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財經社 劉雪兒
編輯 | 孫靜
從宣布中國區電商計劃,到上線第三方平臺,宜家用了近4年時間。3月10日,宜家宣布開設天貓旗艦店,這是宜家首次與第三方平臺合作,開闢了繼官網商城、微信小程序後的又一線上渠道。
截至3月11日下午2點,宜家天貓店已攬獲42.5萬粉絲。 AI財經社觀察,在天貓店中,宜家小件家居用品比較暢銷,截至3月11日12點,賣得最好的一款是30-60個不等的小件塑膠袋,僅售19.9元,已有529人付款,一天半時間銷售10527元。目測看,線上店銷量top10產品全部在30元以下,涵蓋餐具、保溫瓶、橡膠手套、垃圾桶、櫥櫃收納等,最便宜的是一款剪刀,售價2.9元已有211人買單。
相比之下,決策周期較長的大件商品少有人問津。上架產品中,天貓用戶願意買單的最貴商品是一款辦公桌椅,售價4399元,僅1人付款。4399元以上的商品集中在沙發、桌椅、柜子等大件,至今無人問津。
目前看,受限於物流能力和消費者體驗,宜家在線上店的拓展節奏只能用謹慎來總結:目前只服務江浙滬及安徽大部分城市,且首期上線商品3800多種,佔宜家線下門店9500多種商品的40%左右,且以家居用品及小件家具為主。而宜家官方線上商城服務全國227個城市,品類與線下店幾乎相差不多。
有一點讓習慣包郵的消費者可能不適,那就是宜家天貓店無法提供包郵服務,目前小件包裹9.9元郵費,大件貨運119-249元不等。 這一決策看起來不夠接地氣,但與商品成本有關。此前界面曾報導,宜家大件家具在包裝後,物流和上門安裝成本會增加10%左右。這點與國內一些家居平臺如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店的免郵策略有很大不同。消費者對物流費用能否接受,還有待時間觀察。
從物流送貨上看,天貓旗艦店和線上官方商城都採用第三方物流,倉儲為自有設施。在後續安裝上,線上官方商城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第三方共享服務平臺「萬師傅」,用戶可自由選擇平臺師傅,一種由宜家的服務供應商提供。而天貓旗艦店的安裝由天貓指定的安裝服務商提供,估計這一環節未來還要有個磨合的過程。
宜家中國布局線上業務的必要性已十分緊迫:2016-2019財年中國區銷售額增速逐漸下滑,分別為18.9%、14%、8.4%、8%,直到2018年8月才宣布全面上線電商業務,但主要策略依然是自建平臺。而同行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已早早入駐各大電商平臺。
在2019年大會上,宜家中國區總裁安娜·庫麗佳稱「2020財年總投資額是宜家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年度投資額」,並表示「正在非常謹慎地選擇合適的第三方合作夥伴」。
本次上線天貓店,並不意味著宜家放棄自己經營營線上流量的打算,因為同一天,名為「IKEA 宜家家居」的官方APP也正式上線。與此同時,宜家自營商城上線一年後,服務範圍已經向覆蓋全國 227 個城市,這裡面還包括三線甚至更下沉的城市。
無論自建平臺,還是在第三方平臺開店,宜家向數位化轉型的努力都是為了更貼近消費者,更加接地氣。至於在探索模式上,宜家負責人謹慎地表示,會持續評估未來新的發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