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充分發揮「健康中原·河南(第三屆)基層好醫生評選」活動中湧現的典型人物示範引領作用,讓全社會更加了解基層醫生的辛勤工作及基層醫療服務的重大意義,即日起,《大河健康報》開闢專欄,陸續對活動評選出的「十大基層好醫生」的感人事跡進行集中展示,講述基層醫生平常而不平凡的故事。
□記者孫倩文文圖
「這個藥飯後吃,一天吃三次,吃兩天再來看看。」10月30日上午11時,記者見到孟慶風時,她正在給病人開藥。
今年65歲的孟慶風是河南省滑縣八裡營鎮劉苑村衛生室的負責人,她出生於醫學世家,12歲便跟隨父親學醫;15歲開始在村衛生室工作;1977年從滑縣衛校畢業後,到滑縣留固鎮衛生院工作;1979年,劉苑村的村幹部找到孟慶風,希望她能留在村裡當醫生,沒想到這一幹就是幾十年……
為患者無論何時都出診
醫者父母心,從事基層工作50年來,不管白天還是黑夜,孟慶風都是隨叫隨到,最多的時候一夜起來了6次。晚上騎著自行車背著藥箱,手裡還得拿著手電筒,摔跤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孟慶風到外村出診,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腹部疼痛難忍,她判斷應該是患了闌尾炎。疼得騎不了車,於是她就推著車走,平時近在咫尺的路程變得遙不可及。艱難地回到家中吃了消炎藥、止疼藥,剛躺下,突然有一個農藥中毒的患者急需搶救。一聽說有病人,孟慶風忘卻疼痛,騰的一下坐起來,趕緊給患者催吐、輸液。將患者搶救過來後,孟慶風立馬渾身無力,被緊急送到衛生院做手術。
幾十年來,劉苑村衛生室都只有孟慶風一個醫生。兒子、兒媳在縣城工作,丈夫在縣城照顧孫子、孫女,家裡就孟慶風一個人,忙起來飯也顧不上吃。有時剛端上飯碗,吃了一口就被病人叫走,回來時飯菜早已涼透。
她的付出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村民也越來越離不開她。孫子剛出生時,孟慶風去縣城照顧孫子,村民給她打電話:「孟醫生,你什麼時候回來?你不在,我們就像是沒娘的孩兒。」
貧困患者看病可打白條至今患者欠款達兩萬餘元
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孟慶風儘自己所能為村民們消除病痛。在脫貧攻堅中她更是全力幫扶,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一人。劉苑村共1735人,146個貧困戶,貧困戶家庭醫生籤約率達100%。孟慶風對村民的健康情況了如指掌,誰有什麼病、血壓多高、血糖多少、吃什麼藥,她門兒清。
有些經濟困難的患者支付不起醫藥費,孟慶風就讓他們打白條,至今患者還有兩萬多元的醫藥費欠款。抗擊疫情上演「全家總動員」
今年春節,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65歲的孟慶風和兒子、兒媳一家三口逆風而行,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上演了一場抗擊疫情的「全家總動員」。
孟慶風十幾年前患過宮頸癌,身體免疫力低下,且剛剛經歷母親去世,但她還是毅然決然地趕赴抗疫一線,為村民開具健康證明、為居家隔離人員測量體溫、及時上報隔離人員的數據和信息。
知道當醫生的苦,孟慶風曾跟孩子說不要學醫。可如今,大女兒成為安陽地區醫院手術室的一名主管護師,二女兒和小兒子雖不是醫生,但也都在衛生系統工作。疫情期間,一家人都堅守在抗疫一線。
有人問:「是什麼支撐你在基層堅守50年?」孟慶風說:「能保護一方老百姓,就有了堅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