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藍科技
受疫情影響,日本家電行業的銷售方式發生明顯變化,正在由過去的線下實體店主導向線上快速轉移。
GFK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家電線上銷售佔比14%,2019年線上銷售佔比16%。剔除疫情因素,日本家電在線購物的比重亦是逐年加強。
疫情是日本家電網購加速的催化劑,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日本政府針對疫情管控加強,要求民眾減少外出。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針對新冠肺炎病毒對應措施等級也在加強,希望民眾自發在家中隔離,減少外出與他人接觸。
二是大型公共場所暫時關閉。商場、活動中心、飲食店等都接連做出應對措施,從減少開店時間到閉店,這也對日本家電市場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三是雖然用戶不能外出,但需求並未抑制,這是大件家電線上消費升溫的根本。由於線下實體店暫時關閉,而網購則成為主要消費渠道。根據日本主要家用電器零售商在線銷售數據顯示,日本市場在三月中下旬開始,線上家電銷售額激增,到三月末線上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1.21倍;到四月第二周時,線上銷售額又上升了近20個百分點。銷售額的快速增長推動了整個家電市場的客單價上升。
儘管消費者購物渠道發重心偏移網購,不過,對品牌的偏好並未發生改變。
從品牌偏好看,夏普、東芝、海信和索尼仍然是熱門。根據4月份日本市場電視銷售排行顯示,銷售前十中夏普佔據五席,東芝+海信佔據四席,剩下一個是索尼。
東芝+海信超過索尼有跡可循。2019年在日本市場,東芝+海信力壓夏普和索尼,這也是23年來首次有中國彩電品牌在日本登頂。東芝+海信的雙品牌戰略從去年開始大顯成效,給索尼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繼2019年形成對索尼的壓倒性優勢以後,今年在疫情之下仍然保持著這一強勢特徵。
對於海信+東芝在日本延續強勢慣性,一位日本家電行業資深人士指出,海信+東芝雙品牌戰略經過2019年發酵以後,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如果今年沒有疫情發生、奧運會如期舉行,對東芝+海信來說也會有一波不錯的走勢。疫情和奧運會延遲給所有品牌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相對來說,海信和東芝的走勢依舊強勢,最近兩年多時間,消費者對海信和東芝的購買意願明顯上升。
從數據上看,最近三個月海信+東芝的表現總體向好:
2月,銷量榜的TOP20中,海信+東芝就佔據了5款;
3月,40寸~50寸之間的液晶電視熱銷榜單前5名中,東芝佔據一席;同期在OLED電視熱銷前5名中,東芝佔一席;
4月,日本市場電視熱銷榜前十中,東芝+海信佔據四席,索尼只佔一席。
從趨勢上看,東芝+海信在市場慣性推動和品牌紅利影響之下,持續放量。被海信併購以後,東芝電視正逐漸找回以往的榮光,而海信是目前為止日本消費者最願意接受的中國品牌。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成為東芝+海信的推手。
從家電行業變化看,消費需求並未改變,只是銷售途徑和消費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實際上從今年2月底開始,新冠肺炎在日本蔓延加劇開始,整個家電市場在線上和線下場均低於去年水平。由於東京知事於3月25日發布外出需要居家隔離要求後,家電市場發生了明顯趨勢性變化。
這一特殊時期,特別是自4月初以來,外出以後需要居家隔離的要求使得許多公司改為線上辦公,筆記本電腦以及家電成為銷售市場的主力軍。甚至過去不適合用於客廳電視的小型OLED電視,也是這一時期的香餑餑,消費者認為這些電視更適合用於私人房間或個人工作場所。
與三月市場整體預測不同的是,雖然線下商店減少了營業時間甚至暫時休業,但對於日本家電消費市場來說,卻來到了一個自從去年10月增加消費稅後的第一個家電零售銷售高峰。
在巨大需求之下,家電消費額快速增長並盤活了市場,而且也讓線上購物的發揮空間變得巨大。
對於海信和東芝而言,加快推進線上渠道促進轉化,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本文原創於藍科技,本站原創文章所有權歸藍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