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改革開放這些年,所帶來的經濟飛躍發展,世人與目共睹。經濟發展人們手裡有錢後,物質生活也隨之改善,餐桌上魚肉頓頓有,出門有車代步。營養過剩的生活,和缺乏鍛練運動的身體,其後遺症是隨之而來的「富貴病",如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這些所謂的富貴病,說白了是沒有管住自己的口。不懂節制的飲食之道。
周易裡有《頤》卦,可以從中體會到古人的養生理念。
《頤》卦象:上艮(山)下雷(震),山下打雷。其卦象特徵是:上下兩陽爻象人的上下嘴唇,中間四陰爻象人的上下牙齒。合起來就是一張口,有嘴進食之象。其卦德為:貞吉,觀頤,自求口實。意思為堅守正道可獲吉祥,觀察別人如何吃飯頤養,通過自己的能力謀求口食。
孔子作《彖》說:頤』,貞吉,養正則吉也。。。(略)孔子意思是說,堅守正道才會獲得吉祥,是因為懂得深養自己的飲食之道。
作為禮教專家的孔子對飲食養生也是非常的講究。《論語.鄉黨》記載孔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噎而飲褐,魚綏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食。。。。。。祭肉不出三曰,出三日不食。
孔子的意思是說,要多吃經過加工的糧食,肉類愈新鮮愈好,糧食發黴的不吃,魚肉腐敗變質的不吃,顏色變化的不吃,沒有合適調醬的不吃,吃肉不要多於主食,喝酒不限量但也不要醉酒亂性,已經陳亂變質的酒及市場上買來不幹的肉不吃,祭祀供肉陳放超過三天不吃。孔子講課後也對常與學生們談自己喜好吃的食物,說「不撒姜食,不多食"。意思是說每天吃些姜。因為生薑除風邪寒熱,去痰下氣。孔子一生喜歡吃生薑,據《史記》記載與孔子出生年份有關。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農曆庚戌年,這一年出生的人多為寒溼體質,故嗜好吃薑。
孔子所生活過的春秋時代,雖然隔離現在已有幾千年歷史之久遠,但其養生觀值得我們今人學習的
《周易》乾卦《文言傳》: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春復養陽,秋冬養陰,把握陰陽,和於術數,是最好的養生方法。
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頤》卦。
《頤》卦告訴我們,人的嘴不光是用來吃東西頤養,更要慎重自已的言語。說出去的話如拔出去的水,收不回來。《論語》中記載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的經典故事。足見其注重言語謹慎。
慎謹的言語是一個人,踏實,沉穩的外在表現。更具備了一個人的內在涵養和思想道德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