於鳳凰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經》:
「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
意思是說鳳凰長得像雞,但是毛色卻又五彩斑斕。而隨著後人們的潤色補充,鳳凰的形象逐漸的豐富起來。
北宋時期有一本《證類本草》,裡面就有這樣的描述:天上的神仙吃鳳凰蛋,就好比人間的百姓吃雞蛋一般。以此來告訴世人鳳凰是一種神獸。
而古人賜予它的形象,也是集眾家之長: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等等。隨著流傳的普及,鳳凰在人們心中越來越像是一種神獸,而非現實中能見到的動物。
但是,在2016年,一位老農卻無意間發現了「鳳凰」的蹤跡,這是怎麼回事?
這位老農來自山西,名叫郭存鎖,老爺子前半輩子沒出過遠門,平時主要以種地、放羊和採藥等農作為生,過著與世無爭的自在生活。
2016年,一次偶然,打破老爺子原本寧靜的生活。
這一年4月份,老爺子在山上放羊的途中,無意間聽到身旁的灌木叢中不時的發出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響,他近身一看,發現叢中有兩隻鳥兒正在覓食。鳥兒身上五彩斑斕,十分的炫目,但見多識廣的老爺子一時之間卻也說不上是什麼品種。
老爺子平時最愛養鳥,這兩隻鳥讓他如獲至寶,但他並沒有驚動兩隻鳥兒,而是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默默地觀察它們,而且還順道從家中拿出一些稻穀來投喂。
剛開始,兩隻鳥兒還有所戒備,後來發現並沒有危險,就逐漸的大膽起來,甚至叫了好多同伴一起來進食,最多的時候大概有10多隻。
郭老爺子一餵就是4年,轉眼間來到了2020年,鳥兒也從最開始的2隻變成了50多隻,但他並不覺得麻煩,反而樂在其中。
前不久,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攝影師才山上採風時,無意間發現了郭老爺子和這些絢麗的鳥兒,不由得非常驚訝。隨著這些鳥兒的「曝光」,引來了學者前來考察,經過研究,學者的興奮的告訴老爺子:你養的這些鳥兒,是名副其實的「金鳳凰」。
「金鳳凰」又名「紅腹錦雞」,屬於國家2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很多學者都認為紅腹錦雞就是《山海經》中鳳凰的原型。
從那以後,這件事情就廣為流傳,引得無數的攝影師和「驢友」們前來觀賞和投喂。現在,郭老爺子和紅腹錦雞誰也離不開誰,人與自然的和諧一幕,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一發現不禁讓我們再一次重視起了《山海經》,回看山海經中的記載,鳳凰正是一種色彩斑斕的野雞,這說明其中描繪的生物並不一定都是神話傳說。
無論《山海經》中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至少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山海經》中的每一個秘密,其實都是我們中華文明千年傳承的見證者。
那些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那些本應該比白雪公主、灰姑娘更加被國人所熟知的故事,如今反而被壓在了厚厚的外國童話故事書下,不見天日。
殊不知,《山海經》何止是一本神話傳說?裡面記載的內容非常豐富,有關遠古時期的天文、地理、神話、巫術、宗教、物產、民俗、醫藥、異國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都有所涵蓋。
在我們中學的語文、地理課本中,有一本《水經注》被大家所熟知,但你可能不知道,這本《水經注》中,有數十處的內容都是參考了《山海經》的記載,足以見到它的偉大之處。
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中國人的文化思維都在《山海經》裡,中國對外部世界形成的觀念是怎麼來的,其實都是從《山海經》裡來的。
唐朝的魏徵在讀過山海經之後,也被它的魅力所徵服了,並把這本書編寫進了史冊。
但是想要看《山海經》的朋友們,大多會有這樣一個煩惱:原著的《山海經》通篇都是文言文,僅憑描述和書中簡單的筆線勾勒,腦海中根本想像不出這個千奇百怪的大荒世界。
所以今天我向大家推薦這本《彩圖全解山海經》,其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加入了白話文的註解和譯文,而且還穿插了專業畫師精美的手繪插圖,圖文並茂的形式下,讀起來十分流暢。
一些想像不出來的奇珍異獸,在一張張精美繪圖傳神的呈現下,顯得栩栩如生。有了這本書,你不再需要苦思冥想它們到底長什麼樣,同時還能可以增加我們閱讀時的樂趣。
這樣一本好書現在只需要49元,一頓飯錢,就能讓你領略華夏文明的演變過程。
除了對成年人拓展見識,豐富文化底蘊的角度外;從孩子的科學教育方面,這本精準圖畫版的《山海經》趣味性十足,故事豐富,能大大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隨著科學的發展,品讀《山海經》也是一個科學探索的好事。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