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鼻」和「酒槽鼻」,雖然都跟鼻子有關,但卻是常見的皮膚科問題(或疾病)。對於愛美人士來講,它們都可謂是變美路上的絆腳石。那麼,草莓鼻和酒槽鼻的區別有哪些呢?
草莓鼻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黑頭粉刺」,其實就是角質栓塞的一種情況,皮脂腺分泌過剩的油脂混雜著老廢角質和粉塵等堵塞在毛孔裡,油脂硬化就變成硬化的油脂阻塞物,暴露在空氣的表面氧化後呈現黑色,所以我們俗稱它為黑頭。
因為T字部位油脂分泌旺盛,所以黑頭通常出現在我們的額頭、鼻子等T區部位。黑頭的出現是個人膚質與外界環境因素結合而造成的,任何年齡、任何膚質的人都有出現黑頭的可能。天氣悶熱會導致出油更多,毛孔張開,令皮脂管道內的多餘油脂更加容易被氧化變硬,黑頭情況更加明顯。所以,表面看去黑頭就是通過拔除,就可以取出,但是從根源看,控制皮脂腺的油脂分泌過量是核心的一環。
長了「草莓鼻」(黑頭),很多人都會用手或粉刺針將黑頭按壓出來,用刷把黑頭擦下來,或者用鼻貼把黑頭撕下來。
殊不知,指甲易藏細菌,在這個過程中,極易引致皮膚發炎。另外對於鼻翼的部分,這些方式都會因為外力將毛孔硬拉開,導致皮膚受傷。此時若不能及時恢復,則毛孔就會越來越大,進一步積累更多油脂,加重草莓鼻的症狀。
草莓鼻一般無需治療,主要通過日常護理進行改善。①回家最好將臉洗淨,早晚各一次。②要定期去角質,可使用深層清潔面膜敷臉。③要避免用含有動物、礦物油的保養品。使用質地清爽的補水產品或者是有控油作用的護膚品,平時儘量不化妝。增強皮膚的抗菌性以及控油性。④在飲食方面要注意的是,儘量少吃油炸,糕點,堅果類,巧克力等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減少油脂分泌。
酒渣鼻,又稱玫瑰痤瘡,是一種主要發生於面部中央的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以鼻尖、鼻翼為主,其次為頰部、頦部、前額,常對稱分布,患者多並發皮脂溢,顏面猶如塗脂。多見於30-50歲中年人,女性多見。皮損表現為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和有炎症的毛囊丘疹及膿皰等。有時透過皮膚可看到擴張的小血管呈樹枝狀。病程緩慢,可分為紅斑期、丘疹期、鼻贅期,但無明顯界限。外觀粗糙不平,類似酒糟樣,故名酒渣鼻。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礎上,由於體內外各種有害因子的作用,使患部血管舒縮神經功能失調,毛細血管長期擴張所致。毛囊蟲及局部反覆感染是發病重要因素。嗜酒、吸菸、刺激性飲食、消化道功能紊亂、內分泌功能失調(尤其絕經期)、精神因素、病灶感染、長期作用於皮膚的冷熱因素如高溫工作、日曬、寒冷、風吹等均可誘發和加重本病。
酒渣鼻(玫瑰痤瘡),一般需要通過口服藥物和外用修復皮膚屏障的護膚品進行改善,少數情況外用藥物。針對不同的皮損表現,會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一般治療:①修復皮膚屏障,避免過度清潔及不合理護膚。②避免過冷過熱刺激及精神緊張。③忌飲酒及辛辣食物。④避免長時間日光照射。
藥物治療: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治療。①口服藥物治療:如抗生素、羥氯喹、異維A酸、抗焦慮類藥物等。②外用藥物治療:如抗生素、壬二酸、外用縮血管藥物、眼部外用藥物、其他外用藥物等。
物理治療:黃紅外光、射頻、強脈衝光、脈衝染料雷射等。
除此之外,還有切削術、切除術等手術治療,以及通過辨證論治及外治療法進行中醫治療等。
以上就是「草莓鼻」與「酒渣鼻」的區別,你很容易分辨吧?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如有相關問題,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與用藥。