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江寧段岸線景觀綠化現場
企業復工
重點招商項目「雲籤約」
中興通訊南京濱江智能製造基地
LG化學項目濱江基地
濱江新城
南京主城一路向西南進發,30分鐘車程將抵達一個「特別」的板塊——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
說其特別,是因其位於長江流經江蘇的「第一站」,佔據地理「咽喉要道」。更為特別的是,這裡是南京市推進生態與產業和諧共生、融合發展的「實驗室」。
鏡頭投向長江堤岸:明媚春日下草長鶯飛,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江豚歡快擊打著浪花,白鷺迎著朝霞翩翩起舞……
鏡頭轉向距離江堤數裡遠的揚子江大道東側:中興通訊、LG化學等數百家企業,在防疫和復工兩大「戰場」全情投入,奮力與時間賽跑。目前,大多數企業的日均產能已基本恢復正常。
濱江開發區介紹,今年以來園區堅持兩手抓、兩手硬,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新鮮出爐的1-2月經濟運行報告,傳遞出提振人心的好消息:園區多項主要經濟指標逆市上揚,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方外貿進出口、實際到位外資分別預計同比增長171%、35%、90%和461%。春不遲,花已至,飆紅的數字背後,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日復工圖躍然而出。
聚焦「大保護」,長江黃金岸線還綠於民
擁有19.08公裡長江岸線的江寧濱江開發區,是長江流經江蘇的「第一站」。近年來,濱江開發區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夯實「千億級濱江先進位造業新高地」的生態本底。
近日,濱江開發區揚子江大道西側的江堤邊,1700多名工人正在抓緊植樹造林,岸上各種樹木林立江邊,小橋、步道、水景等生態景觀已初具形象,鬱鬱蔥蔥的江畔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為了還綠長江沿岸,濱江開發區從沿江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入手,大力推進水源保護地、「散亂汙」企業清除、非法侵佔等全面清除工作,道路景觀、綠化提升、公共服務配套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園區根據《江寧區長江沿岸造林綠化實施方案》,對南起安徽慈湖河口,北至江寧河口,全長約19.08公裡的岸線進行分段施工。目前,一標段植樹造林工程已經完成,累計種植楊柳、水杉等各種規格苗木10.34萬餘株;二標段從原大件碼頭至孔家泵站全長約6.7公裡,已基本完成喬灌木栽植,栽植各種苗木約26800餘株。
項目復工後,園區第一時間搶抓剩餘工作量,目前正在加快推進岸線堤頂路改造,園路及廣場面層鋪裝,地被苗及草皮鋪植,水電及各類燈具安裝等,預計3月底前可全部完成。通過對長江江寧段19.08公裡長江岸線景觀提升特色示範段的建設,南京將新增一個富有魅力的「江寧外灘、城市客廳」。
說到長江濱江段,還不得不提新濟洲,新濟洲是長江下遊唯一一處保留原生態的未開發洲島,這裡生物多種多樣,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微笑天使」的江豚棲息於此。今年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的建成將給南京市民帶來驚喜,目前公園六大功能區基本建成,2700平方米的生物多樣性展示館主體封頂,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及展陳施工。走進公園,這裡不僅有長江洲灘溼地、湖泊溼地、沼澤溼地、溼地動植物等展示,還有集江豚、鳥類、魚類等生物資源監測科研於一體的長江下遊生物多樣性展示區。
「同飲長江水,共舞長江龍」,借著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東風,濱江開發區深化與上遊安徽慈湖高新區溝通對接,在空間規劃、交通、產業、文化旅遊、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交流,推進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力爭在一體化的進程中實現共同發展、開創雙贏合作的新局面。
深化「大發展」,優化營商環境與企業締結「命運共同體」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硬實力」和「軟環境」的綜合體現,也是綜合競爭力的客觀體現。來到濱江,就是濱江人。近年來,濱江開發區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將為企業服務的「基因」根植於血脈,把「店小二」精神貫穿於日常,持續做好直辦代辦業務,積極打造政企交流平臺,常態化、精準化開展企業走訪服務,拿出真金白銀的政策,切實解決企業用地、融資、招工等一系列問題。在企業眼中,園區是省市區重大項目建設的「護航人」,也是中小企業發展路上的「引路人」。
新年伊始,面對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巨大衝擊,濱江開發區聚焦企業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重點任務,用心用情用力服好務、解難題,讓企業「輕裝上陣」,緩解後顧之憂。
疫情隔不斷園區對企業的真情服務。2月28日,在LG化學項目濱江基地,一盒盒農副產品及防護物資在園區工作人員的忙碌中被運至企業內。幾輛應急商務車上,印著表達中韓友誼的詩句「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透露著滿滿的溫情。當天下午,江寧區委主要負責人會同濱江開發區與LG項目掛鈎的「惠企幫手」,一起為企業防控和復工送來溫暖。
為減小疫情對企業發展造成的影響,切實幫助和支持企業渡過難關,園區拿出了「20+8」惠企政策禮包和「三幫一包」惠企組合拳。為了將這些惠企政策第一時間送到企業手中,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園區落實「點位長」制度,將管理區域劃分為38個責任板塊,由園區各科室及下屬單位負責人擔任「點位長」,實地了解惠企政策落實情況,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問題,為復產加速保駕護航。
衝刺「大躍升」,「千億級」賽道爭先進位
觀大勢、謀全局、抓大事。在南京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上,明確將重點支持各板塊集中力量辦好一件大事,打造獨特品牌優勢,營造濃厚發展氛圍。市委支持江寧區打造千億級濱江先進位造業新高地,給濱江開發區劃定了「晉級千億」時間表和路線圖:三年三大步,一年翻一番,至202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以上,園區在全省省級開發區排名進入第一方陣。
近年來,濱江開發區用一個又一個漂亮的數字交上了合格的答卷。引進總投資33億美元的LG化學濱江工廠等億元以上項目49個,中興通訊、LG化學一期等龍頭項目已經投產,卡耐新能源、烽火通信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江蘇留學歸國創業園等平臺集聚了78家高新技術企業、近200名高端人才,盤活低效用地3000多畝。在2019年全省省級開發區綜合實力排名中較上年大幅躍升22個位次。
新的一年,應對疫情衝擊,園區招商引資馬不停蹄跑出了加速度。在2月21日舉行的南京市重點招商項目「雲籤約」儀式上,完成總投資20億元的「南京艾倫特負壓醫用汽車改造項目」和總投資10億元的「錦琪昶衛生用品材料產業園項目」等2個項目正式籤約落戶。時隔僅一周,視頻一頭連著南京主會場,一頭連著海內外客商,9個總投資113億元的大項目用「雲籤約」的方式落戶園區。
視頻、電話……「不見面招商」模式讓濱江開發區招商引資「好戲不斷檔」,大項目密集落戶的腳步聲預告了園區今年以來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據悉,園區將落實南京市打造創新名城和「招商突破年」部署,圍繞中興、LG等核心項目、龍頭企業,正著力構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綠色智能汽車、高端智能裝備三大主導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健康產業等兩大戰略新興產業的產業體系,帶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全年力爭籤約總投資800億元,加快國睿科技等36個重點在手在談項目籤約落地。同時,著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發展,加快推進18個省市區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完成濱江千億級先進位造業新高地「第二步」目標。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今年,濱江開發區將圍繞建設「綠色生態帶、轉型發展帶、人文景觀帶、嚴管示範帶」的總體要求,「咬定」高質量發展主線,著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發展,充分發揮濱江作為江寧對接長江經濟帶戰略「橋頭堡」的應有擔當,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奮力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爭當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