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莊子·逍遙遊》中提到:「古時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與大椿這種神樹相比,人類的壽命實在是太短暫了,壽命還不到一百年,在天地之間只是一瞬。長命百歲是每個人的追求,在我們國家有這麼一個有名的長命百歲老人,他的長命百歲妙招,和別人有點不同。
這是許淵衝。許淵衝其人想必大部分讀者都很熟悉,他是中國翻譯界真正的泰鬥,是亞洲第一個獲得「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翻譯家,他在10年前已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正是他使中國古典詩詞文學走向世界,讓歐美人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語言藝術之美,你所讀的《紅與黑》,《約翰·克裡斯託夫》等著作,多半都是出自他之手。
用自己的話總結了人生的成就:「暢銷書百餘種,詩譯英法第一!」是不是有點狂?但是人家有「狂」的底氣,足以讓人心服口服。前些年,許淵衝參加《開學第一課》節目時,雖然頭髮花白,但仍然精神飽滿,他興致盎然地向孩子們介紹中國詩詞是多麼的美麗,翻譯是多麼的有趣,旁邊的著名主持人董卿為了與他平視對話,僅用短短的3分鐘就跪倒在地,獲贊無數。
我對許淵衝登臺表演的那種民國大師的風度,以及他所說的一段話印象深刻:「1957年,我出版了4本書,1本中文譯文,1本法文,1本英文譯文,1本英文譯文,還有一個英文譯文,這個記錄,已經有60年了,…到現在,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個記錄了!」
有沒有人覺得,中國的知識分子不是都講究低調?這樣一個誇誇其談的人,怎麼還那麼受人尊敬?別說了,許淵衝一生都是個「高調」的傳奇大師,當年人稱「許大炮」,因為他嗓門大,愛辯論,好生氣,可人家有實力啊!還有一點令人好奇的是,許淵衝13年前86歲時就被診斷患上了直腸癌,醫生斷定他至多活了7年,可現在,老爺子還健在!
他今年高壽99歲,還喜歡做翻譯,凌晨四五點睡覺,早上起來,白天去會客,敲鍵盤。這個看上去有點不可思議,其實只要了解許淵衝的人生經歷就會恍然大悟:怪不得人家長壽。
出生於1921年的許淵衝,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自幼迷戀美文,立志學好英語。十七歲時,許淵衝便以優異成績考入西南聯大。與楊振寧同桌的是當今世界著名的大物理學家。不要看兩個人方向不同,楊振寧對許淵衝卻十分欽佩,許淵衝頭腦靈活,隨機應變,個性豪放,敢隨時搶答,飛虎隊來中國許淵衝擔任翻譯,其他人不知如何向飛虎隊解釋「三民」,許淵衝脫口而出:「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眾所周知,翻譯分為直譯和意譯,前者翻閱文字,重視形式;後者則不同,後者可以根據原作的大概意思,運用本民族的語言字詞風格,把看起來與原作不完全相關的文字翻出來,但是你一讀就會馬上理解原作的意思。舉個例子,清代有這樣一個音譯詞「伯裡璽天地」,讀後會不會莫名其妙?實際上,這個詞就是現在的"總統"(president),總而言之,簡單明了!
而且,在我們國家上個世紀翻譯事業還沒有成熟的時候,「直譯派」和「意譯派」是互相看不慣的,你覺得我的翻譯和原文沒有什麼關係,我覺得你的翻譯太怪、太死板,許淵衝屬於意譯派,他認為,翻譯不是給人看的嗎?比方說,將英文翻譯成中文,一板一眼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沒有突出中國文字的優美特色,翻譯的版本比原文更好,更有意境呢?
由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站了很多「直譯」的人,認為「意譯」屬於瞎混,許淵衝是有些吃虧的,他甚至被視為譯界的恥辱。可他有一顆堅強的心,管別人說什麼,他照樣走自己的路,堅持自我,從翻譯林徽因的《別丟掉》1939年出版開始,許淵衝的翻譯技術逐漸成熟。對中國古典詩詞情有獨鐘的他,有一次翻譯李清照的《小重山》時,遇到一句令人費解的話:
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這個「碧雲」就是茶,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有「賭書潑茶」的典故,大家都知道,這個字裡「驚破一甌春」的意思是不是要潑茶?許淵衝不敢肯定,他對自己的工作一向不容許馬虎,因此立即寫信向錢鍾書老師請教。
錢鍾書告訴他,李清照在這裡用了一個倒裝句,「驚破」這個詞就是前文所說的「曉夢」,清晨,李清照仍有些睏乏,倚在床上做了「餘夢」,沒想到婢女碾成新茶,煮了一甌奉上,於是早起殘睡便被茶香驚破了。許淵衝大吃一驚,立刻修改了自己最初的譯文。
還有一次,許淵衝和卞之琳老師一起翻譯杜甫《登高》中的名句「落木蕭蕭下,不絕長江東流」。看上去很普通,對嗎?但是余光中曾斷定,這首詩無法翻譯成英文版,因為前一句落木後是「蕭蕭」,後一句草字頭,草也算木;後一句長江後是「滾」,水字旁;木隨木,水隨水,字形與視覺美渾然一體,怎樣翻英文?
但是許淵衝和老師們將「蕭蕭下」譯為「shower by shower"(紛紛灑落),「滾來滾去」譯為「hour after hour」(時時刻刻),堪稱完美的翻譯。
通過這些例子也可以看出,許淵衝確實熱愛他的事業。他在特殊的歲月裡,也曾受過一些打擊,但被抓去批鬥,開會時,別提別人怎麼念叨,他就站在那裡琢磨詩歌怎麼翻,怎麼翻譯,怎麼思考,等到回過神來的時候,一切都結束了。
許淵衝將《詩經》、《楚辭》、《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西廂記》等中國傳統文學作品譯成英法兩種文字,並將其所譯的中文詩歌中的30餘首譯入外國大學教科書。許多英國學者將他的翻譯描述為「絕妙」,他在上世紀末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儘管他沒有獲獎,但有一位評委寫信稱讚他的翻譯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學的典範」。
那許淵衝如何回信?無論諾獎得主是誰,他都很自豪地說:「諾獎一年一個,唐詩宋詞流傳千年!」甚至到了晚年,許淵衝仍然沒有放棄翻譯工作,他打算在100歲以前把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翻譯完,如果沒有翻譯的話,他會感到很不自在。今天他的作品早已破百本大關,縱觀當下,能在漢語、英語、法語之間遊刃有餘的翻譯,許淵衝無疑是首屈一指的。
如果沒有這位大師,中國詩詞很可能還處在困境之中,如今許多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跑到中國來學習,間接幫助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這是與許淵衝等前輩大師的功勞分不開的。
許淵衝對詩歌的熱愛是刻骨銘心的,用詩歌養育他的心靈,用無限的愛來面對人生,將事業堅持到底,這些事情讓許淵衝即使得了癌症也不絕望,而是每天照常自律讀書,活著,奮鬥到老。想像一下,擁有這種品質的人,會不會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