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又叫合掌瓜,菜餚梨等,因為它長得就像一個梨一樣。佛手瓜在我們這個蔬菜之鄉的栽培面積非常小,近乎於無,主要是房前屋後栽培的多,大棚內很少有人去栽培佛手瓜。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品種的原因
佛手瓜有兩個品種,一個是綠皮佛手瓜,另一個是白皮佛手瓜。
綠皮佛手瓜生長勢很強,蔓粗而長,分枝多結果多,豐產性強,瓜形大而且有剛刺,瓜皮綠或深綠。也正是因為它的剛刺而限制了人們的購買慾。
你說誰願意去買個帶刺的瓜來吃呢?處理起來很麻煩,再加上佛手瓜並不光滑,有很多的褶皺,去皮量大,浪費太多,不划算,因此購買力低。賣得少,那種的就少了。
白皮佛手瓜生長勢弱,蔓細而短,結瓜少,瓜性較圓而小,光滑無刺,味道不咋滴。也正是因為它瓜形小,味不好,從而導致銷量下滑,那種植的就不會多。
第二,佔地面積太大
佛手瓜的生長期太長,斷霜播種,下霜而枯,根深葉茂,一棵佛手瓜能佔地達到30多平方米,一畝地才栽20來棵。
你想,大棚裡栽20來棵佛手瓜,價又不好,誰願意出這個力?因此大多數都是在房前屋後栽下一棵就足夠了,而且還是寬敞的地方,否則秧子到處爬,鄰居也不樂意。
再說了,佛手瓜得搭架,而且還得搭大架,得3x4或6x6米,架高2–2.3米,須得搭牢,否則不結瓜或壓塌棚架。誰愛費這個勁?又不是什麼太好吃的東西哈。
第三,種子不好保存
佛手瓜的種子沒有堅硬的種皮保護,離開瓜後就不能發芽。因此,佛手瓜的種瓜得整個瓜保存在缸裡面或沙藏於溫暖之處,四周覆蓋媒灰,上面再用稻草等保暖防寒過冬,一旦受凍就甭想出芽。
像我們這個地方,冬天寒冷,為了保存個瓜種還得出這些力,去TM滴,什麼好吃的東西哈。
第四,佛手瓜怕熱
佛手瓜本來就不是國產貨,是外來物種,原產於墨西哥,在浙江西部和台州地區栽培較多,遇霜即枯,夏季高溫熱害重,得搭遮陽網遮陰或者是早晚葉面噴水,保持地面溼潤降溫,否則開花結果不良。誰還樂意栽培呢?
總起來說,佛手瓜價格並不是太好,再加上如此多的麻煩管理,也不是很好吃,就像個筍一樣,沒有什麼特色味道,僅是脆嫩,炒食或醃鹹菜吃,並不像黃瓜似的可以生熟皆可,銷量大,因此栽培的並不是很多。至於說吃的人少或多,我不太清楚,但我卻很少吃,飯店中也少有佛手瓜的特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