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一人一畫境,一念一品能修心——竹子詩畫集

2020-12-12 騰訊網

亭後有竹,竹欲疏;

竹盡有室,室欲幽。

竹,雅稱修竹,又有名做篁,

文人雅士取其正直虛心高節的意思,

作君子的象徵。

同為君子象徵的,還有梅蘭菊,

但能以「君」直接稱呼的,卻只有竹,即「此君」。

據《晉書·王徽之傳》記載,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馬上令人種竹。有人問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釋,但嘯詠(歌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便是藉此典。

樸實直白的語言,顯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文人骨髓。在文人心中是清雅澹泊的明志寫照,更是君子隱逸高潔之風,也戒由竹勉勵自身德行,修傲然風骨。故而竹在中國文化中留下的審美意象,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洗然弟竹亭 》

唐代:孟浩然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

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鴒心。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此詩竹亭述志,展現了兄弟之間志同道合、友愛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詩敘寫自己與諸弟很友愛,且都有遠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賢一樣,常雅集竹亭,飲酒撫琴,以寄託豪情逸氣。

在意象運用上,此詩以竹作為清幽和隱逸的意象。竹在古代,是瀟灑挺拔、高雅脫俗的逸士的象徵。頸聯兩句的「竹林」有借竹林七賢喻指詩人兄弟之意。這裡繼承魏晉風度之氣,以魏晉的名士風流來刻畫兄弟們的高雅志趣,來烘託他們超然脫俗的品格。而「竹林」同時切詩題中的竹亭,作者也是借阮籍(竹林七賢之一)的出世之志來映照自己對遁跡竹林的出世生活的無限嚮往。

從寫作方法上,此詩運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寫了竹亭集會,賦詩飲酒彈琴的和諧場面,寫出兄弟之間的友愛之情。

孟浩然詩中常表現出一種「安以樂」的太平氣象,在此詩中則具體表現為「逸氣」。逸氣是一種超脫世俗的氣概、氣度。陳貽焮《孟浩然詩選》認為,這裡的「逸氣」表現出孟浩然高雅的心情;「高雅的心情」是抽象的、綜合性的體驗,也是孟浩然「韻高」的方面。從陳貽焮的賞評中可以看到,在這首詩歌中,孟浩然將原本矛盾的「鴻鵠志」和「竹林」的清逸灑脫、高雅爽朗進行有意識的協調,並且調和得極為自然。此詩是孟浩然的「韻」和「才」能夠統一起來的典型例子。

《春日山中竹》

唐代·裴說

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鬚教此地生。

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譯文:

數支竹子,蒼翠碧綠,猶如龍騰一般。如此峭拔的山地,正是它生長的地方。無數的野花是沒有辦法(在這陡峭的山上)盛開的。唯有竹子,能在這半山的寒色當中與春天爭風。

《題李次雲窗竹》

唐代·白居易

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

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

本詩是一首七絕。這兩句是說,冬日嚴寒,千花百草均已凋零,唯有窗前的竹子,仍然青翠碧綠;在大雪紛飛的時候去看,白中見綠,別具一番凌雪傲寒的情調。表現竹的頑強生命力。

《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

唐代·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殘,黃鶯兒的叫聲幾乎聽不到了,迎春花早已開過,只有片片杏花飛落芳塵。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實在幽雅,惹人憐愛;它依舊蒼勁蔥蘢,等待著我的歸來。

《與舍弟華藏院忞君亭詠竹》

宋代:王安石

一逕森然四座涼,殘陰餘韻去何長。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會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倫學鳳凰。

人們愛竹直而有節,且生來清瘦,更讚美它越老越堅硬、剛強。竹子曾與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潤,最終則伴隨松柏傲然挺立於結冰凝霜的寒冬。

詩的頭兩句讚揚了竹的不可毀其節的剛正,後二句又指竹勇於同大自然的各種考驗相抗,不怕風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這首詩不僅是詠竹,更是詩人自身品格的抒發與吶喊。

《霜筠亭》

宋代·蘇軾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譯文:

剛從筍殼中破出的新竹尚且有些幼弱,不太能夠自己保持挺直,但已姿態優雅,有了能耐受嚴寒的儀態。而要看到它嚴正可敬,傲對霜寒的樣子,就要等到秋風驟起,花粉凋落的時候了。

《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蘇軾這首詩非常有趣,意思就是竹子和肉如果一定要二選一,一定要選竹子。後面還有兩句:「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意思是你瘦了可以吃胖,如果你俗了,你就沒救了。

《新竹》

宋代·劉兼

近窗臥砌兩三叢,佐靜添幽別有功。

影鏤碎金初透月,聲敲寒玉乍搖風。

無憑費叟煙波碧,莫信湘妃淚點紅。

自是子猷偏愛爾,虛心高節雪霜中。

《竹 石》

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既是讚美了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丰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

《新竹》

清代·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新生的竹子能夠超過舊有的竹子,完全是憑仗老竹的催生與滋養。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長出,它也開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這樣池塘周圍布滿了鬱鬱蔥蔥的幼竹。

詩意比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新生力量的成長又須老一代積極扶持。前兩句是回顧,既表達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又表達了後輩不忘前輩扶持教導之恩;後兩句是展望,用以表達新生力量將更好更強大。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

清代·魏源

這句是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魏源的一句名言,意識是竹子在大雪時候還像箭一樣筆直挺立,不被雪所壓彎;而梅則朵朵盛開。詩人看見此情此景,覺得它們好像在與天地對抗,好像要把春天爭回來似的。更深層的意思就是做人要像竹和梅一樣,傲骨長存,不被外界不正之氣壓倒。

魏源是一個進步的思想家、史學家和堅決反對外國侵略的愛國學者。他積極要求清政府進行改革,強調:「天下無數百年不弊之法,無窮極不變之法,無不除弊而能興利之法,無不易簡而能變通之法。」他著重於經濟領域的改革,在鴉片戰爭前後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運、鹽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於「國計民生」,認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這些主張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對於後來的資產階級變法維新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沒見過竹的北方少年和一隻竹筏生出的出其不意的童年畫境
    小時候沒見過空芯的原生竹,所見都是死而復生的竹子,像是掃把竹綁的大掃帚,淡竹做的蚊帳杆。老而彌堅的竹雖更堅挺,卻已見不到它特有的綠,那種動人心魄的綠。我覺得最正宗的竹應是毛竹,鄭板橋衙齋種的「瀟瀟竹」,柳宗元「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擋道的應該是掃把竹或淡竹。
  • 一竹一世界 —— 明清竹刻藝術縱談
    刻竹選材主要以南方的毛竹為主,小件器或圓雕視需雕刻的內容也部分使用湘妃竹(斑竹)、墨竹、羅漢竹、棕竹等,還有利用竹根、竹簧等竹子的不同部位。利用不同竹子材料的質地、密度、厚度、紋理、色彩,雕刻的藝術表現也迥異各異。據史料記載和竹人介紹,大型竹器雕刻一般選材毛竹,嘉定地區屬於平原,不產毛竹,毛竹盛產於湖州等丘陵山區密林之中,交通不便。
  • 竹子說|風一吹我就笑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清 · 鄭板橋 · 《竹》■《梧竹書堂圖》局部 明 仇英早今天,想和你來聊聊竹子。文人愛的竹子,多半生長在中國,已經陪伴了我們千年。漫長的日子裡,我們逐漸發現它的好,直到它入詩入畫,也愈發地覺得,身邊少不了它。《世說新語》裡記了一則故事,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名叫王子猷,一次他去別人的空宅暫住,到了就讓人種竹,有人看見,便對他說,你只是暫住一下,何必折騰呀,子猷用手指著竹子,立馬回答:「何可一日無此君耶?」
  • 一進門看見什麼畫最好 適合玄關的畫 國畫竹子
    對每一個家庭來講,掛畫的作用不可替代,一幅恰到好處的裝飾畫,不僅能讓家庭增添活力,充滿藝術氣息,也可以營造文化氛圍,彰顯家居主人的品味和內涵。  一進門看見什麼畫最好?在玄關掛一幅精緻的竹子畫,不僅因為竹子本身的好寓意,比如竹報平安、節節高升、虛懷若谷、挺拔正直,給人們美好的祝福,還因為書畫家李傳波老師手繪竹子畫,可以給室內增添藝術氛圍,讓整個家居的文化氣息都能得到大大的提高,進一步彰顯屋主人典雅的藝術品味。一進門看見什麼畫最好——紅竹
  • 竹畫題材裝飾畫 國畫大師力作 這些真是不容錯過
    國畫竹子圖 趙俊貞新品鬥方竹子圖《富貴竹》書房裝飾字畫推薦您選擇趙俊貞老師筆下的字畫進行裝飾,作為中華竹子繪畫研究會會長,趙俊貞老師主攻中國花鳥畫,兼攻版畫、油畫。在畫竹40多年的實踐探索中,治學努力,勤奮刻苦,善於思考,趙俊貞以寧靜、清新、優雅的美學格調,濃鬱的傳統筆墨情懷和詩一般的抒情氣質,創意突破,標新立異。
  • 詠竹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這首《竹裡館》堪稱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幽篁即是幽深的竹林,在竿竿修竹的遮蔽下,詩人居住的竹裡館仿佛與世隔絕,然而這世界並不孤寂,且不說古琴與長嘯的聲響,明月好似老友來陪伴著我,無需有人與之共鳴,有竹、琴、月在身旁就好。   說到竹的幽靜,與王維同一時期的常建曾寫下千古佳句:「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只要有竹子在,疏影斑斕,清風自來,豈不即生平和之意?
  • 鄭板橋的這一首《竹石》,通篇無一「竹」字,卻讓人覺得句句有竹
    在先秦時期,竹子象徵著君子的高尚品格。在魏晉時期,竹子代表了清雅脫俗。自唐宋以來,竹子已成為一種頑強的人格追求和生活態度。一言以蔽之,文人愛竹。他們眾多的寫竹詠竹的作品,都是中國古典詩歌長河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養竹必備/《竹子施肥寶典》
    竹子君,竹子要怎樣施肥呢?這是竹友詢問比較多的一個問題竹子本身是喜肥植物但因為竹友大多家裡盆養日常生長代謝較自然露天地栽因光照通風等原因造成黃葉現象所以北方竹友日常可以在給竹子澆水的時候在水裡滴上1-2滴白醋這樣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酸鹼度。
  • 詩心寄畫意,竹畫雅韻風,書畫名家李傳波精品國畫竹子欣賞
    很多人開始學習傳統文化,還有很多人學習、欣賞我國傳統書畫,其中國畫竹子被我國人民寄予了虛心正直、瀟灑挺拔、柔中有剛等眾多美好寓意,學習國畫竹子,欣賞國畫竹子,了解國畫文化,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是一種精神享受。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導演講過一句話,他說現代人們都在追求更大的房子,人們的心靈也需要一個房子。
  • 竹子的「衣服」什麼樣子?——知「竹」常樂系列(九)
    竹子的「衣服」,五顏六色!因為不像其他植物一樣能很容易能見到花果,竹筍就成為竹子分類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依據。圖片來源:《中國剛竹屬》籜舌:籜舌的顏色、高度、寬度、先端形狀、是否被毛及被粉等情況因竹種不同而不同。先端形狀有顯著凹下、微凹下、平截、近平截、微凸和明顯凸起。籜耳及繸毛:有些竹種無籜耳及繸毛。籜耳大小、發達程度、形狀、色澤、邊緣繸毛的有無及發育程度等因竹種不同而各異。
  • 瀟湘館那麼多竹子,林黛玉們為何從來不寫「詠竹詩」?她們怕什麼
    大觀園詩社作了「紅梅詩」與「菊花詩」,卻沒有蘭與竹的詩文。這又是為什麼呢?[一]《紅樓夢》沒有「蘭花詩」原因不複雜,只因「蘭」是賈蘭的名字。李紈的判詞這樣描述:後面又畫著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
  • 蘇軾和禪師在寺廟散步,看見竹子,寫了一首詩,幾乎句句是經典
    君子均將「竹」作為自身的代表,將竹子的屹立不屈,向上攀揚為個人處事風格。我們熟知的另一輕靈蘊藉的花中代表——荷花。是生長於汙濁不堪的泥濘之中,竹是長於淨土,自出生之日亦將代表天然的氣質。古往今來,有無數的文人墨客對於「竹」皆情有獨鍾,大加讚頌。
  • 蘇軾在寺廟內散步,看到竹子,一首詩脫口而出,寫出了君子品格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開篇第一句,就將東坡心頭好和盤託出。君子有兩大愛好,一是吃肉,一是賞竹。東坡肉傳承已久,那東坡肘子更是飯店一道名菜。蘇軾的豁達心性在這兩句表現無遺。吃肉與養竹相提並論,那這裡寫竹一定是令有含義。多少文人墨客,以竹明志,因為竹子的筆直,從來不會彎曲,寧折不彎就是講竹子的氣質。竹生多節,這也是人們所欽佩且願意以此效仿的「節氣」。竹子中空,瀟灑挺拔,這是謙謙君子,清麗俊逸,虛懷若谷的象徵。竹子四季皆青,不懼嚴寒,萬古長青。
  • 詩詞日曆|竹軒詩興
    竹軒詩興【宋】張鎡柴門風卷卻吹開,狹徑初成竹旋栽。梢影細從茶椀入,葉聲輕逐篆煙來。暑天倦臥星穿透,冬晝閒吟雪壓摧。預想此時應更好,莫移牆下一株梅。雪竹圖(局部)元·佚名 清風吹開柴門,院前剛闢出的一條狹窄小徑,邊上栽了許多竹子。當軒靜坐,竹梢影子灑落到茶碗中,風吹竹葉的響聲隨著篆煙輕輕地飄散。夏季暑熱,夜間乘涼倦臥,欣賞星光穿葉;冬天嚴寒,白天閒坐吟詩,端看素雪壓枝。預想在冬季的清景,這裡應該更為宜人,切不可移走牆角的梅花樹。椀:同「碗」。篆:盤香,因盤香曲繞如篆文,故稱。
  • 竹子製漿造紙——新時代竹纖維高效利用技藝
    從晉代開始,竹子被發現可作為造紙原料使用。由此,中國的造紙術歷史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在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有個對竹子情有獨鐘的科技專家,此人十多年來「與竹為伍」,潛心研究,尤其是對於竹纖維造紙工藝技術的研究可謂鞭辟入裡,他就是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帶頭人陳禮輝教授。
  • 每日詩詞38:鄭板橋:請你做一棵竹子,熬過風雨,必現彩虹
    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  在他筆下的竹子竹竿很細,竹葉著色不多,卻青翠欲滴,兵權用水墨,更顯得高標挺立,特立獨行。
  • 宰相李嶠的一首詩,20個字寫風,一個字讚美竹子,可惜人品不咋地
    風·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首詩是描寫風的,解釋開就是,風可以吹落秋天的樹葉,也能吹開二月春天的紅花,如果從江面上吹過,就能激起千層水浪,如果吹入竹林,筆直的竹竿立馬都會變斜。
  • 老人說「門前種竹,子孫享福」,竹子有哪些好處?
    提要:竹子自古有氣節,老人說「門前種竹,子孫享福」竹文化是中國人精神世界富有的象徵。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象徵著生命的頑強,竹子中通外直、挺拔灑脫、清秀俊逸,竹子空心代表做人要虛心,生而有節、竹節必露則是高風亮節的象徵等美好含義,這都形成了中國所特有的竹文化。
  • 從古至今「竹子」為什麼能得到人們的青睞
    明代造園專家計成在《園記》中認為:「移竹為窗,分庭抗禮,溶月而瑟,靜擾一榻琴書,動涵半輪秋水。」在江南園林中,網師園的「竹外一枝軒」、滄浪亭的「翠翠玲瓏」、留園的「碧梧棲鳳」、個園的「春山」等,都以竹造景,實現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廣韻》云:「筏,大的筏子,小的筏子,乘水而過。」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打造庭院怎麼能少的了寧折不彎的竹子呢
    常言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如果你有一方庭院,不妨中上一片竹子,竹子因為竹報平安、節節高升的寓意和四季常綠寧折不彎的氣節,從古至今就深受人們喜愛,很多人都會在庭院裡種上一些。竹子不僅造型美觀,終年常綠,能夠起到點綴環境的作用,還能夠起到淨化空氣的功效,那麼在庭院種植竹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適合家庭種植的竹子品種有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同時也要根據自己庭院的大小選擇適合的品種進行種植。小庭園建議挑方竹、紫竹、唐竹、鳳凰竹、日本矮竹、內門竹等嬌小的品種;大庭院則可種方竹、唐竹、葫蘆竹、金絲竹、人面竹等景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