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佔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的標誌性事件。作為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的象徵,1789年7月14日被巴黎人民攻陷。為了紀念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建立,法國政府宣布把7月14日定為國慶節,一直到今天。
巴士底獄建成於1382年,建築樣式是城堡,是為了跟英國人作戰使用。後來巴黎城市擴大,巴士底獄成了城內建築,失去了軍事功能。它佔地2670平方米,有8座塔樓,周邊設有深溝,設吊橋進出,城牆很厚,還是巴黎制高點,是易守難攻之地。大革命時期,巴士底獄是個監獄,但裡面架著幾門大炮,還有個軍火庫。法國國王在裡面駐紮了不少的軍隊,專門用來關押政治犯,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在此坐牢。現代史學家認為:「當時的巴士底獄,是全法國生活條件最好的監獄。」
1789年5月,由於財政困難,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企圖向第三等級徵收新稅。代表們不同意。路易十六偷偷讓軍隊開進巴黎,準備逮捕第三等級的代表。消息傳來,群情激憤,巴黎人民迅速行動起來,搶了幾萬支槍,攻佔了市內所有陣地,只剩下易守難攻的巴士底獄。巴黎人民設法搞來破舊的大炮,一個賣酒人成為炮手,隨著火力增強,守軍舉白旗投降。巴士底獄被攻陷。
打開巴士底獄才發現,裡面並沒有政治犯,一共關押了七個人,都是奇葩,沒有一個正常人。七個人中,有兩個精神病患者;四個造假者;還有一個更奇葩,他是薩德侯爵,當時很年輕,是個xing變態,父母擔心他到處生事,交給監獄代為照管,還支付不少的照管費。
當時歐洲所謂的專制,國王權力並不大,他們的封地往往沒有封臣多,而且處處受法律限制,國王只能娶一個老婆還不能離婚。
如今巴士底獄已經被拆除,巴士底廣場中央豎立著一根銅柱,是為了紀念1830年法國革命再次推翻封建帝制。此地仍然是巴黎地標,是眾多學生運動的發起地點,是各種抗議、示威者最鍾愛的集會場所,是法國人心目中追求自由、民主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