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下班沒事,想找個電視劇看看,翻來翻去沒找到能看得下去的,就把《亮劍》拿了出來,又看了一遍。這已經是我第三遍看這部電視劇了,下來之後感覺依然不錯,這是一部我很少能看三遍的電視劇。後來琢磨了一下,需要思考一下這其中的道道,火爆的原因,現就把他記下來。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們欣賞一種藝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到內在才能收穫更多。我們先看看《亮劍》的獲獎情況: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長篇電視劇獎;第26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長篇電視劇一等獎;電視劇風雲榜十佳收視電視劇 ;青少年推薦100部優秀影視片;這可以說一部電視劇的最高榮譽了。另外十幾年過去了,在優酷、愛奇藝等門戶網站上,《亮劍》的播放率依然很高,這是為什麼?到底這裡面有何秘密在裡面?就像前段時間有一個統計,近三十年播放率最高的電視劇是《西遊記》《水滸傳》一樣,這裡面都有很深刻的文化因素在裡面,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臺詞的經典化,痞子化、口語化
李雲龍: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於亮劍,我們敢於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我們這支軍隊的軍魂;
李雲龍:從今往後我李雲龍要讓鬼子知道,碰到了我們獨立團就是碰到了一群野狼,一群嗷嗷叫的野狼。在咱狼的眼裡任何叫陣的對手都是我們嘴裡的一塊肉,我們是野狼團,吃鬼子的肉還要嚼碎他的骨頭。狼走千裡吃肉,夠走千裡吃屎;
楚雲飛:軍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一息尚存,戰鬥不息;
李雲龍:天下沒有打不破的包圍圈,對我們獨立團來說,老子就不把它當成是突圍戰,當成什麼?當成進攻。向我們正面的敵人發起進攻,記住,全團哪怕只剩一個人,也要繼續進攻,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
這些熟悉的,一聽就讓人熱血沸騰的句子,相信很多觀眾即使是背不下來,看到也感覺非常熟悉、感覺熱血沸騰。對於被列強欺辱了一百多年的中國人來說,都渴望強大,都渴望奮起。這些臺詞、這種戰鬥精神,可以說很好的切中了大家的真切渴望,很好的引起了大家的共鳴。而對於男觀眾來說,更是榜樣式的英雄人物,人人都嚮往的樣子。
現實與誇張的度的掌握
大家都知道在《亮劍》第一集的時候,李雲龍最後以一個團的兵力擊垮了日本的一個聯隊,這裡面其實有很大的誇張的成分。據《侵華日軍死亡人數的真實數據》統計數據顯示,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事死亡人數約為300-400萬人,日本在中國軍事死亡人數約為40萬左右,扣除統計數據虛假的成分,最小的傷亡比例也有5:1。而當時共產黨一個團的編制基本上在兩千五百人左右,日本的一個聯隊卻有將近四千人,扣除前期日軍死亡的人數,也應該剩下不少。所以說以中國一個團幹掉敵人一個聯隊是誇張了,在歷史上,該劇原型人物王近山確實殲滅過日軍幾百人,卻沒那麼多。
但是關鍵是這種誇張因為很多人不了解真實情況,並沒有影響該劇的吸引力,再加上後面的悲情的犧牲精神(孫德勝率領騎兵連牽制敵方騎兵,最終被全殲),反而增加了劇情的張力,也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觀眾的悲情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加了亮點。而該劇比較成功的一點就是誇大了團隊的力量,卻沒有過分誇大和渲染個人的力量,沒有像很多拍成武打片,個人很厲害,飛天遁地,一個打十個等等的所謂「抗日神劇」,這完全就是侮辱觀眾的智商。
劇情張力的設計,吸引觀眾往下看
個人感覺這部劇裡面的最大亮點,是魏和尚的死。個人感覺魏和尚是除了李雲龍之外,最令人記憶深刻的人物。甚至比參謀長張大彪、政委趙剛都讓人記憶深刻。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他很特殊,他是沿襲了傳統的小說文化,「少林十三棍僧幫助李世民建立大唐的故事」而設計的角色。在現在宗教文化不那麼明顯的中國來說,觀眾可能感覺沒有那麼特別了,但是在古代,佛教在中國卻非常盛行的,魏和尚這一角色可以說就是傳統文化的一個延續。但是這個延續,卻在中途的時候,被土匪殺了,不能不說,看客都很激憤,激憤的同時增加了觀眾對於該劇的記憶點。如果魏和尚不死的話,可能對於觀眾情緒的衝擊就不會有那麼厲害,進而記憶力也就不會那麼深刻。
中國人的英雄情結和俠義傳統
對於這一點,是中國的傳統,從戰國時候的四公子手下的雞鳴狗盜之徒,到秦朝時候的荊軻刺,到《史記》裡面的遊俠列傳,到後面大唐正式出現傳奇小說,到水滸傳,再到現在的金庸、梁羽生等的武俠小說,是一脈相承的。每當亂世,中國人民對於官府失望的時候,就會寄希望於英雄人物揭竿而起,帶領大家造朝廷的反,從而過上相對公平的日子。這些英雄或者俠義人物共同的特點就是智慧或者武力超群、蔑視法度,亦或者遊走於規則之間,違反規則是常有的事,用現在的話說他們不是好好公民。《亮劍》裡面的李雲龍也是這樣,性格暴烈、嫉惡如仇、有能力、時常違反規則,為了成功用盡一切手段。這些在中國的觀眾思想意識裡,都是很有同感的。正是因為同感,才更多人觀看。
非道德化臉譜,原型人物的最大再現,抗日題材劇的火熱
李雲龍的原型,是開國中將王近山,大家看一下關於王將軍事跡就可以看的出來,其實《亮劍》已經最大程度上再現了王近山將軍的一生。現在很多歷史電視劇很大的缺點是對於歷史的篡改,而且這種篡改還不是一星半點,存在很大的誇張的成分,像現在很多火熱的穿越、宮鬥電視劇都是這樣,讓人看了簡直不忍直視。
當然電視劇、電影等是一種藝術,我們允許藝術的誇張。現實中的王近山也是桀驁不馴,時常犯錯誤,打仗卻是很厲害,但是其他方面缺點卻有很多,這也是其戰功赫赫卻只是功封中將的原因。很多電視劇會美化優點、掩蓋缺點,但是《亮劍》對於這些卻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來了,沒有讓觀眾看著太假,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有優點也有缺點的共產黨將領,而不是同質化、道德化的面孔,這一點很重要。
當然李幼斌先生的演技是很重要的一點,完全給該人物演活了,他一出場就抓住了很多觀眾的心,讓觀眾不自覺地跟著這個人情緒激動而激動,讓人們都覺得有這麼個真實的人,歷史就是這個樣子的,這是很難做到的,也是很多演員做不到的。就像小說《三國演義》的光芒在普通人心中蓋過了《三國志》,很多人都覺得《三國演義》就是真實的歷史。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他穿越了時間的局限性,帶給最大數量的讀者、觀眾以共鳴,而不是短暫的衝擊和熱鬧,他是能讓人們在茶餘飯後閒暇的時候還能想到他的。
個人感覺《亮劍》已經達到了這一點,再過若干年,觀眾想要看電視劇了,還是會想到他。現在是一個快餐化的時代,經典已經非常稀少了,相信很多觀眾也都時常會有寂寞之感。但是有了經典,我們明白不了就是自我的原因了。沒有經典、有了經典欣賞不了經典,這是一個時代的兩大悲哀。希望有更多的經典面世,因為這不只是個人問題,也是我們這個國家崛起的必不可少的一個文化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