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幼兒發病率最高的傳染病,尤其3歲以下的北鼻,身體免疫系統不完善,病毒更容易找上門,手足口病發病快,而且併發症多,關鍵在於預防,掌握寶寶的發病原因,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才能讓寶寶免於病痛折磨。
發病症狀
患手足口病的寶寶手心手背,胳膊,腳丫,以及腿部等位置都會出現斑丘疹,周圍是紅暈,一般手上腳上較多,不均勻分布,同時還伴有發熱,厭食、口腔潰瘍等症狀,嚴重的會波及到扁桃體。
手足口病防治方法
由於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播性疾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應對辦法在於防控。首先控制傳染源,發現有出現手足口病症狀的孩子立即送往醫院。其次是要切斷它的傳播路徑,缺少傳播的可能,避免孩子間接接觸。
1、手部清潔。寶寶小手上的贓物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徹底清洗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手上的部分細菌,不管是飯前,還是大便以後都要培養孩子勤洗手的習慣,但是要注意正確的清洗方法。
首先,要給寶寶準備專門適合孩子用的洗手液,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皮膚的刺激,然後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摩擦,指縫、虎口處、以及個指關節都要清洗到位,持續時至少40秒,然後在流動水下衝洗乾淨。
2、消毒隔離寶媽可以用藥物或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紫外線燈消毒每次不少於30分鐘。消毒的藥物可以用過氧乙酸,調成0.5%濃度的噴霧。注意先讓寶寶隔離,等半個小時後再打開門窗,讓寶寶的環境能夠充分通風。
寶寶用過的奶瓶,奶嘴,尿布都要進行消毒,奶瓶、奶嘴先清洗乾淨然後煮沸消毒20分鐘後使用。而寶寶的餐具,勺子每天也要進行至少二十分鐘的消毒,或者用含有效氯的消毒液浸泡3半個小時在清洗乾淨就可以了。
除了消毒以外,寶寶患病以後還要做好隔離工作,因為孩子會從糞便排毒3到5周,咽部排毒1到2周,皰疹液破時會大量排毒,所以病後一定要隔離,隔離時間最少為三周,並且讓孩子減少外出,儘量避免感染其他孩子。
3、口腔護理患病的北鼻大多口腔黏膜會受損,口腔疼痛,不願吃東西,麻麻要教孩子在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如果寶寶還不會漱口,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擦拭,或者用維生素B2 粉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幫助創面慢慢癒合。
寶寶在塗抹後要用清水漱口,讓病菌隨唾液排出體外,避免口腔黏膜被病原體損傷,而具有咀嚼能力的寶寶可以塗魚肝油,維生素C,預防細菌繼發感染,平時注意不要吃辛辣或口味重的食物,以免對寶寶產生刺激。
當患兒口唇發生皰疹時,除上以上方法外,還可以用西瓜霜合冰硼散吹敷口腔患處,或者是珠黃散、錫類散塗搽口腔內患處,腳上長出皰疹的話,則可以用金黃散或青黛散塗抹在創口,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4、更換餵養方式患上手足口病的北鼻嗓子裡會冒出一些小水泡,孩子吃東西時會有疼痛,對很多食物會排斥,此時,麻麻就要更換餵養方式,飲食要以易咀嚼的流食為主,粥湯之類的容易吞咽的食物,少食多餐,維持基本的營養需要。
為了減少口腔疼痛,食物溫熱的,味道不要鹹的以免刺激也不要酸的。如果寶寶的病情很嚴重,吞咽困難,讓孩子用吸管吸食,以減少與口腔黏膜的接觸。還有及維生素E塗抹口腔,傷口會恢復癒合得快一些。
5、補水退熱手足口病的寶寶通常伴有發熱,而且會持續好幾天,反覆不停,退熱是首要應對措施,檢測寶寶的體溫,如果沒有超過38.5度,則病狀較輕,可以選擇物理降溫來減輕不適感,一旦超過正常溫度,就要立即服用退燒藥。
寶寶被手足病纏身,身體容易脫水,建議寶寶最好喝溫開水,清熱效果比較好,一來可以降低體溫,另外大量的飲水可以加速寶寶身體的新陳代謝,從而把病毒從體內清除出去,毒素快速排出,使得加速病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