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到生無可戀?警惕背後有這些原因!

2021-02-12 荊楚大醫生

       頭暈幾乎人人都經歷過,加班熬夜會頭暈,著急上火會頭暈,就連一個姿勢沒坐舒服都可能會頭暈。但是很多人都覺得頭暈只是小毛病,不礙事。其實,頭暈很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一戴口罩就頭暈 原來是腦缺血》,《杭州阿姨頭暈乏力竟是心梗》,這樣的事例並不鮮見。長期頭暈背後可能隱藏著某種危險的疾病,不及早處理,後果可能很嚴重。

生活裡大多數人只知道「頭暈」,但是其實「頭暈」分為以下4類情況:頭昏、眩暈、不穩、暈厥前。

頭昏:頭昏昏沉沉,感覺腦子不清晰。

眩暈:有周圍景物及自身旋轉感的運動錯覺或幻覺。

失衡(不穩):行走時出現站立不穩、不平衡或者要摔倒的感覺,躺、坐時一般無症狀。

暈厥前:大腦供血明顯下降時出現的眼前發黑、快要失去知覺的,即將暈倒的感覺,嚴重者出現意識喪失、跌倒。

       引起「暈」的疾病種類很多,可能有上百種,如果從病變部位來看,頭暈大致分成兩種,一是腦子裡的中樞性病變,以腦血管疾病引發的頭暈為代表,主要是後循環疾病如腦梗塞、腦出血都可能有頭暈的症狀。二是周圍性病變,最具代表的類型就是耳源性頭暈,也是最常見的頭暈原因,發病率是中樞性病變頭暈的4-5 倍。

       引起耳源性頭暈最常見的疾病是「耳石症」,學名叫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顧名思義,陣發性就是反覆發作,位置性就是體位改變的時候才會發作,一般表現為左右翻身,起床,躺下或者低頭仰頭等動作時發作眩暈。

       耳石長在我們的內耳中的橢圓囊、球囊裡,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於耳石膜上的,當生病時,耳石就會脫落。這些脫落的耳石很容易進入內耳的半規管,正常情況下半規管內充滿了液體,轉頭時液體會流動,耳石就會隨之運動,而一旦耳石脫落到管子中的任何位置,當體位改變時半規管中的耳石隨之移動會傳送錯誤的位置信息給我們,這樣就會產生嚴重的暈眩感,導致耳石症的發生。

       耳石症一類為原發性耳石症,無明確病因。另一類為繼發性耳石症,繼發性因素包含有老年性退化、頭部外傷、梅尼埃病、病毒性迷路炎、突發性聾、耳毒性藥物、偏頭痛及中耳、內耳手術後等。

       治療耳石症的主要方法是手法復位治療。通過改變患者頭部位置,讓脫落的耳石「回家」,使它不再錯誤地剌激神經,自然也就不「暈」了, 普通病例在門診即可治療,一般復位2-4次,治癒率極高。

       梅尼埃病是一種以反覆眩暈、聽力下降和耳鳴發作為主要表現的內耳疾病,是人體內耳中一個稱為膜迷路的「軟管」發生積水引起的。梅尼埃病多發生於30~50歲中、青年人,兒童少見。本病的發病率高,是常見的引起眩暈的疾病之一。

       梅尼埃病是眩暈伴有波動性聽力障礙,典型的表現有眩暈、聽力下降、耳鳴及耳內悶脹感(可簡記為暈、聾、叫、脹)。

A藥物治療

B中耳加壓治療

一般建議患者減少食鹽的攝入。

C 鼓室注射

鼓室內注射激素或者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利用其耳毒性的作用破壞前庭功能),達到治療眩暈的目的。

D手術治療

梅尼埃病經藥物療法失敗後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如內淋巴囊減壓術、迷路切除術、前庭神經切斷術等。手術方式的選擇應依據聽力、眩暈等症狀的嚴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齡、職業、生活方式等決定。

       前庭是內耳的一個器官,由三個半規管、兩個囊(橢圓囊和球囊)組成。前庭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維持平衡。當兩耳前庭功能不對稱,就會出現暈的感覺。

       可表現為單側、搏動性頭痛,伴有畏光、畏聲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等,女性多見。患者原來可能有搏動性頭痛,到後來頭痛症狀消失而出現眩暈,或者既有頭痛也有眩暈。有部分患者通過病史基本上可以明確。

       前庭性偏頭痛預防發作,主要是找到誘發因素,在生活中規避這類行為,同時,儘量讓生活進入慢節奏,不要讓大腦經常處在高度興奮狀態。

       前庭性偏頭痛目前沒有可靠的治癒方法,急性期治療可以嘗試應用曲坦類和前庭抑制劑,合併焦慮和驚恐發作的偏頭痛可以應用抗焦慮藥物。

       當我們的前庭出現問題,除了要積極地治療,還可以自己做一些康復訓練來緩解眩暈和更快地恢復。

       患者要知道如何準確描述頭暈症狀,醫生將從您的描述中區分出您屬於哪一種「暈」。具體來說,要向醫生描述以下5個方面:

1.頭暈的具體性質:例如是頭昏沉還是頭重腳輕,也可以打比方來描述,如類似坐船搖晃感、喝醉酒感等;

2.頭暈的時間:如最初頭暈發生時的年齡,頭暈持續時間和頻率等;

3.頭暈的伴隨症狀:如有無耳鳴(一側還是雙側)、聽力下降、噁心,有無視物模糊或雙影、肢體麻木無力或面部麻木、吐詞不清、行走不穩等;

4.頭暈與頭位變化有無關係:躺下、起身、平臥轉頭、低頭仰頭等動作是否誘發頭暈;

5.有無誘因、合併疾病:如頭暈之前有無受涼感冒,有無中耳炎、偏頭痛,有無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等。

1、能坐著就別站著

如果站立時發生頭暈、眼前發黑時,應立即下蹲或者平臥,防止摔傷。這時最好坐下或躺下。

2、積極治療各種基礎疾病

高血壓患者要監控好血壓;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監測、控制好血糖,合理飲食;貧血患者積極糾正貧血等。

3、堅持適當鍛鍊

長期堅持一定強度的鍛鍊,如快步走、跳跳舞、打打羽毛球都可以很好的鍛鍊我們的平衡功能,有利於頭暈的預防。

4、調整及糾正不良情緒

長期的焦慮、抑鬱可以引起頭暈,常常合併失眠,輕度的焦慮、抑鬱可自我調節及放鬆,嚴重者及時就醫規範診治。

5、每晚睡夠7小時

睡眠不足也會引起頭暈。應避免熬夜,儘量在23:00前入睡,保證7小時左右的睡眠。

6、注意保暖,適量飲水

冬天氣溫低,容易引起腦部小血管痙攣,導致血流減少,腦供血不足;冬季飲水較少,易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變緩,使腦部血流量相對減少,引起或加重頭暈。因此,冬天即使不渴也要注意補充水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成人每日推薦飲水量為1.5-1.7升。每天清晨起床後、晚上就寢前喝半杯水有助預防心腦血管意外。

耳源性頭暈和心腦血管疾病引發的頭暈,哪一種更常見?

歡迎大家撥打熱線電話027-87333333或關注節目官方微信號「荊楚大醫生」留言回答。答對的觀眾有機會獲得「補腎虛 補體虛」的蟲草雙參酒特別贊助的禮品一份。

圖文編輯:張之潤 溫鎰鋮

主編:張旖 張玲

策劃:李華 顧凱

審核:吳皓

相關焦點

  • 跑步後頭暈頭痛?這些原因一定要警惕!
    一些平時沒有養成鍛鍊習慣的人士乍一運動,強度增加過快,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嚴重的還伴有臉色蒼白、噁心、嘔吐或肌肉抽筋等反應。這些表現都與機體無法適應現有運動強度有關。高強度運動時,機體對能量和氧氣的需求急劇增加,導致全身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彌補大腦的血液供應,腦血管開始擴張,血壓也在升高。
  • 這些原因導致的頭暈怎麼辦?醫生給你支招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起床後不要在昏暗的房間內梳妝打扮,拉開窗簾,沐浴在明亮的光線下可幫助打開生理時鐘的開關,但如果經常早起後頭暈就要警惕是不是疾病引起的,其實引起頭暈的原因還是挺多的,可以是耳朵的疾病,可以是腦部的疾病,還可以是全身代謝性疾病等,這時就要及時去醫院尋求治療,切莫忽視耽誤治療。
  • 近七成頭暈患者由耳病引起 頭暈時眼前發黑需警惕
    王啟榮介紹,頭暈既可單獨出現,也常與頭痛等其他症狀並發,「許多疾病都有頭暈的症狀,所以,如果長時間頭暈,或頭暈得非常嚴重,應該引起重視,進行相關檢查。」除了頭暈,還有一個更加嚴重的病症,那就是眩暈。「很多人會把頭暈與眩暈當成一回事,其實,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
  • 運動時出現頭暈是什麼原因,怎麼辦?
    運動時出現頭昏、頭暈或頭痛者,有的時候是單獨出現,但更多的是伴隨臉色蒼白、肢體無力,出汗過多,噁心,甚至嘔吐等症狀。  有時病後過早參加激烈運動,疲勞後參加運動或睡眼不足情況下參加運動或比賽,都可引起昏、頭暈、頭痛等一系列症狀。應該提出的是,原先在鍛鍊時不出現頭昏、無力等症狀的人,而現在出現這些症狀,並伴有食慾減退、睡眼不佳,氣短、多汗、血壓(血壓食品)增高和運動成績下降等現象時,就應該引起警惕。  2.體內熱量不足的表現。
  • 頭暈原因解析-腦子漏水了
    28歲的小林是個瑜伽愛好者,身材纖細苗條,練習不久就開始嘗試一些高難度動作,可最近兩周出現了頭暈症狀,尤其站立明顯,躺著會好轉。去醫院就診先後排除了貧血、體位性低血壓、位置性眩暈等疾病,還是沒有找到原因。給她詳細體格檢查最後發現,疑似低顱壓造成的頭暈。進一步追查發現,造成小林低顱壓的原因竟然是腰部脊髓膜破裂--「腦子漏水了」。
  • 頭暈又想吐,這些病你該注意了
    如果不是因為偶爾改變體位導致的頭暈問題,而是經常性頭暈,就需要警惕是疾病問題了。如果頭暈又想吐,那問題就更大了。發作時,會有頭重腳輕、站立不穩,頭頸部活動和姿勢改變誘發或加重眩暈。該病還可伴有噁心、嘔吐、出汗、流涎、心慌、憋氣以及血壓改變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如果想確定頭暈想吐是否頸椎問題所致,應到醫院查CT或血管造影明確。
  • 經常頭暈是怎麼回事?別輕視,背後原因或不簡單,早了解早好
    若是經常頭暈,有的人還出現特定時間頭暈,那就不能忽視了,很有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需要及時排查原因。頭暈一直不能緩解,也可能會給身體帶來大的問題,不想事情發展嚴重,就要早點去做檢查,別一直拖著,並不是小事情。為什麼會經常頭暈?
  • 頭暈想吐是怎麼回事呢?
    視疲勞的主要症狀包括視覺障礙:視物不能持久、遠近不能調節、視物變形、視物不清或重影,視力不穩等;眼部不適:眼酸、眼脹、眼痛、眼乾、流淚、癢及異物感。此外,視疲勞嚴重時會合併全身症狀:頭痛、眩暈、噁心、胃部不適、急躁、心悸、失眠、記憶力下降、以及其他神經官能症。頭暈想吐?
  • 頭暈出現眩暈感一定要警惕,很可能是前庭性偏頭痛
    平時生活中偶爾出現頭暈頭痛的症狀一般不用大驚小怪,但對於偏頭痛患者來說,如果頭痛發作時覺得房子都要轉起來的情況就要注意了,要警惕前庭性偏頭痛的可能性,好多患者當成眩暈症、腦動脈供血不足治療,效果一般不佳。
  • 「名醫手記」老年人頭暈警惕心血管疾病
    【名醫手記】老年人頭暈警惕心血管疾病專家簡介:萬東君,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頭暈,又暈了!」這是近兩年李女士經常聽母親說的症狀。70歲的母親出現經常性頭暈已經有10多年了,「每次眩暈持續10多分鐘,慢慢就過了。」但這兩年眩暈的頻次增加,眩暈持續的時間也越來越久。做了許多檢查,吃了很多藥一直沒見效,頭暈原因也沒找到。李女士也希望能求助良醫,診治母親的頭暈。
  • 蹲起後頭暈眼花、蹲久了腿麻很正常?警惕心腦血管等問題
    蹲起後頭暈且眼前突然發黑,並不是單純的貧血,有可能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因為坐著或蹲著時,腰部和腿需長期曲折,使得血管受壓,使得血液流通受到阻礙。若突然站起來可解除下肢血管受壓情況,導致大量血液快速流向腿部和腰部,引起短暫性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引起頭痛頭暈和眼前發黑。
  • 經常頭暈,走路不穩,有搖晃感,是怎麼回事?
    這些因素引起的眩暈,一般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並且只會偶爾發生,不需要太過擔心。但是,若你經常頭暈,走路不穩,有搖晃感,要警惕,說明身體多半遇到麻煩了。經常頭暈,走路不穩,有搖晃感,預示身體出了哪些問題?出現頭暈,走路走不穩,有搖晃感的感覺時,首先要考慮是不是睡眠不足引起的。有些人經常熬夜,每天睡眠時間很短,睡不足8個小時。
  • 蹲一會兒就腿麻、頭暈、兩眼發黑?可能是這些原因~
    據說,只有咱們亞洲人才能完全蹲在地面上,這個俗稱「亞洲蹲」的動作可是難倒不少外國人~然而,蹲一會兒卻出現腿麻、頭暈、兩眼發黑的情況,這是怎麼了?今天就跟小南一起分析一下「亞洲蹲」背後的健康隱患吧!為什麼蹲起時兩眼發黑,站不穩?
  • 男人45歲之後,經常頭暈是怎麼回事?可能是這5種原因引起的
    通過了解發現,生活中有不少男性到了45歲之後,很容易出現頭暈的情況。頭暈症狀頻繁存在,容易降低生活質量。因此,男性到了45歲之後,如果總是有頭暈的情況出現,需要警惕起來,及時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改善,這樣才能防止頭暈症狀加重。那麼,男性到了45歲之後,經常頭暈,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頭暈原因都有哪些?可能是心臟病或中風先兆
    頭暈原因都有哪些?
  • 經常頭暈的原因?更年期為什麼頭暈?頭暈時怎麼處理
    經常頭暈的原因?更年期為什麼頭暈?頭暈時怎麼處理。經常頭暈的原因1.藥物副作用。高血壓藥物和抗抑鬱藥,都會降低血壓,誘發眩暈。英國心臟專家表示,一些心臟病患者服用利尿劑時會脫水,也會產生眩暈感。鎮靜劑抑制中樞神經,使大腦活動減速,也是導致眩暈的一大因素。而緩解鼻塞的解充血藥使血管收縮,影響大腦供氧致眩暈。2.缺鐵。
  • 頭暈不可怕,警惕最重要!
    頭暈是指空間定向能力受損或障礙的感覺,也就是說,沒有或者是一種非旋轉性的感覺,一般慢性病程,反覆或持續性發作。反覆發作性頭暈可見於暈厥前、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壓、藥物源性、頸源性疾病等;慢性持續性頭暈常見於精神心理性疾病,如焦慮抑鬱障礙等,也可見於一些眼源性疾病,如青光眼、白內障、眼底病變等。
  • 經常頭疼頭暈是什麼原因?
    頭疼頭暈是一種很普遍很常見的症狀,引起頭疼頭暈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長時間看電腦、玩手機,長時間低頭,工作學習壓力過大,長時間看書,受了風寒感冒,
  • 經常頭暈到底是什麼原因?會不會有危險?
    都有哪些原因可以導致頭暈呢?1、 體位改變尤其多見於缺乏鍛鍊的女性,坐著或蹲著,突然站起來,眼前發黑,什麼也不看不見了,待個一兩秒就會恢復,或者馬上蹲下來就會好。這個往往是自己缺乏鍛鍊,腦供血不能短時間滿足造成,一般都沒有什麼危險,建議多運動鍛鍊,改變體位的時候一定要動作慢一點。2、 血壓異常
  • 經常打嗝要警惕 有可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很多,吃飽了只是其中之一,經常打嗝還要警惕是否是某些疾病的徵兆,因此不要輕視打嗝,經常打嗝可能是這些原因引起的。打嗝多半是因為胃裡有氣,當進食之後,氣從胃部被擠出來之後,就很容易打嗝,而我們日常飲食過程中,如果飲食不當就很容易引起打嗝。飯後如果受寒,會導致胃部收縮,出現打嗝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