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一村一故事|小鋪鄉小鋪村

2020-12-12 朱哥說

【村名來歷】

元末戰亂之後,歷經20餘年,朱元璋統一了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荒無人煙。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均衡人口,使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明洪武三年,朱元璋採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遷移。明洪武十二年,從山西洪洞遷來的村民,在滑州黃河故道荒坡處相隔三裡地搭兩個草棚居住,稱南北草坡。後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及居住人口的增多,為了便於人們購買物資,於是在搭草棚的地方開始設立商鋪。人們以商鋪大小,將南草坡稱為「小堡」,北草坡稱為「大堡」。據說在清朝中後期將小堡村改為小鋪村,具體什麼時間改的,已經無從查證。自此,小鋪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小鋪村歸濮陽專區滑縣十三區大鋪鄉,1954年歸河南省安陽專區滑縣小鋪鄉,1958年歸河南省新鄉專區滑縣小鋪公社,1962年歸河南省安陽專區滑縣小鋪公社,1983年歸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小鋪鄉,2014年屬河南省直管縣滑縣小鋪鄉小鋪村至今。

【地理位置】

小鋪村位於滑縣縣城南5公裡處,碧水悠悠的大功河從小鋪村東端潺潺流過,西與胡營村、新莊村接壤,南與姜莊村毗鄰。小鋪村是鄉政府所在地,有初中、小學各一所,是小鋪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小鋪村街道兩旁店鋪林立,熱鬧非凡,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因距離滑縣縣城較近,又在滑縣縣城規劃區內,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發展優勢。

【人口民族】

小鋪村是小鋪鄉境內較大的一個行政村,現有人口近2700人,全部是漢族。現有李、王、陳、黃、劉、周、張、焦、曹、仇、馬、任等姓氏,其中以李姓人口較多。

【文化教育】

小鋪村有小鋪中心小學一所,小鋪鄉第一初級中學一所,小鋪鄉中心幼兒園一所;農家書屋一個,圖書2000餘冊,圖書涉及學科有文化教育、農業科技、種植養殖、家電維修、醫療衛生、養生保健、環境保護、法律、建築、名人名著、人文歷史等,定期開放,利用節假日開展讀書活動,使愛讀書的人們在書海中盡情暢遊,豐富了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小鋪村有文藝表演隊三個,涉及到的節目類型各種各樣。其中有小鋪村后街文藝表演隊的腰鼓、秧歌、廣場舞;小鋪村西頭文藝表演隊的南獅、竹馬、扇子;小鋪村東頭文藝表演隊的舞龍、旱船、花籃等。文藝表演隊在節假日期間積極開展文藝表演活動,進一步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古會廟會】

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六日為小鋪村的古會。二月初六當天,街中間的空地上,戲臺早已被熱心的群眾搭建完畢,演員們都已經化好了戲妝,穿好了行頭等待演出。隨著古會會首一聲宣布,花炮齊鳴,鑼鼓喧天的大平調開始了,引來了三裡五村的戲迷們,在他們心中,那感覺絕不亞於現代知名歌星高價演唱會的盛況。這個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劇種,在鄉親們的內心深處是根深蒂固的,其表演氣勢恢宏,場面宏大,唱念做打並重,粗獷豪放,剛中帶柔。由於大平調歷史悠久,它板腔體的唱腔風格獨特,音樂曲牌渾厚,現存曲牌有「水上漂」、「滾龍珠」等130多個;傳統笛牌有「爬山虎」、「紫金杯」等30多個;唱腔板頭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三板、正版、倒三撥、一串鈴等30多個。在唱法上用真聲吐字,假聲行腔,甩腔時翻高八度,後音掛「謳」,聲激音揚,盪氣迴腸,極富韻味,就像一壺溫熱的老酒,沁入了老農心田。

觀世音菩薩廟前,小鋪村的文藝表演隊舞獅班披掛整齊,隨著鼓點的輕重緩急,幾隻武獅閃轉騰挪,爭奪繡球,引來大人小孩兒的駐足觀望,將廟前不大的空地圍了個水洩不通,不時爆出陣陣叫好聲。進廟燒香的人群絡繹不絕,觀世音菩薩廟附近的天空,瀰漫在繚繞的爆竹煙香中。

村街兩旁做小買賣的人,提前佔據了有利地形,韻味十足的叫賣聲招攬著顧客。村裡各家的親戚都要來趕會,同時也是串親戚,連過年時不走動的親戚到了二月初六這天也會來。主家備齊了美酒好菜,熱情款待著遠方的親朋好友。席間,談論著家長裡短,把酒問桑麻。

古會上,周邊商賈雲集,以村南北街為中心,向兩側的副街延伸開去。商品種類繁多,凡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都可以在會上找到,大到電器農具、成衣布匹,小到針頭線腦、兒童玩具,應有盡有。廟會上的鄉村特色小吃,儘管你已吃飽了肚子,見了也會眼饞:炒涼粉兒、涼皮兒、谷翻兒、炸棗糕、肉合、火燒夾牛肉、高爐燒餅、梨膏……鄉村廟會上的這些特色小吃,都是用自家地裡打下的糧食進行加工製作的,絕對綠色食品,嚼在口中,有一種自然純香。

廟會上的交易市場熱鬧異常。因小鋪村周邊是農作物種植、養殖區,交易的牲畜品種主要是以羊、豬為主。其交易方式還是沿用多年來的傳統方式,使人感到神秘:交易雙方不直接進行接觸,而是由經紀人進行交涉,經紀人都是深諳交易市場行情的老手,也是人們信得過得實誠人。兩位經紀人商討價錢時並不出聲,而是面對面地站在交易市場一側,將手伸進對方袖筒裡以手語進行比劃,並配以眼神和面部表情,具體怎麼個動作,外人卻不得而知。因為是在袖管內進行的,只有當事人明白個中意思,像搞地下工作一樣,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是外人不知道成交價,不會擾亂市場行情。在袖筒中討價還價,你知我知,旁人無法知道,最為妥善,這種做法既有保密性,也體現了中國商業文化中重誠信的一面。

【村中名人】

李洪堂,中共黨員,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濟源中學任教。他為了家鄉的教育事業,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回鄉後歷任小鋪鄉大武莊小學、靳莊小學、許莊小學、大鋪新建聯中學校校長,為國家培育出一大批優秀人才,為小鋪鄉的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李守堂,中共黨員,1958年參軍入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職幹部,從瀋陽軍區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對外聯絡部任職,參與軍隊的各項建設工作,為國家和軍隊建設做出了一定成績。

【村中故事】

千辛萬苦送軍糧

解放戰爭時期,小鋪村有一個送糧隊,可謂是遠近聞名。

淮海戰役時,小鋪村接到了為作戰前線送糧的緊急任務。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想想戰士們在前方鏖戰,後勤保障一定要跟上。村裡的負責人趕緊組織村民,組成了以李、陳、王等姓氏人員為主的送糧隊,立刻啟程,踏上了送糧徵程。

當時糧食匱乏,送糧隊員的口糧是每人每天一斤穀子。大家都知道,穀子去皮才能變成米,所以每到一處有人煙的地方,送糧隊員需要先找石臼,把穀子搗成米,再借用人家的鍋灶做飯。吃過飯,吸袋煙,哪怕是星夜也要繼續趕路。送糧隊的隊員都是年少力大的壯年人,每人每天一斤口糧根本就不夠吃,餓得頭暈眼花、前心貼後背是常有的事。為了克服飢餓,他們除了趕路,還要挖野菜、摘野果或者採摘些樹葉以充飢。

整整四十天,他們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忍受著飢餓的折磨,冒著惡劣環境的威脅,終於把軍糧送到了目的地。可是我們的送糧隊員卻一個個餓的、累得面黃肌瘦。他們沒有讀過多少書,也沒有誰認識多少字,但他們從骨子裡有一種擁軍愛軍的思想。就是這種思想一直支撐著他們,再餓也從沒動過軍糧的念頭。

村支部書記:黃廣斌

村委會主任:李勇

資料收集:李志宇

撰稿人:李志宇

責任編輯:馬雙喜田傑

相關焦點

  • 河南滑縣:古白馬城遺址與白馬牆村
    一、白馬牆村名的由來如今的白馬牆村坐落在「白馬城」的舊址。根據1999年安陽市考古隊勘測情況,全村約有百分之三十的住戶居住在舊城以內,約百分之七十的戶居住在舊城以外(東側)。1999年春天修圍村路時出土文物10餘件,分別是:陶壺1件、陶碗4件、陶罐1件、鐵爐1件、鐵勺1件、小瓷罐1件、小瓷碗1件(均存於縣文管所)。四、白馬牆村現有人口1960人,耕地2100餘畝,村東有「元君廟」一處,村中有「觀世音菩薩廟」二處。相傳「元君廟」始建於唐朝,原稱「白馬廟」,因唐王李世民善騎白馬而得名。
  • 嫌「大頭貼」通告太丟人 滑縣一老賴忙還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高志強通訊員王雪冰   近日,滑縣人民法院王莊執行團隊用一張帶有被執行人「大頭貼」的敦促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通告執結兩起案件。被執行人王某從某銀行借20萬元並約定利息,由朱某、鄭某等兩人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 聽說門面房要被拍賣 滑縣一拒執人忙履行
    在滑縣法院執行局辦公室內,申請人孫某看著辦公桌上的現金,難掩激動之情,連連致謝。近日,在滑縣法院執行幹警王召偉的不懈努力下,順利執結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的案件。秦某向孫某借款20萬元,並約定期限和利息,借款到期後,秦某拒不償還。經多次催要,秦某仍無動於衷。孫某便將秦某訴至法院,後經滑縣法院調解結案。但秦某卻未履行調解書確定的法律義務。
  • 滑縣一知名小區對100多棵欒樹一掃光!
    11月18日,掌上滑州以《滑縣縣城這種「滴油」樹引發網友熱議!真相讓人心疼!》為題,對滑縣縣城的行道樹——欒樹,由於蚜蟲病蟲害汙染環境,給市民生活帶來一定影響的報導。一石激起千層浪。報導刊發後,網友紛紛留言。
  • 櫛風沐雨歷三載 勁風揚帆譜華章——滑縣農商銀行成立三周年紀實
    2017年8月10日,滑縣農商銀行正式掛牌開業,標誌著該縣農信社實現了成功改制,從此邁上了向現代金融企業戰略轉型的新徵程。2020年8月10日,滑縣農商銀行迎來了掛牌開業三周年的「生日」。加強與鄉鎮政府、村兩委的溝通協作,充分利用「三夏」「三秋」生產時節,通過廣播宣傳、召開村民大會、散發宣傳折頁等方式進行宣傳,組織開展「黨建+普惠金融」整村授信現場會,聯合縣總工會開展「送資金、送文化」下鄉6場,聯合團縣委開展「送資金、送電影」下鄉20場。同時吸納村兩委委員、村幹部等人員組成村級評定組織,建立村級微信群,嚴格把控授信流程,確保授信實效。
  • 厚重濮陽·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文留鎮林莊村
    濮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文留化莊 範中生 書 (濮陽縣一鄉一村一故事 姜愛國 書) 東鄰楊安莊村,南臨中原油田採油一廠,西鄰前杜固村、後杜固村,北與王明屯村接壤。 【村名來歷】 林莊村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林姓始祖林長老奉旨東遷,自山西洪洞縣移到目前林莊村東1公裡處建村,取名林家莊村。
  • 滑縣八裡營鎮劉苑村衛生室孟慶風堅守基層50年 村民有啥病她門兒清
    編者按:為充分發揮「健康中原·河南(第三屆)基層好醫生評選」活動中湧現的典型人物示範引領作用,讓全社會更加了解基層醫生的辛勤工作及基層醫療服務的重大意義,即日起,《大河健康報》開闢專欄,陸續對活動評選出的「十大基層好醫生」的感人事跡進行集中展示,講述基層醫生平常而不平凡的故事。
  • 滑縣小雞蹦酒來歷
    「小雞蹦酒」原名「老燒酒」, 據史書記載:1761年,清朝乾隆皇帝南巡,途經道口,夜宿興盛悅來客棧,當時滑縣萬家立灶,千村飄香、煙囪如林,酒旗似蓑,燒酒業興盛、名聲遠揚,乾隆皇帝趁此良辰美景正好消享一番。
  • 滑縣的榆錢有多香!
    家裡的榆錢饃可以吃了,而你卻不能回家。對於滑縣的吃貨來說,榆錢就意味著美味,每年一季,可絕不能錯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榆錢的食用方法,當榆錢落到滑縣人手裡,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快快收藏起來,別總是吃饅頭,每天換不同的吃法,不要太開心哦!
  • 滑縣法院:巧借微信平臺促司法網拍
    本報滑縣訊(記者朱廣亞通訊員張豔梅)滑縣法院網拍的津蘭名郡商鋪以遠高於起拍價120.5萬元的157.7萬元的高價賣出;大眾牌轎車以遠高於起拍價5萬元的8萬元高價賣出,這是滑縣法院多舉措拓寬司法網拍宣傳渠道後打的一個個漂亮「翻身仗」。
  • 河南滑縣:近似消失了的特產
    如果問滑縣有什麼特產,滑縣人會異口同聲的說有道口燒雞、老廟牛肉、八裡營甜瓜、萬古羊肉滷等等。不錯,這幾樣確確實實是滑縣的地方特色品牌,知名度相當的高。其實,歷史上滑縣還有兩種中草藥特產,曾經風靡多年。一種是衛香附。
  • 滑縣男子用一次性筷子做工藝品,看完服了!
    家住滑縣道口鎮一面街的康清江是縣醫藥公司的一名員工,三年前的一天,他受到朋友的啟發,開始利用閒暇時間用一次性筷子做工藝品,漸漸的竟一發不可收拾,沉醉其中……走進康清江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兩個高大的展示架,上邊擺滿了秦清江三年來製作的大大小小
  • 靠西裝發家的滑縣人道出真相
    宋建偉今年45歲,年紀不算大,可是已經是滑縣服裝界的元老了。1993年,他正值高三,那年遭遇車禍,失去了右臂,沒法寫字了,就棄學跟著朋友賣衣服。就是滑縣農村有會了,跟同學在會上賣衣服。  有文化就是不一樣,他賣的比朋友還好。
  • 滑縣木版年畫進京,全國都知道了
    2020年12月30日,「祈福納祥 趨吉避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滑縣木版年畫保護成果展」在北京恭王府順利開幕。據了解,此次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滑縣人民政府承辦,滑縣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執行舉辦。
  • 滑縣融媒:守正創新 多元拓展 加快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一、扛穩扛牢政治責任,強力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1、黨委重視。滑縣將推進融媒改革作為「書記工程」列入縣委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2018年12月,滑縣融媒體中心掛牌成立,縣財政克服困難首期撥付資金1500萬元用於融媒體中心建設,高規格建成了600平方米的融媒體調度指揮中心,全面更新採、編、播系統。
  • 雅安雨城:一村一品一故事 脫貧奔康幸福歌
    原標題:雅安雨城:一村一品一故事 脫貧奔康幸福歌   「柏香村小瓊醃菜,真香!」這些產品,只是雨城區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而湧現的眾多「網紅」農產品中的一小部分;親自上陣「帶貨」的「第一書記」,只是奮戰在一線的扶貧幹部中的一員;而「直播電商+ 精準扶貧」的模式,也只是雨城區不斷探索脫貧攻堅新路徑眾多新嘗試中的一種。在雨城的鄉村田野,在決勝脫貧攻堅奮戰的徵途中,每一個村、每一個產業、每一位第一書記、每一戶曾經的貧困家庭……都有著動人的脫貧故事。
  • 河南21個村入選「國字號」重點村名單
    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截圖 人民網鄭州7月13日電 (侯琳琳)近日,文旅部網站公示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的公告,共有680個村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其中,河南省的新密市米村鎮朱家庵村、羅山縣鐵鋪鎮何家衝村、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村等21個村入選。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要求,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應當具備的標準包括:文化和旅遊資源富集、開發合理;鄉村文化傳承保護、轉化發展較好;旅遊產品體系成熟、品質較高;民宿建設主題突出、規範有序;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較完善;體制機制完善合理、運營高效;帶動創業就業、經濟社會發展等效益明顯。
  • 滑縣美食系列:糊塗麵條
    作為當地一種特色的地方飯食小吃,糊塗麵條在滑縣比較出名,當地的人們特別喜歡吃糊塗麵條。過去滑縣人比較窮,糧食很少,特別是白面,就顯得非常珍貴了,即便家裡有一點,吃起來都會特別珍惜,不捨得吃。記得小時候走在村裡的大街小巷,老遠就能聞到糊塗麵條的香味兒,你很難分辨這香味兒是從哪家飄出來的?
  • 滑縣法院邀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旁聽行政案件庭審
    映象網訊(記者 賈利超 通訊員 裴夢迪 賈彥桂)2020年8月3日和4日,滑縣稅務局、滑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滑縣城市管理局、滑縣自然資源局四家單位共計60餘名工作人員受邀來到滑縣人民法院,旁聽兩起行政案件的庭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