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杯就倒。有人說:喝酒紅光滿面的人,一看就是很能喝,因為臉紅代表新陳代謝快。
究竟大家想的和真相是一樣嗎?一喝就「上臉」的人真的更能喝酒?一起來看看吧。
喝酒臉紅代表酒量好?喝酒容易臉紅的人,既不是因為酒量好,也不是因為喝了紅酒,而是皮膚黏膜血管擴張的表現。
什麼是皮膚黏膜血管擴張?
簡單來說,就是表皮的毛細血管擴張。
乙醛具有讓毛細血管擴張的功能,而臉部毛細血管的擴張才是臉紅的原因。
一杯酒下肚,首先到達胃部,然後再到十二指腸到小腸,最後流入肝臟。
酒精在乙醇脫氫酶和乙醇脫氫酶2的作用下,分別轉化為乙醛和乙酸,才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有些人由於基因突變,這兩種酶缺少或活性喪失,那麼會造成大量乙醛蓄積在體內,皮膚黏膜血管擴張,就會有逐漸讓人臉紅的表現。
世界衛生組織將乙醇認定為一級致癌物,如果飲酒就臉紅的話更應該少飲酒,而不是誤認為自己酒量很好。
酒量能不能練出來?正如上文所說,喝酒的人容易上臉是因為酶活性缺失,而酶活性是由基因決定。
所以一個人酒量大小,是由基因決定,因此能夠遺傳。
體內的乙醛脫氫酶含量越高,就能夠快速將酒精中的乙醇成分快速代謝掉並且轉化為乙酸,減少酒精對人體神經刺激,這樣人喝的酒量就較多。
酒量多喝喝就能練出來,完全是逞能的說法。
長期喝酒,雖然可以不斷刺激分解酒精的酶,讓大腦和器官逐漸適應,提高分解酒精的能力,令人覺得酒量變好。
但是長期攝入大量酒精,對各個器官帶來的傷害是無法逆轉的:肝臟負荷過重、神經系統被損害,生育能力下降,增加致癌風險。
另外,研究人員也發現飲酒是15-49歲中青年男性死亡的頭號「殺手」,飲酒越多,健康風險越大。
所以酒量大並不值得炫耀,酒量不能練出來也不要去練,對於喝酒的態度,我們能不喝,就儘量做到滴酒不沾。
如何快速解酒?
但是有時候不得已要應付酒局,那又怎麼辦,如何快速解酒?
很多人認為醉酒後喝蜂蜜水,可以解酒,緩解不適感。
事實上,蜂蜜中的果糖只是提高了乙醇脫氫酶的效率,無法影響危害更大的乙醛,而對於本身缺失這種酶的人來說,可以說根本沒有效果。
至於市面上的解酒藥,它們除了緩解頭痛、噁心等症狀,讓醉酒者清醒之外,不存在解酒功能,還要讓肝臟分解這些藥物,加重負擔。
不過,站在延緩酒精在胃腸道的吸收的角度,這兩個方法確實可以適當解酒:
1、飲酒前進食食物
飲酒前吃點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比如青菜、水果或者牛奶,可以避免酒精物質快速被人體消化和吸收。
2、飲酒時多喝水
喝酒時可以多喝白開水,可以促進酒精隨尿液從體內排出。
3、酒後喝果汁
果汁和熱湯適合在酒後喝,對肝臟起到保護作用。
【來源:老年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