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戴欣怡
實驗室內,測量儀器嗡嗡作響,不斷冒著白色冷氣的燒杯在軌道上懸浮滑動。實驗者雙手將軌道一提,翻轉90度,周圍學生立刻發出驚呼,卻發現燒杯仍舊穩穩地懸浮在軌道上,左右滑動。天吶!即使將軌道完全翻轉180度,燒杯還是能在倒立狀態下,繼續懸浮移動。
燒杯倒立還能懸浮?這不是魔術!西湖大學首次邀請中學生走進實驗室
這看似違背物理定律的一幕,並非魔術,而是西湖大學理學院的實驗室給參觀學生展示的超導磁懸浮現象實驗。
12月5日,西湖大學湖心講堂冬季公開課開講,出現了部分略顯稚嫩的面孔——來自杭州外國語學校、蕭山中學和富陽中學等學校的同學,通過在西湖大學官微和錢報教育公眾號「升學寶」答題,獲得了聆聽施一公、張文宏、白巖松等大咖們的公開課的機會。與此同時,這群少年還受邀參加「湖心追光之旅」,參觀西湖大學理學院、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的實驗室,體驗這所高等學府的學術氛圍,與博士生學長、學姐交流「過招」。據了解,這也是西湖大學首次邀請中小學生走進實驗室。
「這個材料叫釔鋇銅氧,它的超導溫度在93K,用零下200℃左右的液氮降溫,可以讓它變成超導態。」做完燒杯倒立懸浮的實驗,西湖大學量子材料生長和表徵實驗室的博士生,開始給中學生們講解懸浮實驗的原理。不管是難得一見的實驗,還是實驗室裡各種高精尖的設備、顯示屏實時導出的數據,都讓學生們好奇不已。
由於這次參觀的高中生有不少是生物競賽出身,所以走進生命科學學院的藻類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實驗室時,學生們還能與博士後切磋一二。
「我來考考你,帶正電還是負電?」學生們在顯微鏡下觀察藻類的移動時,帶領參觀的博士後甩出一道考題。「因為酸性,帶的是負電荷,所以它應該往正極移動。」一位高二男生立馬分析出了答案,「你們知道的還挺多的。」學生們的觸類旁通與快速反應,也讓實驗室的老師們刮目相看。
而在工學院的智能無人系統實驗室,擺放著各種無人機的零件與器材,也讓一群男生圍著機器研究個不停。「見識了很多高科技,精密的儀器和材料,近距離感受了很多在學校裡沒機會接觸的實驗,感覺很高大上。」不少學生參觀完,都向記者發出類似的感嘆。
在一群中學生裡,有個小姑娘很顯眼,她比周圍中學生矮上一個頭,戴著粉色發箍,穿一身彩色棉服,在人群中蹦蹦跳跳。小姑娘名叫謝雨希,是學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也是因為完成了西湖大學的大咖答題挑戰,拿到了此次西湖大學冬季公開課的門票。每次博士生做實驗,謝雨希都會仗著最小的個子鑽到前面,瞪大好奇的眼睛仔細觀看。
「上次出的三道題,都是我自己答對的!」謝雨希驕傲地告訴記者。小姑娘很喜歡科學,爸爸平時也跟她講過不少科學小知識,所以第一時間就搶答成功了三道題,成功解鎖西湖大學之旅,成了其中年紀最小的同學。
參觀實驗室時,小謝同學一個人跟著大部隊,並沒有家長陪同,但她告訴記者,自己還有一個念初中的堂哥,也通過了這次答題,今天下午會和她一起聽公開課。「我最喜歡懸浮實驗,看起來很酷。雖然有很多我還沒接觸過的知識,我可能只能聽懂一半,但這是我第一次進實驗室,看到了好多專業的設備和實驗。」小謝同學開心地說。
相信此次西湖大學的學術初體驗,能讓這群孩子在未來踏進大學校園時,埋下一顆科研的種子。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