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雲課堂(第十二講)中華香文化的盛世繁華,且觀宋代

2020-12-26 端木書院

中國用的香歷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時期調香、薰香、評香已成為高雅藝術,香道文化儼然成形。

宋代發展更達到鼎盛,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讀書,一邊享受氤氳香氣,一邊讀經談畫論道。

PART 1 課程內容

課題:中華香文化的盛世繁華 ,且觀宋代

課程內容:

第一部分 香的起源探究之「三說」

第二部分 穿越回宋代感受香之時尚

第三部分 用香的器與術有何講究?

第四部分 香的民俗古為今用

PART 2 課程講師介紹

陸慶祥

浙江大學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學訪問學者。

湖北理工學院華中休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學頭條專家特聘專家。

原國家旅遊局《紅色旅遊研學基地建設研究》課題組組長,《研學旅行理論與實踐》主編。

研究領域:中國哲學,休閒教育、研學旅行,鄉村旅遊。

PART 3 授課大綱

第一章:香的起源探究之「三說」

中國香文化源於何處?肖軍在《中國香文化起源謅議》一文中,將中國古代香的起源歸結為三種:驅蚊說、祭天說和闢邪說

第二章:穿越回宋代感受香之時尚

古人的用香是如何發展進步的?天然香到合成香的不斷過渡從《全宋詞》來看各類香有哪些?香草類+花卉類+樹脂/動物類+果香類香與宋代的經濟有何關係?香在宋代形成了專業化的經濟領域第三章:用香的器與術有何講究?

現在人們提及最多的是香器具中什麼呢?香爐、香盒、香瓶宋代的香爐有哪些區別於前代的特質?材料和造型用香有哪些方式?焚香、爇(ruo)和炷、薰香、含香與食香

第四章:香的民俗古為今用

女性對香有什麼應用?洗護用品+美妝護膚+香囊飾品男性活動與香有何種聯繫?酒飲品+茶飲品+湯飲品香在節日中有哪些應用?立春、端午、中秋、重陽·····

PART 4 課程參與方式

更多詳情,盡在微信公眾號 遊學籌智會中

相關焦點

  • 中華香文化之香事千年
    從現存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華夏先民的用香起源已無從準確考究,大致說可追溯至6000年前,在我國遼河、黃河、長江流域先後出現的燎祭(祭祀方法,人們通過積柴燔燎而生煙以告祭天地)可視為中華香的起源主線,如仰韶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遺址中出土的祭壇、燎祭遺存和陶燻爐,均在距今4000~6000多年間,香堪稱新石器時代末期的「奢侈品」。源
  • 共識雲課堂|李勇剛《中華文化要義:大一統》(八)
    共識雲課堂|李勇剛《中華文化要義:大一統》(八) 2020-12-09 0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香事永流傳:宋代文人用香小談
    中華傳統文化中用香的習俗開始於先秦,初成於秦漢,於六朝中成長,至隋唐得以完備,在宋代,發展成了全社會都盛為流行的習俗,最為鼎盛。在南宋時期,官貴之家常設「四司六局」,負責掌管「沉香、檀香、龍涎、沈腦、清和、清福異香、香疊、香爐、香球」及「裝香簇細灰」等專司香的使用事務的香藥局就是其中之一。
  • 【院訊】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推出「空中大課堂」第十期:地域文化與...
    【院訊】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推出「空中大課堂」第十期:地域文化與浙商精神 2020-12-22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錄片《中國》第十二集,開放包容,肆意飛揚的大唐盛世翩躚而至
    12月24日19:30,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十二集《盛世》,即將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政策開放 文化璀璨海納百川或許是唐朝特有的氣度,長安城裡的鴻臚寺,是接待前來大唐訪問使者的官方機構。
  • 《崖香十二狀》——五年生沉香林
    從地勢上講,北緯20度地區,西部海拔50米,中部海拔100米,東部海拔50米。主要以衝積平原為主。北緯19度地區,中西部平均海拔50至800米,東部海拔50至300米。主要以山地、丘陵為主。沉香最適宜生長的環境是海拔100米至600米之間,喜陽,怕澇。山地蘊積鍾陽之氣,往往出產上等好香。
  • 一人之下527:端木瑛救過無根生,谷畸亭當眾介紹大羅洞觀!
    很明顯端木瑛在之前就已經被無根生所「收服」,這時候的端木瑛看無根生時眼裡有光。 【2】看點二:端木瑛拿到八奇技的真相被揭開!人家是無根生的紅顏知己… 而通過527話我們就有理由懷疑,真相就是,端木瑛不僅是無根生的救命恩人,而且還是除梅金鳳之外又一個傾慕無根生之人,故而無根生給對方開了後門。 【3】看點三:論傳+銷能力,吾願奉無根生為王
  • 端木思考|鼻端之事——香文化沉浸式體驗的美學經濟
    分享主題:鼻端之事——香文化沉浸式體驗的美學經濟分享嘉賓:陸慶祥分享時間:2020年4月20號特邀嘉賓介紹:陸慶祥浙江大學博士、副教授一.關於香的歷史1.中國古代高端精英階層有四種東西特別發達:焚香、煮茶、插花和掛畫,焚香列第一位,但消亡最多的也是焚香。
  • 「IMAC智能製造雲課堂」第三期第8講,探討針織毛衫產業鏈的數位化...
    2020年12月6日,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IMAC)組織的「IMAC智能製造雲課堂」第三期第8講熱烈播出。教授級高工、慈星股份董事/副總裁、慈星機器人董事長、科技部國家「智慧機器人」重大專項評審專家李立軍老師為我們帶來主題為《針織毛衫產業鏈的數位化轉型》的線上課程分享。本期課程受到觀眾熱情廣泛的關注,累計觀看逾2500人次。
  • 中華和香研修班 | 第八期招生
    :行之制香師:明之杭州(8月25– 8月26日)周六、周日,兩天根植於生活品質之都的專業香學課程杭州中華和香傳習館第八期精品課程導師:昌殊(中國香文化研習者    現代人學香,從零基礎開始,品鑑香韻,學習調香技巧,動手體驗香藥炮製與老師共同創作一款古法香品,是中華和香初級課程傳習的重點。在香學文化復興的當下,昌殊老師系統教授如何創作和合香品,親自製作帶有個人體悟的和香。讓期待學香入門的朋友,輕鬆依止良師,系統傳承中華香學的精髓,成為燻德復性,知行合一的學香雅士!
  • 傳統文化綻放新活力,廣東國香文化研究中心展開國香文化人才培訓
    中華傳統香文化博大精深,蘊含了中華文明史、和合香文化、沉香文化之大成,與中國儒釋道文化、詩詞歌賦、香藥本草養生文化、詩意智慧的生活方式相映生輝,成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代表。此次培訓班由廣東國香文化研究中心及廣東著名本草和合香品牌「香宅子」組成專家導師團隊面對面手把手傳授,純乾貨讓學員學會講師級授課及怎樣做好線下香文化雅集及推廣,課程結束考核合格,頒發學習證書。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雲」展-第二屆東莞·中國泥塑藝術聯展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雲」展-第二屆東莞·中國泥塑藝術聯展⑦ 2020-04-26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展示中華服飾 弘揚傳統文化
    珠江時報訊(記者/王方亞通訊員/遊雪欣)日前,「華夏衣冠嶺南旗韻」2020~2021中華服飾文化鑑賞周暨嶺南旗袍選拔賽在佛山南風古灶開幕,吸引眾多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參與。 活動主辦方表示,本次活動分為中華服飾文化鑑賞周、「花·時」新中式生活美學品鑑會、嶺南旗袍(服飾)匯演活動三大版塊,通過旗袍秀、服裝展、首飾展、陶藝展、品鑑會、主題演講等形式,展現佛山新時代女性的優雅風採和獨特魅力,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中華好詩詞·浣溪沙|四面垂楊十裡荷,問云何處最花多
    中華好詩詞·浣溪沙|四面垂楊十裡荷,問云何處最花多 2020-12-13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綜述:「雲」裡遊中國 「線」上傳文化——丹麥哥本哈根中國文化...
    新華社哥本哈根5月6日電綜述:「雲」裡遊中國 「線」上傳文化——丹麥哥本哈根中國文化中心促同心抗疫新華社記者林晶自3月初丹麥政府因新冠疫情實施「居家令」等管制措施以來,丹麥中國文化中心通過舉辦「雲·遊中國
  • 手繪盛世繁華長卷 獻禮建黨百年華誕
    一筆一划、千皴萬擦,一草一木、千點萬染,遠處是莽莽蒼山,延綿無界,近處有兗兗塵世,繁華三千。徐徐展開眼前的這幅長達16米多的紙本絹託書畫長卷,人們的目光就會立即被一股浩大的氣勢所攝取。這幅名為《盛世繁華》的畫作就是我區的書畫作者沈炳法歷時三年多創作而成的長卷巨作。
  • 清明上河圖:中華民族盛世夢的傳奇圖騰與千年輪迴
    弘治辛亥九月壬子,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講學士,雲陽李東陽識。——李東陽 《清明上河圖跋記》《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故宮百寶之首,是是名滿天下,中華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整幅畫長5. 28米,寬2.52米,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用現實主義的手法生動的展示了十二世紀我國的城市風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 冬令營開營 213名華裔青少年雲上學習中華文化
    「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冬令營泉州營12月16日在華僑大學線上開營。在為期15天的活動中,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的213名華裔青少年將全程參與,在「雲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新社報導,馬來西亞南安社團聯合會會長拿督陳天場表示:「這次活動讓海外華裔青少年能在線學習中國故事,了解閩南風情,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線上冬令營的消息一經傳播,短短兩天裡,馬來西亞就有80位僑胞子女表示願意報名,學習熱情極高。
  • 「香生活」聞香修身 鼻觀心參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  《尚書·舜典》記錄了堯帝禪位於舜帝的祭祀典禮。「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柴,望秩於山川。」即燃燒草木告祭天地,這也書寫了後世薰香文化的序言。  我國使用沉香等香料的歷史有記載的便有1000多年,其對於養生之妙用甚多,我輩畢生恐怕也僅得其一二,現以此文拋磚引玉,與大眾分享品香之學。
  • 【學理書簡】《新經學講演錄》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新視角
    該書分「綜論」4講,「分論」10講,「補論」1講,共15講。「綜論」提綱挈領,講述何為「經學」、為何只有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稱為「經學」,進而闡發經學形成的歷史背景、經典數量的演變、「六經」的基本內容和思想價值奠定了其為中華文化之「源」的地位,孔子、孟子、荀子對經典的守護、詮釋、傳承與推崇,建立了以「人文信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時,將承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其他典籍歸入「經典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