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喜愛美食的小夥伴在冬季對展櫃中做好的壽司望而卻步,覺得壽司是屬於夏季的甜點,殊不知壽司也有應季性,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享用的美食。生活在鋼筋水泥築起的大城市中,離季節與自然最近的就是食物。舌尖那一點鮮甜,齒頰的醇厚甘香,正是壽司師們用帶著對自然的敬畏的匠心為你營造的絕美口味。
現在正值晚秋,這是個魚貝類無比肥美的口福季節,有些應季美味你沒吃到就要錯過一整年。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種應季壽司:
鯖魚壽司
鯖魚壽司的製作要使用頭天醃漬的魚肉來做壽司。醋漬之後一定要放置一段時間,才能帶出真正的風味。醃漬後第二天是最合適的時間,到第三天就稍嫌味道過重了,再到第四天,就真的不能用了。因為屆時脂肪會開始酸化。這種壽司只能從十一月做到二月底。到了三月鯖魚就會開始產卵,失去原有的風味。因此,將鯖魚放入主題菜單的時間,最長也只能到四月。這種主題必須嚴格遵守應季原則。鯖魚無需特別注重產地,各地的差別其實並不大。畢竟那是種聚群的魚,一網撈上來只要一條是肥的,那就全都是肥的,那可真是所謂的一網打盡。
針魚壽司
針魚每年春秋兩季應季。不過兩個季節的魚身大小是不一樣的,產卵前的早春時期能買到特別大條的,一般將這種針魚稱為「門栓魚」,當然風味也有很大差別。針魚外表十分豔麗,有些地方甚至將其作為新年的吉祥物,也有人說冬天才是針魚的季節。剖開魚身去掉魚骨,將紅藍相間的魚肉烤成熨鬥形狀,再放進多層食盒裡。如果做成湯,則將細長的針魚做成結放進去。針魚背部是藍色的,所以壽司店將其分類為「光物」,一般會用醋泡過再使用。可是過去和現在的新鮮程度可不一樣了。如今已經沒有必要用醋把那種清淡而醇厚的風味抹煞了,所以一般會簡單抹一道鹽,再過一道水,握成壽司前把皮剝掉,用生魚肉來握。因為生魚皮太硬嚼不爛,所以去皮之後更好下口。
花枝壽司
盛夏出生的小花枝每下一場雨就長大一輪。剛上市時一條還不夠握一個壽司的,很快就長到了一條兩握,一條三握,甘甜和口感也越來越像花枝了。花枝作為壽司主題,比夏天的魷母更為合適。因為它的纖維更柔軟,口感也更好。只要一口咬下去,主題和米飯就會瞬間融合在一起,帶出優雅的風味。把它放在店裡用來給客人上壽司的黑色小漆盤中,配上另外一種帶點藍色的白壽司,那個畫面簡直太美了。半透明的肉底下透出山葵的顏色,讓人一看就胃口大開。花枝採購時儘量選擇個頭小的。最大只能買一條六握到八握,再大就不能用了。八月中旬開始使用小花枝,隨後改為花枝,到四月整個季節就結束了。在小花枝再次上市前,花枝的主角就要換成魷母。
斑節蝦壽司
斑節蝦一年兩次應季。分別是海水溫度升高、蝦類活動開始頻繁的春季,以及準備進入冬眠期、攢了很多脂肪的初秋到冬季。斑節蝦脂肪肥美,剝殼時留在案板上的蝦膏甚至很難洗掉。當然也有壽司人聲稱「夏天才應季」。因為天氣一冷,蝦類就會鑽進海底的泥沙裡冬眠,所以產量最大的應該是夏季,但不知為何,江戶一帶的蝦好像是不冬眠的,因為冬天也能在市場上見到。所以壽司店一年到頭都能採購到江戶蝦。壽司店一般會使用一條一握的卷蝦(小斑節蝦)來握壽司。不過卷蝦其實吃不出真正的風味,用大斑節來製作可以讓客人品味到獨特的香氣、醇厚的甘甜和韻味了。因為大斑節蝦連大男人也很難一口吃下去,所以一般會切成兩片製作。
歡迎關注本福壽司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美食知識和優惠資訊
本福壽司國貿360店:鄭州市花園路國貿360負一樓
本福壽司大衛城店:鄭州市二七路大衛城負一樓
本福壽司二七萬達店:鄭州市二七萬達廣場三樓
本福壽司七天地店:鄭州市東區丹尼斯七天地二樓
本福熙地港料理店:鄭州市東區熙地港購物中心負一樓
本福壽司熙地港店:鄭州市東區熙地港購物中心四樓
本福壽司璞麗中心店:鄭州市璞麗中心二樓D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