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政協試點搭建的「有事來協商」平臺,助推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2月20日,高坪區政協常委趙升華介紹,截至目前,高坪區政協已先後召開民主議事會4場次,一大批老百姓的煩心事在「有事來協商」平臺上得到解決。
「有事來協商」現場。
政協委員上門來幫忙
9月初,高坪區小龍街道辦事處花家壩社區園榮美家還房小區居民劉秀清,打開女兒家的房門,頓時吃了一驚,只見屋子裡堆了一層厚厚的糞便,達五六釐米厚,散發著陣陣惡臭。
「我正在尋思是啥原因導致廁所堵起了,該找哪個部門時,區上的政協委員主動找上門來了。」劉秀清說。
劉秀清所說的政協委員,就是高坪區政協副主席楊琴和何永浩等委員,9月初,他們主動來到園榮美家還房小區調研時,聽了劉秀清的問題反映,又到室內實地查看,發現原因是小區地下排汙管道堵塞,排汙不暢。
楊琴和何永浩將問題帶到區政協組織的「有事來協商」民主議事會去議一議。
9月9日下午,由高坪區政協組織的「有事來協商」民主議事會在小龍街道辦事處舉行,楊琴、何永浩等政協委員,以及劉秀清在會上提出了室內溢出糞便的問題。
問題提出後,小龍街道辦事處主任楊卓當即表態,迅速解決此事。
就在民主議事會召開後的第二天,小龍街道辦事處就組織人員上門研究解決辦法。經過現場查看後作出決定,安排清潔人員對劉秀清家溢出的糞便進行清理,對小區內地下排汙管道進行更換。大約一周時間,劉秀清家裡的問題,以及園榮美家還房小區地下汙水管網排汙不暢的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有事來協商」現場。
平臺化解老百姓煩心事
今年以來,高坪區政協先後在小龍、都京、石圭、東觀等鄉鎮(街道)試點搭建「有事來協商」平臺,召開民主議事會4場次,助推解決民生實事41件。
高坪區政協一名負責人介紹,讓協商更有針對性,在搭建「有事來協商」平臺,召開民主議事會時,按照「課題收集、甄別篩選、分送辦復」三步流程走,即先由一名政協副主席牽頭,抽調政協委員和政協幹部,分別組建4個調研組,深入矛盾最尖銳、問題最突出的基層點開展調研,聽取群眾呼聲,了解群眾願望;其次,對搜集到的意見和建議,召集村(社區)幹部、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三方會審」,通過甄別、篩選,最終確定政府能辦、民眾期盼、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協商課題;最後,將確定的協商課題分別送相關部門,要求第一時間辦理和回復。
把會場「搬到群眾家門口」,做到「政協搭平臺,請你來協商」,截至目前,高坪區政協還先後召開了4場民主議事會。每場議事會上,增加「問、答、辯」等環節,參加民主議事會的群眾達184人次,群眾發言57人次。
「通過召開民主議事會,既發揮了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又達到了理順情緒、凝聚共識的目的,助推了『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坪區政協主席傅天貴說。
政協委員回訪。
讓協商成果轉化落地
一件件看似是小事,卻是老百姓遇到的實實在在的煩心事,這些煩心事在高坪區政協組織的民主議事會上「議」後,均迅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除了第一時間答覆,還第一時間制定並啟動了落實措施。
針對民主議事會上「議」的問題,如何保證協商成果真正轉化落地?高坪區政協為此完善辦理跟蹤機制,將協商成果辦理落實情況納入督查督辦範圍,一方面實行掛鈎包題督辦工作法,根據「民主議事會」協商議題分類情況,明確10餘名界別委員分別聯繫3—5個議題,負責議題協商成果辦理情況的跟蹤問效,協助承辦單位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一方面開展協商成果辦理「回頭看」,每場民主議事會結束後,立即制定個性化回訪方案,原則上會後半月內,由區政協相關專委會帶領委員深入問題現場、承辦單位查看進度。同時建立協商效果懇談評議制,每季度確定一天為「協商效果評議日」,在村(社區)活動室、群眾院壩等場所,邀請群眾代表、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幹部對協商成果辦理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
高坪區政協常委趙升華介紹,下一步,將以「基層協商平臺建設年」為主題,發動219名政協委員常態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深入走訪調研,以「有事來協商」為平臺,共商對策、共議難題,化解老百姓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