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即墨:剪紙人一把剪刀變幻「紙上藝術」

2020-12-13 信網

信網1月22日訊「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渾厚……一剪之趣奪神工,美在民間永不朽」。來自青島市即墨區龍山街道的農村剪紙藝人江志友在一裁一剪中詮釋出剪紙的神奇魅力。

來源:即墨區委宣傳部

「這幅《生肖納福》長一米多,十二生肖穿梭在百個福字之間,表達了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農曆春節,江志友正在嚮慕名來求剪紙的客人介紹自己的得意之作,其年幼執剪,在50多年的剪紙生涯中,將剪紙與傳統文化、鄉土民俗、產業創新融為一體。

江志友今年67歲,右手拿剪,左手持紙,他的作品紮根鄉土文化,取材生活日常,回歸天地自然,十二生肖、天賜洪福、名人肖像、仕女迎春,都在他的剪刀下惟妙惟肖。他用一把刻刀,以剪紙的形式重新詮釋了多幅名作,從而逐漸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開拓了新的市場。「剪紙是我國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刀尖上的藝術』,在做好傳統剪紙技藝方法的同時,我很喜歡我很喜歡在剪紙技法、繪圖立意上有所創新,讓剪紙的內容更加貼近市場。」江志友說。

走進江志友的家,剪紙成了屋裡的裝飾品。據了解,江志友在祖輩傳統的剪紙技藝上,又融入了刻刀剪紙,這讓他的作品別於傳統的團花圖案,可以讓剪紙線條細微之處小於米粒,更增強剪紙的藝術性和觀賞性。他給筆者演示剪紙,首先挑選不同的剪刀和刻刀,宣紙上鋪上樣紙,只見刻刀一上一下,在宣紙上翻飛,不時飄起紅色紙屑,無論豐富圖案,還是細如米粒的線條,他都拿捏自如。

「民間藝術是活化石,傳承和發揚才是對文化的敬畏,要將傳統民間藝術溶入現代社會,讓它走進千家萬戶。」江志友感慨道。多年來,他培養了多名青少年剪紙愛好者,無償對他們進行教學指導,弟子的剪紙還在各級比賽中獲獎。

剪紙,滿滿的喜慶和祈盼,貼合著文化傳承的血脈,而剪紙背後,更是文化產業的匠人精神。近年來,為了傳承和創新傳統藝術產業文化,在當地,以剪紙、葛村榼子、官莊竹編等傳統的手工藝代表為支撐的文化產業,也得到了即墨政府的政策扶持,網際網路銷售平臺、即墨古城文創門店都為文化產業發展延伸了鏈條,也推動了對傳統技藝的保護。

信網記者 張孝鵬 通訊員 張鎮

[來源:信網編輯:可可]

相關焦點

  • 青島市即墨區剪紙藝人江志友:一把剪刀變幻「紙上藝術」
    江志友今年67歲,右手拿剪,左手持紙,他的作品紮根鄉土文化,取材生活日常,回歸天地自然,十二生肖、天賜洪福、名人肖像、仕女迎春,都在他的剪刀下惟妙惟肖。他用一把刻刀,以剪紙的形式重新詮釋了多幅名作,從而逐漸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開拓了新的市場。
  • 一把剪刀一張紙,剪出一個奇幻世界
    雖然都稱為剪紙,可此剪非彼剪中國的剪紙,大部分,都是用剪刀剪出來的,而國外,可就不一定了。在中國鄉村裡盛行的剪紙藝術,沒太多花裡胡哨的工具,剪紙剪紙,既然都稱為「剪」,實誠的百姓便用最直接、最基本的工具——剪刀和紙,完成他們的作品。
  • 浙江台州剪紙藝人:一把剪刀變幻「紙上藝術」
    新春將至,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剪紙藝人楊計兵早早就準備好一幅剪紙作品《金鼠送福》。其8歲執剪,鋒破紙間,在30多年的剪紙創作中,將剪紙與傳統文化、鄉土民俗融於一體。圖為:楊計兵的剪紙作品 水水 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鼠年剪鼠迎新春:一張紙,一把剪刀,剪出美好祝願
    一張紙 一把剪子 手指靈活運轉間 一幅幅憨態可掬 生動有趣的「紅」鼠迎新春剪紙 便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年味也就更濃了
  • 一張紙、一把剪刀讓紙玩出新花樣!
    剪紙,是我們傳統的民間藝術,一張彩紙,一把剪刀
  • 非遺手工坊丨一張紙,一把剪刀,剪出神奇大世界!
    一把剪刀、一張紙、剪出神奇大世界! 剪紙能觸展藝術視角,培養我們的靈活性與協調性,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可以讓我們在剪紙的過程中擁有豐富的想像力、掌握剪紙的技能。
  • 「金牛奮蹄舞新春」2021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和提升春節期間群眾性文化活動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基層,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將舉辦「金牛奮蹄舞新春」2021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活動。
  • 中央三臺「新春走基層」接地氣有活力
    圖文音視齊發 欄目豐富多彩1月13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並配發「開欄的話」,連續推出編輯記者春節期間深入基層的報導。此外,對臺灣廣播、對港澳廣播等都推出了新春特別節目。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頻道的《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等重點新聞欄目也先後播出《新春走基層 一路回家》《新春走基層 零點後的中國》《新春走基層 家是什麼》等系列報導。1月13日「新春走基層」報導啟動以來,央視共播發相關報導120多條,總時長超過20小時;在《新聞聯播》共播出精編版29條,總時長1小時25分。
  •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2020新春走基層的故事
    這個春天,走過十年的新春走基層活動更顯厚重。踏著新春的腳步,光明日報近百名記者奔走在決戰脫貧攻堅的基層一線,奔走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疫」前線。今天,光明日報推出《只爭朝夕不負韶華·2020新春走基層的故事》專版,讓我們共同傾聽記者們在基層不斷增強「四力」、踐行初心使命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讓我們永遠記住2020新春的故事。
  • 【新春走基層】三都澳的「海上郵遞員」
    三都澳是我國大黃魚養殖的主要區域,漂浮在海上的漁排小屋就是漁民的家。石進全是這裡唯一的海上郵遞員,周邊2000多戶漁排人家,還有4座海島上的8個村子,都由他負責。  三都澳被稱為「海上浮城」,數量眾多的漁排組成了迷宮一樣的水道。太陽的位置,海島山頭的形狀,潮汐流水的方向都是石進全行進的坐標。  石進全送的包裹,大到乾衣機,小到零食;養殖用品,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門。這條海上郵路,不僅改變了漁民們的購物習慣,也方便了他們的生活。
  • 超長假期「動」起來:一把剪刀一張紙 和非遺大師學抗疫剪紙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在網上開辦抗疫剪紙公益課堂,建議大家拿起剪刀和紙,跟著剪紙大師一起動動手指。抗疫剪紙課程由南京大學教授陳竟的學生鍾昀睿,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剪紙傳承人,給初學者教授。   剪紙藝術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冬季,廣袤的隴中大地,隨處可見這樣的場景:粗筆勾勒的大山下,住著幾戶人家,齊整整的瓦舍,暖乎乎的熱炕,一膛爐火映紅了小屋的格窗。「姑娘上樓房,花剪響噹噹,這一個窗花呀……」「一剪上石榴花呀,二剪上牡丹花呀,三呀剪上那枝那呀麼那枝花……」田俊堂嘴裡哼著民歌小調,手中剪刀飛舞,三下兩下就能剪出一幅活靈活現的藝術品。田俊堂是會寧縣甘溝驛鎮田坪村的農民,或許一技傍身的緣故,成天和莊稼地打交道的他,卻有著一口細聲細語的腔調,腦後束著長長的馬尾。
  • 剪紙匠人王立文:一把剪刀一張塑紙,剪出仙鶴千百態
    一張吹塑紙,透過匠人的剪、折、卷、塑、粘等手法,可幻化成為一隻只栩栩如生的仙鶴。讓這一奇蹟發生的是我市響堂管理區張家村59歲的王立文。30多年來,他用一把笨剪刀,給一幅幅仙鶴作品賦予了生命,也正因精湛的剪紙技藝,王立文自此又多了一個名字——笨剪王。
  • 東北大姐李寶鳳: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她剪紅樓人物,贏得周汝昌點讚;她「千剪不斷」,技藝媲美油畫,也改寫了一個農家女的命運  東北大姐李寶鳳: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剪影舞動間,大好河山、神話故事、關東風情、瑤族姑娘,躍然於紙上,也將她——一個鄉村姑娘的命運與剪紙藝術脈動相連,攜手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間。  在李寶鳳的手裡,剪紙不再拘泥於特定的顏色、圖案和技法,而是將國畫、年畫、版畫、油畫、裝飾畫的精髓融入其中。她讓這門起源於中國鄉土的民間藝術,充分汲取世界藝術的營養,從而走向世界。
  • 培清剪紙:遊走在剪刀下的藝術美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刀與紙相交互的「沙沙」聲陪伴郭培清走過了幾十年,剪紙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藝在他的心中也從最初的興趣演變為更多的責任。郭培清說,剪紙的發展,既要保留傳統,也要拓展題材,更需要與人們當下的生活關聯起來,這樣才能讓這門藝術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 為原新加坡總理剪影,30年手握一把剪刀,把生活過成世外桃源
    說話間,袁成祥拿起一把剪刀,晃眼間一隻蝴蝶就翩翩起舞落於指尖。蝴蝶紋路明晰,寫實的風格來源於他早年剪紙時的趣事。病床上的他拿著這隻蝴蝶反覆琢磨,用鉛筆描摹了幾遍,最後對未婚妻說,「你給我把剪刀。」未婚妻愣愣地看著他,視線落在剪紙上才明白袁成祥的意思。故事在刀起刀落間開始,一張紅紙萬般模樣,袁成祥的生活終於找到了一個支點。
  • 怎樣挑選一把好剪刀?
    四.試鋒利。美發剪刀的保養    1用較多的防鏽油或針車油.噴點在三至五張衛生紙上將附著在剪刀表層的不潔物質擦拭乾淨一遍2.將油點入剪刀結合的壓力螺絲縫旁使其滲入螺絲縫內.可使剪刀開合閉合時的潤滑順暢感 將剪刀上多餘的油用擦拭布(皮)或衛生紙輕輕擦拭乾淨可要注意的是 ,不要將刀鋒口與手指成90度角或接近90度角.這樣很容易割到手指
  • 這些藝術作品豈「紙」驚豔,簡直刷新你對紙的認識
    紙,是世界上最迷人的材料之一。今天讓你不可思議,用創意十足的玩法帶你領略前所未見的紙。紙藝,是以各種紙材質為主要材料,通過剪、刻、撕、拼、疊、揉、編織、壓印、裱糊、印刷、裝幀,裝置等手段製作而成的平面或者立體的紙藝作品。
  •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 剪紙男孩的戰「疫」作品鼓舞人心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在我們看來再尋常不過的東西,在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學生、建德市剪紙非遺傳承人王介明的手中,似乎被賦予了生命,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案。他用雙手剪出了精美的剪紙作品,用行動為「抗疫」鼓勁加油。
  • 種好山貨腰包鼓(新春走基層)
    原標題:種好山貨腰包鼓(新春走基層)臘月二十四,南方小年。燒出美酒好待客,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獨坡鎮蝦團村村民陸言禮家的灶火正旺,蒸餾出的黑老虎酒滴落在瓦罐中,發出動聽的聲音。「以前我們是做這個的。」歡鬧聲中,熱氣騰騰的果酒端上了桌,陸言禮家飛出侗家人歡樂的祝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