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營養】不用計算卡路裡的飲食控制方法:「一份」是多少?!

2021-02-07 臨床營養網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作者介紹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醫師


畢業於協和醫學院,公眾號「西希營養學」創造者。


是一個有著一枚吃貨的心和一個醫生的學術控的醫學女博士。


在臨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很多關於健身,減肥,營養的問題,答案真真假假難以分辨,所以致力於通過微信的平臺,用原創的圖畫和文字,向大眾講述實用,有趣而靠譜的營養學知識。





本文摘自鄭西希老師新書:《邊吃邊瘦營養書》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發布


當談到控制體重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手機裡的卡路裡計算軟體?每天小心翼翼計算還剩下多少熱量餘額,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吃多?可是往往會遇到卡路裡帳面上非常平衡,但是體重並沒有像計算的那樣下降的情況。每餐計算卡路裡會給已經很繁忙的生活平添壓力,一旦經過精心計算結果卻不如意,就會大大增加減肥的挫敗感,打擊自信心,導致轟轟烈烈的「減肥」事業就這樣潦草結束了。那麼卡路裡計算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更好的衡量攝入熱量的方法呢?




計算卡路裡是了解自己飲食和活動習慣的好開始,但除非能生活在代謝實驗室裡,我們所計算的卡路裡只是估測,並不精準。不是說卡路裡計算完全不可取,只是日常生活中很難獲得關於熱量攝入和熱量消耗的所有變量,當等式兩邊都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的時候,卡路裡計算的誤差就會變得很大。


記錄卡路裡攝入可能出現的誤差:不同食物品種卡路裡相差很大,如同樣是蘋果,不同品種的含糖量不同。預包裝食品的卡路裡只是估算,是根據宏量營養素的係數算出來的而不是測出來的,營養標籤也允許有20%的熱量誤差。烹飪方式對於食物熱量的影響很大,總體來講烹飪時間越長、越精細,熱量越多,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熱量可以相差20%~30%。不同體質的人對食物中營養素的吸收比例不同,腸道中的細菌也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熱量的吸收。重量估算不準確,我們沒有辦法把所有的食物都稱出具體的重量。估測的食物重量誤差很大。我們會傾向於少估計食物的重量,有人做過實驗,即便是營養學專業的營養師在估算自己所吃的食物時也會偏少。計算卡路裡消耗可能出現的誤差:除非是通過嚴格的代謝測定,運動熱量值都是估測值,跑步機和可穿戴運動設備對卡路裡的計算都有一定的誤差。不同的人消耗的熱量不同,這和年齡、代謝的活躍程度有關。激素水平會影響運動消耗,如睡眠不足時身體激素水平變化會導致熱量消耗減少,女性在經期前的基礎代謝會比平時增加100kcal左右。所以,攝入的卡路裡和消耗的卡路裡都有不準確的地方,攝入的卡路裡誤差可以有25%甚至更多,而消耗的卡路裡誤差也可以達到25%左右。所以假設計算攝入的卡路裡是1500kcal,實際上攝入的可能是1100kcal也可能是1800kcal。在記錄卡路裡的過程中不論是食物稱重還是不停翻查手機都會增加「吃飯」的壓力,為生活和社交帶來很大的不便,這也是計算卡路裡為什麼很難堅持下去的原因。肥胖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問題。從原始社會到現在,人體對於各種營養物質的代謝並沒有變化,但是肥胖率卻在近幾十年迅速攀升。這說明雖然每個人的基因存在個體差異,但體重的問題不能全怪基因,環境因素的影響更大。我們生活在一個「致肥胖」環境,食物極其豐富,高熱量、口味好的零食越來越多,動動手指就可以讓好吃的送到嘴邊,而且往往熱量密度越高、營養密度越低的食物越便宜。在這種環境下飲食控制是很困難的,總是容易吃多,其實這不是你一個人的煩惱。走進超市,「大了又大」是很多食品營銷的賣點,家庭裝的碳酸飲料從1.25L變成1.5L,甚至2.5L,麵包從小圓麵包變成了巨大的歐包,這些都引誘著我們「一不小心就吃多」。



有研究調查了最常見的食物,包括麵包、餅乾,以及快餐連鎖店的漢堡、薯條、披薩和汽水的分量。結果發現市場上的包裝一般是推薦攝入量的2~8倍,而且還在不停增長。在快餐業,一份套餐的量已經比10年前增大了2~5倍,在快餐剛剛推出的時候還沒有超大裝、家庭裝這些賣點,而現在只有最小份的快餐分量和當年一樣,最大份的食物通常是小份的2倍多,飲料是小份的5倍多,這些都給我們的健康埋下了隱患。在生活中,「吃」 不只是滿足肚子的需要,還有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每頓吃多少和我們面前有多少食物密切相關。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一旦打開一包零食就很難放下,一般都會吃到見底才會停。有研究發現,我們會下意識地吃完包裝裡90%的食物,所以包裝越大,攝入的熱量就會不知不覺變多。如果控制包裝大小,我們每天可以減少12%~16%的熱量攝入,平均240kcal左右,相當於中等體重的人每天跑步4km。


我們會吃掉盤子裡90%的食物


只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才能主動控制攝入量,不要落入「大了又大」的陷阱裡。既然卡路裡計算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而且食物很容易吃多,那麼有沒有更好的控制食物攝入量的方法呢?下面就會介紹用「份」的概念來控制「吃多少」以及怎麼在家和在外控制吃的「份」量。



不論多麼健康的食物,如果沒有節制地吃還是會發胖。為了讓人理解食物比較合適的分量,在膳食指南以及很多食譜、減肥方法裡都會提到「份」的概念,要控制吃的「份」量才能無負擔地享受美食。簡單來說,在營養學中「一份」就是一次攝入某種食物比較健康、合適的量。一開始接觸「份」這個概念的時候,會有點不適應,因為對於不同種類的食物「每份」的量是不同的,如「一份」牛肉大約是85g,「一份」蔬菜大約是50g,「一份」堅果大約是16~20粒果實。在現在這種「致肥胖」的環境裡,包裝變大讓人開始不自主地多吃,長期看到貨架上巨大的包裝,讓我們對於「一份」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到底多少才是合適的「份」?有一些方法和小竅門可以幫助我們控制「份」量:


1. 在廚房中準備用來計量的勺、杯和廚房秤,拿一個蘋果,自己先估計一下蘋果的重量,然後稱一下實際的重量,再把二者進行對比。之後可以用不同種類的食物,包括主食、肉類、葉菜、根莖類蔬菜和水果,還有常吃的零食進行重量對比,這樣就可以對日常常見的食物有數量的概念。2. 對於從超市買回來的「預包裝」食品,在看營養標籤的時候,注意營養標籤對應的量,是每1份、每1袋還是每100g的熱量。3. 對於自己容易一次吃多的食品一定要注意,比如堅果,包括花生、杏仁、腰果等,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把一袋都吃完了。對於這種食物,可以預先分裝成「一份」的小包裝,大概16~20粒果仁。像薯片、爆米花、餅乾等零食也可以這樣做,分裝之後就更容易控制攝入量了。4. 在外就餐的時候,儘量不要買「家庭裝」或者「超大套餐」,不要落入商家加一點價格就分量升級的陷阱中。5. 儘量避免在吃飯前喝酒,酒精有開胃的作用,而且可能會讓人無法控制吃的「份」量。有人做過實驗,如果在餐前喝2杯半的葡萄酒,會比不喝酒一頓飯多吃200kcal。



不同食物「一份」對應的重量不同,雖然都是「一份」但是量可以差很多,要記住每一種食物「一份」所對應的重量值比較麻煩也不現實,這讓很多剛開始用「份」來控制體重的人感到頭痛。實際上有一種很簡單的計算「份」量的方法,就是利用手或者生活中常用的物體來幫助衡量一份的量。用手的好處是每個人體形不同,手的大小也不同,更能體現適合自己的「份」量。


通過手來衡量不同食物的「一份」


對於糧食類的主食:如果是固體,如米飯、麵條,一份=拳頭的大小;如果是片狀的主食,如麵包則,一份=一塊肥皂的大小。按重量來計算:熟米飯=半碗(75g);饅頭=半個(40g);粥=1碗(150g);麵包=1片(35g) 。對於蔬菜水果食物:如果是葉菜,如生菜、白菜、菠菜,一份=一杯或者一隻手捧起來那麼多;如果是根莖類,如土豆、胡蘿蔔,一份=一拳的大小;如果是新鮮水果:一份=一拳的大小。對於蛋白質類食物:如果是肉類,如牛肉、雞肉、魚肉,一份=一個手掌的大小,重量相當於85g。


可以簡單地用「1掌、1拳、1抔、1指」來概括最合適的一次攝入份數:


蛋白質類食物:1掌。

碳水化合物,包括主食、根莖類植物和水果:1拳。

蔬菜:1抔。


對於脂肪含量豐富的熱量密度高的食物,如堅果、奶酪、調料沙拉醬等還是越少越好,不要超過1指。


食物的1掌、1拳和1抔


這種方法可以簡單地「一手掌控」自己的飲食攝入和健康。那麼具體應該怎麼搭配自己的一餐才能既控制熱量又滿足營養搭配呢?


對於一個成年女性來講(每日總熱量1500~2000kcal):


先挑選蛋白質類食物,包括肉類、魚類、蛋等,1掌的量也就是80g左右。


再搭配葉類蔬菜,1抔的量也就是50g左右。加入主食,包括穀物、澱粉含量高的根莖類蔬菜(土豆、紅薯)、豆類,1拳的量大概50g。


最後搭配高熱量的脂肪類食物,如黃油、堅果、醬汁等,1指的量,大概10g。


均衡膳食餐盤


對於成年男性,所需的熱量更多(每日總熱量2300~3000kcal),每餐的熱量可以增加1/3的量。當然男性的手本身也會大一些,所以按照1掌、1抔、1拳、1指的衡量方法攝入量也差不多。有一些人群是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增加「份」量的,如下面這些情況:

每天吃飯的頻率少於三餐。

運動量非常大。

飲食為了增加肌肉。

吃了上面的量但是每頓還是不飽,經常需要加餐。

針對上述情況,可以每頓增加1/2拳的主食和1/2指的脂肪類食物。有一些人群是需要根據自身情況減少「份」量的,如下面這些情況:

每天少食多餐,進餐數多於三餐。

運動量很小。

飲食為了配合減少體重。

每頓按上面的量吃會比較撐。

針對上述情況,可以每頓減少1/2拳的主食和1/2指的脂肪類食物。這樣的膳食搭配基本可以滿足我國營養學會所推薦的均衡膳食餐盤。在下一餐的時候,可以考慮試一試這種用手衡量份數的方法,很快就可以對吃多少最合適有新的認識。用這種方法結合「綠燈食物」「黃燈食物」和「紅燈食物」就可以簡單方便地制訂適合自己的食譜,不會「一不小心就吃多」了。

 

了解減肥應該達到的運動強度,下一步您要學會怎麼吃。一日三餐充滿學問,我們的健康在某種意義上是吃出來的。了解食物和營養,聰明地選擇食物,享受美食的樂趣,理解吃的藝術,掌握動的技巧,盡在《邊吃邊瘦的營養書》。掃描下方二維碼可直接購買!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0 年 5 月 26 號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244337 名。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


相關焦點

  • 食物卡路裡怎麼計算 如何計算一日三餐卡路裡的攝入
    核心提示:減肥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飲食上應該積極控制好一日三餐熱量的攝入,因為只要控制好攝入熱量低於消耗熱量,那麼就可以幫助自己更加輕鬆地減肥瘦身。 減肥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飲食上應該積極控制好一日三餐熱量的攝入,因為只要控制好攝入熱量低於消耗熱量,那麼就可以幫助自己更加輕鬆地減肥瘦身。那食物卡路裡怎麼計算? 如何計算一日三餐卡路裡的攝入?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食物卡路裡怎麼計算?
  • 「營養」奇怪的知識增加了!學會它不用計算卡路裡也能邊吃邊瘦
    所以先了解食物的卡路裡,能夠更直觀地幫你管理每日的飲食,以及控制熱量的攝入和消耗。我們每天需要多少卡路裡?數據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減肥新方法》、科普中國·科學百科如何科學地控制卡路裡的攝入看營養成分表購買食物時,包裝上的食物營養成分表可以幫助你知道每種食物的熱量有多少。
  • 減重如何計算卡路裡熱量
    作為健身教練在自己職責範圍內有責任給客戶提供有效的飲食指南,大家都明白卡路裡熱量的攝取與消耗對身體體重的控制起著重要的作用,簡單來說我們的身體體重是由能量是否平衡來控制的,也就是攝取與消耗是否平衡。但讓客戶詳細的計算,跟蹤卡路裡熱量的攝取通常不是好的解決方案。這種做法通常乏味,不準確而且很難堅持。
  • 如何計算你吃了多少卡路裡,運動消耗多少卡路裡?
    減重的本質,就是控制每日攝入的熱量低於消耗的熱量,在減重期間,經常計算卡路裡,可以很好地了解自己目前的熱量攝入狀況,也可以有效幫助自己知道該如何控制熱量攝入,從而更好地達到減重的目標,這就像是腦海裡有了一本減重的帳目表,算起來自然方便多了
  • 計算食物的卡路裡
    一般正常體重的男性,每天約需2500到3000卡路裡,而女性則為2000到2300之間。如果我們所攝取的卡路裡少於這個數目,那麼,就會動用脂肪細胞中貯藏的能量,一旦貯藏的脂肪減少了,我們的體重也就逐漸減輕。而減輕的速度視每日攝取的卡路裡多少而定。  這是很容易計算的,貯藏的脂肪每l公克可以提供約90卡路裡的能量。
  • 怎樣計算減肥時你需要攝入多少卡路裡熱量?
    但是,如何計算身體所必需的卡路裡以及你應該減少多少卡路裡的攝入量,這些是比較難計算的。幸好有很多公式、估算方法和圖表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困擾。除了使用在線的計算器或圖表以外,還有一些簡單的公式,可以幫助你制定合適的卡路裡水平。方法1:計算你的熱量需求值
  • 5 計算卡路裡的迷思
    「計算卡路裡?」· 二是變量難以控制。我們無法像實驗室做實驗一樣,控制其餘所有變量,嚴格去看單一變量所產生的後果。個體飲食習慣以及機體差異所造成的誤差很難去估計。· 三是篡改記錄。當人們為了記錄飲食而記錄的時候,他們真的還能維持自己原來的飲食習慣或者會真的把自己的飲食習慣記錄在冊麼?不一定。
  • 每餐計算卡路裡,為什麼我還是不瘦?
    且不說運動器材上的熱量消耗統計,各種減肥app裡都要求我們計算食物熱量,各種運動app也會在運動結束顯示「燃燒」了多少熱量。就連微信、QQ、微博這種社交軟體都爭先恐後告訴你:你今天走了多少步。所以不少人都恨不得把卡路裡的攝入量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每次進餐前,都得仔細地控制卡路裡的攝入量和計劃著待會做多少運動來補償。
  • 減脂計算「卡路裡」真的科學嗎?
    研究結果顯示,單純依靠減少卡路裡攝入來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是不可行的。因為人體有一套「補償」機制:如果卡路裡的攝入量減少,那麼身體的代謝速率也會降低。只有合理控制飲食,加上適當運動,才能成功減輕體重。減輕體重的唯一正道是從食物中攝入較少的能量,並且/或者消耗更多的能量。這通常也叫作「熱力學法則」,然而,僅有1/3減肥中的人在嘗試這一推薦減肥方法――少食多動,而它正是體重減輕的根本。
  • 原來我們根本不會計算卡路裡!
    · 二是變量的控制。 我們無法像實驗室做實驗一樣,控制其餘所有變量,嚴格去看單一變量所產生的後果。個體飲食習慣以及機體差異所造成的誤差很難去估計。 · 三是篡改記錄。
  • 執行生酮飲食的你,還需要計算卡路裡嗎?
    想當年我也是每天用著卡路裡的計算的App,小心翼翼的吃著每一頓飯,絕對不能超過500卡,多吃一點都要去操場上跑10圈。最後的結果是我瘦了,但是沒多久我又復胖了..比以前還胖...往事不堪回首,就不提了,還好此時的我找到了適合我自己的飲食以及生活方式,恢復了理想的體重,結束了減肥這條辛苦的路,卸掉了卡路裡App,戒掉糖和精緻碳水,最重要的是我不會再被食物控制了。今天我們主要來講:嚴格生酮飲食後,還需要計算熱量嗎?
  • 雙倍卡路裡的飲食習慣
    戒不了偶一為之的大餐不要緊,但必須在日常飲食中面對現實。請緊緊跟蹤自己的每日卡路裡攝取量,否則,每天辛勤運動所消耗的幾百卡熱量,可能因為你的飲食習慣、一時手滑拿太多量等不小心,不知不覺毀了健康、胖了身材。讓人不知不覺吃下雙倍卡路裡的飲食習慣首先,我們來看看一個人的每日建議攝取熱量是幾大卡。
  • 精心計算卡路裡,效果卻不如意.減重的你其實可以用一個「手掌」來輕鬆搞定.
    01卡路裡計算並不精準 計算卡路裡是了解自己飲食和活動習慣的好開始,但除非能生活在代謝實驗室裡,我們所計算的卡路裡只是估測,並不精準。不是說卡路裡計算完全不可取,只是日常生活中很難獲得關於熱量攝入和熱量消耗的所有變量,當等式兩邊都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的時候,卡路裡計算的誤差就會變得很大。記錄卡路裡攝入可能出現的誤差:不同食物品種卡路裡相差很大,如同樣是蘋果,不同品種的含糖量不同。預包裝食品的卡路裡只是估算,是根據宏量營養素的係數算出來的而不是測出來的,營養標籤也允許有20%的熱量誤差。
  • 教你如何計算卡路裡
    我們都知道,想要有效的減肥,飲食的卡路裡攝入極其重要。那麼到底怎樣計算身體所需的卡路裡以及減少多少卡路裡的攝入量呢?
  • 【專欄】瘦身盲區:我應該計算卡路裡嗎?
    除了沒有好好做運動,飲食方面根本沒嚴謹地控制著。以為每餐吃少一點就可以減肥,但卻什麼進展都沒有。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根本沒有在認真計算卡路裡攝取量。 以前的我早餐吃得好豐富好健康: (計算BMR的方法:http://www.bmi-calculator.net/bmr-calculator/) 例如你的BMR是1600卡路裡一日。如果你限制每天的卡路裡攝取量到1300,你每天從飲食就減少了300卡路裡。一個禮拜就少了300cal x 7=2100卡路裡。
  • 減肥期間,一天吃多少卡路裡合適?教你計算熱量攝入
    減肥期間,一天吃多少卡路裡合適?教你計算熱量攝入文/七月減肥,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女孩子生活中的常態,因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為了獲得好身材,女孩子們是使盡了渾身解數,就為了體重不過百,就為了讓自己更顯「骨感」。
  • 為什麼許多飲食都要計算卡路裡?減少脂肪和油有助於降低體重嗎?
    卡路裡是衡量食品中含多少熱量的指標,身體消耗的熱量也可以以卡路裡為單位來計算。所謂「卡路裡控制」飲食的簡單道理就是在通常消耗量不變的情況下控制熱量攝入。這樣機體就不得不消耗身體儲存的脂肪,以補充能量之不足。
  • 食物的能量如何準確計算 到底吃了多少卡路裡
    食物的能量如何準確計算 到底吃了多少卡路裡 2018.06.14 14:01: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6月14日報導  文/sharon計算卡路裡是人們減肥時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 健身App到底是怎麼計算卡路裡的?
    消費者可利用其功能確保自己的飲食攝入合理的卡裡路。用每日消耗卡裡路數值減去日餐飲攝入卡路裡值,得出卡路裡正負值,負數體重下降,反之,體重會增加。那麼這些應用程式及軟體是怎樣得出卡路裡攝入、消耗值得呢?準確程度幾何?如何得出日需攝入卡路裡量?解決了以上問題,可利於有效深入了解您健身進展。
  • 減肥一天吃多少卡路裡 消耗多少卡路裡減一斤
    那麼減肥一天吃多少卡路裡?消耗多少卡路裡減一斤?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解答,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小編在這裡提醒,低卡飲食法減肥千萬不要低於1000卡路裡,因為這樣反而會減不下來。人變胖是由於每天攝取的熱量超過活動所消耗的熱量,想要減掉多出來的體重,應先控制每天吃進身體的熱量、並找出多消耗熱量的方法,達到瘦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