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美畢業展:纖維藝術系畢業創作——「向思而維」

2020-12-26 澎湃新聞

2020國美畢業展:纖維藝術系畢業創作——「向思而維」

2020-07-06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當纖維藝術系的學生在跟其他人解釋專業的時候,不像其他的美院學生一樣那麼輕鬆,隨之而來的是各樣的二次解釋——「軟雕塑」「壁掛」「編織」等等。他們深知,纖維藝術遠遠不止於此。但回答「纖維藝術」何為、「纖維」何為的問題並不容易。至少,正如所有藝術的形式一樣,語言並不能描繪她的全貌。

這一次纖維藝術系的畢業展主題是「向思而維」。 從毛髮到棉線,從獸皮到織物,從羊皮卷到紙張,纖維滲透在人類歷史的每一個巨細靡遺的角落。我們的生活浸沒於纖維之中的程度遠遠超乎於我們的想像。遠古人類用「結繩記事」有意識地記錄最重要的大事。今天的人類,有意或無意將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的生活鐫刻在種種纖纖細絲之上。從傳統織物到傳遞信息的光纖,再到德勒茲的「褶子」,不論是將「纖維」視作物理意義上細長連續的物質,還是將「纖維」視作一種理解世界的結構、語言;不論是將「纖維藝術」視作傳統的編織、縫紉或毛氈等技藝的集合,還是將「纖維藝術」視作對我們人類自身進行身份探討的一種最浪漫最溫柔的媒介......纖維,無疑以她剛柔並濟的廣闊胸懷成為我們觀察生活、觀察世界、觀察自身的特殊思考角度。

經過了本科四年的學習,16級纖維藝術系的20位同學,用他們獨特的藝術語言階段性地就何為「纖維」、何為「纖維藝術」給出了答案。

去年10月,大家開始構思畢業創作。經過了不斷嘗試、試驗和修改方案,以及有史以來最漫長的一個寒假,作品的最終方案在今年年初陸續成型。在疫情居家期間,很多同學不斷地進行實驗和創作,老師亦密切地關注著同學們的創作進程。居家創作有許多的不便,所幸的是有老師的協助和家人的支持,大家的作品都如期完成。

居家創作期間,每周老師都要求反饋進度。返校後,大家都把創作的進程貼在教室的牆壁上,不斷地重新思考自己的作品。

也許是因為居家創作的原因,許多同學的作品都從生活和經驗出發進行思考、創作。例如羅詩琳的作品就是對與母親複雜情感關係的思考。她說她的母親年輕時就特別喜歡穿粉紅色,在家隔離的時候她發現小時候的照片上自己穿的也幾乎都是粉紅色。然而她長大離家後,跟當下的許多年輕人一樣,因為叛逆童年的心理選擇「更酷一點」顏色的衣服。作品中使用的粉紅色的舊衣服不僅僅是隱喻著母親與她之間那種不可見的衝突,甚至是親情暴力與溫柔的母愛之間的矛盾,也是對「女孩」「女性」身份的反思。

《女孩要穿粉紅色》稿圖

《女孩要穿粉紅色》局部

修整作品的造型中

每天在我們身邊產生的大量垃圾引發了宋家駿對「垃圾」「無用之用」的思考,他的三件作品都與「垃圾」有所關聯。在居家期間,宋家駿發現家裡每天產生大量的垃圾,而這些垃圾與他人家裡的垃圾都大同小異——是工業生產同質化的物體。在作品《模仿》中,他將家庭生活產生的垃圾改造為象徵乾淨、純潔、象徵著信仰的蓮花座的模樣。雕刻、火炙、黏貼......每一件垃圾都受到獨特的改造。藉此他對消費主義時代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提出疑問,同時也隱含著一份對同質化社會的反叛和抵抗。

可能是全校最省錢的畢業作品

比薩盒變身蓮花座

說到「垃圾」,尹思桐為畢業作品所做的實驗——一顆爛橘子,在剛剛返校的時候曾被當成垃圾丟進垃圾桶。用桔子做作品源於居家隔離時的靈光一閃。廣東人過年走親訪友時需帶上兩顆或四顆桔子,所以尹思桐家在過年前預備了許多的桔子。年前疫情突然爆發,桔子屯在家裡逐漸乾癟甚至開始腐爛,於是她便想到拿快要壞掉的桔子來做實驗。在攻讀本科期間她經歷了兩次親人的離世,也許正是這樣的經歷促使她必須對生命的歷程產生思考。利用桔子這日常且具有喜慶意味的元素來呈現腐爛與生長、死亡與生命這樣的大命題,映射了作者態度和感受。

這顫抖的感嘆號是做不完畢設的恐懼

第一顆成功的試驗品

為了畢業作品吃了一噸桔子

作者表示最愛的水果可能近半年也不會再碰了

在創作方式上,今年纖維藝術系有一些畢業作品思路與眾不同。用超越傳統的纖維藝術語言來探討我們的生活。

呂彥瑤的畢業作品是發起了一項全國範圍內的「漫遊未來故土」計劃。她的「未來故土」——白床單早在去年的11月份就開始了它們的流浪。她的畢業作品也是纖維藝術系今年開始得最早的、持續時間最長、流傳範圍最廣的。由於碰上疫情,「漫遊」不得不暫停線下活動,卻也因此發生了許多有趣的線上的活動和遊戲。

「漫遊未來故土」計劃 | 尋找「牧民」!

鄭茜茜的作品以徵集的形式進行,不過,她的作品更具有調查性和實驗性。她邀請了一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來體驗傳統的手工經緯編織,並與他們保持密切的聯繫。她的作品初衷是想實驗是否通過編織能減緩或釋放一些抑鬱情緒。而在這個過程中,她和參與者們也「編織」起了密切的聯繫,也許這樣的「編織」也是「編織療愈效果」的一部分。

五彩斑斕的編織作品

碩士和博士畢業生的作品比起本科畢業生的作品,個人風格更加成熟,所關注的話題和內容更加精確。由於疫情的影響,碩士畢業生的作品原本的方案體量較大,在校製作時間又有限,所以時間十分緊張,然而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作品卻完成得十分完整有力。

今年雖然時間緊湊,事務繁忙,但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纖維藝術系的各位畢業生依然有幸擁有了一場完美的線下畢業展覽。這離不開施慧教授和應歆珣老師與各方不斷的溝通協調,更重要的是她們與同學們細緻入微的交流和教導。

每一個纖維藝術系的同學都記得五號樓一樓寬敞的實驗室,羊毛瀰漫的氣味,空氣中縷縷飛舞的纖塵,偶爾出沒的小貓(可能是隔壁雕塑系的小野同學),以及無數個不眠的屬於編織的夜晚。安吉微風吹拂竹香陣陣的夜晚,蘇州梁老師的母親坐在陽光下穿針引線的模樣都是屬於纖維繫人獨一份的珍貴記憶。從這裡起他們開始編織一場光怪陸離、美妙絕倫的大夢。如今,如同編織需要在最後把線剪斷才能稱之為一幅完整的編織,纖維藝術系的同學們即將完成他們在美院的生活。他們仿佛將這些年在纖維藝術系做的夢境凝結在畢業作品之上,以此回答那個最開始的問題——「纖維,對於他們而言是什麼」。

16級纖維藝術系合照

本科畢業作品

碩士畢業作品

博士畢業作品

來源 |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纖維藝術系

編輯 | 方 舟 尹思桐

原標題:《2020國美畢業展:纖維藝術系畢業創作——「向思而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2020國美畢業展:建築藝術學院景觀設計系畢業創作展
    2020國美畢業展:建築藝術學院景觀設計系畢業創作展 2020-07-07 1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國美畢業展:壁畫系創作
    ▌「前言」 今年壁畫系本科生兩個工作室的創作呈現出雙輪驅動、並駕齊驅態勢。雖然主題方向、題材取向不同:一個關注現實,另一個關注歷史。但同學們都賦予了自己的創作思想和情懷。紀念型敘事性壁畫工作室(一工)的創作以現實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和生活中的周遭事物作為表現內容。「抗疫」成為鮮明的主題。
  • 2020美院畢業展:建築藝術學院環境藝術系畢業創作
    疫情下的多樣性實驗建築藝術學院2020年環境藝術系畢業展主題指導教師:李凱生 方潤武 王明皓「藝匠方舟——手工藝術的「學園」」指導教師:陳堅 蔣建宇「城市微型消防站的更新設計與研究」>指導教師:康胤 陳濤「重構與回歸」指導教師:孫科峰 金偉雄「建築場地改造設計過程中與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關聯性探究」當建築有機更新及其場所設計成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新的專業定位,它既是對創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初衷的傳承,也是對當今藝術類院校建築設計專業、風景園林設計專業獨立成系後自身專業定位的突破,更是對中國建築營造現狀的前瞻性定位
  • 2020國美畢業展: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創作——「跬步·高遠」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2020屆畢業生作品展·中國畫篇《荀子·勸學》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者,積以為行,發而為藝,固問學之軌轍也。胸中丘壑,灑落光明,皆秉志之效也。今畢業在即,吾儕各攄藎誠,集眾志而成展,積跬步以致遠焉!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 2020國美畢業展搶鮮看:插畫與漫畫專業畢業展揭秘——「聆聽內心...
    無論是隨意的塗鴉還是深思熟慮的創作,都能稱之為插畫。當插畫應用在出版物方面,更多時候是為現有的文字服務。而繪本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畫面通常佔更重要的位置。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點綴,而是圖書的命脈。2020屆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畢業展主題「同心共影」,突發的疫情給這屆畢業生的創作增加了難度,但在這些挑戰和阻礙面前,他們攜手同行,創作熱情不減。
  • 畢業季 | 臺灣2018畢業設計展作品
    ,尤其在集合式的聯展中更加被凸顯,個體的自我意識直接反映在作品的呈現上,而個體與個體之間在尚未被媒合之前,其「單身」的喻意不言則明;在個體之外,環境使然的前提下,創作者在創作時所面臨到的各面向獨身問題形成更複雜的結構,尤其在畢業的裡程碑被立起的同時,社會,藝術,商業,職業圈,學校體制.等等所構建出的龐大系統,將身為獨立個體的我們(創作者)形成渺小且單一的比較值,獨身問題不論在何種未來的可能之中,成為必須不斷被重新整的現實提問
  • 【畢業季】2018年臺灣畢業設計展
    ,尤其在集合式的聯展中更加被凸顯,個體的自我意識直接反映在作品的呈現上,而個體與個體之間在尚未被媒合之前,其「單身」的喻意不言則明;在個體之外,環境使然的前提下,創作者在創作時所面臨到的各面向獨身問題形成更複雜的結構,尤其在畢業的裡程碑被立起的同時,社會,藝術,商業,職業圈,學校體制.等等所構建出的龐大系統,將身為獨立個體的我們(創作者)形成渺小且單一的比較值,獨身問題不論在何種未來的可能之中,成為必須不斷被重新整的現實提問
  • 東京藝術大學畢業展之設計系畢業作品
    2020畢業季 · 日本頂尖藝術大學畢業設計展直播系列。
  • 史上最全的2018臺灣畢業展!
    ,尤其在集合式的聯展中更加被凸顯,個體的自我意識直接反映在作品的呈現上,而個體與個體之間在尚未被媒合之前,其「單身」的喻意不言則明;在個體之外,環境使然的前提下,創作者在創作時所面臨到的各面向獨身問題形成更複雜的結構,尤其在畢業的裡程碑被立起的同時,社會,藝術,商業,職業圈,學校體制.等等所構建出的龐大系統,將身為獨立個體的我們(創作者)形成渺小且單一的比較值,獨身問題不論在何種未來的可能之中,成為必須不斷被重新整的現實提問
  • 史上最全的2018臺灣畢業展(上)
    ,尤其在集合式的聯展中更加被凸顯,個體的自我意識直接反映在作品的呈現上,而個體與個體之間在尚未被媒合之前,其「單身」的喻意不言則明;在個體之外,環境使然的前提下,創作者在創作時所面臨到的各面向獨身問題形成更複雜的結構,尤其在畢業的裡程碑被立起的同時,社會,藝術,商業,職業圈,學校體制.等等所構建出的龐大系統,將身為獨立個體的我們(創作者)形成渺小且單一的比較值,獨身問題不論在何種未來的可能之中,成為必須不斷被重新整的現實提問
  • 2020國美畢業展:藝術人文學院博士畢業創作——無牆的學院
    ▌「主題闡述」 無牆的學園 2020年非常時期,全球共克時艱。我們相互隔離,卻又同視頻,共呼吸,化危為機,開展了一場線上線下藝術教育的互動與創新。現在,畢業論文通過了答辯,但並不意味已有了最終的答案。這些論文仍活在同學的追問中,活在寫作中湧現的疑惑裡,活在答辯時的對話裡……我們讀到對「牆」的質疑與反思,也看到一個個被拓展開去的學術視野與疆域。
  • 中國美院畢業展遭毒手 學生連貼26個「請勿觸摸」
    6月2日,中國美術學院2017畢業作品展落幕。看美院畢業展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 【畢業季】2020臺灣藝術院校畢業展預告(二)
    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松山文創園區北向制煙工廠「我想做什麼?我到底能做什麼??」相信每個設計者在一開始都會為此困惑。而這四年所學習的,可以幫助我做出什麼設計呢?面對別人的不理解,我們面無表情堅持下去,作品才是我們最好的答覆。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308號,Zero Space 孵空間藝術創作即是最不傷身的解憂良藥,如何在寂寞的夜裡紓解內心の風風雨雨?
  • The MPI Media 線上展 | 「陌異」
    The MPI Media 2021 「陌異」1-2月藝術線上展「陌異化」源自於Andre Breton的一對比方法主張,全面且系統的陌異化即「一切事物的陌生化應當促使其在新的地點產生新的、更高的現實」。
  • 多摩美術大學畢業展之統合設計部優秀畢業作品
    2020畢業季 · 日本頂尖藝術大學畢業設計展直播系列。
  • 2020高校畢業設計展海報大PK,美哭or醜翻?
    2020高校畢業設計展海報大PK,美哭or醜翻? 畢業設計展照常舉辦 那麼畢業設計展宣傳海報也一定少不了 接下來,就讓美丫姐帶著大家來品品 今年各大藝術院校令人「眼花繚亂」的海報 「廣州美術學院
  • 日本藝術留學:即使畢業展因疫情停辦,他們還是自作主張地辦了
    但是桑澤的畢業生們不滿畢業展停辦,發起了「自作主張畢業展」的活動,通過推特登載自己的畢業作品,舉辦了一場線上畢業展,引起了較大的反響。本期小編就為大家總結幾個在推特上關注度較高的作品。「不必藏起來的生理用品」或許我們都有「生理用品是要隱藏起來的東西。」這一既有觀念。作者希望通過為生理用品設計可愛的包裝來改善這一問題。希望有一天女性們都能能堂堂正正地攜帶生理用品,更積極地度過每一天。
  • 「請勿觸摸」擋不住連偷帶毀,畢業展該如何「自我保護」?
    但在展覽期間,一個「不和諧」的現象卻成為熱門話題——畢業作品屢屢「慘遭毒手」。6月2日,中國美術學院(以下簡稱「國美」)2017畢業作品展落幕。舉辦畢業展本來令人翹首期盼,但展覽結束後,國美師生們卻是喜憂參半。短短一周,眾多展品「折損」在其中,最重互動的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展廳成為了「重災區」。
  • 畢業展作品被盜,連皮皮蝦都遭了殃!美院學生無奈連貼26個「請勿觸摸」
    八年來,在杭州,國美畢業展已經成為嘉年華一般的全城樂事,僅在5月26日當晚,網易直播上觀看畢業展開幕式的人數就突破了103萬,這個數字是2016年的1.5倍。但師生們卻是喜憂參半。今年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展上,有家長和孩子將作品拆解;貴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展,展品被隨意塗鴉;南京藝術學院520畢業展,狂歡過後,有人形容校園像一個結束大甩賣的超市:展品被損壞,草坪被踐踏、滿地雜物。
  • 首飾展訊|「年·鑑 2020」上大美院首飾工作室師生展
    2016年至今任職於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作品曾參與中國當代金屬藝術展、首飾藝術博覽會、中國當代手工藝展、中國國際大學生設計雙年展、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上海藝術設計展,並獲「未來設計師獎」、上海美院首飾工作室「年鑑」展、深圳文博會「無·住」珠寶非遺作品展等。在創作上希望通過自己的雙眼,將生活中單純、美好的事物,用首飾的形式記錄下來,以此來表達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