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可怕的研究結論:每天多吃1克鹽,肥胖風險增加4%

2021-03-02 生命時報

很多人為了減肥精確計算每一樣食品所含的熱量,生怕自己會因為多吃了一口飯而長胖。然而,要想控制體重,不僅要看食物的熱量。

你或許不知道,吃得太鹹也會發胖。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盤點那些容易讓人發胖的因素,並告訴你如何吃才不胖。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志紅

連雲港市婦幼保健院營養科主任醫師 張曉燕

中國註冊營養師 陳 然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JCN)》近期發表一項研究稱,吃得太鹹,也可能是肥胖和超重的獨立危險因素。

這是一項對日本、中國、英國、美國共計4680名40~59歲男女進行的橫斷面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食鹽的攝入量,與日本、中國、英國和美國人的BMI和超重/肥胖患病率呈正相關。

日、中、英、美的志願者每天多吃1克鹽,超重/肥胖的額外風險分別增加21%、4%、29%和24%。

研究人員分析,高鹽攝入可能刺激口渴和食慾,導致更多的能量攝入,從而增加肥胖風險,但該機制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除了攝入過多熱量、糖分和鹽使人發胖,生活中的一些「小習慣」可能也會讓你變胖: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子刊的一則新研究表明:在睡覺的時候關掉一切「人造光源」可以減肥,包括阻擋窗外的光線,或者關掉電視機。

與不開燈、使用小夜燈相比,喜歡在房間開著電視,或者開燈睡覺的女性更易變胖——她們增重5公斤(或以上)的可能性上升了17%。

英國《每日郵報》刊出的一項調查顯示,不吃早餐的人一年可能增重26磅(約22斤)。

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的一項共同研究表明,與喜食油膩、吃太飽等其他進食習慣相比,吃飯過快更影響體重。

研究顯示,在熱量水平差別不大的情況下,「快食」(吃飯速度快)者與吃飯速度正常者相比,發胖風險高了4.4倍,吃飯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響更大。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專家們指出,體內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脂肪在肌肉內堆積,可體內的維生素D只有在陽光下才能合成。那些喜歡過「夜生活」的人都有變成大胖子的危險。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周末補覺會讓人發胖,損害健康,甚至比睡眠不足還要糟糕。研究人員表示,工作日睡不夠、周末補覺的人通常會比持續睡不夠覺的人吃更多零食,這不僅讓人變胖,還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風險。

《環境科學與科技》上一項研究顯示,家裡不乾淨、灰塵多,會令人變胖。杜克大學研究人員收集了11間住宅的灰塵樣本。結果發現,其中9間的灰塵會刺激細胞分裂、產生大量脂肪細胞;7間會使脂肪細胞轉化為成熟脂肪細胞,產生新的脂肪細胞,且該轉化不可逆。

美國《健康生活》雜誌刊登的一篇文章稱,吃飯的地點也會影響體重,在4個地方吃飯可能讓你變胖。

很多人為了減肥主食不吃、熱量過高的不吃、含澱粉的不吃……殊不知,這種減肥方法可能肥減不下去,身體也毀了。

減肥時的確需要減少精白澱粉的攝入量,但不用尋求澱粉低的主食。如果一味地追求澱粉含量低,只喝稀粥、羹湯等,身體會提出「抗議」,讓你瘋狂投入各種甜食、點心的懷抱,吃起主食來也無法克制。

給食物澱粉含量排個名:

提醒:吃蒸紅薯、炒土豆絲和拔絲山藥等食物時,一定要扣減米飯、饅頭等主食,否則兩項加在一起,澱粉就吃得太多了。如果用同樣數量的蒸土豆來替代米飯,是有利於減肥的。

減肥時不如放棄對澱粉含量的苛求,改成追求澱粉食物的質量。把一部分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含量低的澱粉食物,替換成營養質量高的澱粉食物。

比如,雜豆的蛋白質含量是大米的3倍,B族維生素也高很多,鉀含量更是高出十幾倍。薯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膳食纖維也比較高。用它們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麵,就可以做到減量而不減飽,減量而不減營養了。

成人應按身高標準體重控制每天總熱量的攝入,注意全天熱量的合理分配:

很多人容易將飽足感和飽腹感混淆。易吃飽的食物提供的是「飽足感」。在吃完飯一段時間,或者下一餐之前仍能讓人不餓的才叫食物的「飽腹感」。

例如糯米食品,吃時胃部負擔大,容易飽。但進腸道後消化很快,不一會就又感覺到餓了。提供良好「飽腹感」的常見食物包括:雜豆、蔬菜、瘦肉、水產等高纖維或高蛋白食物。

有些人認為喝水會使身體發胖,其實飲水不足才會引起人體不斷積儲水分作為補償,並使體內更容易積聚脂肪,導致肥胖。

每天應累計活動30~60分鐘以上。注意剛開始的運動量要少一點,讓身體慢慢適應,然後再適當地增加運動量,在運動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不適感,一定要及時停止運動。

提醒:減重速度不宜過快,控制在每周降低0.5~1千克,使體重逐漸降低至目標水平。過於快速的減重會傷了骨密度,還會給身體各個部位造成負擔。▲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電話垂詢

業務合作:010-65363765

內容合作:010-65363786

相關焦點

  • 每天攝鹽不能超6克? 柳月刀說了:淨瞎扯!
    ①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University)及漢米爾頓健康科學中心(Hamilton Health Sciences)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的一項觀察性研究報告指出:鹽攝取量過低者,也就是平均每天少於7.5克鹽(相當於3克的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和死亡(任何原因)的風險。
  • 比糖和鹽更「可怕」的調味劑,可能每天在吃!難怪三高、肥胖等找上門!
    這樣您每天就可以繼續第一時間免費收到精彩文章了~糖和鹽都是常見的不可缺少的調味劑,而我們也都知道,過量食用會誘發各種健康問題——鹽超標,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風險;還會加重腎臟負擔、損傷胃黏膜等;而「嗜糖之害,甚於吸菸」,過多的糖會加速衰老
  • 每天吃個雞蛋增加糖尿病風險?雞蛋不能吃了?糖尿病真正風險是它
    最近網上以及朋友圈很多人都在熱議,發表在國外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具體內容是如果每天都吃一個雞蛋,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60%。每天吃個雞蛋增加糖尿病風險?最新研究,8000多個中國人在18年期間,吃雞蛋的多少和糖尿病的關係,發現雞蛋吃的少的一組就比雞蛋吃的多的一組,糖尿病的概率要低一些。
  • 每天多吃 1 個雞蛋,更容易得糖尿病?「研究」到底說了什麼?
    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雲老師的思路,一起搞明白:每天多吃1個雞蛋,是不是真的更容易得糖尿病?有讀者發來一段某視頻平臺短視頻,標題是「就多吃了一個雞蛋,得了糖尿病」。圖片來源:視頻截圖在視頻中,一位醫生打扮的博主言之鑿鑿地宣稱:「每天吃超過一個雞蛋的話,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增長 60% 以上」。雞蛋真有這麼恐怖嗎?
  • 多吃1克鹽=抽1包煙;長血栓的壞習慣,還有這幾個
    除了人口多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兩個省份都是「重口味」省份。有句話形容魯菜:鹹乎乎、黏乎乎、黑乎乎。多吃1克鹽,血壓升高2吃鹽標準:普通成人每天不超過6克鹽、糖友5克。「每增加1克鹽,身體內的水量就要增加100毫升。」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內分泌科的胡永賓醫生說,如此一來,血管壁就會受到很大壓力,引起高血壓。
  • 研究發現:每天吃一顆雞蛋患糖尿病風險會增加60%,是真是假?
    很多人看到新研究發現:我國人每天吃一顆雞蛋,患糖尿病風險會增加60%,這個消息到底是真是假?是不是危言聳聽?每天吃一顆雞蛋,患糖尿病風險會增加60%的消息是從哪來的?其實這個說法不是小道消息,是南澳大利亞大學近日在《英國營養雜誌》發表的新研究發現,「過量」吃雞蛋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生概率。
  • 多年研究表明,每天1個雞蛋,糖尿病風險大增60%
    這項縱向研究於1991年至2009年對8545名中國成年人進行了雞蛋消費的大樣本調查評估。研究人員發現,經常每天吃一個或多個雞蛋(相當於50克)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60%!
  • 你還在每天吃蛋嗎?多年研究表明成年人過量吃雞蛋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你還在每天吃蛋嗎?多年研究表明成年人過量吃雞蛋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CHEN • 2020-11-16 18:28:26 來源:前瞻網
  • 鹽吃多了,對身體會有什麼壞處?多鹽飲食吃出這4種疾病
    吃太多鹽有多有害?中國疾病負擔研究顯示,2013年,中國12.6%的死亡是由高鹽飲食造成的,25.2%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是由高鹽飲食造成的。那麼為什麼高鹽飲食會增加死亡呢?
  • 比油和鹽更可怕,美國已禁止食用!我們幾乎天天在吃,怪不得三高、肥胖找上門
    謠言文章 比油和鹽更可怕,美國已禁止食用!我們幾乎天天在吃,怪不得三高、肥胖找上門 艾灸5555 闢謠觀點
  • 肥胖增加10多種癌症風險!到底為什麼?
    坊間流傳說吃甜食會增加癌症,這句話並不是很嚴謹。攝入適量的糖本身並沒有風險,但吃太多甜食確實會增加風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可能讓人長胖。歐美肥胖問題出現更早,更嚴重,因此他們圍繞肥胖和健康的關係做了大量研究。他們數據顯示,和普通人相比,超重或肥胖的人很多腫瘤發病概率都顯著提高了。
  • 「鹽」多必失,每天吃多少鹽才健康?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一個人一天鹽的攝入量是6克,其中有2克鹽是人們日常吃進去的食物所包含的鹽量,實際一天炒菜用鹽量應是4克就可以,4克鹽相當於把一個普通啤酒瓶蓋鋪平的量。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每天鹽的總攝入量不宜超過3克,高血壓、糖尿病並存的患者及腎臟疾病患者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2克。
  • 每天多吃1份這種食物,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8%!很多人天天吃……
    研究表明人們總是被鼓勵吃多種多樣的食物,為的是攝入多種多樣的營養,但是結局往往事與願違今天我們要提醒大家多種多樣的食物≠食物多樣化,特別是對「超加工」食物的多樣攝入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什麼是超加工食品?
  • 多吃比油和鹽更可怕,有的國家已禁止食用!咱們有人幾乎天天在吃,怪不得三高、肥胖找上門!
    如此可怕如此反人類的東西就是——反式脂肪酸,這個名字可能大家聽著比較陌生,但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吃,差別就是吃多吃少而已。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呼籲各國:全球範圍內徹底停用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統計數據顯示,反式脂肪每年在全球導致50多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 比糖和鹽更「可怕」的調味劑,我們可能每天都在吃!怪不得三高
    導語: 在平常生活中,糖鹽都是我們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但是我們很多人也都知道糖和鹽不能夠過度的食用,當過量的糖和鹽進入的人體內之後就會誘發各種健康的問題,像我們吃鹽如果超標的話就會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還會加重腎和肝臟的負擔,損傷胃黏膜等,如果吃糖過多,就會影響到我們的視力和智力,還會讓人變得肥胖,加速衰老等。
  • 從體重肥胖到內臟肥胖,肥而不胖的肥胖風險
    2016年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的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顯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經超過瘦子。中國目前已經超越美國,肥胖人口已近9000萬,其中男性4320萬,女性4640萬,成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北京大學公共健康中心的一項研究也指出,至2030年,每4個孩子中,就將有一個是超重的。即時,中國將有5000萬兒童的體重被列為超重或肥胖。
  • 雞蛋吃多了,會得高血脂?每天多吃一個雞蛋,糖尿病風險會增加?
    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每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蘋果確實是能給人體補充很多營養物質,同樣是圓溜溜的雞蛋就沒有蘋果那麼高的評價了,尤其是患有高血脂的朋友對於雞蛋更是「人人喊打」,差點就讓雞蛋滾出蛋界了。此外也沒有科學研究表明,每天吃一個雞蛋能增加高血脂或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吃雞蛋,只要不過量就好,即使是常人也不能每天吃很多個雞蛋,一天一個就好,一周不要超過七個。
  • 研究:每天吃6克肉桂,有效控制血糖、血脂
    此項研究是將60名受試者,包括30例男性和30例女性,隨機分為六組。攝取肉桂40天以觀察其平均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和總膽固醇。組1、2和組3分別每天攝取1克、3克或6克肉桂,並給組4、5和組6給予安慰劑膠囊。40天後,攝取肉桂的組別在空腹血糖、三酸甘油酯、LDL膽固醇這三項指標都降低了,分別降低了18–29%、23–30%和7–27%。
  • 最新研究:喝酒會引起肥胖,引起代謝症候群
    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入選2700萬人,其中男性1400萬多,女性1200多,研究發現,每天飲酒,如果所含純酒精多於7 g,那麼就會增加肥胖及代謝症候群風險。
  • 比糖和鹽更「可怕」的調味劑,你可能每天都在吃!怪不得三高、肥胖找上門
    一、3種調味劑的誤區1、吃多了醬油會變黑醬油的黑色,來源於其所含的焦糖色素,它不可能流進血液,也不可能直達皮膚,把皮膚染黑,更不會促進黑色素細胞的合成如果我們在做菜的時候,加入了比較多的耗油,再往菜裡加入不少食鹽的話,那麼這道菜基本上就不能吃了。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菜,如果菜裡放了耗油,那就少加一些食鹽。不然,吃太多,三高、肥胖就會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